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高变异率病毒,任何个体感染的HBV都以准种(quasispecies)形式存在HBV基因组具有异质性特点是其生存进化的必然结果,适应准种的组成和准种的进化情况,影响着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转归,并与抗病毒治疗反应及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辉  欧启水 《医学综述》2012,18(10):1539-1542
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准种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HBV准种的变化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从准种角度了解进化特点以及准种与耐药发生的关系将有利于预测疗效、克服耐药以及研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手段等。HBV准种的实验诊断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HBV准种的研究进展,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准种实验诊断方法的引入将对HBV准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辉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38-140
病毒准种是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病毒准种的存在可能与患者持续性感染、肝损伤、抗病毒治疗和免疫预防有关,因此,对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5型肝炎病毒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常引起慢性感染。因此,对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较多。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不引起慢性感染,至今尚未见关于该两型肝炎病毒准种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和抗体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HBV疫苗免疫的预防接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HBV感染的进一步流行而在临床对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以及某些巾药(如苦参)进行治疗,虽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还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HBV存在的准种现象有关。因此,HBV耐药基因等的HBV准种监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预后及促进开发新的药物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为1.7亿人.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经过10余年的努力,普通人群的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从1992~1995年的9.75%下降到2004年的8.2%,但我国仍然属于高流行区.虽然多年来对于HBV及其致病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的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的临床抗病毒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关于HBV及其致病特点的认识,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或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的课题.HBV准种特点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1b型基因高变区1(HVR1)、非结构5A(NS5A)区准种复杂性及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应用SSCP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前后HCV准种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IFN治疗有效组HCV HVR1准种的复杂性(SSCP条带数)明显低于无效组,NS5A区两组无差异。无效组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HVR1 SSCP条带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结论:HVRl准种的低复杂性预示对IFN治疗产生应答,可以进行疗效预测。NS5A区准种的复杂性与IFN疗效无关,不能用于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广西隆安县队列HBs Ag无症状携带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准种序列长期演化特征。方法 收集9名广西隆安县队列HBs Ag无症状携带者2004年、2007年、2013年、2019年或2020年4个不同时间点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病毒载量;试剂盒提取HBV DNA;PCR法扩增HBV全基因组,进行二代测序;利用Mega等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23份血清样本,309条全长基因准种序列,每份标本平均获得(0.18±0.07)G测序数据量。55.55%(5/9)的研究对象携带的HBV毒株基因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型转换,Pre S/S区系统进化树基因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发现B/C、I/C重组体;各研究标本的Sn值范围为0~0.37,D值范围为0~0.11;共检出21种特殊单核苷酸/氨基酸突变位点(S区7种,X区2种,Pre C区3种,BCP区9种)和6种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初治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区(HBV RT)准种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应用ETV初始治疗(0.5 mg/d)应答不佳的患者资料,留取各患者治疗过程中基线、4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血清标本冻存于-70℃备用,并检查生化指标、血清学指标、HBV DNA水平等。提取HBV DNA,PCR法扩增HBV RT区,HBV-DNA≥1E+04 IU/mL的模板直接扩增,HBV DNA1E+04 IU/mL的模板,应用巢式PCR扩增。回收目的片段并进行T-A克隆,每个标本挑取20~30个克隆,取鉴定为阳性的克隆测序,采用ClustalX 1.81软件和NCBI BLAST工具,将HBV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氨基酸替换形式及准种分布情况。结果本实验5例ETV应答不佳患者治疗过程中共检出7种病毒株变异形式,分别是rtM204I、rtM204IV、rtT184L、rtM204V+rtL180、rtM204I+rtL180M、rtM204I+rtL180M+rtT184L、rtM204V+rtL180M+rtT184L。各种病毒株所占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抗病毒之前野生株是绝对优势株,出现病毒学突破时,耐药突变株成为种群中优势株。结论在ETV抗病毒药物压力下,CHB患者HBV RT区准种分布处于动态变化中,准种变化与ETV抗病毒药物敏感性以及耐药性密切相关。rtM204I/V+rtL180M+rtT184L是与ETV耐药相关的主要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与病毒的免疫逃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华  刘杞 《重庆医学》2004,33(7):1104-1106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基因全长9.5kb.对人类而言,HCV最危险的特性之一是其在宿主体内的长期持续化感染[1].全世界大约有3%的人感染HCV,超过半数者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基因的异质性和变异性,使其在地理上表现为基因型分布,而在宿主体内则呈准种分布.这给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造成极大困难.本文就HCV准种及其在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压力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母乳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其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由很多的因素决定,主要是母婴传播。孕母病毒携带传播给胎儿的途径有三种可能:(1)经胎盘传播;(2)分娩时由母血传播或胎儿吞咽病毒污染的羊水而受染;(3)产后与产母生活上的密  相似文献   

11.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以RNA为中间体的反转录复制病毒,由于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这使其突变率明显高于一般的DNA病毒,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进展,不断有新的HBV基因型和亚型被发现。对和疾病进程、治疗相关的HBV基因型和X基因变异进行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在控制HBV感染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刁宗礼  张东亮  刘文虎 《医学综述》2012,18(10):1497-1499
目前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是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之一。HBV可感染肾脏细胞,并原位复制,表达HBAg及HBV x蛋白作用于肾脏细胞,参与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过程,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改变足细胞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足细胞凋亡;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 32 1例 (肝功能均正常 ) ,其中血清 HBs Ag、HBe Ab(+/ - )、HBc Ab阳性 2 10例为小三阳组 ,HBs Ag、HBe Ag、HBc Ab均阳性 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 3d~ 5 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检测。结果 :两组乳汁中 HBs Ag、HBe Ag、HBc Ab、HBV- 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产妇初乳中 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 )不宜哺乳 ,初乳中单纯 HBs Ag阳性、而 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杨志 《医学综述》2011,17(20):3044-304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人体免疫状态主要取决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HLA分子在抗原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控,破坏外来抗原靶细胞方面与抗HBV免疫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HLA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异,因而决定HBV感染的易感性和发生、发展与转归。现就HLA基因的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医学综述》2012,18(11):1695-1697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近年来随着国内HBV疫苗接种的开展,HBV-GN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仍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确诊多依赖穿刺活检,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尚需慎重并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还需更多高水平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慧  吴金明 《医学综述》2008,14(21):3296-330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若炎症迁延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机体抗HBV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感染的结局。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非抗原特异性炎性细胞的肝细胞损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病毒自身因素(包括过度表达的病毒蛋白、HBxAg、HBSP)、细胞因子、TRAI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人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血小板等因素也可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军  李丽萍  杨春 《医学综述》2007,13(13):961-96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近来的研究表明,HBV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各个时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讨论其免疫应答,防治策略以及HBV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