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患者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分别采用如下手术方法进行缺损修复:①游离骨膜片5例;②鼻内窥镜下修补3例;③带蒂额帽状鹏膜骨膜瓣16例;④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12例。所有患者均未移植骨修复颅底。结果 平均住院16 d,术前有脑脊液(CSF)漏、气颅、脑膜脑膨出及眼球突出或凹陷者术后均消失,无CSF漏、气颅及感染再发生。31例随访6个月至10年(平均4年),未发现有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颅底缺损直径<1cm且无合并颅内损伤、感染及异物存留的患者可经鼻内窥镜下手术修复缺损,但对急性复杂性颅脑-颅底颌面损伤或颅底缺损较大伴有异物、脓肿、脑膜脑膨出或气颅和CSF漏超过2周不愈者应尽早予清创和修复颅底缺损;带蒂额帽状腹膜骨膜瓣是修复颅底缺损最好的材料,但对于有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则应选择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来修复颅底缺损。  相似文献   

2.
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后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对颅底小缺损(〈1.0cm×1.5cm),行颞肌筋膜修补7例;对颅骨大缺损(≥1.0cm×1.5cm),采用“四步法”行颅底重建:第一步取自体脂肪填塞肿瘤切除后的残腔;第二步用带血管蒂骨膜瓣覆盖颅底骨缺损,边缘严密缝合于周围硬脑膜;第三步用自体骨或钛板等颅骨修补材料修补骨缺损;第四步取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本组14例。结果颅底缺损修补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腰穿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后缓解。无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四步法”重建颅底简单易行,能有效预防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microRNA-135a、microRNA-210在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共80例,其中AMC组28例,VD-MCI 28例,AD-MCI 24例,采用RT-qPCR的方法进行血浆miRNA检测。结果 VD-MCI组血浆microRNA-135a为(4. 17×10~(-7)±8. 35×10~(-8)); AD-MCI组血浆microRNA-135a为(2. 83×10~(-7)±1. 72×10~(-7)); AMC组血浆microRNA-135a为(9. 87×10~(-7)±5. 66×10~(-7))。3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F=30. 76,P=0. 00,P 0. 05)。VD-MCI组血浆microRNA-210为(4. 27×10~(-5)±1. 09×10~(-5)); AD-MCI组血浆microRNA-210为(6. 96×10~(-5)±2. 48×10~(-5)); AMC组血浆microRNA-210(1. 30×10~(-5)±7. 07×10~(-6))。3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F=80. 43,P=0. 00,P 0. 05)。3组患者MMSE评分与两个检测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血浆microRNA-135a及microRNA-210检测可辅助诊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对AD-MCI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颅底缺损硬脑膜膨出量评估公式 ,为临床颅底缺损重建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力学蠕变挠度分析 ,得到预计硬脑膜膨出量的力学计算公式 ,设计相应的力学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加以验证。结果 :力学模拟实验及动物实验证明通过力学分析得到的公式是基本正确的。结论 :我们建立的颅底骨缺损硬脑膜膨出量评估公式 ,可以用来预测硬脑膜及其替代物膨出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严重粉碎性骨折所致颅底缺损骨性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6例颅底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术中进行骨性颅底重建及膜性重建,对照组仅进行膜性重建.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临床随访.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有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膜脑膨出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18例存活患者仅发生1例轻度脑脊液漏,经治疗治愈;对照组17例发生脑脊液漏5例,其中并发颅内感染3例,脑膜脑膨出3例(其中1例3种并发症均有).两组总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1/18、5/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性前颅窝底严重粉碎性骨折所致颅底缺损患者术中进行骨性颅底重建,可有效防治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膜脑膨出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脑脊液鼻漏的诊疗方案、分析影响漏口愈合的因素及手术干预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共90例颅脑损伤并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显示颅内压力、颅底多发骨折、脑(膜)组织膨出影响脑脊液鼻漏漏口的愈合(P 0. 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颅内压力、颅底多发骨折、脑(膜)组织膨出是影响创伤性脑脊液鼻漏漏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手术干预治疗的时机。结果颅内压力、颅底多发骨折、脑(膜)组织膨出影响脑脊液鼻漏漏口的愈合,与脑脊液鼻漏的愈合有明显关系(P 0. 05)。结论多发颅底骨折、合并有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膨出的脑脊液病人早期行手术干预,促进漏口的愈合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在前颅底缺损修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额发际内冠状切开头皮和帽状腱膜,紧贴帽状腱膜深面锐性分离,按缺损分型和范围设计瓣膜大小,将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和颅骨外膜合为一层从颅骨表面剥离,制成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用于修补15例外伤及26例肿瘤术后前颅底缺损患者.结果 本组患者缺损面积2.0 cm × 1.5 cm~6.5 cm ×4.0 cm,其中6例缺损>4.0 cm×3.0 cm患者使用钛网板修复颅底骨缺损.所有外伤患者术后与颅底缺损有关的症状消失,两组均无颅内感染、搏动性突眼、额纹消失、上睑肌无力及额部头皮麻木和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两组各有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均经腰椎穿刺置管引流7 d内消失.结论 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制备简单,对外伤或肿瘤术后2.0 cm×1.5 cm~4.0 cm×3.0 cm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效果良好,是一种修补可靠、取材方便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9.
内镜经鼻入路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可行性。并讨论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膨出物的位置,颅底骨质缺损大小,膨出物切除后颅底修补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 10例病人脑脊液鼻漏1次修补成功,1例病人2次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3个月未见复发,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膜炎并发症,经抗炎治愈。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颅骨缺损多次修补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18岁。于出生时后枕部即有两处颅骨缺损(呈裂隙状,宽度约1cm),脑组织无膨出,此后裂隙逐渐增宽,于6岁时出现剧烈呕吐及患处压痛,行头颅CT:枕骨两处骨质缺损.大小分别为:3cm×4.5cm、2.5cm×2cm,骨缘轻度外翻,枕大池囊性扩大,四脑室略大(图1)。即行钛网修补术。此后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颅骨缺损逐渐增大,修补物逐渐游离浮动,局部膨出。12岁时行头颅CT示:缺损较前明显扩大,分别为8cm×9cm及3cm×3cm,颅骨边缘外翻,右侧钛网游离,脑膜轻度膨出(图2)。于18岁时行头颅CT:枕部颅骨缺损约11cm×12cm及4cm×4cm,颅骨边缘外翻,两块钛网均游离。枕大池囊性扩大,并向外局限性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