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小儿癫痫患儿,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入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试验组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GFAP以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GFAP以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GFAP以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2.48±0.35)ng/L、(0.38±0.06)μg/L,均低于对照组(2.98±0.54)ng/L、(0.51±0.13)μg/L(P <0.05)。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34/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45%(25/36)(P <0.05)。两组治疗前的认知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IQ、VIQ、FIQ评分分别为(49.38±1.51)分、(49.45±1.66)分、(99.67±1.24)分,对照组相对应的分别为(47.26±1.11)分、(47...  相似文献   

2.
黄涛  李振宏  黄郁波 《江西医药》2013,48(8):670-67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婴儿痉挛症(west syndrome,W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0%(9/15),对照组有效率为26.7%(4/1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2/15),较治疗组20%(3/15)不良反应少,但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婴儿痉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与托吡酯治疗原发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癫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托吡酯组各30例,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儿童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各采集1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IgA、IgG、IgM、CD3+、CD4+及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A、IgG、CD8+和(或)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之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93.33%,托吡酯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电解质紊乱、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异常,不良反应轻微,无停药病例。结论:癫痫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应用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均能改善其免疫功能,且二者疗效相当,安全性较高,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对婴幼儿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以120例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为观察对象,继发全面型、婴儿痉挛型、肌阵挛型、强直型、强直阵挛型、部分型,各2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于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接受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淑敏  施荣富  王克玲  张凤珍 《河北医药》2009,31(10):1195-1196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80例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智商,分析2组儿童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乙拉西坦组知识、算术、词汇、图形拼凑五项得分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卡马西平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木块图案、图形拼凑得分降低(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知识、算术、词汇、图形拼凑得分增加(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无影响并可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75例,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剂量由10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B组37例,给予左乙拉西坦,剂量从5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的症状完全控制率(63.16%)、好转率(89.47%)与B组(安全控制率70.27%、好转率9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癫疒间样放电正常率(31.58%)、好转率(71.05%)与B组(37.84%、8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背景α节律(9.67±1.36)与B组(9.84±1.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图θ频段功率(30.64±7.66)比治疗前(20.67±6.36)明显增加(P<0.05),且高于B组(22.0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5%)明显高于B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均有效,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癫痫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予以奥卡西平单独治疗,观察组联合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 M、Ig G、CD3+、CD4+]水平、认知功能指标[总智商(FIQ)、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指标(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次数)。结果 (1)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3.33%(χ2=4.320,P=0.038<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 A、Ig M、Ig G、CD3+、CD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Ig A、Ig M、Ig G、CD3+、CD4+水平分别为(1.26±0.12)g/L、(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干预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艾滋病患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纳入观察组(Gln强化组30例)与对照组(常规型肠内营养组30例).干预前和干预第28天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营养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Gln浓度变化.结果 干预第28天观察组患儿的外固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2.81 ±0.25)×109/L比(2.53±0.24)×109/L]、血清Gln水平[(7.2±2.1) μmol/L比(5.5±1.2) μmol/L]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40.5±3.1)g/L比(38.6±2.1)g/L]、CD4+百分比[(39.0±7.5)%比(35.3±9.9)%]、CD;/CD;比值[(1.6±0.8)比(1.2±0.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16.7%比40.0%,P<0.01).结论 强化肠内营养干预能改善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提高其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2次/d,服用起始总剂量为10mg/(kg·d),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每5日增加5~10 mg/(kg·d),维持治疗剂量为20~40mg/(kg·d),约2周平均剂量增加到35mg/(kg·d),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完成了药物治疗,其中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有情绪焦躁、行为异常和嗜睡的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部分型和肌阵挛发作患儿治疗效果良好,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念陪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03-2604
目的探讨迁延性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迁延性肺炎患儿(迁延性肺炎组,63例)、急性肺炎患儿(急性肺炎组,66例)及健康儿童(健康儿童组,70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患儿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三组血清IgA、IgG、Igbl、C3、C。及血液CD¨CD4、CD8、CD。/CD8水平。结果迁延性肺炎组:gG[(8.568±4.299)g/L]低于急性肺炎组[(10.867±3.012)g/L]和健康儿童组[(10.286±2.616)g/L](F=3.86,P=0.0245);迁延性肺炎组IgA[(0.941±0.336)g/L]低于急性肺炎组[(1.281±0.544)g/L,]和健康儿童组[(1.158±0.439)g/n](F=4.57,P=0.0129);三组间IgM、c3、c4、CD8、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迁延性肺炎组CD,[(65.629±7.944)%]、CD。[(40.149±4.633)%]与急性肺炎组[(69.369±7.686)%、(43.099±5.262)%]与健康儿童组[(71.842±8.266)%、(44.281.4-4.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5.87,P=0.0107、P二0.0040)。急性肺炎组与健康儿童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迁延性肺炎患儿存在部分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严慧  张慧玉  厉红  岳爱红  田玲 《中国医药》2013,8(7):929-930
目的 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MPP住院患儿4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各21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激素治疗组另加用甲泼尼龙1 ~2 mg/(kg·d)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共3~5d.观察3组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激素治疗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32±l1)%、(29±11)%、(31±17)%、(1.0±0.3)%,IgA、IgG和IgM分别为(1.7±0.5)、(13.4±1.7)、(1.8±0.4) g/L;非激素治疗组分别为(32±11)%、(29±l1)%、(32±18)%、(0.9±0.6)%,(1.8±0.3)、(12.4±1.5)、(1.9±0.2)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2±21)%、(40±5)%、(22±32)%、(1.7±0.6)%,(1.2±0.8)、(9.3±2.6)、(1.3±0.6)g/L.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激素治疗组CD3+、CD4+/CD8+高于非激素治疗组,CD8+低于非激素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47±9)%比(39±9)%,CD44+/CD8+:(1.8±0.5)比(1.2±0.5),CD8+:(18±7)%比(28±8)%,P<0.01].激素治疗组IgA、IgG和IgM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调节MPP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蜂王浆冻干粉对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评价蜂王浆冻干粉治疗免疫力低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予确诊的32例免疫力低下患者服用蜂王浆冻干粉,每天2次,1次2粒。于服药28 d后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等指标,并测定AST、ALT水平,评价蜂王浆冻干粉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服药后患者IgG、IgA、IgM水平[(10.31±2.03)g/L,(1.69±0.55)g/L,(1.51±0.55)g/L]显著高于服药前[(8.52±1.94)g/L,(1.38±0.57)g/L,(1.36±0.55)g/L](t=5.21、2.25、1.56,均P<0.05);服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0.93±0.15)g/L,(0.30±0.07)g/L]显著高于服药前[(0.83±0.12)g/L,(0.26±0.08)g/L](t=1.94、1.78,均P<0.05);服药后AST、ALT水平[(36.13±11.47)U/L,(31.83±12.36)U/L]与服药前[(38.17±12.84)U/L,(32.63±12.81)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44,均P>0.05)。结论蜂王浆冻干粉通过提高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继而改善患者免疫力低下症状。  相似文献   

13.
杜毓锋  罗潇  钱力  刘学军 《中国医药》2014,(10):1451-1455
目的 观察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营养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60例,按余数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能全素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及氧疗,均衡饮食,能全素组每日另服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160 g,共12周.实验前后对患者均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人体测量、营养状况评估、6 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检测.结果 经过营养支持治疗,能全素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体质量(48.7±1.4)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7.5±1.6)mm、血清白蛋白(39±5) mg/L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体质量[(48.4±2.5)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6.8±2.0) mm、血清白蛋白(36 ±4) mg/L(P <0.05)];SGRQ评分能全素组治疗后(43.8±2.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45.0±2.0)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 min步行试验能全素组治疗后(39±7)m与对照组治疗后的(31 ±7)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能全素组治疗后为(69±7)%,与对照组治疗后[(6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能全素组治疗后IgA,IgG,Ig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gA:(l.9±1.1)g/L比(1.7±0.8)g/L,IgG(10.0±1.9)g/L比(9.1±1.5)g/L,IgM(1.2±0.5)g/L比(0.9±0.5)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坚持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及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赵海丹  周春华  何萍 《中国医药》2012,7(6):706-709
目的 分析IgA肾病继发恶性高血压(MHT)和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12例IgA肾病继发MHT和AKI患者(MHT IgA肾病组)和15例无MHT且肾功能正常的IgA肾病患者(非MHT IgA肾病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MHT IgA肾病组6例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其中4例合并肾病综合征,3例表现肉眼血尿;其他6例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5 g/d)及AKI;随访期内12例MHT IgA肾病组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非MHTIgA肾病组3例表现肾病综合征,3例表现肉眼血尿,8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随访期内肾功能无明显进展.MHT IgA肾病组从发病至肾活检的时间明显短于非MHT IgA肾病组短[(22±16)d比(85 ±62)d,P<0.01],血清肌酐、尿酸、IgA、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2±92) μmol/L比(85±14) μmol/L,P<0.01;( 486±121) μmol/L比(358±100) μmol/L,P<0.01;(4.8±1.3)g/L比(3.6±1.3) g/L,P<0.05;(13±8) mg/L比(6±4) mg/L,P<0.01;(3.2±1.3)g/d比(2.2±1.2)g/d,P<0.05].肾活检病理示MHT IgA肾病组肾小球、间质、血管病变明显较非MHT IgA肾病组重,MHT IgA肾病组Lee's分级≥Ⅲ级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MHT IgA肾病组[100.0% (12/12)比46.7%(7/15),P<0.01].结论 IgA肾病继发MHT和AKI者临床病情重,肾脏病理病变重、预后差.影响肾功能转归的因素可能包括MHT持续时间、肾活检时血肌酐值、肾脏病理的严重程度和降压治疗是否达标.  相似文献   

15.
王新  錦見俊雄 《中国医药》2012,7(12):1552-1554
目的探讨Rho激酶通路是否参与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症的发病机制,并评价法舒地尔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Dalai盐敏感(DS)大鼠21只和盐抵抗(DR)大鼠12只,均从6周龄开始喂以高盐饮食,形成肾衰竭模型。11周龄时,DS大鼠完全随机分为2组:DS.法舒地尔组9只,给予法舒地尔30mg/(kg·d);DS组12只,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均持续7周。之后进行如下测定:血清肌酐水平,血尿素氮,肌酐清降率,蛋白尿等。结果7周后,与DR组大鼠相比Ds组大鼠收缩压升高[(111±8)mmHg(1mmHg=0.133kPa)比(104±6)mmHg,P〈0.05],之后Ds组大鼠收缩压逐渐升高,13周左右达到最高(1494-12)mmHg。7周后,与DR组大鼠相比DS组大鼠。肾功能减退,‘肾组织形态异常,蛋白尿增加。与DS组大鼠相比,DS-法舒地尔组大鼠在没有改变血压水平的情况下肾功能改善:血清肌酐水平降低26%[(3.9±0.4)g//L比(5.4±0.6)∥L,P〈0.05],血尿素氮降低41%[(214±33)g/L比(364±41)g/L,P〈0.05],肌酐清降率升高42%[(2.08±0.33)ml/min比(1.46±0.47)ml/min,P〈0.05],蛋白尿降低24%[(17±3)mg/d比(22±1)mg/d,P〈0.05];组织学检查:未治疗的DS大鼠组入球小动脉损伤分数(AIS)高于DR大鼠组[(121±16)%比(9±1)%,P〈0.01]。未治疗的DS大鼠组被膜下近髓皮质肾小球损伤分数(GIS)高于DR大鼠组[(92±13)%比(4±1)%,P〈0.01]。缓慢注入法舒地尔治疗组使这些变化得到改善,尤其在被膜下水平的肾小球损伤分数[(48±3)%比(4±1)%,P〈0.05]。法舒地尔治疗也弱化了近髓皮质肾小球评分指数[(63±8)%比(6±2)%,P〈0.05]。DR组与DS一法舒地尔组大鼠肾功能改善、蛋白尿、组织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大鼠Rho激酶通路可能独立于血压之外部分参与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症的发病机制。Rho激酶通路抑制剂可能用于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症的肾脏保护方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陶  刘雁冰  戢杨  胡东曙 《中国医药》2014,(10):1455-1457
目的 观察复方斑蝥胶囊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二七二医院收治的77例经正规4~6周期化疗结束后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应用复方斑蝥胶囊维持治疗,每次0.75 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状态等情况;远期效果评价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25.0%(13/52),对照组有效率为15.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时间与对照组比较[(6.0±2.4)个月比(4.2±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体质量增加、食欲改善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78.8%(41/52)比15.8%(3/19),75.0%(39/52)比31.6%(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Kamofsky评分的提高率与对照组比较[38.5% (20/52)比15.8%(3/1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41±14)比(31±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41±14)比(3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32.71±0.45)比(33.24±0.57),(30.25±0.48)比(32.86 ±0.59),(1.08±0.12)比(1.0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可以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质量,延长PFS时间.  相似文献   

17.
苏勇  陈海燕  刘绛  谭全达 《中国医药》2012,7(5):595-597
目的 评价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激素抵抗型IMN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MMF+泼尼松口服)和对照组(23例,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泼尼松口服),疗程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6及12个月尿蛋白、血白蛋白、Cr、TG及TC水平变化,评价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6及12个月后尿蛋白[(4.6±2.2)、(3.3±1.5)g/d]、TG[(2.4±1.7)、(2.2±1.3) mmol/L]及TC[(6.5±2.2)、(6.2 ±2.1) mmol/L]较治疗前[(6.8±1.5)g/d、(2.9±1.6) mmol/L、(9.1 ±2.5) 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O.01);血白蛋白[(35±5)、(39±4)g/L]较治疗前[(23±5) g/L]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前后Cr无明显变化[(102±46)、(97±43)、(92±41) μmol/L,P>O.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各指标与对照组[尿蛋白:(4.8±3.1)、(3.6±2.1)g/d;血白蛋白:(32±5)、(38±5)/L;Cr:(99±41)、(94±38)μmol/L;TG(2.5±1.4)、(2.3±1.6) mmol/L;TC:(6.7±2.7)、(6.3±2.9)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及1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5/23)比60.9%( 14/23)、73.9%( 17/23)比69.6%( 16/23),均P>O.05],但12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8.7%(2/23)]明显低于对照组[34.8% (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F联合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IMN在达到相似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HSP普通型组30例、HSP肾型组30例,完全随机选择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NGAL、尿胱抑素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SP普通型组NGAL、胱抑素C和IgA水平分别为(1.6±0.4)mg/L,(1.4±0.6)mg/L,(1.8±0.5)g/L,HSP肾型组分别为(2.4±1.1)mg/L,(3.6±1.0)mg/L,(2.3±0.5)g/L,对照组分别为(0.3±0.1)mg/L,(0.5±0.1)mg/L,(1.1±0.6)g/L,3组患儿NGAL、胱抑素C和Ig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普通型组IgM、IgG水平分别为(1.2±0.1)g/L,(9.9±2.1)g/L,HSP肾型组(1.3±0.2)g/L,(9.4±3.5)g/L,对照组(1.3±0,4)g/L,(9.4±4.0)g/L,3组IgM、IgG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肾型组较NGAL、胱抑素c和IgA含量高于对照组与HSP普通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GAL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12.36,P〈0.05);NGAL与IgA呈正相关(r=17.01,P〈0.05);胱抑素C与IgA呈正相关(r=22.25,P〈0.05)。结论NGAL、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HSP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对患儿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早期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适时给予预防性治疗,对保护HSP患儿的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泼尼松治疗)和观察组(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每组各42例,治疗6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氧分压及CO弥散量、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肺通气量、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2.9%比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67.57±9.93) mmHg比(51.74±9.21) mmHg]及CO弥散量[(18.98±3.44)mL· min^-1·mmHg^-1比(15.83±3.06)mL·min^-1·mmHg^-1]均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降低[(1.15±0.13)μg/L比(3.02±0.28)μg/L],而肺通气量显著提高[(1.85±0.36)L比(1.69±0.30)L](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4.8%比19.0%, 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明显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质干细胞(UCMSC)对Wistar大鼠的免疫毒性作用。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12只分为4组:溶媒组(给予溶媒5 ml/kg)、低剂量组(给予人UCMSC 1×107个/kg)、高剂量组(给予人UCMSC 5×107个/kg)和对照组(给予大鼠UCMSC 1×107个/kg)。每组28只大鼠,雌雄各14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2周1次,共注射4次。给UCMSC后每周进行受体鼠临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评分,末次注射UCMSC后1、13周检测血IgG、IgM含量,CD3+、CD4+、CD8+T细胞数量,并对大鼠淋巴结、胸腺、脾脏进行脏器系数计算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予UCMSC后,各组大鼠的GVHD评分值均为0。末次给予UCMSC后1周,低、高剂量组雌性大鼠IgG[(0.65±0.12)、(0.63±0.14)g/L]和IgM含量[(0.06±0.01)、(0.06±0.01)g/L]明显高于溶媒组雄性大鼠[(0.41±0.17)g/L、(0.04±0.01)g/L,P<0.01或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IgM含量[(0.05±0.01)g/L]明显高于溶媒组雄性大鼠[(0.03±0.01)g/L,P<0.01];对照组雌性、雄性大鼠IgM[(0.06±0.02)、(0.05±0.02)g/L]也明显高于溶媒组(P<0.01或P<0.05)。末次给予UCMSC后13周,各剂量组雌、雄性大鼠IgG、IgM与溶媒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给予UCMSC后1周,低、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的脾脏系数[分别为(0.274±0.016)%、(0.294±0.019)%]明显高于溶媒组[(0.232±0.012)%,P<0.01];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脾脏系数[(0.242±0.027)%]明显高于溶媒组[(0.202±0.012)%,P<0.01];对照组雌、雄性大鼠脾脏系数[分别为(0.261±0.019)%、(0.236±0.014)%]也明显高于溶媒组(P<0.05或P<0.01)。末次给予UCMSC后13周各组大鼠的脾脏和胸腺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大鼠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引起正常Wistar大鼠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脾脏系数的升高,该作用具有一过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