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病例的CT、MRI及病理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例囊腺瘤,2例囊腺癌,影像学检查示8例均为单发囊性病灶,其中7例见分隔,为多房病灶,可见壁结节,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除以上表现,CT平扫示1例分隔细线样钙化。MRI还可显示病灶成分,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良好,2例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且与病灶相连。结论CT、MRI对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征,评价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有7例囊腺癌,2例囊腺瘤;9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7例位于肝脏左叶,1例位于右叶,1例位于尾叶;病灶直径为1.5~20cm,平均6.7cm;5例囊腺癌及2例囊腺瘤呈分叶状多房分隔,2例病灶呈单房囊性病灶;其中6例见乳头状壁结节,1例囊内合并出血;增强后9例实性成分(包括壁结节)及分隔强化。2例行MRI扫描者1例表现为壁结节呈T1、T2等信号,囊液为短T1、长T2信号,1例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CT及MRI显示肝内囊性多房分隔或单房囊性肿块,囊内成分混杂,乳头状壁结节突出于囊壁或实性成分漂浮于囊内;增强后实性成分、壁结节、囊壁及分隔不同程度强化,高度提示胆管囊腺瘤/癌的可能,对于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原发性腰椎肌上皮瘤影像表现一例。患者男,59岁,平扫CT示腰4椎体及右侧附件见分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MRI示病灶内呈多发分房囊性信号,边缘清晰,病灶囊性成分不强化,分隔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遂行椎骨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肌上皮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25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CTA三维重建。1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作MRI平扫,12例作MRI平扫加增强,其中1例3D TOF MRA检查。结果:37例共43个病灶。35例单发病灶中,发生于小脑半球者23例,小脑蚓部9例,第四脑室1例,延髓背侧1例,左桥小脑角区1例。其中囊结节型29例,实质型3例,囊实型2例,单纯囊性1例。2例为多发病灶,均位于后颅窝,其中1例有6处病灶,实质型和囊结节型混合存在。CT平扫囊结节型肿瘤壁结节显示率仅为54.6%。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均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3.1%显示肿瘤周围有增粗迂曲的血管。CTA示肿瘤为富血管的团块。MRI平扫肿瘤壁结节显示率100%。肿瘤周围流空血管显示率达57.9%。与CT比较此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示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A显示肿瘤区域丰富的紊乱血管。结论:CT、MRI可作为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颌面部少见巨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颌面部巨大肿瘤:其中造釉细胞瘤4例、腺样囊性癌2例、牙源性透明细胞癌1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的CT表现。结果造釉细胞瘤CT平扫颌骨变形膨胀,病变最大径约28cm×25cm×18cm,15cm×9cm×7cm,内密度不均匀,见粗大骨嵴,呈多房样改变,周围结构受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腺样囊性癌CT平扫颌骨骨质破坏,边界模糊不清,软组织肿块形成,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牙源性透明细胞癌CT平扫显示颌骨骨质破坏,部分层面界限不清并侵犯颅底,其内密度不均匀,内有散在不规则的高密度骨组织影,增强扫描显示明显不均匀强化;骨化性纤维瘤CT平扫颌骨骨质膨胀破坏,范围较大,增强扫描强化较均匀。病变的最小径超过5cm。结论颌面部少见巨大肿瘤CT表现特点各不同,详细观察各自特点及发病部位可以较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胰腺囊性肿瘤属少见肿瘤,据病理改变、病程及预后可分为浆液囊性肿瘤(SCT)和粘液囊性肿瘤(MCT),前者为良性肿瘤,后者常为恶性或存在恶变的危险。作者报道30例胰囊性肿瘤着重评价US和CT的优势和限度,结果表明:①SCT(12例),8例的US和CT均显示蜂窝状表现,增强CT能更好地显示小囊间的富血管结缔组织带,更易分辨病灶边界。2例为实性肿块(超声表现为低回声,CT示低密度),但其周围均有小的液性区被误为坏死,其中1例经US导向穿刺正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21例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7例,其特征性的CT表现有蜂窝样囊性病灶(6例)且单个小囊最大直径≤2cm、分叶状(4例)、囊壁及囊内间隔增强后呈轻度强化(7例)、囊壁光整(7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主要CT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4/4)、绝大多数小囊的最大直径〉2cm、囊壁较厚且厚薄不均(4例)、2例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示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有轻度一中度强化。胰腺囊腺癌10例,CT平扫示肿瘤呈囊状低密度影,有壁结节及分隔;增强扫描示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呈中度一明显强化。结论:胰腺黏液性和浆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及B超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患者,螺旋CT检查6例、MRI检查5例,B超检查7例.结果 18例肝胆管囊腺癌患者中多囊性病灶2例,16例为单囊性病灶.CT平扫及MRI T1WI均表现为囊性占位,囊内可见分隔和乳头样、条状实性突起,囊壁不均匀增厚,T2WI病灶呈高信号为主,囊内分隔及乳头样、条状实性突起呈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囊壁、分隔及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减退但仍有强化.B超均表现肝内液性为主的囊实性混合回声团块,边界较模糊,边缘高低不平,囊内有棉絮状或乳头状赘生物.结论 平扫加动态增强CT、MRI及B超能够一定程度反映肝胆管囊腺癌的影像学特点,对于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病例,其中3例作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作螺旋CT平扫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胆管囊腺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1例胆管囊腺瘤,呈多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厚薄一致,部分分隔有较均匀的增厚。1例胆管囊腺瘤恶变,为单囊性病灶;4例胆管囊腺癌中3例为单囊性病灶,1例为多囊性病变。CT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5例恶性者中4例可见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另外1例有囊壁局部增厚;3例有厚薄不均的分隔,2例有囊壁钙化,1例有囊内出血,呈液液平征。常规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有强化。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及壁上结节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结论 CT可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却难于鉴别良性胆管细胞囊腺瘤与恶性胆管细胞囊腺癌。如见病灶有间隔增厚、壁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血以及伴粗大钙化者多考虑为恶性的胆管细胞囊腺癌,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鉴别主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0.
肾脏包虫在包虫病中较为少见,我院1例肾包虫误诊为囊性肾瘤,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3岁。外院查体B超示左肾实性占位,大小约为6.9cm×7.7cm;CT平扫诊断为左肾肿瘤,为行手术治疗入我院。我院B超示左肾低回声包块,大小同外院检查,肿块内回声不均,边界清晰,可见包膜;我院CT示:左肾上极一6.7cm直径大小的囊性病灶,囊内似可见软组织分隔,CT值约为35HU,囊壁薄厚不均,最厚处约为0.4cm,增强后双期扫描CT值分别为63HU、73HU,囊壁内及分隔见多发不规则条片状钙化,考虑为囊性肾瘤可能。患者其他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手术中发现左肾肿瘤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MRI资料.结果 6例均为单发,均累及肝左叶,除1例为单房,其余5例均为多房囊性病灶.5例可见囊内结节,增强后均不同程度强化.CT平扫示1例分隔细线样钙化.3例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稍短T1长T2信号.1例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并与病灶相连.结论 CT、MRI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多房、囊内分隔、结节、钙化等),可为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瘤体直径7~17 cm,平均12.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囊性型(2例)、囊实混合型(9例)和实性型(1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患儿男,6天,因"发现腹部包块5天"入院。一般情况好,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左腹部触及大小约7cm×6cm实性包块,质地硬,不活动。甲胎蛋白(AFP):63596.80ng/ml。CT检查:平扫示左腹部一巨大不均匀低密度包块,无明显包膜,其内囊性成分CT值约16HU,内部见多发分隔影,CT值约35HU。增强扫描肝尾状叶向左腹部延伸,与包块相连,包块边缘见来源于肝尾叶的强化血管影,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4例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的CT(5例)和MRI(9例)表现。结果肝左叶5例,右叶9例。2例包膜下转移瘤呈扁丘形,其余1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直径0.7~5.5cm,平均2.7cm。病灶表现为均匀薄壁型2例,均匀厚壁型2例,不均匀厚壁型7例和分隔型3例。病灶的囊壁和分隔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WI呈低信号,MRI T2WI呈高信号、无钙化。12例有强化,3例延迟增强MR扫描呈现外周冲洗现象。病灶囊内部分为水样密度或信号、无强化,3例有液平。病灶通常不伴肝硬化、门静脉栓子以及胆道扩张,但有时同时显示肝外原发肿瘤或者腹部他处转移灶。结论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具有一定的CT和MRI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此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肝局限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血管性瘢痕为特征的病变,其内含丰富的血管,这些血管走行在疏松和致密结缔组织内,病灶由单独一枝较粗的动脉供应,动脉在病灶内分枝形成星状结构。作者前瞻性地对17例患者的19处FNH进行彩色多普勒US和MRI检查,17例中女性16例,23~40岁,平均28岁,有口服避孕药史,男性1例,32岁,无类固醇服用史。结果显示:19处病灶的平均直径为6.2cm(2.7~12.4cm),其中位于第4段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及反复发热1月余,无痰,不伴喘息及发憋,无寒战及惊厥,急诊以“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查体:上腹部平软,右下腹可扌门及有一约10cm×20cm的包块,质中,无压痛,与周围界限尚清,位置较固定,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诊断:右下腹腔巨大囊性包块。腹部CT平扫显示:右下腹腔静脉前方可见巨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晰,病灶右前壁可见一突向表内生长的卵圆形实性肿块(CT值38H U),囊内下方可见分隔,其内见钙化及脂肪密度影,右下腹肠道向左移(见图1),增强扫描示:病灶囊壁可见中度强化,余无异常(见图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本组5例均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后25s和55s分别获得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CT扫描图像。结果患者中1例为19岁男性,其余为年轻女性,无黄疸。肿瘤呈囊实性肿块,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相间分布,1例有病灶内钙化。肿瘤最长径4~12cm,平均8cm。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表现虽有一定特征,但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仍较难,应行胰腺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huge subserous hysteromyoma,HSH)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患者HSH的螺旋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2例患者(共13个病灶)均在下腹部及盆腔内显示巨大肿块,突出于子宫轮廓外.13个病灶中,肿瘤最大直径范围为12~36 cm.CT表现为均匀实性肿块3个病灶,非均匀囊实性肿块10个病灶.增强扫描示肿块实性成分与子宫体强化程度基本一致,混杂密度区呈同心圆/漩涡状强化,囊性成分强化不明显.其中10个非均匀囊实性肿块中,玻璃样变性3例,黏液样变性4例,液化坏死囊性变2例,脂肪变性1例.结论 螺旋CT对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的来源、其内不同性质的变性以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为单发病灶,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直径1.5~6.4 cm,8例CT平扫为均匀或欠均匀类圆形低密度影,1例肿瘤内见点状钙化灶,所有病例为囊实性肿瘤,边界清楚,肿瘤质地较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瘤包膜清晰,内可见出血及部分囊变及钙化,肿瘤平扫密度较低,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及强化,少数呈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Xp11.2易位/TFE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女6例、男8例,平均年龄43.1岁。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信号、钙化、出血和强化特点及是否有转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均为孤立性病灶且累及肾髓质,其中实性肿瘤8例(57.1%)、囊实性肿瘤6例(42.9%),最大径为(8.2±2.1)cm。MR T2WI显示病灶内大部分呈低信号,其内有结节状和条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于各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11例(78.6%)病灶的实性成分呈稍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实性为主的病灶增强扫描后呈轻度均匀强化,囊实性病灶内可见结节状及分隔状强化。钙化和出血分别见于6例(57.1%)患者。合并肾静脉瘤栓2例,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各1例。结论:Xp11.2 易位/TFE 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的及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