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超声检查技术因其无创、经济、方便等特点,成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广泛应用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前瞻性随机调查对象 2 3 2例 ,年龄 64 .5± 9.1岁 ,分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 (DM -EH) 60例 ;糖尿病组 (DM ) 3 1例 ;高血压病组 (EH) 85例 ;同龄正常人组 5 6例 ,应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及临床检查 ,经spss 1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 :DM -EH组 (1.72± 0 .62mm) ,DM组 (1.48±0 .60mm)、EH组 (1.5 3± 0 .5 1mm)较对照组 (1.0 6± 0 .2 6mm)显著增厚 (P均 <0 .0 1) ;DM -EH组较DM组及EH组差异显著 (P均 <0 .0 5 )。颈总动脉 (CCA)内径 :DM -EH组 (7.0 0± 0 .68mm)较DM组 (6.60± 0 .5 3mm)显著增宽 (P <0 .0 5 ) ;EH组 (7.13± 0 .80 )较DM组增宽非常显著 (P均 <0 .0 1)。IMT与CCA半径比值(IMT/r) :三组较对照组增大均非常显著 (P均 <0 .0 1) ;DM -EH组EH组显著增大 (P <0 .0 1) ;孤立斑块发生率 :DM -EH组较 ;三组增高非常显著 (P均 <0 .0 1)。最大剪切率 (SR) :DM -EH组较另三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表明 1MT与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及LDL -c、CCA内径、舒张末峰速度 (VD)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 1MT和斑块增厚是DM合并大血管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颈动脉硬化的超声表现,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彩色血流变化,血流多普勒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 100例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93例,表现为血管内-中膜增厚,可见斑块形成,动脉狭窄处血流色彩明亮,血流束变细.结论 超声检查可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的内部结构,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性质,了解管腔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3例脑梗死组及63例非脑梗死组双侧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评价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结果63例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65.08%;63例非脑梗死组中为30.16%。2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发生率高于非脑梗死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床的全身性疾病,其与心梗、脑梗等血管事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颈动脉是AS最常累及的部位,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carotidplaque,CP)是AS的早期体征之一,是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敏感指标而备受临床关注。颈动脉居于人体的表浅部位,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体表AS最常采用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评价血小板活化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B超检测颈动脉,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共4组,且同时测定CD62p、CD63,并进行颈动脉弱样硬化评分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CD62p:不稳定性斑块组较其余三组均增高,P<0.05-0.01,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CD63:不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增高(P<0.05),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D62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权活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检测的90例患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组69例,对照组21例。结果:冠心病组中,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以分叉部为最高,依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颈动脉超声可对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鹏  王鸿 《农垦医学》2010,32(3):216-21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7.5-10MHz)对150例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好发于分叉处,左侧多于右侧,在各型斑块中硬斑多见,软斑是脑梗塞的主要栓来源之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 (AS) ,并确定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1例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组 )、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 )患者 ,对照组为 82例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检测IMT增厚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 ,同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 ,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 58.41% ,TIA组 56.0 9% ,对照组为 2 9.2 6%。脑梗死组及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 15.84% ,TIA组为 14 .63 % ,对照组为 3 .65%。脑梗死组及TIA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由Loge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血浆内皮素(ET)、高血压及吸烟。结论 颈动脉B超检测对预测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茹  王蔚蔚  白冬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11-612,614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正常人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量。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自然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共调查1392人,资料完整的1385人,其中1202人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心电图进行明尼苏达编码。颈动脉超声检测到斑块即为阳性,斑块面积为所有检查到的斑块的面积和。结果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ST-T改变检出率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电图ST-T改变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为1.8(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控制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胆固醇后,仍独立关联。OR为1.3(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患者及体检人群,观察不同疾病组及正常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梗死、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几率明显增加;在脑梗死组、冠心病组检出软斑、混合斑的几率高于其他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在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确切关系,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我普勒电脑声像仪对297例脑卒中患者和96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87人,占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5%,脑梗死组严重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15.6%)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4.3%,2.1%),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AplA1(负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因素,降年龄影响因素外,高血压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脉粥样硬化程度显加重,重视颈动脉的声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P5500超声仪,对35例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记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和21.7%,P<0.01;(6.745±3.214)mm和(3.408±3.613)mm,P<0.001],且脑梗塞组软斑比例为55.8%,显著大于对照组33.3%(P<0.01),脑梗塞组斑块表面不规则即Ⅱ、Ⅲ度的比例亦显著大于对照组(41.9%/11.1%,11.6%/0%,P<0.05).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软斑块是发生脑梗塞的主要危险;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MHD患者59例,均行MHD治疗1年以上,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采用高频B超检测其颈动脉及心脏,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59例患者中2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8.9%),粥样硬化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T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粥样硬化组室间隔厚度(IV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水平是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室间隔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劳迪波  黄小芳  黄慧芳 《浙江医学》2005,27(7):504-505,52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动态血压结果分为勺形与非勺形组;同时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斑块.结果非勺形组患者IMT(1.14±0.17mm)较勺形组患者IMT(1.01±0.19mm)增厚(t=3.55,P<0.01);非勺形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55.56%)较勺形组患者(28.89%)明显增加(X2=6.54,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三维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成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晋放  曹铁生  段云友 《医学争鸣》2004,25(13):1244-1246
目的: 通过与二维超声成像的比较,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超声成像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年龄60~82岁,均经二维超声证实有一处以上的粥样斑块形成. 选用仪器为Acuson X/P 12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5/7 MHz线阵探头;TomTec三维彩色多普勒成像系统(Ecohscan 4.2). 三维图像采集方法选用自由臂方式,扫描过程包括血管长轴扇形扫描和血管短轴平行扫描. 脱机进行颈动脉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三维超声检查. 颈动脉的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完整地显示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并可以对斑块的确切部位、立体形状、表面特征、血管腔大小、血流空间走行进行直观地三维观察. 结论:与二维超声成像比较,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超声成像具有以下优点:病变显示更为直观,病变特征更为详尽,病变评价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超声检查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分布状况.方法 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与不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78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41例检出易损斑块.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中有9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3例为多发斑,6例为双侧斑.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无创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判断脑梗死患者缺血发生机制和评价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筛查、指导药物和手术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stat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stability and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Methods 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100 patients and 20 normal control subjects.Th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re divided into either stable -plaques and unstable -plaques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ultrasonography.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he relashionship betwee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ith stable or unstable was analyzed.Results Seventy - eight cases in the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etecte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78%), of this patients, 41 cases were unstable- plaques.Nine cases in the 20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were detecte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The detectable rat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 0.01).Conclusions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hus it is helpful to estimate the mechanism of ischemia and evaluate its risk factors.So 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creening high -risk Population, guiding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非脑血管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心绞痛组(20例)和心肌梗死组(20例)。冠心病依据心电图、肌钙蛋白、运动试验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结果:对照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未见狭窄及粥样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组90%(36/40)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颈动脉血流速〉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检测缺血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及联系,并对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性质作一分析。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血管技术,对50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斑块面积及血流量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29例、高血脂15例(6例同时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糖尿病12例。结果: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缺血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大、血压越高、血脂越高、血糖越高、病程越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狭窄越重。患者血管性病变年龄均在40岁以上。斑块发生部位颈动脉分叉处占整个病例的72%,其他部分占28%。结论:颈动脉超声对脑卒中的预测有非常重要价值和关联,从而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