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难治性的CHF, 其病死率高,愈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腔起搏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其通过纠正双心室间因电-机械不同步现象而导致的非有效性收缩、舒张充盈受限和二尖瓣返流,从而改善心功能[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在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中护理观察和护理配合的方法及作用.方法 术中对18例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严格查对及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舒适卧位、导尿护理,取得患者配合,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了解患者病情、既往史、各项检查检验结果、用药情况,预防并发症.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安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护理观察和医护患的紧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心脏三腔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做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及出院随访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药物治疗三者联合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对21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体位、活动、伤口、饮食、睡眠等护理,结果21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行三腔同步起搏器置入患者(心功能Ⅲ~Ⅳ级)进行充分的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并跟踪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合并症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起搏器参数良好;6 min步行试验平均距离增加,BNP、超声心动图、心电图Q RS波形宽度等指标均得到改善,心功能分级有所提高。结论埋藏式三腔同步起搏器置入后,正确的指导、科学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Ⅲ~Ⅳ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8.
单腔或双腔人工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国内开展得较普遍.近年来,三腔起搏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已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效果.重症心力衰竭(CHF)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病人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残废率的严重疾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病人死于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心腔扩大、心输出量减少造成的,相当一部分病人往往合并心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心室收缩失同步,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和安装三腔自动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1例术后3个月随访,起搏器各项参数良好;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平均增加166 m;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LVEF值)平均增加15%;心功能分级、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三腔起搏器安置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冬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2):77-78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目益广泛。应用单腔或双腔人工起搏器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在国内开展得较普遍。近年来,三腔起搏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已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效果。国内外一些学者进行了三腔起搏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为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开创了新途径,也拓展了起搏器治疗的临床应用路线。所谓的三腔(右房+右室+冠状窦)心脏起搏器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生理性起搏装置。 相似文献
11.
郑元琦涂宣庆林美明卢仁荣余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9):4343-4344
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伴随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他们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例患者的LVEDD、LVESD和MR等心脏超声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LVEF和LVFS等指标显著上升;同时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等级、QRS波段的宽度和NT-Pro BNP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实现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的同步收缩,提高心脏功能和左心室的收缩率,改善和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并发症处理方法.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心功能NHYA分级由Ⅳ级改善至Ⅱ级,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2例患者猝死,1例电极移位,1例囊袋感染.结论 针对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加强生命体重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改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猝死率. 相似文献
14.
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护理经验。方法:根据患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程序,实施分期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严防起搏器电极脱位等。结果:(1)起搏器电极均在理想的位置,无脱落、移位、断裂、起搏器感知、阈值正常;(2)患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轻;(3)切口无感染,愈合良好;(4)患均能掌握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自我监测及注意事项。结论:应用护理程序,保持体位正确,严密细致的观察病情,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16.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道功能正常的病人,合理运用肠道功能,进行肠内营养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肠内营养方法主要是持续胃肠减压,同时置鼻肠管途径,虽效果较好,但双管齐下,占据两个鼻孔,给病人带来很多不适。我科针对老年患者需要肠内营养且伴长期腹胀的患者,自2006年4月引进了德国Fresenius Kabi公司生产的新型三腔胃肠管(Freka Trelumina),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床边单纯超滤的护理。方法通过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做好舒适护理。结果 5例患者通过超滤治疗后,配合积极护理,心衰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的护理则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采取相应措施防治严重并发症是保证超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1月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力衰竭来我院治疗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35例(采用双腔起搏器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情况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总优良率为74.3%,总有效率为62.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植入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力衰竭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米力农对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心室重塑.近来有学者提出心率震荡现象是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在CHF患者中存在心率震荡现象减弱甚至消失[1-2].本文旨在通过测定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米力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心率震荡两个量化指标变化,探讨米力农在难治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三腔起搏器广泛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率。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1]。由于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危险在于充血性心衰,代偿能力低下,对麻醉药耐受性差,故其麻醉处理非常棘手,传统的局部麻醉已经无法适应手术和患者病情的需要。本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对三腔起搏器手术采用第三代I型喉罩(L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