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脂肪肝背景下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30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双幅对比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I组(合并脂肪肝)与Ⅱ组(未合并脂肪肝且无其它肝脏疾病);再根据超声造影表现分为A组(动脉期病灶不全充填)与B组(动脉期病灶整体均匀快速增强),将I、Ⅱ组及A、B组交叉归类进行分析。结果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53.8%~64.7%。超声造影检查:A组(IA组及ⅡA组)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100%(8/8);B组中,IB组造影剂消退慢于周围肝实质10例,快于周边肝实质2例,同速于周边肝实质1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76.9%(10/13),ⅡB组造影剂消退均慢于周围肝实质,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100%(9/9)。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高,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在脂肪肝背景下对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但在脂肪肝背景下,病灶呈整体均匀快速增强时,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脏动静脉瘘(AVF)的CT表现,并与DSA作对照。评价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1)和非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2)诊断AVF的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89例临床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55例行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4例只行平扫和门脉期扫描.DSA诊断AVF采用的标准是: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CT诊断AVF的标准是:(1)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2)动脉期肝实质短暂强化,平扫呈等密度,门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3)动脉期肝静脉主干提早显影.对患者的CT和DSA的AVF表现进行对比,评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超声特征,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病变的表现形式。方法对2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进行二雏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这些患者再行实时双模式灰阶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灰阶超声显示86.4%(19/22)的病灶位于肝右叶,54.5%(12/22)的病灶回声为低回声;36.4%(8/22)的病灶为等回声,9.1%(2/22)的病灶表现为高回声,86.4%(19/22)的病灶边界欠清,13.6%(3/22)的病灶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9%(20/22)的病灶内部厦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9.1%(2/22)病灶内部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频谱为静脉频谱。超声造影95.5%(21/22)的病灶动脉相回声均无明显增强,门脉相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呈同步强化,延迟相回声与肝组织相似无明显分界而不易辩认。4.5%(1/22)的病灶动脉相增强为高回声,至延迟相与肝实质回声一致,无廓清现象。结论肝硬化再生结节在灰阶超声上表现多样,彩色多普勒多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可以更显著地表现病灶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灶中各时相的回声变化规律,对照增强CT各病灶的特点,探讨CEUS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以及百胜公司Technos DU 8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结果]14例原发肝癌中10例呈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6例肝转移癌表现多样,动脉期可呈环形或整体增强,肝恶性肿瘤的消退时间早于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P〈0.05),门脉期或延迟期表现为相对低回声。6例肝血管瘸有其特有征象动脉期开始缓慢向心性结节环形增,持续数分钟后才消退。与增强CT检查所观察的各病变的增强变化规律较一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22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丸式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 Vue2.4ml,在反向脉冲序列成像的低机械指数下实时观察肝脏血管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结果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在造影早期(动脉相或门脉相)发生周边环状强化或斑点状强化,并且缓慢向心性充填式增强,实质相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强化呈强回声,强度高于周围的肝实质;1例患者表现为动脉相快速整体增强,门脉相与实质相持续增强,其回声高于周边的肝组织;1例患者仪表现周边增强,中心始终不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血管瘤时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又一种新方法,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中国医刊》2006,41(4):32-34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各时相的时间定义及病灶增强模式,提出CEUS诊断肝癌的参考标准。方法分析206例253个明确诊断的HCC病灶超声造影表现,记录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HCC病灶开始增强、开始减退时间及增强特征。结果设置以注射造影剂肝动脉开始显影(5.8-18.4秒)作为动脉相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8.7~23.8秒)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问;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17.6-38.1秒)为实质相起始时间;以180~360秒作为延迟期时间。253个HCC中94.1%(238灶)在动脉期增强,5.9%(15灶)在门脉期增强;84.6%(214灶)在门脉期或实质期退出,11.1%(28灶)在延迟期退出;4.3%(11灶)最终未能退出。归纳HCC的造影表现显示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快进不出”、“慢进快出”、“慢进慢出或不出”五种模式。结论根据超声造影时相定义及HCC增强退出特征。总结HCC超声造影模式及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同例病例诊断的各种优劣势。为临床选择检查项目时提供佐证。方法:我院72例肝肿瘤病例,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造影剂SonoVue(声诺维)2.4 mL,观察记录病灶大小、形状、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特征后,再进行CT增强扫描,各自做出诊断后与病理检查结果核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6.1%,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7.5%,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对肝肿瘤病变的显示都有特异性的表现,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检查项目的选择,超声造影优于CT增强。  相似文献   

8.
张慧颖 《右江医学》2009,37(5):566-56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特征,以提高肝脏病变超声造影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科23例肝血管瘤患者共28 个病灶的CEUS表现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的诊断得到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或随访的证实。结果 CEUS表现:26例病灶表现为动脉期环状或结节状增强,并逐渐向中心扩展,直至完全或不完全增强,其中25例门脉期和延迟期回声高于周围肝实质, 1例延迟期回声低于周围肝实质。2例表现为动脉期快速整体强化不消退。 结论 CEUS可明显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但对超声造影表现不典型的病例,需行增强CT或MRI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以提高肝脏病变超声造影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3例肝血管瘤患者共28个病灶的CEUS表现特征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诊断得到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或随访的证实.结果 CEUS表现:2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环状或结节状增强,并逐渐向中心扩展,直至完全或不完全增强,其中25个门脉期和延迟期回声高于周围肝实质,1个延迟期回声低于周围肝实质.2个表现为动脉期快速整体强化不消退.结论 CEUS可明显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但对超声造影表现不典型的病例,需行增强CT或MRI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G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探讨APS的形成原因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HCC合并APS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35例HCC患者中,CT增强动脉期表现分为三型:(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20例。(2)肿瘤同侧肝叶门静脉(2级或2级以远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7例。(3)肿瘤周围非癌变肝实质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8例。结论 经血管、经肝窦、经肝血管丛的途径是肝细胞癌APS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层螺旋CT诊断HCC合并APS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宋遐 《中国现代医生》2013,(34):88-89,92
目的 研究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肝肿瘤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肝肿瘤患者5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2例,肝转移性肿瘤13例,所有患者在介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的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动脉期快速树枝状增强相似,其他方面均基本一致,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不同时相的增强状况差异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分析肿瘤复发和残留方面的灵敏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可准确地检测病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脂肪肝背景下的1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同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其中良性局灶性病变126例(血管瘤61例,局灶性脂肪缺失30例,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9例,孤立性坏死结节10例,炎性假瘤3例,肝脓肿3例),分析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后,61例血管瘤中的48例表现为动脉期的周边高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环,进而造影剂向病灶中心进展,其余13例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的快速灌注.30例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为造影三期等增强.19例FNH表现为动脉期的离心性放射状增强或整体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为高回声或等回声.3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但门脉期及实质期为低回声.10例孤立性坏死结节均表现为造影三期无增强.3例肝脓肿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其中2例为蜂窝状增强,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脂肪肝背景上肝脏良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因此可用于脂肪肝基础上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1例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原发性肝癌48例,肝转移癌21例,肝血管瘤15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肝硬化结节8例,不均性脂肪肝6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结核瘤1例,局限性脂肪浸润2例。结果:原发性肝癌中的89.6%(43/48)肿块增强早于肝实质,门脉相和延迟相则多呈低回声,呈“快进快出”特点,在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瘤中的86.7%(13/15)在动脉相无明显增强,尔后逐渐向内部填充,呈“慢进慢出”特点,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显示早期快速增强,消退缓慢;肝炎性假瘤与肝结核瘤表现为各个时相均无增强;肝硬化结节、不均性脂肪肝与局限性脂肪浸润各个时相与周围肝组织无异,肝转移癌表现多样,大多呈动脉期或门脉期环状强化,消退快慢不一,但均早于肝实质消退。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能反映不同肝肿瘤在不同时相的不同表现,可提高肝肿瘤超声诊断准确性,在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超声检查;造影剂;肝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不同肝脏占位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结果肝细胞肝癌均表现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或缓慢消退,肝实质相呈现低回声区;肝血管瘤呈现自周围向心性缓慢性充填式增强,并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快速增强,但在实质期开始消退;肝转移癌与肝脓肿及囊肿伴感染虽都在动脉期周边增强,但消退时间不同,转移性肝癌在门脉相开始消退,至实质相呈低回声,而肝脓肿和囊肿伴感染则在实质相缓慢消退;2例局灶性炎症,2例脂肪肝及2例慢性肝病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均未见异常增强区和廓清区。结论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有不同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能明显提高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肝脏实质占位性病变的动态灰阶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研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增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共58个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进行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29个,转移性肝癌4个,肝血管瘤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个,肝脏炎性假瘤2个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个。造影剂选用浓度为400mg/ml的Levovist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射。结果:超声造影后不同肝肿瘤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增强方式可分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斑片状增强和无增强四种。肝恶性肿瘤的增强特征为动脉期快速增强而门脉期消退;肝血管瘤表现为肿块增强呈周边增强型,并逐渐向肿块中央填充: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动脉期均匀增强并持续整个门脉期;而肝脏炎性假瘤始终未见增强。结论: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肝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效应及肝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5只,分别在8个剂量水平(剂量范围:0.02~0.16ml/kg)团注超声造影剂以寻找理想的造影剂量;B组8只,分别经耳缘静脉对其荷VX,瘤前、后团注超声造影剂.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以及荷瘤前、后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①在0.02~0.10ml/kg范围内.造影剂剂量与门静脉峰值信号强度呈直线相关关系(r=0.89);在0.02~0.12ml/kg范围内,造影剂剂量与肝实质峰值信号强度呈直线相关关系(r=0.921。0.10ml/kg是兔理想的造影剂量;②与边缘部位肝实质相比,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渡越时间较长。除左肝造影剂渡越时间外.肝脏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荷瘤前相比.荷瘤后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渡越时间较短,但其变化轻微.荷瘤前、后肝实质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②灰阶超声造影不能完全反映肝脏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影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示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继Gramaik 1968年首开超声造影的先河以来,1986年,Mastada通过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直接注射CO2气体入肝动脉诊断肝脏肿瘤,肝脏超声造影技术首次在临床得到应用。1987年Mattrey采用氟碳化合物Fluosol—DA经外周静脉注射,超声探测到肝实质回声增强,从而使经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行肝脏造影应用于临床,现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造影技术还是超声造影剂都有了迅速发展,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用也日趋成熟与完善,现将有关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功能对肝脏血管瘤容积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肝血管瘤的CT资料。测定6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不同时相的CT值,并采用3D软件测定不同时相的强化容积。结果60例病例中,平扫有79个病灶(91.86%)为低密度灶,7个病灶为等或高密度;动脉期72个病灶边缘点状、斑片状强化,14个未出现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相继出现强化,最终都强化至等密度。3D后处理后,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相肿瘤的强化容积改变看到不同的瘤体整体形态学改变及肿瘤与肝动脉之间的关系。结论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常规二维超声难以定性的30例患者31个肝占位灶进行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1个病灶中肝恶性肿瘤24个,肝血管瘤3个,肝硬化增生结节1个,肝脓肿2个,肝包虫1个。除1例肝包虫外,其余30个病灶超声造影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现象。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灶内部或周边能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者共19例20个病灶;以增强早期呈高回声而增强晚期呈低回声为恶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则超声造影对肝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以病灶内部检测到动脉样血流频谱为诊断恶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则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74%,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提高肝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