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行学说非线性联系的特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伟 《中医药学刊》2002,20(3):356-356
  相似文献   

2.
五行学说的非线性动力学原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导言  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观念在中国人的文化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哲学不仅把五行定义为物质衍化的基本元素 ,而且将五行作为思维工具 ,用以说明物质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变化。《尚书·洪范》已经用五行将自然、社会及人事分为五类和五种性质。《月令》也首先用五行盛衰说明四时五方气候的变化。后来 ,这一方法被引入医学 ,并建立了独特的中医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有两个基本的核心 ,一个是阐述五行间相互作用的“生克乘侮”规律 ,另一个是用这一规律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脏腑生理功能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疾病…  相似文献   

3.
继承和创新是一门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同样中医药学亦具有继承性、全面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对前者的抛弃,而是对已有理论体系的延续和发展完善。正如《素问·举痛论》:“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至数极,所谓明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尽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素问·气交变大论》也云:“善言古者,必验于今。”《类经》:“古者今之鉴,欲察将来,须观既往,故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彼之有善,可…  相似文献   

4.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发展中医只有一条路,要用强大的科学体系来使中医药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式的思辨式的论述中解脱出来。”[1]二十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系统论、自组织  相似文献   

5.
五行学说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思华 《中医杂志》1994,35(8):493-495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延用至今。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一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似有曲解,对其科学内涵亦褒贬不一。笔者不才,愿就五行学说的学习心得一抒己见,以求正于同道。1 对五行学说的一般认识一般认为,“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五行学说与稳态内蒙古太仆寺旗万寿滩乡爱国村(027018)杨军伟关键词五行学说稳态五行学说,尹始于先民,迨至战国,思想家邹衍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后,一些进步的医家将其合理部分引入到中医学中,成为中医的元科学。其实质及生克乘侮和亢害承制的科学价值,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9.
李利清 《陕西中医》2003,24(11):1019-1020
中医学要发展 ,基础虞坚尔指导 :本文试从五行学说入手 ,浅谈愚见。五行学说的精华在于五行生克制化关系 ,五行生克制化是对辨证唯物主义中普遍联系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原始朴素认识。五行关系在时间上呈螺旋状曲折前进 ,在空间上有无限可分性及层次性 ,理论上可以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无限地拓展。向微观至基因层次 ,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将阴阳五行综合 ,并润之以若干个拷备 ,就是阴阳五行双环 ,这与 DNA双链结构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 ,我们就可以把五行学说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11.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行,即运也,动也”。它不是研究精神和物质关系的,而是研究事物运动规律,阐述事物及事物不同方面动态关系的学说。王强同志认为五行学说“基本上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中医学及东方文化应是开放体系,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是由于替换了哲学概念,混淆了哲学范畴。在我国历史上,对于“五行”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学中的“五行”却具有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且已经与中医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理论融为一体,成为研究生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五行学说与客观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庄建西 《河南中医》1995,15(4):202-203
历史性地纵向研究现代控制论和古代五行学说,发现现代控制论是一种主观控制系统,是人的大脑产生以后的产物。在此之前应存在一种客观控制系统,五行学说就是其基本模式。这种客观控制系统与人脑产生的主观控制系统相融合而产生主观和客观协同控制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控制系统。生物机体是由客观控制逐渐进化为主观和客观协同控制,电子计算机是从主观控制逐渐发展为主观和客观协同控制,当它们发展至完善的境地之后,都可以在一定  相似文献   

13.
14.
五行学说在针灸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而形成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深刻的影响,它同阴阳学说一样,已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药四气五味的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其理论的形成则始于《内经》。虽然《内经》主要以药物气味作用于人体的特点进行阐述,但是,由于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其理论亦渗透了阴阳五行学说。其中,对药味用五行进行了归属,而且还用五行生克(因只有药味作用于人体,故不存在五行乘侮)学说对药味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论述。直至后世的张元素、吴仪洛、汪昂等医家,企图找出药物作用于人体理论的实质,更加明确提出了五行学说是药味作用于人体的理论基础。那么,五行学说能否作为药味作用于人体的理论依据呢?下面,我们根据《内经》对药味作用的理论,用辨证的观点对五行的物质归属及生克学说进行一下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小儿按摩经》载:"运五经,动五脏之气",五经穴是小儿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较早且临床应用较广泛。本文试从穴位名称、五指配属、补泻宜忌、穴位配伍4个方面探讨五经穴与五行学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杜青雄 《世界中医药》2009,4(4):181-182
本文通过对五行学说理论的阐释,指出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五行学说,才能使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文中以秋季腹泻的具体治疗过程为例,说明了五行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学说。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心房肌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心钠素。它所具有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在肾脏和肾上腺中通过与专一性受体的结合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心钠素在体内主要分布在心房中,而其专一性结合位点显分布在肾上腺、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中。以此,我们看到了肾心两脏相互关系的直接实验证据,同时也为五行学说中水火相克关系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些基础研究依据。本正是从心钠素角度对五行学说中水(肾)火(心)相克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五行学说的耗散结构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医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当于负熵流入、相克相当于非平衡态、相乘与相侮相当于涨落机制;但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协同作用原则弥补了五行规律运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