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直肠碰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72岁和6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便中带血、大便不尽、直肠肿块和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镜下可见肿瘤由中分化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G1)碰撞形成。免疫组化:腺癌细胞MLH1(+)、MSH2(+)、MSH6(+)、PMS2(+),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CD56(+)、CgA(+)、Syn(+)。结论:直肠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成的碰撞瘤很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及病理医师应当充分认识该病,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肾肿瘤的超声诊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肾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规律,以减少漏、误诊。 方法 对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的81例肾肿瘤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恶性肿瘤占926%(75/81),良性肿瘤占74%(6/81)。术前超声诊断肾肿瘤72例,误、漏诊9例。准确性877%,敏感性888%,阳性预测值986%。假阳性1例。 结论 熟悉掌握结核性脓肾和多房性肾囊肿与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要点,是减少误诊的关键;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分析临床影像学资料亦是减少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消化道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诊断技术提升与认识深入, 其确诊率逐渐提高。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属少见肿瘤, 临床诊断困难, 容易误诊、漏诊, 治疗方式也不规范。近年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取得进展, 特别是病理学、影像诊断、核素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 提高了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及疗效。文章总结了其流行病学、病理诊断、影像诊断、手术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将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区分为转移性与非转移性两类, 以期对指导临床诊疗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于直肠及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90例原发于直肠及肺神经的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其中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3例,原发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7例,通过对90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预后的随访,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原发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经过诊断,典型类癌32例,不典型类癌6例,小细胞癌5例;其中有9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39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4例行姑息放化疗。原发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肿瘤位于左肺的15例,右肺的25例,中央型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2例。对原发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原发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于直肠及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总体较好,但不同的病理特征预后差别较大,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极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大连地区确诊的9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诊断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用的辅助检查有直肠镜、超声、CT和MRI,其阳性诊断率分别为100.0%、58.6%、49.5%和70.6%。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有嗜铬蛋白A、突触囊泡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其阳性诊断率分别为74.7%、76.2%和32.7%。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的患者为36例(36.4%),为腹痛的患者22例(22.2%)。肿瘤平均直径为(7.2±3.2)cm,肿瘤直径以>2cm为主,占全部的75.8%。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9.4±0.2)年,生存分析发现肿瘤直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以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且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原发肿瘤直径将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范振列  杨召  乔友林 《中国肿瘤》2017,26(4):308-314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观察患者肿瘤的分类情况,并通过Kaplan-Meier法估计受试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利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来探讨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0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91例(83.48%)、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未知分级患者各9例(8.26%).患者的平均年龄(50.58±11.90)岁,男、女性别比为1.51:1,且多数患者(90.83%)居住在城镇.经过8.12年(中位随访时间,95%CI:7.32~8.85年)的随访,全组患者的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05%CI:83.83%~95.34%)、88.20%(95%CI:80.14%~93.12%)和84.20%(95%CI:74.85%~90.29%).Cox等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显示,年龄(HR=5.80,95%CI:1.36~24.77)、淋巴结转移(HR=7.15,95%CI:2.27~24.83)和远处转移(HR=7.42,95%CI:1.98~27.76)是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生于城镇地区的中年男性人群,预后较好.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WHO病理学将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和增生性及肿瘤前病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具有激素合成及分泌功能,但不一定都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同分类、分期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经过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手术、射频消融等多种治疗手段,病情均在短期内进展。结论:合并肝脏转移的晚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on-functioning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F-pNENs)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1例无功能性pNENs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结果,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其中8例无明显症状;21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随访时间3~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19例存活,其中18例未见肿瘤复发,1例复发,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多见,术前联合CT、MRI、超声内镜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发现转移灶及术前评估,手术是目前治疗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主要的方式,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应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刘峰  耿红斌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8):1127-1128
目的:探讨食管上段癌的临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食管上段癌的诊断过程和结果,诊断采取钡餐透视、胃镜、手术证实等方法,对初次检查未做出食道上段癌诊断的患者进行误诊原因分析归类。结果:106例食管上段癌中44例(41.5%)发生误诊或漏诊,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冠心病、肋间神经痛分别占66%、22%、12%,其中钡餐检查误诊28例(63.6%),胃镜首次检查误诊16例(36.4%)。结论:食管上段癌在临床中较易发生误漏诊,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不受阻患者误漏诊率较高,临床症状与GERD极易混淆而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漏或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对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肿瘤患者42例,其中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2例。分析其超声特征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对比,比较不同部位及长径的甲状旁腺肿瘤对超声诊断的影响,总结超声诊断符合率和定位准确率,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42例甲状旁腺肿瘤患者共87个病灶,超声正确诊断35例,符合率83.3%,检出病灶与手术对比准确定位率88.4%。误诊5例,漏诊2例,7例中5例为异位病灶,占71.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术前对甲状旁腺肿瘤做出较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和术前定位,但需加强对异位甲状旁腺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认识,多方面综合分析,避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肾上腺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例肾上腺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63岁(53~73岁)。肾上腺转移瘤的最大径中位值为4.4 cm(2.0~9.8 cm),左侧11例,右侧3例,双侧1例。原发恶性肿瘤来源:肺7例,肝3例,肾2例,子宫1例,胰腺1例,腹膜后肿物1例。本研究中15例肾上腺转移恶性肿瘤为原发肿瘤确诊后诊断,距离原发肿瘤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5.6个月(5~28个月)。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术后病理细胞类型:腺癌4例,肝细胞癌3例,透明细胞癌2例,弥漫性大B细胞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癌肉瘤1例,肺小细胞癌1例,肺大细胞癌1例。术后定期随访患者,15例患者生存4~78个月。患者最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我院肾上腺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多数转移瘤在定期复查中无意发现。我院肾上腺转移瘤以左侧多见。肾上腺转移瘤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经皮肿瘤消融、免疫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溃疡瘢痕期病理活组织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下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共5 175例,其中胃溃疡瘢痕期患者683例。从中查找胃溃疡瘢痕期患者是否取活检并按照最终的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将胃溃疡瘢痕期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各自所占比例大小及胃溃疡瘢痕期恶性阳性率,并评估胃溃疡瘢痕期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的意义大小。结果:683例瘢痕期患者中未活检339例,活检344例;取活检344例最终确诊为良性溃疡的有331例 (占胃溃疡瘢痕期的96.2%),恶性溃疡的有13例(占胃溃疡瘢痕期的3.8%);恶性溃疡中早期胃癌2例(占胃溃疡瘢痕期的0.6%),进展期胃癌11例(占胃溃疡瘢痕期的3.2%);所有胃溃疡患者中胃溃疡瘢痕期恶性阳性率为0.3%;胃溃疡瘢痕期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瘢痕期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是有必要的,可以避免溃疡假性愈合造成的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15.
魏云  周静  陈静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9-346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分析其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高频超声诊断腮腺肿瘤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10例Warthin瘤病例的高频超声特点,分析并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解剖部位、内部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肿块内部血流的丰富程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诊断为多形性腺瘤6例,正确诊断率为50%,误诊为淋巴结炎2例,误诊为血肿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3例,误诊率50%。应用高频超声诊断10例Warthin瘤患者时,诊断为Warthin瘤4例,正确诊断率为40%,误诊为多形性腺瘤3例,误诊为淋巴结炎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2例,误诊率60%。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回声强度无差异,P>0.05;后壁回声增强、血流信号强度分级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的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有各自的声像图特点,非典型的多形性腺瘤类似于Warthin瘤。高频超声检查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壁回声增强情况,并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内部血流情况,结合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re rare neoplasms.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consist approximately the 5%-14% of al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in Europe. These tumors are diagnosed in relatively young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at diagnosis of 56 years. Distant metastases from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are not very common. Herein we describe a case of a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 which metastasized to the lung, mediastinum and orbit. This case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al management to improve patient’s prognosis. Theref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case is the necessity of physicians’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regarding neuroendocrine tumor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低剂量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定位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5年2月到2017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小肠原发性肿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MSCT低剂量扫描,记录定位诊断效果与诊断价值。结果:在45例患者中,MS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为小肠癌15例,良性肿瘤30例,其中间质瘤22例,脂肪瘤8例;其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6.8%。病变肠壁和正常肠壁的k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取k值为2.00时,其鉴别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与AUC值分别为0.956、0.914和0.964。结论:MSCT低剂量扫描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应用可明确病变空间形态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利于进行定位诊断,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7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风险生存模型统计结果表明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类、肿瘤分级、化疗与否、手术方式等与其预后无关(P>0.05)。复发转移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类、脉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复发转移在TNM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U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UIM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23~49岁,临床及病理初始考虑为子宫平滑肌肿瘤等其他诊断。肿瘤位于子宫体黏膜下或肌壁间,质地中等或稍细腻、有黏液感。组织形态学以黏液型为主,黏液样变的基质中见梭形细胞稀疏排列,区域密集的梭形细胞呈束状,类似平滑肌瘤,间质炎细胞浸润,局灶肿瘤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象少见。2例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5例肿瘤均不同程度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证实5例肿瘤存在ALK基因重排。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UIM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有重叠,建议诊断时应结合组织形态学、ALK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三者综合判断,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