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玉溪地区近10年内210例急性白血病首次骨髓巨核细胞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巨核细胞减少组(0~6个)占70.95%;正常组(7~35个)占17.61%,增高组(>36个)占11.42%。210例中巨核细胞超过100个者13例。在156例中发现15例有病态巨核细胞(小巨核和/或小多核巨核细胞2~70个/1000个有核细胞)。并就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4.
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儿科一种少见病,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如对本病细胞形态学认识不够,早期易误诊,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表面标记分析有利于对本病的诊断。我院内科1998年3月收治1例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2岁。因发...  相似文献   

5.
6.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巨核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变化。有18.3%病例的巨核细胞数不减低。说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核细胞数不减低者并非罕见。在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和增高者中,巨核细胞幼稚型比例增高,颗粒型明显增高,产血小板型明显低于正常。大多数病例骨髓片中血小板减少。表明巨核细胞存在成熟障碍。同时发现巨核细胞出现形态学方面改变。  相似文献   

7.
患儿袁某,男,12岁。因反复发热半年,面色苍白一个月,皮下出血10天而入院。  相似文献   

8.
病态巨核细胞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的估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萍 《医学综述》1998,4(12):667-668
<正>我院自1991年1月起应用小剂量阿克拉霉素(Low Dose-Aclacinomycin,LD-AcL)治疗低增生为主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Leukemia,ANLL),在治疗过程中对骨髓巨核细胞系统进行了观察及详细分类,认识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的质与量的改变与疗效有关。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医核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骨髓纤维化1例张健,郑曼蕾,王若洁(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广州510080)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中图号R553.06患儿袁某,男,12岁。因反复发热半年,面色苍白一个月,皮下出血10天而入院。体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及残留白血病细胞分析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方法 对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进行骨髓涂片及骨髓小粒拉片检查,并对骨髓增生程度和白血病细胞分布和数量进行观察. 结果 在骨髓增生程度及白血病细胞分布和数量的判断上,骨髓小粒拉片优于涂片检查. 结论 骨髓涂片及骨髓小粒拉片同步观察是判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及白血病细胞残留情况分析的有效方法,骨髓小粒拉片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以弥补涂片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细胞性及髓细胞白血病脊椎骨髓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及髓细胞白血病(ML)脊椎骨髓MRI表现的异同。【方法】对初诊的20例LL,10例ML进行脊椎骨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全部白血病的诊断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MRI检查使用0.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自旋回波(SE)序列T_1加权像(T_1WI)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_2加权像(T_2WI)。在T_1WI上将骨髓浸润分为局灶型、弥漫型、斑驳型3种类型。观察LL及ML脊椎骨髓MRI的信号强度、骨髓浸润方式、椎体形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结果】T_1WI上,85%的LL及80%的ML椎体骨髓表现为低信号;T_2WI上,80%的LL及70%的ML为高信号。LL与ML在T_1WI及T_2WI上的信号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75%的LL及80%的ML椎体骨髓为弥漫型浸润。【结论】LL与ML脊椎骨髓MRI表现极其相似,但伴有的椎体形态学特征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 A M L)时骨髓基质细胞 I L6 分泌活性,并探讨其对 A M L增殖的作用。方法:我们选择了15 例 A M L患者及10 例正常对照者,应用体外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法及 I L6 生物活性检测法。 I L6活性测定采用 I L6 依赖性细胞株 M H60,染色后在酶标仪上测定。结果: A M L骨髓基质细胞形成能力较差,但其 I L6 活性明显高于未添加组( P < 005)。结论: A M L时骨髓基质细胞存在量和质的异常, I L3 可促进 I L6 的分泌, I L6 的异常分泌在 A M L的细胞增殖上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骨髓移植(BMT)治疗白血病27例,其中异基因BMT(allo-BMT)22例,同基因BMT(syn-BMT)1例,自体BMT(ABMT)4例。经allo-BMT及syn-BMT治疗的23例白血病患者中现有14例(60.9%)无病存活,最短已>3年,最长已>11年,死亡9例,其主要原因为各种并发症。ABMT4例,现存活1例,自移植后已无病存活>2年,3例死亡,其主要原因为白血病复发。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芬  姚彤  罗新辉 《新疆医学》2013,43(2):20-22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刚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AL患儿化疗后进入骨髓抑制期其感染的发生率;血培养刚性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血培养阳性与血培养阴性患儿在骨髓抑制期的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差异。结果:札患儿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发生率为75.8%(72/95),其中血培养阳性率为26.4%(19/72)。血培养阳性组以肠道感染较多(47.6%),其主要病原茵为大肠埃希茵、铜绿假单胞茵、葡萄球菌属。三种病原茵对青霉素类、头孢三代抗生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相对较敏感,大肠埃希茵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茵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哌拉西林/他巴唑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约者较多。血培养刚性组患儿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为(9.37±5.20)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6.53±6.29)d,两项指标在血培养刚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L患儿骨髓抑制期易发生感染,如考虑革兰阴性茵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如考虑革兰阳性茵感染可选择万古霉素及利奈唑烷,必要时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6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167次骨髓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发现36例完全缓解患者中25例骨髓活检仍有残存幼稚细胞。提示对这些患者必须继续定期化疗;化疗后间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且缓解率明显高于间质无改变患者(P<0.05);骨髓活检和涂片中细胞增生程度基本一致;在完全缓解的36例中27例骨髓活检标本结构脂肪再度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1,2 (Chk1,2 )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RT PC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hk1和Chk2的mRNA和蛋白在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Chk1和Chk2的mRNA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与增生性贫血之间无显著差异 ,Chk1和Chk2在K5 6 2细胞及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 ,Chk1蛋白在初治及骨髓幼稚细胞大于 30 %的复治白血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核表达显著增高 ,Chk2蛋白在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核表达与增生性贫血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Chk1和Chk2的mRNA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无关 ,但Chk1蛋白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Chk1有作为白血病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Chk2蛋白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用人类胎肝低分子天然抑瘤物(LMW-NTS)对13例缓解期(CR)急性白血病体外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ABMT)。其中ALL4例(CR_13例,CR_21例),ANLL9例(CR_17例,CR_22例)。12例获造血重建,1例死于霉菌败血症。移植后持续缓解8例,缓解时间>12个月7例,>6个月1例。4例移植后3~6个月复发。本文对该净化方法及ABMT近期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期(CR)患者进行自身骨髓移植(ABMT)洽疗,结果7例患者均恢复造血,无1例近期死亡。ABMT后随访情况表明,标危组2例在CR1期移植者已无病生存26及18月,在CR2期移植的2例中1例已超过30月,另1例于移植后9月死于他因,并无白血病复发迹象。3例高危组患者中2例于移植后5月复发,另1例已持续CR5.5月,目前尚在观察中。提示ABMT对标危组AML(CR1及CR2期)患者的疗效优于高危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