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总结二尖瓣成形术( MVP)治疗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因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根据病情采用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人工腱索、瓣叶切除及合并使用等多种手术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34.89±8.31) 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0.65±6.5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4.00±8.00)%,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恰当的成形方法,对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Mosaic瓣膜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表现及左心功能变化.方法.33例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行Mosaic生物瓣膜置换术,于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33例患者术后1年最大跨瓣压差(18.4±4.4)mm Hg,平均跨瓣压差(6.6±1.3)mm Hg,有效瓣口面积(1.9±0.4)cm2,最大跨瓣流速(2.1±0.3) m/s.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左房径、左室舒末径、左室缩末径、肺动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saic生物瓣置换术后1年血流动力学表现良好,患者左心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3例,病因包括先天性瓣叶脱垂、缺血性改变、退行性改变、感染性病变.手术方式为单纯瓣叶部分切除、单纯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瓣叶部分切除+双孔成形、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术中均放置二尖瓣成形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食管内超声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中大量关闭不全,术中食管内超声发现中量关闭不全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患者中术后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 ~83个月,平均(43±17)个月,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者,超声心动图示40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患者中无或少量二尖瓣关闭不全27例,少量到中量关闭不全13例.结论 应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术后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探讨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心胸外科手术置换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的4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超声声像图及测值改变。结果 45例患者中单纯置换金属二尖瓣14例,单纯置换金属主动脉瓣2例,单纯置换生物二尖瓣3例,单纯置换生物主动脉瓣3例,置换金属二尖瓣+主动脉瓣22例,置换生物二尖瓣+主动脉瓣1例;手术前测量二尖瓣瓣环内径为32~68mm,主动脉瓣瓣环内径为22~29mm,其中置换的二尖瓣型号为25#~29#,置换的主动脉瓣型号为19#~23#。结论术前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可以为临床手术置换瓣膜的大小提供依据,超声观察及评价术前、术后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是利用人造机械或生物瓣替换损坏的二尖瓣。人工瓣膜的大小(型号)多依靠术前心脏造影或术中用瓣环测量器来确定。我们试用术前二维超声测量二尖瓣环径来预选人工瓣膜,解决了二尖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4例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修复成形术,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9±16.6)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切除缝合、瓣环成形、腱索转移、"双孔"技术,术中以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28例,微量反流或少量反流6例。术后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6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4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34例,其中包括二尖瓣瓣膜退行性变22例;二尖瓣先天性病变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性病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34例患者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度7例,反流量中度8例,反流量中到重度12例,反流量重度7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型效果。结果所选取的34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较好,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半年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病变情况,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注水实验和心脏超声监测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心房颤动(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12例行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的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后早期死亡。术后入ICU即刻心电图全部显示无AF发作,均顺利转入普通病房,AF转复10例。围术期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顺利出院。术后1周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45.8±6.1) mm、(51.6±3.6) mm和(34.9±2.7) mm,均低于术前的(55.6±6.5) mm、(54.6±4.9) mm和(38.0±4.3) mm(P<0.05)。结论 Cox迷宫Ⅳ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AF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优化左心房及左心室的重构,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率,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二尖瓣修复(MVP)6个月后患者是否有具有生活质量(QOL)的实际改善.方法 随访1993年3月至2013年11月120例[51名男性,平均年龄(42.3±11.2)岁;69名女性,平均年龄(43.3±13.9)岁]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n=82)或二尖瓣修复术(MVP、n=38)病人的QOL状况,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进行问卷调查测定QOL指数,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二尖瓣手术后随访患者的QOL指数平均得分有所改善,各维度QOL指数分值为:①生理功能:术后(58±29)vs.术前(41±26),P=0.000;②生理职能:术后(52±44)vs.术前(25±27),P=0.000;③社交功能:术后(76±36)vs.术前(55±38),P=0.000;④情感职能:术后(70±45)vs.术前(40±40),P=0.000;⑤生命活力:术后(57±33)vs.术前(40±30),P=0.000;⑥精神健康:术后(70±24)vs.术前(61±24),P=0.004;⑦总体健康:术后(65±29)vs.术前(52±26),P=0.0003;⑧身体痛苦:术后(70±30)vs.术前(68±33),P=0.624.MVP患者QOL指数与MVR患者健康维度QOL指数改善相同.射血分数≥50%患者和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的QOL指数在7个维度上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 mm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QOL指数在5个维度上显著改善.结论 本次开展的二尖瓣疾病患者手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表明,经二尖瓣修复术的患者QOL提高明显,左心室功能受损和左室舒张末期尺寸≥50 mm的患者术后至少在5个维度上QOL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52例合并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全组52例,其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8个月至54岁,平均年龄24.4岁;均经心脏超声心动图及术中证实为合并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3例(行二尖瓣成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8例(瓣环折叠术3例,DeVega三尖瓣成形术1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同时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者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以上病例均在同期纠治心内畸形及房室瓣关闭不全。结果手术死亡2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经治疗后恢复。心脏彩超随访发现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由术前Ⅲ度变为术后0度或I度。行二尖瓣置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的瓣膜功能良好。结论本病一旦确诊,应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并尽快手术,对合并房室瓣疾病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治疗心内其他畸形的同时,治疗房室瓣疾病应以房室瓣成形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尤斌  李平  高峰  张纯  徐屹  许李力  刘硕 《中国医药》2013,8(7):895-897
目的观察人工成形环在矫治成人Ebstein畸形中应用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术式对70例Ebstein畸形患者进行解剖矫治。不加成形环组10例患者未使用人工成形环做新瓣环加固;加成形环组连续60例患者均使用人工成形环做新瓣环加固。术后对各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中远期疗效。结果不加成形环组共随访9例(随访率90.0%),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43±41)个月。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有7例,中度2例,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其中77.8%(7/9)为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I级或Ⅱ级。加成形环组共随访45例(随访率80.3%),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244-21)个月。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中度6例,轻度或无38例,随访过程中瓣膜功能的稳定性很好。其中90.8%(41/45)为心功能I级或Ⅱ级。不加成形环组和加成形环组比较,随访终点三尖瓣反流(中度及以上)分别为100.0%(9/9)、1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脏功能分级I级和Ⅱ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人工成形环加固新瓣环,可以明显改善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邬文伟  戴柯 《中国医药》2012,7(8):934-936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心脏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暴露心脏后于左心室沿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附近作一切口后立即缝合切口并关胸.对照组不使用G-CSF,仅完成手术过程;G-CSF预处理组术前通过鼠尾静脉注射G-CSF 5 d;G-CSF预处理+心内注射组除术前通过鼠尾静脉注射G-CSF 5 d外,手术过程中将G-CSF直接注射在心室切口周围.术后第7、28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结果 第7大时,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缩短分数(FS)分别为(52.8±2.9)%、(22.2±1.4)%,G-CSF预处理组和G-CSF预处理+心内注射组LVEF[分别为(56.5±4.3)%、(61.2±3.6)%]、FS[分别为(25.2±2.5)%、(29.5±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SF预处理组和G-CSF预处理+心内注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分别为(6.25±0.92)、(5.51±0.85)mm]和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分别为(0.57±0.18)、(0.44±0.14)m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60±1.10)mm、(0.67±0.31)ml],G-CSF预处理+心内注射组LVESD和LVESV低于G-CSF预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8大时G-CSF预处理组和G-CSF预处理+心内注射组的LVEF[分别为(59.6±4.7)%、(63.8±1.9)%]和FS[分别为(26.2±2.8)%、(30.9±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4±3.6)%、(23.6±1.7)%],LV ESD[分别为(5.92±0.72)、(5.35±0.54)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分别为(7.48±0.61)、(7.26 ±0.55)mm] 、LVESV [分别为(0.49±0.14)、(0.41±0.08)m1]、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分别为(1.05±0.25)、(1.02±0.27)m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8±0.37)mm、(8.04±0.42)mm、(0.76±0.15)ml、(1.37±0.1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SF预处理+心内注射组LVEF、FS明显高于G-CSF预处理组,LVESD、LVEDD、LVESV、LVEDV明显低于G-CSF预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G-CSF可明显改善大鼠心脏术后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TE对39例ASD患者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 39例ASD患者在TTE引导下,均一次介入封堵治疗成功。TTE术前检查ASD最大径7~34mm(22.4±8.3mm),实际用封堵器大小11~40mm(25.5±8.4mm),二者间存在良好相关性。39例随访6个月以上,效果良好。结论依靠TTE判断和指导,ASD介入封堵治疗可以顺利完成。TTE引导ASD介入封堵治疗方便、快捷、无痛苦,较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 (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糖尿病足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采取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静脉滴注40 μg前列地尔,传统治疗组则给予抗凝、改善静脉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的改善情况及对血清中IL-6、IL-12水平的影响.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达72.00%,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右足背动脉管径及血流量为(2.31±0.71)mm、(2.28±0.69)mm和(36.21±10.58)cm/s、(36.78±11.12)cm/s,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1.72±0.69)mm、(1.70±0.72)mm和(28.32±10.28) cm/s、(28.00±10.58)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2的下降值为(53.20±]1.80) mg/L和(35.25±9.18) mg/L,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的(31.15±15.38) mg/L和(26.10±10.12) mg/L (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治愈机率,改善足背动脉管径及其血流量,同时减轻患者患肢的炎症反应,使患者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TEA组,n=52)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组(GA组,n=28),TE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止痛泵,GA组采用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止痛泵,观察两组手术开始后15 min、手术结束后12 h的PaCO2。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TEA组的PaCO2在手术开始后15 min和手术结束后12 h分别为(48±5)mm Hg和(45±6)mm Hg,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GA组的(40±5)mm Hg和(38±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组的VAS在术后即刻、术后12 h明显小于GA组的(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肺大疱患者的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简单可行,能够保证术中安全,提供满意的术中和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例肺大泡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SGRQ评分情况。结果①术前患者FEV1、TLC、RV、MVV、6MW、PaO2及PaCO2分别为(0.72±0.17)L、(6.09±0.56)L、(4.12±0.40)L、(19.28±1.37)L、(211.38±23.25)m、(61.90±8.38)mm Hg(1mm Hg=0.133 kPa)及(45.57±5.59) mm Hg,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10±0.35)L、(4.69±0.43)L、(3.22±0.32)L、(34.09±6.38)L、(311.50±44.21)m、(75.21±10.29)mm Hg及(38.73±4.36)mm Hg,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SGRQ评分标准,手术前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以及SGRQ总分分别为(65.72±12.38)分、(53.02±10.11)分、(46.39±8.36)分及(51.20±15.38)分,手术后上述评分分别为(41.03±8.37)分、(37.38±8.32)分、(26.34±5.55)分及(31.38±10.22)分,本组手术前后SGRQ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疗效显著,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功能改善均较为明显,术后生活质量也比较理想,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施行巨大心脏瓣膜病手术78例。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26~72岁(41.5±8.7),主要病因为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先天性瓣膜畸形。主要病理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在Ⅲ~Ⅳ级(NYHA分级),心胸比(CT)(0.73±0.08),左室舒末径(LVEDD):70~99mm(79±7)mm,左室射血分数(EF):0.34~0.52(0.42±0.06)。术前调整心功能,增加心肌能量储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采用间断氧合血性停跳液心肌灌注,加用平行及改良超滤。二尖瓣大部分保留后叶或全瓣结构,术后早期联合应用强心、扩血管药物,ICU停留2~3周,常规复查心脏彩超、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3.8%,1例为术后15h心脏骤停,2例为术后低心排。术中心脏复跳困难12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15例,恶性心律失常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二次开胸止血4例,伤口感染清创缝合3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2~3周复查LVEDD、EF、C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①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属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前充分准备非常必要;②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提高体外循环条件设置,尽可能保留二尖瓣部分或全部瓣下结构,对双瓣膜置换要注意二个瓣膜型号的匹配,相差不超过2个为宜,术中心脏复苏要综合方法应用,必要时采用2次阻断法;③术后早期联合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减少心肺做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兔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导管捅破兔主动脉瓣,导致超容量负荷型兔的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动物饲养约5周。心力衰竭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rhBNP、硝普钠和安慰剂(5%葡萄糖)静脉滴注。采用心脏超声图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指标。1周后静脉给予同样三种药物,观察用药前后HF兔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HF兔静脉滴注rhBNP后心脏超声检查示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LVEF从(0.63±0.06)L上升至(0.70±0.07)L(P〈0.05);CO无明显变化;LVESV、LAD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LVESV从(2.1±0.7)m l降至(1.2±0.9)m、lLAD由(11.0±1.9)mm下降至(10.1±1.8)mm。而硝普钠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3 h后三组比较发现:rhBNP组LVEDP、MAP和DBP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DP从(19.1±2.8)mm Hg下降至(6.4±5.9)mm Hg(P〈0.05);DBP从(72.6±6.3)mm Hg降至(64.6±6.1)mm Hg(P〈0.05);硝普钠组SBP、DBP、MAP、LVSP、LVEDP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以LVSP和SBP下降最为显著;安慰剂组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HF兔应用rhBNP后可以增加LVEF,缩小LVESV和LAD。rhBNP能明显降低慢性HF兔的心脏前后负荷,使DBP、MAP明显下降,尤其是LVEDP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