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开南  陈太勇  兰海 《四川医学》2011,32(5):649-652
目的研究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 id,PDLLA)自锁式捆绑带固定与钢丝固定非负重骨折块后,骨折端血液循环重建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以探讨聚-DL-乳酸自锁式捆绑带固定与钢丝固定对骨折端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股骨干非负重骨折动物模型,应用生物降解自锁式捆绑带固定骨折块为实验组,钢丝固定骨折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VEGF和CD34表达。结果术后2周时,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免疫组化两组均见大量强阳性染色的细胞,第2周时,捆绑带组骨组织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微血管密度较钢丝组明显增加(P〈0.05);4周、8周、1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组织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DL-乳酸自锁式捆绑带固定比钢丝捆绑带固定有利于骨折端血液循环重建。  相似文献   

2.
郭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8):1084-1086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照组单独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及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三联疗法在溃疡愈合过程中可能通过增加VEGF和bFGF表达促进溃疡的愈合,有效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心肌打孔(TNP)心肌血运重建术(TMR)后新生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在缺血心肌的表达,探讨TNP心肌血运重建术的可能机制。方法开胸结扎16只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单纯缺血为对照组(n=8),实验组(n=8)行针刺心肌打孔。两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利用组织切片HE染色法观察心肌血管密度,并通过免疫组化抗原染色法观察VEGF、bFGF和TGF-β的变化,于显微镜下行计算机扫描计算每高倍视野显色面积(μm2/HP)。结果实验组VEGF的表达在术后2周达高峰,bFGF和TGF-β的表达则在术后1周达高峰,而心肌血管密度在术后4周达高峰。实验组各时相VEGF、bFGF和TGF-β平均蛋白表达水平及平均心肌血管密度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如VEGF,bFGF和TGF-β)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TNP诱导血管新生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云南白药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对兔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10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只,手术制作所有兔桡骨中段骨干缺损模型,分别在左侧缺损间植入含有白药1~6号粉剂的医用明胶海绵,作为实验组.右侧同样手术处理,只是骨缺损中植入不含白药粉的医用明胶海绵,作为对照组,分别为白药1号、2号、3号、4号及6号组;观察不同时期1~6号白药原药成分对骨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在骨折愈合的早期及中期,1~6号白药原药成分增加骨痂中VEGF基因表达的表达水平;各组以术后2周VEGF表达水平最高,术后12周表达水平最低.结论白药原药成分在骨折愈合的早、中期,具有提高骨折后骨痂内VEGF表达的作用,从而加速断端微血管新生重建,改善骨折肢体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应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联合Ilizarov骨搬移术对骨再生相关因子、安全性及患者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82例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行Ilizarov骨搬移术,观察组41例加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再生相关因子,对比两组愈合情况、对合端接触后即刻与接触后10d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血清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外固定时间低于对照组,骨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端接触后即刻,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再生相关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后10d,观察组骨再生相关因子(bFGF、PDGF、VEGF、TGF-β)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钉道感染、力线不良、对合端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105只大耳白制作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动物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结果 应用外源性VEGF后,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增加;拮抗VEGF则使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VE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一种重要因子参与了骨折愈合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变化,探讨丹参促进骨折愈合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制作左前臂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肌注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每次2 mL),至术后28 d.2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6、8周选取6只大白兔,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其血清BMP-7、TGF-β1 和bFGF浓度,处死后取以骨折处为中心的4 mm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TGF-β1和bFGF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术后第3、4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痂生成量增加,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早.②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实验组BMP-7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周实验组bFGF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实验组TGF-β1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3、4周实验组骨痂形成增多,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多.④术后第3周实验组BMP-7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bF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周实验组TGF-β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1及bFGF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经肌肉注射对兔桡骨骨折愈合及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桡骨中段3 mm骨缺损模型,术后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每日予以0.1 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0.2 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0.2 ml/kg骨肽注射液或0.2 ml/kg生理盐水。术后1,2,4,6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行X线检查、组织学染色、生物力学测试、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VEGF表达的强度。结果:高剂量组动物骨膜反应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组,骨痂形成的面积也最大;术后6周骨折完全愈合,抗折能力也高于其他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优于空白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VEGF的表达量一直强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且表达高峰提前出现,约出现在第2周左右。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兔桡骨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有效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的合成分泌,是其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骨续筋胶囊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108只,随机取18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90只复制骨折模型后再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伤科接骨片组,接骨续筋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8只。观察不同时期接骨续筋胶囊对骨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1周和2周,接骨续筋胶囊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术后2周接骨续筋胶囊高、中剂量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伤科接骨片组(P〈0.05);术后4周接骨续筋胶囊低剂量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除假手术组外,各组以术后2周VEGF表达水平最高,术后4周表达水平最低。结论:接骨续筋胶囊能够提高骨折后骨痂内VEGF表达,加速断端微血管新生重建,改善骨折肢体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组织中PARG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ARG)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10例对照切缘肠黏膜组织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VEGF及bFGF。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G抑制剂单宁酸(GLTN)处理前后人结肠癌Lovo细胞PARG、PARP、NF-κB、VEGF及bFGF表达。结果:PARP、VEGF和bFGF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67%(42/43)、79.07%(34/43) 和81.40%(35/43),均高于对照组(P<0.05)。PARP分别与VEGF (r=0.396 8,P<0.05)和bFGF (r=0.561 0,P<0.05)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在Lovo细胞中, GLTN处理组PARG、PARP、NF-κB、VEGF和bFGF的表达均低于GLTN未处理组(P<0.01)。结论:PARG可影响大肠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可能与其调节PARP进而影响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钙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伤科接骨片组和空白组,用10%水合氯醛3mL/kg静脉麻醉,于左前肢桡骨中段造成3~5mm骨折缺损模型,术后按组分别给予伤科接骨片和蒸馏水灌胃,术后第2、4、6周分别检测血Ca。结果伤科接骨片可调节血Ca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能够加快血肿机化的吸收和骨痂形成速度,调节血Ca水平,加速钙盐沉积,对骨折的愈合和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鹿茸对大鼠缺血下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鹿茸高、中、低剂量组、复方丹参片组,每组18只。正常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余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分别于术后3、7、14d各组取大鼠6只,取大鼠内收肌组织检测VEGF蛋白表达,取血测不同时点酶学变化,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术后3d,鹿茸中、高剂量组、丹参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5),术后7d高、中剂量组与丹参组VEGF表达开始下降。术后14d,鹿茸高剂量组VEGF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鹿茸可以促进大鼠缺血下,~VEGF表达的增加,减轻肢体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胫骨远端端解剖板治疗Ruedi AllgowerⅡ型、Ⅲ型Pilon骨折,回顾性评价锁定加压钢板(LCP)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2011年9月对86例Ruedi AllgowerⅡ型、Ⅲ型Pilon骨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LCP组(A组)46例和胫骨远端端解剖板组(B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6±12.3)min、(115.2±15.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12周,B组为12~18.5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zur评分标准评定:A组:优38例,良6例,差2例;B组优20例,良12例,差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8.6%,其中切口感染1例、皮肤坏死2例,关节僵硬1例;B组9例,发生率为22.5%,其中切口感染1例、皮肤坏死2例,关节僵硬2例,内固定物失效3例,骨折不愈合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复杂Pilon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修复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Ad5-hVEGF-EGFP转染MSCs并观察转染对细胞增殖,分泌VEGF的影响。50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肾衰竭组、MSCs移植组、Ad-VEGF注射组和VEGF基因转染的MSCs移植组,每组10只。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术制备大鼠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与慢性肾衰竭组于切除右肾之前从该侧肾动脉注射不含血清的改良杜氏伊格尔(DMEM)培养液,其余3组分别给予MSCs,Ad-VEGF和VEGF基因转染的MSCs。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并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CD31表达情况。结果 Ad5-hVEGF-EGFP转染后对MSCs细胞增殖无影响,转染后分泌VEGF蛋白较空质粒转染组明显增加(P<0.05)。 MSCs移植组和VEGF基因转染的MSCs移植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均较慢性肾衰竭组降低(P<0.05);与MSCs移植组比较,VEGF基因转染的MSCs移植组Scr和BUN降低更显著(P<0.05)。慢性肾衰竭组肾小球中CD31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应用MSCs和VEGF165基因转染的MSCs干预后肾小球中CD31表达有所增加,VEGF基因转染的MSCs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给予转染VEGF基因的MSCs移植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多,肾脏功能改善;其作用可能与基因转染增加VEGF表达及有利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修复、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对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方法拔除40只Wistar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左侧填人浸泡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明胶海绵(观察侧),右侧仅填入明胶海绵(对照侧),分析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骨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吸收值、牙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观察侧术后4周、6周和12周的牙槽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侧(P均〈0.05);②术后6周和12周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均低于对照侧(P〈0.05或P〈0.01);⑧术后4周、6周和12周的牙周组织ALP活性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侧(P均〈0.05)。结论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可加速拔牙创的骨愈合,减少骨吸收,可能是通过上调Ⅰ型胶原和VEGF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罗实 《广西医学》2013,(12):1623-1625
目的探讨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手术治疗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方法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浓缩、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1.7±5.3)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短于对照组的(15.9±6.4)周(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29例(96.7%),延迟愈合1例(3.3%),无骨不愈合发生;对照组骨折愈合26例(86.7%),延迟愈合3例(10.0%),骨不愈合1例(3.3%),治疗组骨折延迟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均无髂骨穿刺处、骨折处感染和组织坏死发生,但27例骨穿刺处局部出现轻度胀痛,未作处理,3-5d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对于骨折患者,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浓缩、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降低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建新  李锐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65-67,70
目的对比观察2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人造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月在江苏省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行ESD术的患者32例,按照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1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铝碳酸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1、3、7 d的上腹部症状(包括上腹饱胀、上腹疼痛、嗳气和恶心症状),和两组术后1、4周的溃疡直径和溃疡愈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 d,两组上腹饱胀、上腹疼痛、嗳气和恶心症状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上腹饱胀评分分别为(0.88±0.03)分和(1.25±0.05)分,术后7 d分别为(0.50±0.03)分和(0.88±0.09)分;术后3 d研究组和对照组上腹疼痛评分分别为(0.94±0.03)分和(1.38±0.06)分,术后7 d分别为(0.31±0.03)分和(0.56±0.03)分;术后3、7 d,研究组上腹饱胀和上腹疼痛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嗳气和恶心症状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溃疡直径和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研究组溃疡直径和溃疡愈合率分别为(5.9±2.8)mm和(82.4±11.3)%,对照组分别为(10.6±4.6)mm和(70.2±12.2)%,研究组溃疡直径和溃疡愈合率均优于较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合用铝碳酸镁能有效改善ESD术后上腹饱胀和上腹疼痛症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且能促进ESD术后人造溃疡的愈合,疗效较单用奥美拉唑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浓度变化与软骨肉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软骨肉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观察组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各组患者采集静脉血后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bFGF、TNF-α水平.分析术前、术后VEGF、bFGF、TNF-α水平与软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血清VEGF、bFGF、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血清VEGF、bFGF、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织学分级不同患者的血清VEGF、bFGF、TNF-α水平不同,恶性程度越高,VEGF、bFGF、TNF-α水平越高(P<0.05).术后转移组术前、术后血清VEGF、bFGF、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未转移组(P<0.05).结论:检测软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bFGF和TNF-α的表达水平对预测肿瘤术后转移复发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安福  王永刚  刘文忠  张先  王东敏  汪静  孙竹监 《医学综述》2014,(1):129-131,135,F0003
目的探讨大鼠在脊髓损伤伴骨折中骨折愈合速度增快的原因。方法来自甘肃省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的12周龄大鼠40只,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脊髓损伤伴股骨干骨折20只,对照组为单纯股骨干骨折20只,制作股骨干骨折与脊髓损伤的模型。术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给予X线摄影,及每周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各5只,截取骨痂,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X线摄影显示,实验组骨痂形成较对照组骨痂的形成在同一时间点早且数量增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14周骨痂中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对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脊髓损伤后VE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