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40例患者(共45条下肢)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环缩材料选用7—0或6—0无损伤缝线。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全组病例术后随访2~24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复查88.6%(31/35)的患肢瓣膜无返流发生。结论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术中彩超辅助下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7例(7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将患者分为两组,非彩超辅助组(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33例(38条患肢),在股浅静脉和股深静脉汇合处稍远侧找到股浅静脉的第1对瓣膜,用人工血管片缩窄该处血管周径约1/3;彩超辅助组(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34例(38条患肢),彩超确定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的位置及返流程度,人工血管片均匀环包瓣膜,缩窄该处血管周径约1/4~1/3。结果术后1年两组间比较,彩超检查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彩超辅助组≤1S的患肢明显增加,1~6S的患肢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X线造影检查股浅静脉瓣膜功能,彩超辅助组患肢0级明显增加;Ⅰ~Ⅲ级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术中彩超辅助下确定股浅静脉瓣膜的位置、返流程度,从而确定人工血管片环包位置确切、程度恰当。与传统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倒流性静脉疾病和浅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原因.1998年1月至2003年7月,我科对41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43条患肢施行股浅静脉瓣窦环包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1997~2004年收治的78例(92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65例(76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8例(10条)术后症状减轻;3例(4条)术后无改善;2例(2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3.5%(86/9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2/92)。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25例(28条肢体)PDVI患者,采用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其中18例采用人工血管,7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28条肢体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100%。结论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环缩术治疗PDVI,方法简便、效果确切,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Zhang H  Lü JJ  Zhang JW  Zh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1-1124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97例 (97侧肢体 )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79例 ,B组 18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P <0 0 1;B组P <0 0 5 )。A组中C5~C6者手术效果较C2 ~C4者好 ;两组C2 ~C4者比较 ,A组手术效果优于B组。术后A组中 6 7侧患肢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83 5 8% (5 6 /6 7) ,显效率为 4 1 79% (2 8/6 7) ;B组 12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33 33% ,两组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术更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和瓣膜形态功能的恢复。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宜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导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63例69条肢体采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静脉返流,瓣环扩大及判定瓣膜的功能.指导最佳环缩位置及程度,并于术中判断瓣环及瓣膜修复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均于术中证实,瓣环环缩适当,瓣膜开闭良好,静脉返流完全控制。结论 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股浅静脉戴戒术更精确有效,避免了盲目环缩的位置不当、环缩程度不够、返流控制不完善等弊端。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诊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治疗不同程度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方法①观察以自体大隐静脉片、自体阔筋膜片和人造血管片作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效果;②分别采用股或静脉瓣修复加包窄术、股或(和)静脉瓣包窄术、股浅静脉瓣修复和包窄加静脉瓣包窄术、自体带瓣腋静脉段静脉移植外加人造血管环包术、股静脉瓣包窄加静脉外代瓣术、静脉外代瓣术,共治疗121例(133条患肢);③以静脉插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和评估疗效的观察指标。结果①以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片作包窄材料的效果最好;②彩超检查与静脉造影比较准确率为9186%;③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78年,治愈率9173%。结论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起,对收治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52例,共58条患肢行股浅静脉包瓣术18例,19条患肢,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4例,39条患肢。术后随访3~30个月,除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外,其余病例疗效良好。认为此类手术设计合理,效果确切,合并症少,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环包治疗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和愈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例(28条患肢)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经过。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手术均治愈,治愈率达100%。结论股浅静脉环包治疗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是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浅静脉戴戒术与单纯性浅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03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股浅静脉戴戒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对照组(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股总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及Valsalva试验下反流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表现为股总静脉管径缩小、平均血流速度增快、静脉血流反流时间缩短(均P<0.05),但观察组上述3个变量手术前后变化程度(差值)均明显大于照组(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手段,但戴戒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性浅静脉剥脱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CEAP分类记分法 (clinical,etiologic ,anatomic ,andpathophysiologic ,CEAP)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 97例 (97侧肢体 )经顺行性静脉造影证实PDVI的患者分为A组 79侧 ,B组 18侧。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 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 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评价疗效。结果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由 6 4± 3 7降至 1 7± 1 8,P <0 0 1;B组由 3 8± 3 6降至 1 4± 1 5 ,P <0 0 5 ) ,A组较B组下降程度更大 (P <0 0 1)。结论从CEAP临床记分结果看 ,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因此术前明确诊断为PDVI的患者 ,应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5例患才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包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均随访4-14个月,术前临床症状缓争,疗效好,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瓣膜轻,中度倒流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疗铲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 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 4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结果  47例手术效果均满意 ,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Ĥ�ؽ�������Ч����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01例116条肢体实施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并利用静脉功能不全评分、双向彩超、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APG)等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87.9%,随访病例症状消失,96.1%的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无复发。13例溃疡肢体中有11条在术后3~6个月溃疡消失,2条明显缩小。术前Ⅲ度返流肢体术后90%以上静脉瓣膜功能达Ⅱ度以下,67.6%的瓣膜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功能不全评分从术前15.33±1.83改善到术后5.07±0.60(P<0.01);术前Ⅳ度返流肢体术后80%以上静脉瓣膜功能达Ⅱ度以下,40.5%的瓣膜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功能不全评分从术前17.38±2.67改善到术后7.25±1.12(P<0.01)。51例58条肢体经流速剖面图彩超检查示,术后静脉返流量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经APG检测术后VFI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能有效地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可大大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静脉性溃疡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住院行浅静脉手术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70条肢体), 术前经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浅静脉手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 行超声复查, 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 结果: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病程超过20年较之病程小于或等于20年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355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同时存在倒流的患者比两静脉各自单独存在倒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4.247倍;年龄大于60岁比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改善不佳的可能性高3.516倍;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瓣膜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单纯行浅静脉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 手术近期效果好, 可有选择性地应用于某些早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深静脉瓣膜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的大隐静脉和浅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结果:患者于手术5~10h后下床活动,7d天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无淋巴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2年内临床治愈率为100%;3年后2例股静脉瓣膜修复处轻度反流,临床治愈率96.36%。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下肢腘静脉肌袢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7年1月~2001年6月,选择经过彩色多谱勒、静脉造影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27例(27条)下肢,病程2~32年,平均17.4年.均有浅静脉曲张;其中小腿沉重感25例;肿胀22例;足靴区色素沉着25例;单侧慢性溃疡19例;2例曾行单纯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静脉压静息直立时平均为(11.00±0.73) kPa, 活动后平均为(9.14±0.68) kPa.均行腘静脉肌袢成形术,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有12例行腔镜下交通支结扎. 结果术后27条患肢静脉压活动后平均下降为(5.94±0.82) kPa.与术前活动后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期疗效良好,小腿沉重感及肿胀完全或基本消失,溃疡创面在2周内愈合.术后22条患肢获2~6年随访,21条患肢疗效优良,无复发;1例随访3年时因肌袢粘连导致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腘静脉肌袢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