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2,(5):78+84-78,8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精神病科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集的6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与护理后都痊愈出院,无死亡患者。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病类型多样,致病药物多,合理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缓解精神症状,有利于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原因及护理。结果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因患者服药时间的长短,服药剂量的大小及是否联合用药而有差异。服药时间以10~30d最易发生,且服药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联合用药又较单一用药发生率高。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分析锥体外系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适当处理,能缓解锥体外系反应症状,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85-1088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符合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M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满足痰淤阻证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2、4周后TG、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HOMA-IR升高,HDL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周后TG、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HOMA-IR降低,HDL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及HOMA-IR较治疗2周时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及HOMA-IR较治疗2周时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2、4周后TG、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HOMA-IR降低,HDL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毒副作用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能够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MS,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此次研究主要试图利用辅酶Q-10的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及其功能的作用,对住院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同时投入辅酶Q-10,并观察其心电图的情况,分析其在精神科临床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定期测量体重方法做自身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19例病人在服药6周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重4.06 kg.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必要地预防和避免体重增加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60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不仅见于常用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见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舒必利,其发生率与剂量高低呈正相关,多在治疗1-2个月内发生。治疗方法以性激素和嗅隐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定期测量体重方法做自身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19例病人在服药6周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重4.06kg。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必要地预防和避免体重增加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刘史 《中国医疗前沿》2011,6(8):74-74,16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肠梗阻特点及治疗。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回顾分析病历资料。结果抗精神病药物易致麻痹性肠梗阻,以氯氮平、氯丙嗪及联合用药引起的较多。结论合理用药,严密观察,早期识别是预防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常人很多副作用。其中便秘最常见,不仅造成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能降低服药依从性,为解除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作者以玉竹舒通治疗抗精神药物所致的便秘,并与传统通便药物酚酞(果导)相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符合下列入组林准:1)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治疗;2)三天以上无大便或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者;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前无便秘,并排除其它胃肠道疾病。本研究共选6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玉竹舒通组,年龄(38±8.2)岁,男23例,女7例,病程…  相似文献   

11.
12.
张蓉  罗鸿科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102-103,119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因抗精神病类药物导致的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截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共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人工月经周期组(单用组)及中药方剂加减联合人工周期组(联合组),对比两组患者问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近期中联合组较单用组良好、一般分别高22%、2%,不合格低22%,远期中联合组较单用组良好、一般分别高27%、2%,不合格低29%,联合组较单用组PRL情况恢复较好,且随时间推移效果明显,以上数据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有意义,P均小于0.05,但两组问在不良反应监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行两种闭经治疗中、西医方法的联合应用存在近期、远期满意度高,激素水平分娩符合生理水平,无增加不良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东 《当代医学》2014,(34):132-133
目的分析甘利欣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分为2组:甘利欣胶囊组(n=37)和保肝片组(n=26)。观察2组患者的肝损伤医治有效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程度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甘利欣胶囊组痊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6%;而护肝片组痊愈6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0.0%。甘利欣胶囊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护肝片组(P〈0.05)。而且,经过药物治疗之后,甘利欣胶囊组的ALT和AST两指标下降程度皆比护肝片组更加明显,从第4周开始2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利欣胶囊对于医治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肝损害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辨证采用四物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一个疗程)后按拟定的疗效评价方法由医生及患者共同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随访监测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总的疗效为痊愈33例(55%)、好转21例(35%)和无效6例(10%),显效率达90%。所有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其不良反应轻微,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不良反应TE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常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性功能障碍,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常见副作用之一,由于人的个体差异的不同,最短的1月左右,最长的5年以上,出现性机能障碍。逐渐使精神科医生重视。据初步统计65%的男性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表现为性欲减退,阴茎不能勃起,偶尔勃起持续时间短,或根本无性欲。医生很少间及,患者羞于启齿,都使患者治疗性功能减退,迫使停药病情又复发。为巩固病情,坚持服药,但性功能又减退,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规律 ,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我院 4 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 (EPS)的 187例患者的有关情况。结果 :EPS发生率 4 4 84 % ;187例中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发生率较高 ;性别方面急性肌张力障碍男大于女 ,其差别有显著性 ;在各年龄段中 ,30~ 4 0岁组EPS发生率最高 ,后有降低趋势 ,但 6 0岁以后发生率反而上升 ;药物中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多的是氟哌啶醇、FD、三氟拉嗪、奋乃静等。出现EPS时间多在 2~ 3周。结论 :应合理安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注意对锥体外系副反应的监测 ,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探讨了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机理,提出了中医对肥胖治疗以辩证施治,辨证分型、专方治疗、固定方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有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用药类别、剂量、发病时间、精神状态、治疗及预后。结果绝大多数精神障碍发生在用药1~3个月内,以高效价含氟类药物及氯氮平最多。大中剂量用药、突然增减药量和停药及合并用药者易发生;女性、老年、合并躯体疾病者易发生。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减药、停药、或者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3~14d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不可忽视,要注意与原发症状进行鉴别,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正确判断,合理用药,防止新的症状出现。发生机制可能与多巴胺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泌乳素是由垂体前叶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促进乳腺发育,同时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是哺乳类动物机体平衡的重要调节因素。血清泌乳素增高对大脑和其它器官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包括溢乳、月经减少、闭经、不规律排卵或不排卵、性功能失调、骨密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提高泌乳素水平,因此要充分考虑患的血泌乳素增高所产生的生理效应。以往精神科医生往往不常规监测泌乳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