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3年间面神经解剖行腮腺肿瘤切除术57例(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全腮腺切除术6例,1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加放疗4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5例,持续性面瘫1例,全腮腺切除6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2例,持续性面瘫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随访6月~7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恶性肿瘤在面神经尚未累及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腮腺良性肿瘤通常为腮腺浅叶内的独立肿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腮腺浅叶切除,此术式包括解剖面神经各分支、结扎腮腺导管、切除包含肿瘤在内的全部腮腺浅叶。被膜外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一种较新术式,无需全程解剖面神经和切除全部浅叶,但又不同于古老的肿瘤剜除。为比较这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01—2006—03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传统术式比较,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2例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38例)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功能性术式组(34例)行C形切口,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酌情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5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涎漏、口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区域性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和凹陷性畸形整复等多个方面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和综合应用.回顾分析21例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功能、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无明显凹陷畸形,保留耳大神经者耳周感觉异常区域较...  相似文献   

5.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腮腺良性肿瘤保留导管的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27例腮腺良性肿瘤保留导管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评价面外形改变,腮腺的分泌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唾液积潴,术后复发.结果经过1年~5年的门诊复诊及随访发现,面外形无凹陷畸形,面神经无损伤,无涎瘘形成.保留的残余腺体有涎液分泌,肿瘤无复发.结论认为保留腮腺导管的良性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并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42例。该术式较传统术式改良之处主要有:全程显微镜下手术直观准确;切口改良、美容;腮腺嚼肌筋膜下翻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和腮腺导管;只解剖暴露面神经的部分分支;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腔等。结果 42例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3例(7.1%),损伤均为暂时性;出现Frey综合征者1例(2.4%);发生涎瘘者0例;5例(11.9%)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和耳郭背部皮肤感觉减弱;术后局部凹陷不明显,患者对颜面部外观满意。术后随访1~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镜下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又可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护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20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均采用面神经主干解剖法,应用面神经肌电监护进行术中面神经定位及解剖分离,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平均时间为1.5h,术后面神经功能保全良好,术后随访0.5~3年,无一例复发及涎漏。结论:在腮腺手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面神经损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腮腺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居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临床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我科近年来应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共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9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26例(A组)及传统腮腺全切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00例(B组)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病例近期及远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并分析、讨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优势及注意事项。结果 短期并发症(感觉减退发生率、短暂性面神经乏力发生率、感觉减退发生率、Frey综合征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其余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的优点,同时并不增加肿瘤复发率,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可以避免术中漏诊恶性肿瘤,值得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两种面神经解剖方法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选择沿下颌缘支的逆行法解剖面神经并切除肿瘤,对照组(30例)选择顺行法解剖面神经并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及面部凹陷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及面部凹陷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33.57±21.44)min、(31.14±28.36)ml、6.25%、12.50%、15.63%、6.25%和6.25%,对照组分别为(47.31±18.52)min、(44.22±23.82)ml、6.67%、10.00%、20.00%、16.67%和6.6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耳周麻木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及面部凹陷畸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沿下颌缘支的逆行法相比顺行法可缩短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后沟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耳后沟切口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2~66岁,其中混合瘤15例,腺淋巴瘤5例。术中总干法寻找面神经,向远心方向解剖面神经颈面干、颞面干及周围支,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瘤,并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充填腮腺缺损区。分析总结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没有出现涎瘘及Frey综合征,无影响容貌的瘢痕,术区无凹陷畸形。结论耳后沟切口行腮腺浅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切口隐蔽、面神经解剖简单,可同时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组织缺损,具有美容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多种方法及其远期疗效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7~2004年所收治的腮腺肿瘤手术患者病历资料86例,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23~84岁,中间年龄57岁。所有患者都作腮腺浅叶切除术或浅叶扩大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必要时作颈清扫术。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术后面神经功能评定。恶性肿瘤患者辅助性根治放疗(50 Gy~70 Gy)。有效随访期36~120个月不等。结果8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73例(85%),恶性肿瘤13例(15%)。8例腮腺深叶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随访中良性肿瘤1例局部复发,局部控制率为98.6%(72/73);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为69.2% (9/13),3年原发灶局部控制率为84.6%(11/13),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3.1%(3/13)。术中快速冰冻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率为86%,腮腺良性肿瘤的面神经完好保存率为97.3%(71/73),恶性肿瘤面神经完好保存率为69.2%(9/13),总体面神经完好保存率为93%。结论腮腺浅叶切除术是常规基本术式,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可改变为腮腺浅叶扩大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术中应尽可能保存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特别是颞面干。快速冰冻是腮腺手术中的有效诊断方法。腮腺深叶肿瘤恶变率高。  相似文献   

13.
腮腺常见良性病变包括良性肿瘤、慢性腮腺炎、结核等,大部分需手术治疗,术中面神经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近年来采用解剖面神经分支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的解剖关系,为术中用腮腺导管作为面神经探查标记物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观察和测量42例患者的腮腺导管和面神经颊支的解剖关系,包括深浅、成角和距离关系。结果在深浅关系上,颊支位于腮腺导管浅面占69.05%(29/42),同层面占14.29%(6/42),深面占16.67%(7/42)。从二者走形角度上,基本平行占76.19%(32/42),明显成角的占23.81%(10/42)。以出腮腺处测量距离来看,上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0.2~1.0 cm,平均(0.61±0.13)cm;下颊支位于导管下0.2~1.5 cm,平均(0.77±0.27)cm。结论腮腺导管与面神经上下颊支解剖关系相对恒定,可以用于腮腺肿瘤术中寻找解剖面神经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腮腺肿瘤术后引起的一过性面神经功能减退或永久性面瘫分别占到 2 7%和 4 % ,一般只有肿瘤影响到面神经一半以上神经纤维时才出现临床可见的面瘫。神经电图可用于监测面神经功能 ,通过对 33例腮腺肿瘤病人术前和术后 10天、 80天面神经功能的监测发现 ,面神经功能障碍对面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 (CMAP)振幅和潜伏期有所变化。 2 7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术前临床观察和面神经功能检测均正常 ,6例腮腺恶性肿瘤病人术前临床观察无面神经麻痹 ,而面神经电图监测有 3例异常。 2 7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 10天检测时 17例面神经功能正常 ,6例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7月—2022年9月诊治的3例腮腺肿瘤位于浅叶并且直径小于3cm患者,采用发际线径路,在全腔镜下顺行解剖面神经后,行腮腺肿瘤和部分浅叶切除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后出血、涎瘘及面瘫,收到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 腔镜下耳后发际线径路面神经顺行解剖后腮腺良性肿物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注气内镜下利用超声刀逆行法行腮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切口取下颌角后下(第一切口)和耳垂后上(第二切口)两小切口各约2.0~2.5 cm,于颈皮瓣下分离建立手术空间和用小拉钩维持手术空间,使用高频超声刀采用面神经下颌缘支逆行解剖法切除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结果 18例肿瘤直径1.5~3.0 cm的腮腺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出血量10~20 ml,平均17 ml,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110 min).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轻微口角偏斜,1个月后恢复;1例发生涎腺积液,1个月后恢复.结论 无注气内镜下腮腺部分切除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术后美观效果好,可作为直径<3.0 cm的良性肿瘤的一种新术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8.
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切术已成为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标准术式.术后遗留面部凹陷畸形及常见的局部味觉性出汗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工作生活和社交带来负面的影响.作者对2004~2005年采取了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治疗的1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腮腺良性肿瘤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术后予负压引流和局部加压包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无1例复发.3例患者发生面神经损伤,均为一侧口角略歪斜,鼓腮稍...  相似文献   

20.
腮腺多形性腺瘤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8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膜外肿瘤切除+周围部分腮腺组织切除术86例,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腮腺次全切除术72例,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腮腺全切除术29例。结果 术后肿瘤复发12例,经二次手术无再复发。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20例,其中颊支面瘫6例,下颌缘支面瘫10例,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面瘫者4例,经激素、神经营养药、中医理疗等处理,面神经麻痹超过6个月且不能完全恢复者为永久性面瘫。本组永久性面瘫2例;出现涎瘘15例,Frey综合征36例。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最后确诊必须依赖病理检查,以包膜外切除整个肿瘤,术中冰冻切片最为妥当,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等来决定,术中面神经解剖是手术的关键,既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又能尽量避免并发症是手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