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后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发生凋亡,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00μmol/L谷氨酸作用5、10、20、30、60min组,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定量观测PC12细胞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为(2.71±0.32)%;经500μmol/L谷氨酸作用PC12细胞20min,凋亡率增加到(61.20±4.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Westem blot检测结果表明P-JAK 25 min在胞浆中开始表达,20min达最高峰,是5min组(3.52±0.20)倍(P=0.002);P-STAT35min表达增强,30min达高峰,为5min组的(4.76±0.17)倍(P=0.000)。结论细胞损伤激活了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该通路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胶质瘤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人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 3和VEGF的表达。结果胶质瘤中STAT 3和VEGF的表达水平在高级别(Ⅲ,Ⅳ级)组明显高于低级别(Ⅰ,Ⅱ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STAT 3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TAT 3和VEGF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且两者协同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相关性则提示VEGF基因由STAT 3蛋白调节。抑制STAT 3蛋白通路可能有望成为一条治疗胶质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的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患者血清白介素(IL)-2、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sIL-6R)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17例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维族亚组57例,汉族亚组60例)给予文拉法辛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病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IL-6及sIL-2R、sIL-6R水平;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维族、汉族各55例)比较。结果:抑郁症维族及汉族亚组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清IL-2、IL-6及sIL-2R、sIL-6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IL-2、sIL-6R水平在维族与汉族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血清IL-2、IL-6及sIL-2R、sIL-6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维族和汉族抑郁症患者均有免疫失调;文拉法辛治疗能改善抑郁症病情及免疫失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炎性标志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50 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0 名。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攻击行为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受试者血浆IL-6、IL-10 水平。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分析炎性标志物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 水平和IL-6/IL-10 比值高于健康对照(P< 0.01),IL-10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P< 0.01)。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血浆IL-6 和IL-6/IL-10 比值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的患者(P <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 水平与MOAS 总分及体力攻击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363、0.309,P< 0.05),IL-10 水平与对财物的攻击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81,P=0.048),IL-6/IL-10 比值与MOAS 总分、对财物的攻击分量表得分及体力攻击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23、0.421、0.303;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与免疫炎性反应失衡有关,IL-6、IL-10 及比值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以6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其血清IL-6和IL-18水平,分别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并分为IMT<1.0mm和IMT≥1.0mm两个亚组.结果 ACI组中IMT≥1.0mm者IL-6、IL-1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1.0mm者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中IMT≥1.0mm者IMT与IL-18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49,P=0.001),与IL-6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CI患者IMT增厚者血清IL-6、IL-18水平也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价值以及两者与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25例(A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3例(B组)。按ACI病情严重程度将A组分成3组,即轻度组(63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23例)。分析两组血清sEPCR、vWF在ACI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以及两者与IL-6的相关性。结果 A组sEPCR、vWF、IL-6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CI严重程度增加,ACI患者的IL-6、sEPCR和vWF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CR和vWF与IL-6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和病情严重程度与sEPCR和vWF呈正相关,合理应用sEPCR和vWF检测能提升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效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26-129]  相似文献   

7.
研究周围神经修复后,受损周围神经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作用.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术时在受损神经处给予重组CNTF,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修复侧神经中STAT3、磷酸化酪氨酸(PTyr)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在生理盐水组修复侧神经中,轴突、雪旺细胞STAT3的含量升高,轴突、雪旺细胞、单核细胞的PTyr含量升高;CNTF组修复侧神经上述细胞成分的STAT3和PTyr含量更高.提示受损坐骨神经的STAT3表达上调,酪氨酸磷酸化增强,外加重组CNTF有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入院后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均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再根据DSA结果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7例)、轻度狭窄组(34例)、中度狭窄组(31例)和重度狭窄组(36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各狭窄组患者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1),重度狭窄组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患者(P<0.05),中度狭窄组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血清TNF-α、IL-6是血管炎症的标志物,其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周围神经修复后 ,受损周围神经中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3(STAT3)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的作用。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 ,术时在受损神经处给予重组CNTF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修复侧神经中STAT3、磷酸化酪氨酸 (PTyr)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在生理盐水组修复侧神经中 ,轴突、雪旺细胞STAT3的含量升高 ,轴突、雪旺细胞、单核细胞的PTyr含量升高 ;CNTF组修复侧神经上述细胞成分的STAT3和PTyr含量更高。提示受损坐骨神经的STAT3表达上调 ,酪氨酸磷酸化增强 ,外加重组CNTF有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关系。方法 47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被视为脑外伤组,而同期4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健康人群被视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人群在3h、6h、12h、24h、48h、3d和7d各时间点血浆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脑外伤组患者根据NIHSS评分可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比较2组在上述时间点的血浆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脑外伤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可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在上述时间点的血浆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脑外伤组患者在3h时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但在6h、12h、24h、48h、3d和7d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脑外伤组患者血浆IL-6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重型组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在12h、24h、48h、3d和7d时较轻型组明显升高;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血浆hs-CRP和IL-6水平差异不大。结论脑外伤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与病人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敲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脂质体介导STAT3反义寡聚核苷酸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同时设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48 h后MTT检测STAT3反义核苷酸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比较,STAT3反义核苷酸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降低,G1/G0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增加,Transwell实验显示滤膜细胞数明显减少,STAT3、pSTAT3、uPAR和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反义STAT3可能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抑制U251细胞侵袭能力并诱导其调亡,STAT3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3.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EPO和STAT-5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3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信号传导转录活化因子5(STAT-5)的表达规律,探讨EPO和STAT-5在脑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后者又分为2、12、24h三个亚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区EPO和STAT-5的表达水平。结果(1)脑缺血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CA3区EPO和STAT-5的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2)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3区EPO和STAT-5阳性细胞数在2h明显增加;12h达到高峰,24h下降;(3)脑缺血组各时间点EPO和STAT-5表达水平同步增减。结论EPO有可能是通过EPOR-JAK2-STAT-5信号转导途径对缺血性脑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全脑缺血诱导海马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激活及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四动脉结扎(4-VO)全脑缺血模型,以及腹腔注射给药的方法。运用抗磷酸化STAT3抗体做免疫印迹(IB)检测海马核抽提物磷酸化STAT3的变化;以及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核内STAT3 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结果 全脑缺血不同时间导致核内STAT3磷酸化水平及DNA结合活性的持续增高;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明显抑制其增高。结论 全脑缺血所致STAT3的磷酸化水平及DNA结合活性的增高与氧化应激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a possible implication of inflammatory proces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mentia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examined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6 (IL-6)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D) (n = 26),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out dementia (CVD) (n = 11), vascular dementia (VD) (n = 11),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n = 21) using sens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The CSF concentrations of IL-6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V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atients with AD or CVD. CONCLUSION: The CSF IL-6 levels are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VD, suggesting that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some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SF IL-6 may be a biological marker for dementia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