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随着奥沙利铂在临床中使用逐渐增加,其过敏发生病例亦渐增多,本文旨在研究奥沙利铂在临床使用中致过敏的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胃肠肿瘤患者,化疗方案为FOLFOX,研究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特点。结果:奥沙利铂致过敏的发生率约10%,Ⅲ-Ⅳ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1%。结论:在临床中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不容忽视,有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带来危险,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患者脱敏措施,并在以后的应用中充分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使用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9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过敏反应的特点。结果:9例过敏反应患者均使用国产奥沙利铂,其中Ⅱ级过敏反应3例,Ⅲ级过敏反应2例,Ⅳ级过敏反应4例,中位周期为第10周期,8例在给药后30 min内出现症状;经及时处理,症状可以缓解。结论:多周期应用奥沙利铂后过敏反应风险增高,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护,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停药,并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周爱民  丛刘春  徐俊 《肿瘤药学》2013,(4):282-285,296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方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A组采用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第1~7天给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的治疗方案,治疗B组采用化疗前给予神经营养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再行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第1~7天给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及治疗方案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类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神经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降低奥沙利铂的用药剂量以及加用葡萄糖酸钙和神经营养液等预防用药,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对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进行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患者的药学监护,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建议停用奥沙利铂,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之后减缓奥沙利铂滴注速度。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in后,患者过敏反应减轻;在严密监测下继续治疗,患者未再出现类似过敏反应。结论:奥沙利铂为常用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应熟悉其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对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提前进行评估,筛查患者过敏的高危因素。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有利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促进临床更加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化疗方案、过敏反应程度、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20篇,涉及病例55例。50例(占90.91%)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出现过敏症状;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为第5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40 mg/m2;多数为Ⅱ度过敏反应(32例,占58.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7.88%)、呼吸系统损害(28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6.92%)最为常见。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可发生于化疗的任一周期,故临床应用奥沙利铂时应加强监测,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6.
奥沙利铂过敏4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过敏的临床表现和应对策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6月—2009年5月奥沙利铂过敏病例共49例,对其初次出现过敏的时间、症状以及对原治疗计划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7%,平均累计剂量为(540±s157)mg·m-2。35%过敏患者应用奥沙利铂30min内出现症状,其余患者用药1~24h出现症状。过敏患者中Ⅳ度过敏症状发生率为2%。结论应用奥沙利铂24h内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Ⅰ~Ⅲ度过敏患者再次用药前30min应给予预防性抗过敏药物并减慢静脉滴注速度,一般无需中断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本院普外科1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在使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FU)和亚叶酸钙(CF)治疗胃肠道肿瘤时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对本院普外科1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首先进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然后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进行化疗,在化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化疗依从性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影响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确定患者的依从性及中断治疗的原因。结果1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依从性不好,约占总人数的7.04%,影响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原因有:患者的心理原因、家庭经济情况及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时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的药物毒副反应。其中有9例是因为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的毒副反应而使用药依从性差,故药物的毒副作用(以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为主)为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患者依从性较好,且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包括心理原因、家庭经济情况、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的药物毒副反应等)影响大约7.04%左右患者的持续治疗。从而影响这部分患者的依从性,使他们不能持续治疗,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30例奥沙利铂致严重过敏患者的病例资料,归纳临床特征。结果:30例患者均在多周期使用奥沙利铂后发生过敏反应,给药后即刻或10 min内出现,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闷、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结膜充血水肿、荨麻疹、乏力、恶心、呕吐、腹痛、休克等。1例严重血小板下降、出血。抢救措施:首先停用奥沙利铂,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治疗,约15~30 min症状缓解。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多次用药后、化疗10 min内,医护人员若准确判断、迅速停药、及时治疗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人员针对6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均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顺利完成了化疗全过程.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效果较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毒副作用,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临床表现及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15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停用奥沙利铂,余13例患者在经过对症抗过敏处理后均能完成化疗.结论 对于轻度过敏的患者常规减慢输液滴速,予抗组胺剂,类固醇激素等进行药物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预防,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大多不能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奥沙利铂致结直肠癌患者过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5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析人口学特征,既往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化疗方案和抗过敏预防措施的使用等。结果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者23例,其中17例患者发生Ⅰ/Ⅱ度过敏反应,6例患者发生Ⅲ/Ⅳ度过敏反应。与无过敏反应组相比,过敏反应组患者奥沙利铂化疗间断率高,其中Ⅰ/Ⅱ度过敏反应组患者化疗次数较多。结论化疗次数增多和奥沙利铂化疗曾有间断与发生过敏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治疗结直肠癌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58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分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25例)和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33例)。2组均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另口服卡培他滨1250mg/m2,连服2周后停药1周;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另加用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注射,第1、2天,600mg/m2静脉滴注(22h内),第3、4天,同时静脉滴注(2h内)亚叶酸钙200mg/m2。均用3个疗程。比较2组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各项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和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近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9/25)比30.3%(10/33),x2=0.814,P=0.367]。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药品不良反应治疗药费、其他西药费用、检查费、诊疗费、住院费和护理费均低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6,0)元比291(291,0)元,(2139±1366)元比(3014±1032)元,(960±551)元比(1489±270)元,58(232,174)元比116(290,174)元,40(160,120)元比80(200,120)元,36(150,114)元比72(188,116)元,均P〈0.05];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化疗药费、中药费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和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总西药费分别为[2625(8385,5760)元]、[2880(10655,777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医疗费用分别为(9441±2353)、(11927±2117)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中性粒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2/25)比18.2%(6/33),16.0%(4/25)比30.3%(10/33),20.0%(5/25)比0,均P〈0.0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方案优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将5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紫杉醇135mg/m2,d1,d8;顺铂75mg/m2,d1~d2。奥沙利铂组25例,紫杉醇用法同顺铂组,奥沙利铂130 mg/m2,d1,均为静脉滴入,21d为1个疗程。评价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0%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是治疗进展期NSCLC的有效方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铂方案毒副作用小,特别是消化道反应弱,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导致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26例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剂量及用法:每次1 000 ~1 250 mg/m^2,每日2次,口服14 d,停用7d,21 d为1周期)的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用药均超过3个周期,不超过10个周期,查找出其中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总结分析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126例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4.3%(18/126),其中卡培他滨间接导致的低钾血症占77.8%(14/18),卡培他滨直接导致低钾血症占22.2%(4/18).经过及时的口服或静脉补钾治疗,患者的血钾值均恢复正常,无患者因低钾血症退出化疗.结论 卡培他滨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低钾血症,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该项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探讨过敏反应的防治策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的49例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过敏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查阅了已发表文献中报道的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的病例。结果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中位年龄为52岁,以男性多见,发生时间以30 min内多见,程度以Ⅰ-Ⅱ度多见,中位累计疗程为第5程,中位累积剂量为636 mg。文献检索发现奥沙利铂诱导的过敏反应31例。最常见症状是低血压,还包括2例独特的表现为高血压危象的病例。结论瘙痒可能是奥沙利铂过敏的早期症状,需密切监测多次使用奥沙利铂的患者;高血压危象可能是奥沙利铂过敏反应之一;再次给予奥沙利铂时降低给药速度,可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及程度;对于无法通过降低给药速度来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改变治疗方案可能是更好选择;预处理可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应注意区分输液反应、其他化疗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恶性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恶性结、直肠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6)患者予以奥沙利铂治疗,试验组(n=50)患者予以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艮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00%、疾病控制率为84.00%,对照组为26.09%和56.52%,试验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恶性结、直肠肿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5-FU治疗,即选择5%葡萄糖500mL实施静脉滴注,同时选择奥沙利铂130mg/m2、5-FU500mg/m2实施静脉滴注,时间约为2h,需持续使用5d,化疗周期为21d;治疗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即选择5%葡萄糖500mL、奥沙利铂130mg/m2实施静脉滴注,时间为2h,同时选择卡培他滨2500mg/m2,每天服用2次,需持续使用2个星期,化疗前半个小时使用5-羟色氨酸受体阻断剂,避免消化道出现不良反应,化疗周期为21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85%,治疗组不良反应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给予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草酸铂85mg·m-2,静脉滴注,第1天;5-氟尿嘧啶500mg·m-2用电脑控制微量输液泵24h维持泵入,第1~5天。每3周重复。主要观察总有效率,其次观察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38.7%(12/31),其中完全缓解(9.7%,3/31),部分缓解(29.0%,9/31),稳定(41.9%,13/31),进展(19.4%,6/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0.7个月。其中初治患者总有效率70%;复治患者有效率23.8%。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89.1%)、白细胞减少(82.6%)、恶心/呕吐(72.8%)、脱发(66.3%)。全组未见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