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LIF)对大鼠颅脑创伤(TBI)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MLIF低、中、高剂量组(0.33、1、3 mg/kg)。采用液压冲击法制备大鼠颅脑创伤模型,颅脑打击后30 min内完成首次尾静脉注射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分别于给药后1、3、7 d取脑,检测大鼠脑含水量变化;采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液压打击致大鼠颅脑创伤24 h后,MLI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含水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LIF中剂量组(1 mg/kg)效果最好。与模型组比较,创伤后1、3 d,MLIF(1mg/kg)组大鼠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该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呈现明显水肿、细胞固缩等;MLIF(1mg/kg)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结论 MLIF可以抑制脑损伤氧化应激及水肿反应,发挥颅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颅脑创伤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及GAS、EGF、β-EP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创伤应激过程血中胃泌素(GAS)、表皮生长因子(EGF)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制作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并按应激时间不同分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应激过程中血清GAS、血浆EGF及β-EP的动态变化。结果:分别有4只及5只大鼠胃黏膜于应激24h及应激48h出现应激性溃疡,于应激168h未见胃黏膜病理性改变。应激24h组、48h组血清GAS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应激48h组、168h组血浆EGF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24h组、48h组及168h组血浆β-E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颅脑创伤后可致应激性溃疡;GAS、EGF、β-EP与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是严重创伤、感染、脓毒症、休克、烧伤、大手术、中枢系统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导致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更容易合并应激性溃疡。2005~2009年,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5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症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是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重要应激原.颅脑外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病变的发生率高达91%,其出血率为16%~47%,出血后死亡率达30%~50%.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9.04%~48.28%.因此,预防已有黏膜病变不再恶化极为重要,预防重点在于积极消除应激因素,及时治疗原发病、伤,防治休克、感染和内脏并发症.早期用奥美拉唑抑制H^+-K^+-ATP酶,能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具有较强的、迅速愈合溃疡效能,还可抑制胃酶、胃蛋白酶的分泌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增加胃黏液量及胃血流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低(25 mg/kg×2)、高(50 mg/kg×2)剂量灯盏花素组。采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脑创伤的同时尾静脉注射灯盏花素,8 h后重复给药一次。检测各组大鼠脑创伤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MDA和SOD含量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别。大鼠脑创伤后注射低剂量和高剂量灯盏花素均可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含量(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减轻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其对大鼠脑创伤的保护作用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氧自由基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Nogo-A及其受体Ng R在颅脑外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本课题采用SPF级SD大鼠10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损伤组(n=80)。对实验损伤组大鼠采用Feeney等自由落体撞击法制成急性中型脑外伤模型,损伤组随机分为1 d(n=16)、3 d(n=16)、5 d(n=16)、7 d(n=16)和10 d(n=16)5个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测量各组各时间点脑切片Nogo-A及Ng R蛋白的表达。结果颅脑创伤后1 d时创伤灶边缘脑组织中Nogo-A表达显著升高,伤后3 d Nogo-A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到伤后7 d Nogo-A表达又上升达到高峰,直至伤10 d,Nogo-A表达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创伤组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颅脑创伤后1天时创伤灶边缘脑组织中Ng R呈基础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3 d Ng R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在伤后7 d达到高峰值,直至伤后10 d Ng R表达仍处于峰值。结论颅脑创伤后Nogo-A呈双峰的表达规律,Nogo-A在创伤后急性期可能参与颅脑创伤的急性病理过程,在创伤修复期发挥抑制神经再生的作用,为开辟颅脑创伤救治的新方法提供依据。Ng R在颅脑创伤的恢复期显著升高,峰值持续时间长,Ng R介导颅脑创伤后神经再生的抑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为探寻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指出新的方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重型颅脑创伤大鼠脑组织中COX-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塞来昔布治疗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各组均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及Caspase-3蛋白表达.再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塞来昔布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水迷宫测试.结果:脑创伤组COX-2及Caspase-3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塞来昔布治疗组的COX-2及Caspase-3水平低于脑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创伤组大鼠脑创伤后7~10d搜索平台所需的时间均大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大鼠重型颅脑创伤有脑保护作用,其可降低COX-2、Caspase-3的表达,抑制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能够改善脑创伤后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8.
张涛 《天津医药》2012,40(6):590-593
目的 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进一步研究颅脑创伤后炎症反应变化,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大鼠重型颅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armarou 的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 将成年Wistar 大鼠48 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塞来昔布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均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取材,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及Caspase- 3蛋白表达。再取 24 只大鼠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塞来昔布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水迷宫测试。结果 脑创伤后大鼠脑内COX-2及Caspase- 3蛋白表达增加,塞来昔布治疗组COX-2 及Caspase- 3蛋白表达高峰明显下调,与脑创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9、10天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明显缩短,与脑创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 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大鼠重型颅脑创伤有脑保护作用,降低COX-2、caspase-3的表达,抑制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能够改善其伤后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挫伤后局部脑组织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洪升  周岱 《江苏医药》1997,23(11):769-771
利用自由落体对Wistar大鼠右侧大脑局部进行撞击,制成急性脑挫伤模型。然后用氢清除法持续测定大鼠双侧大脑皮层局部脑血流量、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伤后4小时内双侧局部脑血流量均下降,此水平维持至伤后12小时开始回升并持续升高,48小时脑血流量已达到或稍高于伤前水平。(2)伤后双侧脑组织含水量随时间的延长也逐渐增高,48小时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张昊  茆翔  刘佰运 《安徽医药》2016,20(1):26-29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减轻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加重的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抗坏血酸组、打击+生理盐水组及打击+抗坏血酸组,每组 12 只。建立中度颅脑损伤模型,颅脑创伤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颅脑创伤后24 h的损伤侧脑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CYP2E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脑屏障紧密连结蛋白Occlud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打击+抗坏血酸组的损伤程度与打击+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轻,SOD活力增高,CYP2E1表达减少,MMP-9的含量降低,Occludin的含量增高。结论 抗坏血酸可以通过降低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其作用可能是依靠抑制CYP2E1的表达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11.
韩永丰  廖达光  刘峰  李威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41-1442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5只)、模型组(55只)和黄体酮组(55只),用Freeney法造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伤侧脑组织含水量、伤灶周围AQP-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黄体酮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黄体酮可以明显减轻创伤后脑水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山柰酚后大鼠体内药动学特点。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10个时间组,每组6只。均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容积0.1mL·kg-1,剂量5mg·kg-1。于给药后1、3、5、10、20、40、80、120、180、240min分别从相应时间组每只大鼠取血0.5mL(n=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山柰酚浓度;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100mm×4.6mm,6μm),预柱为DikmaEasyⅡGuardC18Kit(8mm×4mm),流动相为乙腈-水(1∶2,V/V),流速为0.5mL·min-1,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80μL;采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山柰酚的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t1/2α=(0.95±0.35)min;t1/2β=(5.68±0.94)min;AUC0~t=(155.10±7.43)μg·min·mL-1;AUC0~∞=(199.84±14.07)μg·min·mL-1;CL=(45.90±1.90)mL·kg-1·min-1。结论:山柰酚原型在大鼠体内消除迅速,血药浓度下降快,30min后消除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苄丝肼对左旋多巴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7只):左旋多巴合并苄丝肼组,大鼠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mg·kg^-1和苄丝肼12mg·kg^-1;单用左旋多巴组,大鼠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mg·kg^-1;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脑微透析活体取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给药后6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左旋多巴在血浆及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单用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t1/2、tmax、ρmax和AUC0→∞分别为(21.55±13.74)min、(46.82±27.49)min、(9.283±2.130)μg·L^-1、(2762±1257)μg·L^-1;左旋多巴合用苄丝肼组纹状体细胞外液t1/2、tmax、ρmax和AUC0→∞分别为(83.50±10.24)min、(49.97±11.72)min、(119.62±81.12)μg·L^-1、(18431±9115)μg·L^-1。其中,除tmax外,单用左旋多巴组t1/2、ρmax和AUC0→∞均显著小于左旋多巴合用苄丝肼组(P〈0.01)。结论苄丝肼可显著提高左旋多巴进入纹状体药量。  相似文献   

14.
王媛媛  于庆功  舒敏 《中国医药》2010,5(7):622-624
目的 确良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肠道微循环血流量和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的变化以及丹参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192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治疗组各64只,各组又按模型制备后2、6、12、24 h分为4个亚组,每组16只,其中8只用于肠道血流量测定,其余8只用于抽取血样及组织学观察.以4%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复制SAP模型,治疗组经颈静脉注射丹参.采用放射生物微球技术在造模后2、6、12、24 h分别测定肠道组织微循环血流量,同时检测血浆内毒素及血清TNF-α、IL-1β、IL-6,并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结果 SAP组在造模后2、6、12、24 h肠道组织血流量[分别为(0.52±0.14)、(0.43±0.04)、(0.38±0.53)、(0.33±0.47)ml/(min·g)]较对照组[分别为(1.24±0.13)、(1.27±0.27)、(1.36±0.42)、(1.14±0.63)ml/(min·g)]明显减少(P<0.01),血浆内毒素及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肠黏膜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重(P<0.01) 治疗组2、6、12 h肠道组织血流量[分别为(0.72±0.21)、(0.68±0.35)、(0.64±0.28)ml/(min·g)]与SAP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24 h变化不明显.血清TNF-α、IL-1β、IL-6活性2、6、12 h时段与SAP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24 h变化不明显.肠黏膜损伤程度较SAP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SAP时肠组织血流量减少同时伴有内毒素血症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升高,丹参能通过提高肠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轻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香丹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香丹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其中香丹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香丹注射液2g/(kg.d)、4g/(kg.d)、8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腹腔注射14d,末次腹腔注射1h后,麻醉,固定,线拴法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24h后观察香丹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检测香丹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的影响。结果香丹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和NO水平。结论香丹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与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组(H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基底动脉丝线提拉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6h。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脑血流图并测定动脉血气。H组再灌注前即刻经股静脉缓慢注射10℃0.9%氯化钠溶液3.5ml,冰块包绕头部,60W白炽灯照射身体。控制鼓膜温度在32~34℃,直肠温度同时降低,20min左右升至并维持在37.5~38.3℃。低温维持3h,3h后60W白炽灯照射身体缓慢复温。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S100B蛋白浓度;用干(110℃24h烘干)、湿重法计算左侧大脑半球脑水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S100B蛋白浓度、脑含水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H组S100B蛋白浓度、脑含水量降低(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S100B蛋白的表达量,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与行为学改变。方法:采用BenchmarkTM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并在伤后30min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0UI.kg-1.BW)或者生理盐水。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采用Harris氏HE染色法结合尼氏染色、Luxol固蓝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应用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监测红细胞增生作用。结果:EPO组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和BBB评分逐渐增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7、14、28d,脊髓损伤中心及邻近部位囊腔区域面积明显减小;距损伤中心前后3、5mm处灰质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14、28d,脊髓损伤中心及前后3、5mm处髓鞘面积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伤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伤后14d开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有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EPO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存活、减少髓鞘脱失而减轻继发性损伤,最终改善后肢运动功能,但是增加了血源性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尼莫地平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未手术组(0组)予以正常剂量麻醉剂;对照组(1组)予以0.9%NaCl溶液2ml;黄芪治疗组(2组)予以黄芪注射液6ml/kg,分别于术前12h及30min,术后每隔12h注射1次,直至48h后;尼莫地平治疗组(3组),缺血前30min给予尼莫地平;黄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4组),缺血前予以尼莫地平、手术后予黄芪,每组各12只。每组使用不同药物后进行对照,采用原位末端凋亡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0、1、2、3、4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0.8±0.4、48.5±11.3、33.5±10.2、30.2±8.6、25.3±9.2。表明治疗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用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给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减少凋亡细胞数目,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对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实验性创伤性脑外伤(tra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NGF组,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法制作TBI大鼠模型,NGF组经鼻给予NGF治疗。采用平衡木方法评估3组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TBI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P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NGF组TBI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协调功能恢复较快(P〈0.05),免疫组化观察发现对照组和NGF组NSE阳性细胞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NGF组NSE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NGF组β-APP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NGF组β-APP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给予NGF可增加TBI大鼠NSE阳性细胞表达,减少β-APP阳性细胞表达,减轻脑水肿,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炎大鼠模型灌胃左氧氟沙星后在肺组织中的药动学特点.方法:以肺炎链球菌诱导肺炎大鼠模型,之后灌胃左氧氟沙星42 mg/kg.采用微透析技术对大鼠血液和肺组织同步取样,以HPLC法测定血液和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左氧氟沙星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和肺组织穿透率.结果:血液和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从第20 min开始,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始终高于血药浓度.左氧氟沙星的肺组织穿透率为(1.17±0.06).在血液和肺组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46.67±20.82)和(43.33±23.09) min,cmax(1.29±0.41)和(1.56±0.70) μg/ml,t12(534.38±381.64)和(591.38±416.08) min,AUCinf(920.33±473.56)和(1196.23±992.35) μg·min·ml-1,在肺组织的分布系数为(1.22±0.56).结论:肺炎大鼠模型灌胃左氧氟沙星后具有良好的肺组织穿透率和分布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