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或形术(PTCA)或(和)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ACS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4例,非Q波心肌梗死1例。病变血管28支。单支病变6例、双支病变12例、三支病变5例,分别行PTCA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成功22例、失败1例、成功病例血管TIMI均恢复为Ⅲ级。随后2-20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但均能用药物控制。结论:PTCA或(和)支架置入术是ACS病人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8支血管行PTCA及支架治疗。结果 104支血管获得成功(104/108,成功率为96.3%)。置入支架101个(101/104,成功率为97.1%),术中死亡1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林英忠  王凤等 《医学文选》2001,20(3):266-2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极其干预时机。方法对76例ACS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介入组),74例ACS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与随访的情况。结果介入组住院期间死亡1人,出院后死亡1人,平均住院天数13.6(11.3±3.2)d。随访3个月,心绞痛再发3例,再行PCI术2例,冠脉搭桥术(CABG)2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9.5±3.2)%,比入院时增加(5.3±1.31)%。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0.4(16.2±5.5)d。随访3个月,心绞痛再发22例,择期PCI术9例,冠脉搭桥7例,LVEF为(43.8±6.2)%,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结论对ACS患者行PCI术可使缺血心肌得以血运重建,明显降低ACS患者心绞痛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改善左室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和经验。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8支血管行PTCA及支架治疗。结果104支血管获得成功(104/108,成功率为96.3%)。置入支架101个(101/104,成功率为97.1%),术中死亡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积极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3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施行早期PCI治疗的手术及临床资料。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57.3岁(41-7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7例(ST段抬高性AMI3例,非ST段抬高性AMI4例),AMI病人血管开通时间为发病后5-12小时,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积极药物治疗施行早期介入治疗开始时间为2-7天,所有病例术后临床随访3-14月,2例术后半年至一年复查了冠脉血管造影。结果:32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1例,双支病变7例,三支病变14例。共对41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前降支22处,回旋支6处,右冠13处,完全闭塞病变5处,1例ST段抬高性AMI前降支闭塞血管仅成功施行了PTCA,未能植入支架(ICS),其余犯罪血管病变均成功进行了PTCA及ICS,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严重三支病变患者介入治疗时仅解决罪犯血管,未获完全血运重建(术前患者拒绝CABG),分别于术后1月、3月出现心绞痛症状,1例右冠单支病变PCI术后半年因胸痛复发行冠造示支架内再狭窄。其余病例随访3-14月,无明显胸痛等症状发作,活动耐量明显增加。结论:ACS积极早期PCI治疗与选择性病例延迟PCI具有同样高手术成功率,闭塞血管相对容易开通,也安全可行,临床随访近期效果显著,远期对保护患者心功能可能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近5年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97例病人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院9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治疗,与同期静脉内溶栓治疗107例病人作为对照,对远期疗效进行分析,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通过超声心动对病人的心功能进行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择期PCI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人远期死亡率、再发心绞痛、再住院次数及心力衰竭(P〈0.05)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常规延迟PCI可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平均年龄(72.5±7.5)岁的老年ACS患者,男58例,女2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病变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82例中,79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3%;138处靶病变,133处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4%。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6%。病变直径狭窄由89.5%±8.6%减轻至3.2%±8.6%(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延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患病1年内死亡率和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适合延误早期介入治疗后有严重狭窄和完全梗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的再灌注或血运重建治疗。本文对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112例接受择期PCI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特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肉碱复方制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的影响,评价其在ACS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0例)口服肉碱复方制剂10μl,日2次,连续30d,余同B组;对照组(B组,20例)常规治疗。测定A、B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CHO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A、B两组于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TG、CHO、LDL—C浓度均明显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A组明显低于B组(P<0.01);并发症及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肉碱复方制剂可以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保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和评价快速床旁心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收入急诊抢救室的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分为:AMI组和AICS组,抽取肘静脉血1ml,立即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混匀,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的肌钙蛋白T灵敏快速检测试纸进行定性检查,同时用放免分析方法测定血清CK、CK—MB及AST,比较两组阳性率。结果 AMI组CTnT阳性率为70.6%,AICS组阳性率仅为16.7%,两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较好的生化指标,CTnT定性检测可用于AICS早期鉴别诊断,其临床意义优于血清CK、CK-MB及AST。  相似文献   

13.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对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直接PCI,观察梗塞相关动脉的开通率、血流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随访观察预后、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 呼叫到球囊开通时间为(88±36)min,227例患者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96.2%),9例发生无再流,共植入支架235个.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1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11例存活(73.3%),5例心肺复苏患者3例生存.住院期间死亡10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休克和室颤.随访期间再发心肌梗死7例,死亡4例.87例复查冠脉造影,19例再狭窄,12例再次行PCI术,3例行冠脉搭桥术.结论 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首选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金荣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1+22-31,22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0月共11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随访结果。结果全部患者PCI成功率100%,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均完成12-36个月随访,2例患者复查了冠脉造影,随访期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0%、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0%,无心源性死亡患者。结论对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PCI是安全有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陈君柱  徐坚 《浙江医学》2003,25(4):207-20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行PTCA或PTCA加支架治疗。结果 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TCA均获得成功;38例择期PTCA中45处病变,34处成功,成功率75.6%。结论 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越长,PTCA成功率越低;冠状动脉的闭塞性病变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PTCA及置入支架后24支闭塞血管18支被开通,血管病变开通成功率72.0%,病例成功率78.3%(18/23),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成功率92.3%,明显高于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54.5%(P〈0.01)。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PTCA及置入支架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血管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96年5月~1997年2月,共作冠心病介入治疗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3~83岁。14例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其中对吻PTCA1例,PTCA加冠脉内支架4例;作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术(PTCR)2例。除1例冠脉完全闭塞着PTCA未成功外,介入治疗后狭窄从原来的平均94.6%减轻到37.1%,心绞痛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ACS择期PCI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标准剂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h、术后7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hCK-MB、cTnI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CK-MB、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KMB、cTnI两组患者术后7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前早期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有效降低PCI术后CK-MB、cTnI水平,对患者预后改善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狭窄、急性左心衰三联征的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狭窄、急性左心衰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资料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陈旧性心梗、陈旧性脑梗、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周围血管病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100%、54.0%、60.0%、40.0%、48.0%、36%;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至冠心病确诊(发生心梗/冠脉造影/冠脉CT确诊)平均为5.3年,冠心病确诊-肾动脉狭窄确诊约6.2年,心绞痛症状至肾动脉狭窄确诊约11.5年。造影结果13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平均冠脉病变为2.6支,确诊后所有患者进行了冠脉和(或)肾动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术。2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23例好转出院,其中3例肾功能较入院时恶化。2年随访期内12例病情好转或稳定,4例死亡,7例发生次级终点事件;因小样本及选择偏倚,无基线资料与预后相关。结论三联征术后及两年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治疗才能减少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