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超重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17所幼儿园737名超重肥胖儿童纳入超重肥胖组,按照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737名正常体质量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父母亲肥胖、照顾者文化程...  相似文献   

2.
了解南昌市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昌市近郊4所小学二~四年级在校学生共2 862名,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儿童,运用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4%和1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4 kg(OR=1.635,95%CI=1.095~2.441)、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1.485,95%CI=1.016~2.170)为儿童超重与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偏食蔬菜水果类(OR=0.762,95%CI=0.584~ 0.993)为儿童超重与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南昌市儿童超重与肥胖发生率较高,且受较多因素影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并探索影响因素,为幼儿科学膳食和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311例,以身高别体质量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选取97例超重肥胖儿童,以168例正常体质量儿童为对照组,向儿童主要看护人发放问卷,获取儿童家庭情况、膳食选择、膳食习惯和身体活动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3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率为19. 29%,肥胖率为11. 90%。其中男童超重率为17. 32%,女童超重率为21. 97%,男童肥胖率为11. 73%,女童肥胖率为12. 12%,3岁女童的超重肥胖率高于男童(P=0. 045);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食用油炸食品、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7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多、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看护人文化程度高、每日摄入粗杂粮、周末锻炼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父母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为从父母因素方面入手预防儿童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昌平区小学二~五年级和初一、初二年级的749名7~ 15岁学生.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并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父母的身高与体重.分别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将学生和父母划分为非超重、超重/肥胖.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749名儿童青少年中,超重肥胖者占36.7%(275/749).父亲的超重肥胖率为65.6% (491/749),母亲为33.6% (252/749).父母均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父母均非超重者的3.95倍(95% CI=2.41 ~6.48)、3.11倍(95% CI=1.97 ~4.93)和2.74倍(95% CI=1.45~5.18).男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最高的为双亲均超重肥胖者,其次为仅父亲超重肥胖者;女生父母均超重肥胖者、仅父亲超重肥胖者和仅母亲超重肥胖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存在子女性别差异;仅父亲超重肥胖对于男生的影响大于母亲,应作为今后儿童肥胖防控的重点方面.  相似文献   

5.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6.
李思杰  周琦  彭焱 《中国健康教育》2014,(3):235-237,24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地区2所小学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某市区2所小学511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57%和1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不同学校、儿童吃饭速度和儿童出生时体重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男生(OR=2.427,95% CI:1.444~4.077)、城市学校(OR=2.537,95% CI:1.578~4.079)、儿童吃饭速度快(OR=2.013,95% CI:1.183~3.424)、儿童出生时体重越重(OR=3.344,95% CI:2.098~5.331)则越容易导致超重、肥胖发生.结论 鉴于上述结果,呼吁相关部门重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防治,针对儿童肥胖的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国部分民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7个州(市)汉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和佤族7个民族8~18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和体格测量等调查.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态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16 645名儿童青少年中,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1.38%,标化检出率为11.85%;腹型肥胖率为12.29%,标化腹型肥胖率为13.49%.其中超重率为7.83%,肥胖率为3.55%.居住地年平均气温低和每天适量体育锻炼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32,0.93).腹型肥胖(OR=9.53)、男生(OR=1.74)、汉族(OR=0.50)、居住在高纬度(OR=2.92)和经济发展水平高(OR=1.11)的地区、平均每天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时间长(OR=1.14)、睡眠时间过长(OR=1.12)和自觉课业负担重(OR=1.47)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各个民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的预防与干预,以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儿童肥胖情况及原因,为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提供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我院几保健康体检收集所有0~6岁儿童年龄、性别、身高等基本信息,计算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对其超重、肥胖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在9 697名儿童中超重检出率为9.42%,肥胖检出率为4.19%,其中男生4 726人中超重检出率为12.03%,肥胖检出率5.37%;女生4 971人中超重检出率为6.92%,肥胖检出率为3.05%. [结论]海口地区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肥胖,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秦秋兰  杨虹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49-551,555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定义肥胖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儿童肥胖是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超重儿童可能成为肥胖的成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期超重与肥胖不仅影响健康成长,而且对其成年后的生理功能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是某些成年期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儿童开展超重、肥胖的调查研究,对预防多种疾病的早期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正式推出"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2].笔者按该分类标准,对内蒙古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体质指数以及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共14 623名作为调查对象。结果: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6%和4.6%,男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体质指数、儿童民族和出生体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在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贫困地区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儿童超重和肥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长,如不及时防控,将有大量超重肥胖青少年发展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此,本期特邀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席波副教授撰写述评文章《加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降低成年期慢性疾病风险》。文章从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价标准、儿童超重肥胖与近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儿童超重肥胖与近期靶器官损害、儿童超重肥胖与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安市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10 374人,男5 498人,女4 876人。以WHO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并抽取3岁及以上的超重/肥胖儿童606例,选择正常体重儿童763例为对照,向以上儿童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即:是=1,否=0),儿童性别、年龄、出生体重、母亲生产方式、母乳喂养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儿童健康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2013年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16.87%,肥胖率为8.18%。其中男童超重1 008例,超重率为18.33%,肥胖491例,肥胖率为8.93%;女童超重742例,超重率为15.21%,肥胖358例,肥胖率7.92%,男童超重/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8,8.677,P均<0.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肥胖、家庭收入高、经常喝甜饮料、食欲好、进食速度快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亲受教育程度高、代养人为父母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男童高于女童。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1 844名儿童中,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1.12%、7.21%,男生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9,P<0.05)。超重肥胖组出生体重、父亲BMI、母亲BMI高于对照组,每餐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均<0.001)。性别、父母亲超重肥胖、每餐进食时间、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吃东西、是否认同“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和“活动少,容易发生肥胖”观点这7个因素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较为常见,儿童超重肥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潍坊市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肥胖儿童的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两阶段分层整群抽取1 180名潍坊市城区小学生,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再依据体质量指数(BMI)对儿童进行分组,利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肥胖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肥胖儿童生理方面评分低于正常体重和超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有影响的因素为孤独感、社交焦虑、经济状况、父亲受教育程度等.结论 肥胖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对南京市秦淮区22所托幼机构6 87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评价,以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组,以1∶1配对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秦淮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20.63%,肥胖率7.36%,男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肥胖、出生体重异常、进食量大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h是学龄前儿童肥胖超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太原市5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共1 582名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5%和9.4%,男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独生、父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母亲学历、银屏活动次数和出生体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儿童超重和肥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北京市石景山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12月6所一级一等幼儿园作为目标幼儿园,对幼儿园的1 724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填写完整的问卷1 404份,回收有效问卷率81.4%。并对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的监测。计算超重、肥胖率及不同性别儿童肥胖率。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合并率为19.44%,肥胖率7.97%(男童5.98%,女童1.99%),男童的肥胖率高于女童的肥胖率(P=0.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母亲肥胖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性别是女童、断奶时间晚、进餐时间长、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本次调查中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因素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有效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与许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历程一样,近十几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呈加速态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超重肥胖防控的策略,我国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超重肥胖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应将儿童超重肥胖防控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