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Kit蛋白和肿瘤干细胞标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9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分化、有无包膜、不同病灶大小、术前不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本组90例HCC患者肝组织中,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和74.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1%和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49例术前血清AFP400 ng/ml、28例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Ep-CAM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79.6%和82.1%,显著高于40例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41例血清AFP≤400 ng/ml和62例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52.5%、48.8%和58.1%);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术前血清AFP400 ng/ml、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0%、87.8%和89.3%,也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血清AFP≤400 ng/ml和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60.0%、58.5%和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是否发生肿瘤血管浸润有关,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甲胎蛋白(AFP)的最近进展,确定AFP在目前的价值和地位。成人非癌肿性肝病中的AFP 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肝损害中的AFP 自从Geffroy的重要观察发表以来,在许多成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现AFP阳性。Abelcv对170例左右的病例进行了测定,观察到用放射免疫自显影时12%的病例AFP有病理性增高,而用被动血凝法则有71%增高。在一组32例病人中,半数病人的AFP值在100~500 ng/ml之间,而7例病人的AFP值>1,000ng/ml,其中1例为6,000 ng/ml。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168例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介AFP、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CT、MRI、DSA和术中B超(IOUS)对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病理诊断并作AFP、B超(US)、CT扫描及部分其他影像检查的168例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AFP大于正常参考值者101例(60.1%)。6种影像对肝占位病变的总检出率为96.4%。US、CT、CDFI、MRI、DSA和IOUS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3%(150/16R)、88.1%(148/168)、93.7%(15/16)、100%(6/6)、85.7%(6/7)和100%(11/11)。结论:①US与CT对AFP阴性及低浓度阳性HCC具有一定的独立诊断价值,在US及AFP检查受限时,CDFI及IOUS对小肝癌有进一步诊断意义;②AFP增高和/或有肝占位病变,对多数病例具有诊断意义,但对不易诊断病例,特别是AFP阴性或低浓度增高小肝癌,不易与其他非癌性肝占位病变鉴别,必须长期动态观察,直到排除或确立诊断为止。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经AFP、CT、B超、肝动脉造影及腹腔镜检查确诊的5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行LP—TAE治疗。51例中AFP增高33例,黄疸12例,腹水13例,GPT增高20例,肝外转移8例,门脉癌栓11例,主瘤或融合块直径70~250mm,平均147mm。将混有阿霉素,丝裂霉素的碘油10~30ml注入肝固有、肝右或肝左动脉,再用明胶海绵栓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细胞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利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DKK1、IL-6、AFP水平,肝细胞癌患者病理参数与血清指标水平相关性,比较血清DKK1、IL-6、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血清DKK1、AF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肝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DKK1、IL-6、APF水平不因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发生明显变化(P0.05);但与Child-Pugh A级相比,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IL-6、AFP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DKK1、IL-6及AFP对肝细胞癌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0.0%(8/16)和43.8%(7/16),而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7.5%(14/16),与DKK1、IL-6及AFP检测比较,联合检测肝细胞癌的敏感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KK1及IL-6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GP73联合AFP、VEGF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尔基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 P法及I P P(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检测、分析4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其中肝细胞癌39例、胆管细胞癌6例)及14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中GP73、AFP及VEGF的表达, 并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GP73、AFP及VEGF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143±0.018 vs 0.124±0.027; 0.116±0.026 vs 0.098±0.014; 0.126±0.027 vs 0.092±0.016, 均P<0.05), 后者表达水平同样高于正常肝组织(0.124±0.027 vs 0.088±0.029; 0.098±0.014 vs 0.073±0.011; 0.092±0.016 vs 0.076±0.018, 均P<0.05); GP73与肿瘤的大小、结节数目、临床分期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而与病理分级与合并肝硬化相关; VEGF与肿瘤的大小、结节数目、伴门脉癌栓、临床分期有关; GP73与VEGF在肿瘤中表达高于AFP(均P<0.05).结论:GP73高表达于PHC癌组织中, 可成为PHC较好的诊断标志物. 联合AFP、VEGF检测有助于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对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基因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RNA,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FP基因.测定20份肝癌、癌周和远癌组织中总RNA浓度.结果 远癌和癌周组织RNA浓度明显高于癌灶组织(P<0.05),癌组织中AFP基因检出率均为100%;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的检出率为53.7%,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3.3%、26.3%和71.8%;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中,AFP基因全数阳性(100%);在AFP<200 ng/ml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为50.0%;与肝癌大小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析外周血中AFP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近来发现在消化道癌瘤患者的血清和组织中,通常存在几种胚胎组织抗原。这是肿瘤细胞抗原性回复至胚胎细胞系的结果。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是人们了解得最多的抗原之一。 AFP是诊断肝细胞癌有高度特异性的指标,其阳性率为70~80%。嗣后证明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亦能检出AFP,因而AFP的诊断特异性并非绝对。CEA曾被认为对内胚叶来源的癌瘤有高度特异性,主要应用于癌瘤患者的随访。有研究表明,转移性肝癌血清CEA含量显著增高。对发现肝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测定AFP及CEA均不如放射性胶体扫描准确,AFP和CEA测定主要作为放射性胶体肝扫描的辅助方法。作者选择210例应用~(99m)锝-锡-胶体肝脏扫描显示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5,(11)
目的研究血清AFP、CEA、CA19-9、CA125四种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住院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癌患者的AFP水平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肝内胆管癌患者AFP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0.05),CEA、CA19-9、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肝内胆管癌患者的AFP阳性率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0.05),CEA、CA19-9、CA12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结论血清AFP、CEA、CA19-9、CA125四种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PHC患者、肝良性占位患者、和健康者各80例、60例和60例作为PHC组、对照组和健康组。每组患者接受MSCT检测,并检测血清中AFP、NGAL水平。结果与健康组比较,PHC组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F、AP、MTT显著升高而IRF To显著降低(P0.05)。PHC组织的BF、AP、MTT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占位组织而IRF To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占位组织(P0.05)。PHC组和对照组的AFP、NGAL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PHC组血清AFP、NGAL显著高于对照组。MSCT、AFP、NGAL单独检测PHC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MSCT、AFP、NGAL三种方法平行联合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PHC患者MSCT检测的BF、AP、MTT指标和血清AFP、NGAL显著升高,并且MSCT、AFP、NGAL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HX2(zinc-fingers and homeoboxes 2,ZHX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35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ZHX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中ZHX2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0.05).术中发现伴随转移的HCC癌组织中ZHX2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的HCC(P<0.05).ZHX2 mRNA的表达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HBsAg感染、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伴随肝硬化无明显关系.结论 ZHX2低表达与HCC转移密切相关,并与AFP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癌肝段切除术结合肝段门静脉阻断术预后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82例住院接受肝段切除术结合肝段门静脉阻断术的肝癌患者,应用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4个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年随访率为95.60%,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8%、44.51%、28.57%。年龄、甲胎蛋白(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癌栓、肝硬化、肿瘤分化、手术切缘、肿瘤包膜8个临床因素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经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检测,年龄、AFP、ALT、癌栓、肝硬化是预后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而肿瘤分化、手术切缘、肿瘤包膜是预后恶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接受肝段切除术结合肝段门静脉阻断术的肝癌患者具有高龄、高AFP和ALT血症、存在癌栓以及肝硬化的危险因素,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血清铁蛋白作为肝细胞癌(HCC)一项新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并与AFP比较。作者前已报导铁蛋白浓度在AFP不高的HCC患者往往增高。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药盒测定空腹血清铁蛋白,计肝炎24例,肝硬化150例,HCC 132例,肝转移癌37例,正常人35例,并用放免法测定AFP。同时测定血清铁与SGOT、SGPT。以上病例均根据症状、体征、化验、B超、CT与动脉造影等诊断,HCC并经手术或尸解证实。结果:1.血清铁蛋白值:正常男性:59±11 ng/ml,女性27±6ng/ml(均值土标准差)。肝炎患者的最高值为969±326 ng/ml,与SGOT、SGPT值平行;肝硬化为169±14ng/ml;HCC为423±37ng/ml;肝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AFP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等级的关系,评估血清AFP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住院患者286例,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门诊体检中心体检合格健康成人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HB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PLT、ALT、AST、TBil、Alb、Glo、ALP、GGT、AFP、HBV DNA、HBs Ag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AFP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分析;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结果 28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级S0 19例、S1 156例、S2 52例、S3 39例、S4 20例,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AFP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0.373,P0.000 1);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89(1.87~5.59)ng/ml,健康对照组AFP水平为2.11(1.21~3.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7)。CHB非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51(1.70~3.81)ng/ml,显著纤维化患者AFP水平为4.17(2.42~1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9);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419,P值均0.000 1),且与HBV DNA呈正相关(r=0.231,P0.05)。此外,AFP水平与HBs Ag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PRI评分呈正相关(r=0.342,P0.000 1);ROC曲线评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临床价值,截断值为3.8 ng/ml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92%和37.41%,95%可信区间2.03~8.00 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P0.000 1)。结论 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等级升高而逐渐增高,具有评估肝脏显著性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1例经部分肝切除术后早期患者的100份血标本进行AFP测定,包括4例切除75%肝脏的AFP阴性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肝细胞癌2例,原发性良性肝肿瘤和肝囊肿各1例),术后每天抽血检查,连续14天;7例因各种原因作部分肝切除后几周内的患者,共采取44份血清标本。另对各种急、慢性肝病患者(包括大块肝坏死、病毒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急性中毒性肝炎、血色病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的血清作AFP测定。结果:11例部分切除者术后的所有血清标本,均  相似文献   

16.
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p53蛋白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以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影响。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60例HCC的HBV感染情况,采用抗生蛋白链霉素-过氧化酶法(S-P)检测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的表达。38例HBV感染HCC中突变p53蛋白的表达率为73.68%(28/38),22例非HBV感染表达率为45.45%(10/2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在HCC中,HBV感染与肿瘤的Edmondson分级、AFP值增高、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以及转氨酶增高相关(P<0.05)。HBV的感染可能与p53基因的突变共同作用导致HCC的发生及发展。同时检测以上二种指标可以为认识HCC的生物学特性,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种胎儿特异性α-球蛋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临床诊断胎儿出生缺陷和肝细胞癌的经典肿瘤标志物.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统计结果及基础研究证实,AFP不仅仅作为临床的诊断指标,而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AFP在肝细胞癌中发挥信号分子样作用,参与调控肝癌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增高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3,Tim-3)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2014年2月至2014年10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Tim-3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AFP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Tim-3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其水平与肿瘤分期相关,在Ⅲ期及Ⅳ期患者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Ⅰ期及Ⅱ期患者,且与AFP水平呈正相关,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谷氨酰胺转肽酶(glutamine transpeptidase,GGT)等指标呈正相关趋势,而与AST和ALT无相关性。结论 Tim-3可能参与肝细胞癌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可作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HB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份HCC、癌旁肝组织标本及6份正常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HBsAg与甲胎蛋白(AFP)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HBsAg及AFP表达均为阴性;HCC和癌旁肝组织中HBsAg及A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0%(P〈0.05),HCC和癌旁肝组织A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2.5%(P〉0.05);HCC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阳性者AF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通过诱发肝细胞产生AFP参与HCC发病,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铁军 《传染病信息》2006,19(4):211-212
目的监测肝病患者甲胎蛋白(AFP)变化,判断预后及早期发现癌变。方法随机选择144例慢性肝病患者,按诊断标准分型,观察各型肝病患者的AFP水平、AFP与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关系和与肝癌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持续成高滴度,有77%的患者AFP>500μg/L。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比例(6.9%)明显高于其他正常人群,肝细胞再生、更新、增生被认为是癌变的动因。AFP高滴度患者,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FP低滴度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