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兵  宋建平 《安徽医药》2014,18(3):501-503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水平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院后确诊为AMI合并2-DM患者58例作为A组,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该组分为HbA1c≥8%亚组A1(30例)及HbA1c<8%亚组A2(28例),110例AMI患者为B组,110例健康人为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hs-CRP、UA、apoA1/apoB,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并将冠脉病变支数与各指标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1组hs-CRP高于A2组,apoA1/apoB低于A2组(P<0.05),UA明显高于A2组(P<0.01),A2组hs-CRP、UA高于B组,apoA1/apoB低于B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示冠脉病变支数与hs-CRP、UA、HbA1c呈正相关,与apoA1/apoB呈负相关.结论 hs-CRP、UA、apoA1/apoB对评估AMI合并2-DM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大环  李济福 《中国医药》2009,4(11):860-86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SA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完全随机将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IL-6[SA组(29.2±22.1)ng/L、ACS组(49.3±29.6)ng/L、对照组(4.5±2.9)ng/L]、IL-8[SA组为(0.37±0.05)ng/L、ACS组为(0.58±0.09)ng/L、对照组为(0.14±0.05)ng/L]及hs-CRP[sA组为(1.31±0.64)mg/L、ACS组为(28.35±21.02)mg/L、对照组为(1.19±0.92)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与ACS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n=136),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n=100)。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mini积分,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5.12±3.73)mmVS(1.14±0.22)mm]、斑块Crouse积分[(1.27±0.34)分VS(0.75±0.16)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多[(21.82±9.25)分Vs(0.00±O.00)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209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164例(占78.5%),排除冠心病患者45例(占21.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表示,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6.65±1.4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18±1.16)%,冠脉造影正常组HbA1c水平(6.06±1.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HbA1c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178例为ACS组,6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ACS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9例、双支病变组65例、三支病变组5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分值不同分为Gensini评分<20组、Gensini 评分20 ~40组、Gensini评分>40组.对于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6)μmol/L比(8±4) μmol/L] (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组[(23±5)μmol/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21±4)μmol/L]及单支病变组[(18 ±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40组[(25±6) μmol/L]明显高于Gensini评分20~ 40组[(21 ±4)μmol/L]及Gensini评分<20组[(16±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胡杨  杨宁  秦勤 《天津医药》2018,46(9):963-96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之间的关 系,并分析NLR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的259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4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65例。比较3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NL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谱、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0例)、双支病变组(70例)和三支病变组(119例),比较不同病变支数组间炎性细胞的差异。同时绘制N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UA组、NSTEMI组及STEMI组间WBC、N、NLR、hs-CRP、cTnT、CK、CK-MB水平依次升高,STEMI组L值低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仅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CI:0.814~0.916)。当NLR=4.22时,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95.3%。结论 NLR水平与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ACS患者病情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83例ACS患者,根据清晨空腹静脉血糖(FBG)水平分为A组(≤6.1mmol/L)、B组(6.2~10.0mmol/L)、C组(〉10.0mmol/L),测定各组hs-CRP,并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C组的hs—CRP水平分别为(4.03±1.32)、(6.76±1.66)、(12.67±3.56)mg/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之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狱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随着FBG水平的升高,ACS患者有更高的hs—CRP水平,近期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临床上联合检测FBG和hs-CRP水平可作为ACS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胸痛发作在12 h内就诊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10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66例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测定IMA、hs-CRP,并与57名近期无缺血性疾病者进行对照。PCI术后以Gensini积分将ACS患者分为3组。结果:ACS患者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的IMA(P〈0.01)、hs-CRP(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ACS患者血浆IMA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62,P〈0.01)。结论:在ACS患者中IMA、hs-CRP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联合检测IMA与hs-CRP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9.
朱俊国  张林林  李勋 《河北医药》2010,32(10):1200-120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19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T2DM组)(n=67)和非糖尿病组(无T2DM组)(n=152),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并测定hs-CRP值.结果 T2DM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T2DM组(P〈0.05),糖尿病组双支及三支冠脉病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无T2DM组(P〈0.01),但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间的hs-CRP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水平较非糖尿病者高,患多支病变的几率明显增大,但冠脉病变支数与hs-CRP关系不密切,仅靠hs-CRP水平不能预测冠心病的冠脉病变支数.  相似文献   

10.
李艳东  靳翠彬  高红雨  赵静惠 《河北医药》2010,32(20):2827-282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1例,采用Judkin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分为病变组(85例)和无病变组(26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并对每例患者进行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病史的调查,测定血脂水平。结果病变组高血压病程(6.3±8.7)年、收缩压(138±32)mmHg、舒张压(84±14)mmHg及脉压(46±16)mmHg均明显高于非病变组[(2.4±2.9)年、(123±22)mmHg、(79±13)mmH趴(39±12)mmHg)](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脉压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OR=0.14,P〈0.05)、年龄(OR=1.45,P〈0.05)等因素是冠心病发生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程增加、年龄和脉压增大患冠心病的机会增加,并且收缩压和脉压的升高对冠状动脉的危害性较大。减肥、控制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脉压。  相似文献   

11.
宋永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1-354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3例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T2DM组)和67例ACS(ACS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bAlc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含量并比较.结果 T2DM组HbAlc、NT-proBNP分别为(9.21±1.23)%、(3.56±1.12)ng/ml,均高于ACS组的(5.09±0.67)%、(0.14±0.04)ng/ml(t=6.495、9.277,均P<0.01);ACS患者心功能与HbAlc、NT-proBNP呈正相关性(r=0.517、0.589,均P<0.01),ACS患者HbAlc与NT-proBNP之间也呈正相关性(r=0.431,P<0.05).结论 HbAlc和NT-proBNP对ACS患者心功能损伤有促进作者,可作为ACS心功能受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为(77.3±23.8)ng/L、hs-CRP为(6.2±2.7)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01.3±22.6)ng/L、(9.4±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斑块厚度为(1.83±0.57)mm、斑块大小为(0.05±0.03)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8±0.49)mm,均低于对照组的(2.03±0.50)mm、(0.07±0.02)cm^2、(1.59±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hs-CRP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丁寻实  汪汉  蔡琳 《北方药学》2013,(12):60-62
目的: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冠脉事件非常重要。目前使用先进的虚拟组织学冠状动脉内超声来研究冠状动脉斑块组分,并研究冠心病临床表现与非罪犯血管节段的斑块组分的临床联系。方法:对91例患者实施了虚拟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检查的血管是狭窄小于50%的非罪犯病变的血管节段,其中,4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43例稳定心绞痛患者。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较稳定心绞痛患者组有着较高的钙化成分(7.86%±1.0%vs 4.9%±0.9%,P=0.03)和较高的坏死核心成分(13.6%±1.1%vs 8.4%±1.1%,P=0.001)。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较稳定心绞痛患者组有着较高的薄帽纤维粥瘤(VH-TCFA)检出率(63.5%versus 34.8%,P=0.007)。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未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患者(7.96±2.56mg/l vs 1.65±0.35mg/l,P=0.005)。结论:在非罪犯病变的冠状动脉节段,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有着较高的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发生率。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往往伴随有较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探讨其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判定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入选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ACS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组( SAP组)16例,正常对照组25例。依据临床类型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组)3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 ANI组)20例,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将ACS组分为单支病变组12例、双支病变组15例、三支病变组2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 NPV)及血生化指标。结果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ACS组NPV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SAP组 NP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亚组相比,ANI亚组NP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之间NPV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ACS组 NPV水平与冠脉 Gensini 积分呈低度正相关( r =0.331,P <0.05)。结论 NPV的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正相关,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ACS患者NPV显著升高,NPV水平可以反映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提示 NPV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度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巧莲  钟根明 《中国药房》2011,(28):2612-26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8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d-1,连用20周。对照组不口服阿托伐他汀,其他治疗同阿托伐他汀组。结果:2组患者治疗20周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0周后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87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A1c,根据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评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冠心病组的HbA1c水平较非冠心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心病组HbA1c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高,冠心病组HbA1c的水平也逐渐增高(P<0.01)。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HbA1c呈正相关性(r=0.44,P<0.01);Gensini评分与HbA1c呈正相关性(r=0.46,P<0.01)。结论:检测HbA1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根据斑块大小、性质分为:中大斑块组、小斑块组、无斑块组。检测各组血压、BMI、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血脂、CRP及25-( OH) D3等指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探讨25-( OH) D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颈动脉中大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小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血清CRP水平(4.21±1.61)mg/L,高于小斑块组的(3.41±1.92)mg/L和无斑块组的(2.52±1.18)mg/L(t=1.96、3.14,均P<0.05);血清25-(OH)D3水平(15.28±5.86)nmol/L,显著低于小斑块组的(24.30±7.60)nmol/L和无斑块组的(32.74±8.13)nmol/L(t=4.67、3.41,均P<0.01)。小斑块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无斑块组(t =2.51,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BMI、HbAlc、CRP、LDL-C呈正相关( r=0.45、0.38、0.53、0.47,均P<0.05),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62,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bAlc、CRP、LDL-C及25-( OH) D3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HbAlc、CRP、LDL-C及25-( OH) D3,血清25-( OH) D3浓度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中的差异,同时观察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序贯入选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共105例,按临床诊断将ACS患者分为三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不同组别组进行比较分析。另设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对照组和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患者(包括不同临床类型亚组)在BNP和hs-CRP水平上均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且BNP和hs-CRP水平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782(P<0.05);r=0.741(P<0.05)。结论 ACS患者的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上评价入院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因胸痛入院的患者90例分为ACS 组和正常对照组,入院择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以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TGF-β1和CTGF水平.结果:ACS组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CS组的CT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与TGF-β1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均低于1支病变组(均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CTGF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均高于1支病变组(均P<0.05);血清TGF-β1浓度与Gensini评分间呈负相关(r=-0.096,P<0.05),血清CTGF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39,P<0.05).结论:TGF-β1是ACS的保护因子,能够增加斑块稳定性和抑制斑块狭窄,CTGF与病变程度相关,能够参与冠脉狭窄形成和加重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