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早期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导管原位癌4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性12例,小叶原位癌2例.总结早期乳腺癌特征性MRI表现.结果 (1)病灶增强MRI形态特征:局灶性强化2例;导管样及段样强化8例;肿块状强化10例,其中的9例肿块边缘为毛刺及不规则,1例边缘光滑;边缘强化7例,其中的2例均匀中心强化,1例分隔强化.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1级1例,3级2例,其余为4级或5级.(2)X线检查结果:阴性3例,微小簇状钙化5例,线样钙化2例,肿块6例,结构扭曲2例,斑片阴影2例.BI-RADS分级:1级3例,2级1例,3级2例,其余为4级或5级.(3)16例患者早期增强率≥60%,16例信号强度-时间(SI-Time)曲线为A型,3例为B型,1例为C型.结论 早期乳腺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MRI联合X线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钼靶X线摄影与MRI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治疗的4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必要时行乳腺钼靶及MRI检查,观察3种影像诊断的检出率。结果:由超声检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36例(36/40),检出率为90.00%;钼靶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方法选取2010-03-2012-03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MRI检查进行总结。结果本组诊断的60例浸润性导管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4例,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6例均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星芒状、毛刺样改变,病灶信号不均匀。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采取MRI诊断更具有高分辨力、高敏感度、快速明显的强化特点,影像学显示清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虎  马晓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752-3753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先实施乳腺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同时让其接受MRI(1.5T磁共振乳腺专用线圈及乳腺动态扫描软件)检查,将此检查结果与X射线检查结果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专用MRI的乳头状瘤总检出率为92.9%,明显优于乳腺X射线检查(35.7%)和超声检查(64.3%);28例患者中孤立导管乳头状瘤21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7例。利用乳腺专用MRI检测到的病灶数量为27个,检出病灶中有2例患者的导管内乳头状瘤MRI结果为阴性;1例患者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结果为双侧病灶。对患者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可见,大部分患者属于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28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与恶性肿瘤极为相似的MRI征象,无法对二者进行准确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查诊断工作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优势,可以实现对患者病灶的准确定位,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提供有效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乳腺实性肿物的临床价值,提高乳腺肿物术前确诊率.方法 穿刺针吸乳腺实性肿物吸取组织细胞涂片,采用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排列、结构、背景特点、细胞形态等,对肿物性质进行判定,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31例穿刺病例中,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9%(54/57),良性肿瘤或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3.1%(162/174),总符合率为93.5%(216/231).结论 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安全、经济、便捷、微创、痛苦小、准确率高的优点,可作为诊断乳腺实性肿物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和不发达地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86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并通过病理检验进行确诊,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在86例乳腺疾病患者中,经病理诊断良性肿块51例,恶性肿块16例,非肿瘤19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良性肿块53例,恶性肿块14例,非肿瘤19例,诊断准确率为97.67%(84/86)。在53例良性肿块中,其中乳腺纤维腺瘤10例(占18.87%),乳腺脂肪瘤15例(占28.30%),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占16.98%),乳腺囊肿19例(占35.85%)。在16例恶性肿块中,其中浸润型导管癌6例(占37.50%),髓样癌4例(占25.00%),导管原位癌6例(占37.50%)。在良性肿块中,以乳腺脂肪瘤及乳腺囊肿的发生率最高,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恶性肿块中主要以浸润型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为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诊断率高,且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DCIS病例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于后处理中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测量感兴趣区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所有结果均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29例病例中,非肿块性(包括段样、线状、导管样及局灶性等)强化22例,肿块样强化7例。TIC: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9例。DWI扫描显示病变区域扩散受限,测得所有病灶感兴趣区ADC值范围在1.03×10-3~1.38×10-3mm2/s。结论乳腺MRI检查,在病变形态的基础上结合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和ADC值,能够对大部分DCIS病例做出明确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宿世琼  倪青 《贵州医药》2014,(9):791-793
目的:评价钼靶X线及B超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乳腺导管原位癌42例资料,对比分析乳腺钼靶及彩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4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前乳腺钼靶摄片检查中,表现单纯钙化点30例,占71%;钙化点伴肿块4例,占10%;钙化点伴结构紊乱3例,占7%;单纯结构紊乱2例,占5%;结构紊乱伴肿块1例,占2%;单纯肿块2例,占5%。全部检查结果中,可见乳腺内有微小密集钙化点的37例,占88%。钼靶检查乳腺导管原位癌检出率为88%,彩超检查检出率为69%( P<0.05)。结论乳腺钼靶摄片与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均有较高价值,但乳腺钼靶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膝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 Gyroscan Intera1.5T超导磁共振机扫描40例膝关节病变。结果 40例膝关节病变中,MRI结果显示半月板退行性变35例(87.5%),关节腔积液12例(30.0%),韧带损伤7例(17.5%),软骨病变6例(15.0%),Baker囊肿4例(10.0%)。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及关节镜检查100%相符。结论 MRI具有多轴面成像、无创伤以及可显示半月板表面和内部结构等优点,是诊断膝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术前B超定位引导切除不可扪及乳腺肿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普查时发现不可扪及的乳腺肿物行B超定位引导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对189位女性252个普查时临床检查触不及的乳腺肿物作术前体表定位或肿物周注射美蓝,按B超定位下的深浅、方向寻找肿物或美蓝染色位置,对252个肿物行切除术。结果252个肿物皆被准确切除,病理结果为浸润型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多发性乳头状瘤1例,非典型增生4例,纤维瘤185例,纤维囊性乳腺病伴瘤样增生结节56例。结论高分辨B超可引导对普查扪诊阴性乳腺肿物准确切除,对乳癌早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行DWI及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MRI动态增强的形态学特征,TIC曲线形态及分布,ADC值,两者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MRI动态增强的形态主要以类圆形为主(76.0%),边缘以光滑(72.0%)为主,乳腺癌的形态主要以分叶形为主(60.7%),边缘以毛刺征(60.7%)为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乳腺良性病变TIC曲线形态以Ⅰ型(68.0%)为主,恶性病变以Ⅲ型(78.6%)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乳腺癌ADC值≤1.22×10-3 mm2/s,80.0%乳腺良性病变ADC值>1.22×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单一诊断(均P< 0.05).结论 DWI联合TIC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载量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6例21~69岁妇女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2)进行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C)之比来衡量。根据HR-HPV检测值将RLU/PC分为阴性(〈1)、低度载量(1~9)、中度载量(10~99)和高度载量(≥100)。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癌(SCC)。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发展,中、高度载量病例所占比例增加(宫颈炎组30.61%,CINⅠ组83.33%,CINⅡ~Ⅲ组90.48%,SCC组100%)。结论宫颈HR-HPV病毒载量是影响宫颈病变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乳腺癌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FFDM及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并参照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及BI-RADS-MRI标准分级,以4C、5级为FFDM和乳腺MRI动态增强诊断乳腺癌阳性指标,计算两种方法各自诊断乳腺癌准确率以及联合应用准确率。结果 25例乳腺癌病灶FFDM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为75.76%;30例乳腺癌病灶乳腺MRI动态增强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0.91%;两种方法联合运用检出乳腺癌32例,准确率96.97%。各种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DM与乳腺MRI动态增强联合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采用CT定位微创侧脑室穿刺置管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存活67例(95.7%),其中Ⅰ~Ⅱ级37例(52.9%),Ⅲ级21例(30.0%),Ⅳ~Ⅴ级9例(12.9%);死亡3例(4.3%);无发生与引流有关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CT定位微创侧脑室穿刺置管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60例(160处)腰椎盘退变同时合并终板骨软骨炎的MRI及其临床表现。结果60例共累及160处(个)终板,按Modic分型,其中I型98处,占61.3%;Ⅱ型19处,占11.9%;Ⅲ型43处,占26.9%;单个累及9例(15.0%),多发累及51例(85.0%);好发于下腰段。结论低场MRI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对病灶显示清晰,能准确分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意义。方法对47例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首先进行DWI扫描,之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常规MRI以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不同的图像表现。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常规MRI中均可表现为高、中、低信号,通过LAVA动态增强扫描,发现乳腺恶性肿瘤多为Ⅱ、Ⅲ型曲线,而乳腺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P〈0.01)。结论常规MRI在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较差,而使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乳腺癌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缩宫素及二者联合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348例2010年1~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足月分娩的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均无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对前列腺素类药物无禁忌,且无近期应用前列腺抑制药物史。将其随机分为Ⅰ(单用缩宫素)、Ⅱ(单用米索前列醇)、Ⅲ(二者联合应用)3组各116例,对比3组在产后2、24h的出血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之间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产后出血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2、24h的出血情况,均是Ⅲ组最少,Ⅰ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t下降幅度Ⅰ组最大,Ⅲ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下降幅度Ⅰ组最大,Ⅲ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Ⅰ组出现不良反应14例,Ⅱ组出现15例,Ⅲ组出现17例。结论:联合应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都要明显,除了出现个别轻微不良反应外,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麻醉药加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儿普外、泌尿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5d~12个月内的婴儿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静脉用药配方:Ⅰ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Ⅱ组,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2mg/kg;Ⅲ组,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3μg/kg。手术消毒时3组均面罩吸入1%~3%七氟醚,氧流量1.5~2.5L/min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麻醉深浅,患儿生命体征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观察记录麻醉后5min、结扎疝囊时、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2、RR变化,术毕清醒时间、哭闹、呕吐情况。结果:组内比较,用药后5min、结扎疝囊时与用药前比较,Ⅰ组HR、MAP显著增高(P〈0.01);Ⅱ组仅HR增快(P〈0.05);Ⅲ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Ⅰ组HR、MAP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呼吸频率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SpO23组均保持在96%以上。清醒时间,Ⅱ组为(7.3±3.4)min,Ⅰ、Ⅲ组分别为(10.2±4.6)、(10.7±5.2)min(P〈0.01);呕吐,Ⅲ组6例(20%),Ⅰ、Ⅱ组分别为3例(10.0%),2例(6.6%)(P〈0.01);哭闹,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辅以七氟醚吸入有协同效应,可明显减少静脉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术毕清醒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19.
唐彦明 《中国药业》2013,22(15):93-9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40例。于术前5 min分别给予Ⅰ组,Ⅱ组,Ⅲ组舒芬太尼0.1,0.2,0.3μg/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手术开始(T1)、术中牵拉甲状腺时(T2)及缝皮时(T3)血流动力学、镇静程度及镇痛评分的差异。结果Ⅱ组和Ⅲ组T1及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低于Ⅰ组(P<0.05);在T1、T2及T3时点,Ⅱ组和Ⅲ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评分显著优于Ⅰ组(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0.2μg/kg的舒芬太尼持续输注镇痛、镇静效果好,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女性乳腺钼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该院行乳腺钼靶检查的1551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BI-RADS评估分类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1551例受检女性进行BI-RADS评估分类,Ⅰ~Ⅴ级分别为604、1287、421、112、57例,其中行手术或活检635个,包括恶性病变111个,良性病变524个,BI-RADS评估分类的敏感度为82.9%(92/111),特异度为81.5%(427/524)。BI-RADS总体PPV为64.3%(92/143),Ⅳ、Ⅴ级PPV分别为46.7%(43/92)、96.1%(49/51),Ⅱ、Ⅲ级NPV分别为97.2%(103/106)、95.6%(324/339)。结论 BI-RADS描述术语规范了乳腺影响报告书写,并有较高的PPV、NPV,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