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D是机体内的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调节钙磷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维生素D还参与免疫调控、物质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等多个生理过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但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具体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且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对维生素D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然而,额外补充维生素D是否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是构成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D将会对人有重大的危害,长期以来主要是认为会引起骨骼系统的异常,但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表明对其他组织也有重大影响,还能增加一些疾病乳腺癌、糖尿病、血脂代谢、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可引发早产、巨大儿、胎膜早破、新生儿低血糖、羊水过多及剖宫产等诸多不良妊娠结局。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母婴健康。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维持葡萄糖耐量的正常范围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妊娠期间孕妇在体内激素水平及胎儿骨骼生长发育等因素作用下,对于维生素D需求增高4~5倍,尤其在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孕妇妊娠期间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为妊娠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对近年来维生素D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不同剂量维生素D缺乏、不同补充途径、不同补充时间以及联合不同辅助治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母婴结局影响的研究,旨在为维生素D在临床应用中改善妊娠期糖尿病不良母婴结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缺乏维生素D不仅影响骨骼健康,还会导致多种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是的,这期我们要说的不是您耳熟能详的维生素C,也不是熟悉的维生素A、B,而是一直大家被低估的维生素D。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不仅具有经典的调控钙、磷代谢和骨稳定作用,而且还参与宿主防御、炎症、免疫调节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秦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39-1841
维生素D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种激素,其经典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维生素D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1.1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多项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能降低1型糖尿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维生素D在体内经肝肾两步羟化后形成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物[1,25(OH)_2D,骨化三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在肾移植受者中很常见。肾移植受者维生素D的水平与移植后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移植物功能障碍、糖尿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主要总结了维生素D在肾移植患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提高对肾移植后相关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维生素D相关的研究迅速开展,维生素D在血钙调节、维持骨骼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较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多种肿瘤都有抑制作用,近年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充足的维生素D可能抑制肾癌的发生及发展,目前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增殖、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凋亡、免疫调节等途径抑制肾细胞癌,这也为预防和治疗肾癌的新方法。本文就肾癌与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以及维生素D受体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邱艳  赵凌杰 《安徽医药》2014,(11):2025-2027
维生素D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分子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维生素D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疾病,如骨质疏松症、佝偻病、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该文将近年来研究维生素D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的典型作用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过去其主要用于预防或减轻骨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有更多新的应用,其中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备受关注.相关动物研究证实,维生素D可通过多种途径减少高血糖造成的氧化应激和糖基化产物的积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VitD)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VitD缺乏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多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但研究也发现VitD缺乏仍是目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严重,因此合理补充VitD显得尤为重要[1~2]。但各地应用VitD补充剂防治VitD缺乏的不多,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且病程易反复,但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综合原因所致。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抑郁症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维生素D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是一种治疗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药物,分为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目前,医药市场上出现的维生素D制剂,其成分有的是维生素D2,有的是维生素D3.本综述从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的疗效、临床应用及其补充途径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32):4570-4572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老年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根据合并疾病状况分为糖尿病组(41例)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组(53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实验室指标等。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病变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应用Pearson分析25(OH)D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组患者25(OH)D水平、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血钙(Ca)水平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患者25(OH)D水平与年龄、纤维蛋白原(FIB)、TC、UA呈负相关,与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正相关,其中与FIB、TC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缺乏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结论: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FIB、TC、UA、D-二聚体、H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对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是维持正常胰岛素分泌和糖耐量所必需的物质,且可缓解炎性反应,减少动脉内皮损伤,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现将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对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是维持正常胰岛素分泌和糖耐量所必需的物质,且可缓解炎性反应,减少动脉内皮损伤,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现将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维生素D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2年3月有关维生素D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文献,总结相关分子机制及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现状。结果 维生素D可通过氧化还原状态、炎性反应、胰岛素信号转导、细胞内钙离子平衡、免疫应答、表观遗传等分子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防治胰岛素抵抗介导的2型糖尿病(T2DM)等相关疾病的有效途径,目前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维生素D治疗浓度为50 ng/mL。结论 维生素D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础是受试者的维生素D基线水平较低,维生素D充足的受试者可能对维生素D补充剂相对不敏感,致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不明显,具体原因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立波 《黑龙江医药》2001,14(6):475-476
佝偻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在预防和治疗上常用维生素D,但由于维生素 D 是一种蓄积性药物,其剂型的保存受环境条件限制,所以在预防、治疗佝偻病中安全、有效的剂量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1997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儿科,儿保科就诊儿童中系统管理1000人,从新生儿访视到4、2、1定期体检,均按佝偻病预防方案给维生素 D 预防。根据1986年下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确疹活动期佝偻病150人,发病率为15%,3~9m 发病率为70%。其中134人为轻度佝偻病,16人为中度佝偻病。  相似文献   

20.
黄水金  赖晓阳 《江西医药》2012,47(10):939-942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来源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少数来自于饮食摄取。维生素D只有经过羟化酶的催化才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