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使用盐酸伊立替康进行小细胞肺癌化疗治疗在临床上已经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同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最终疗效,为此有必要对使用该药化疗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61)
运用中医药理论探讨肿瘤化疗药物伊立替康,从其性味归经、临床功效等方面推测该药味苦性寒,归为肺、胃、肝、胆、脾、肾、大肠经,临床功效为化痰散结,主要用于肠覃、胃积、肺积、腹痛或黄疸、癥瘕积聚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对该药的西药中药化,对于临床上该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国人小细胞肺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伊立替康( irinotecan,CPT-11)化疗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接受CPT-11联合顺铂一线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外周血中提取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28基因多态性,并与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UGT1A1*28野生纯合型( TA 6/6)最常见为26例(76.5%),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6例(17.6%);突变纯合型(TA 7/7)仅2例(5.9%), UGT1A1*28非野生型可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腹泻的风险( p <0.05)。结论中国人小细胞肺癌患者 UGT 1A1*28突变频率低,TA 6/7和TA 7/7基因型可增加应用CPT-11后III度以上腹泻的风险,但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
PICC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定位于上腔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术。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同时PICC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许多临床输液隐患。尤其适用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90年代初期国外已普遍使用,9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逐渐用于化疗,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伊立替康所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同时期各种程度相当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行FOLFIRI方案前2d开始加用核黄素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对照组不加用核黄素注射液。观察两组早发性腹泻和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腹泻程度。结果两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腹泻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黄素注射液能有效减轻伊立替康所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83-8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PICC置管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得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且护理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置管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H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pH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研究两种铵盐对伊立替康脂质体主动载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乳匀法制备空白脂质体,通过pH梯度法将药物包封入脂质体中,建立铵离子的测定方法;研究pH梯度、孵化温度对脂质体包封率及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以硫酸铵和磷酸氢二铵建立脂质体膜内外梯度制备的空白脂质体主动载药后,包封率分别为(98.2±1.5)%和(87.6±2.3)%,两种脂质体的包封率均随pH梯度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硫酸铵制备的载药脂质体药物的释放较慢。结论:pH梯度法适合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pH相同时,铵盐的类型对脂质体主动载药后的包封率和释放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盐酸伊立替康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化学名:4(s)4,11二乙基4羟基9[(4呱啶)羰氧基]1吡喃[3′,4′∶6,7]吲哚嗪[1,2,b]喹啉3,14(4,12)二酮盐酸三水合物,是喜树碱类中上市的新药之一,由日本研制开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 建立伊立替康中甲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测定样品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M624(6%氰基甲基硅酮)毛细管柱(30 m×530 μm×3.00 μm),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以程序升温方式使甲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和正己烷达到完全分离。结果 5种溶剂的线性均良好(r=0.999 7~0.999 9);平均回收率97.34%~101.2%;RSD 0.28%~8.42%;检测限0.78~3.17 μg/mL。4批样品中的检出的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均低于中国药典2005版所规定的限度。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准确,适用于伊立替康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5月经病理确诊40例肺癌患者,随机抽查20例经普通浅静脉穿刺组(A组)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插管(PICC)置管组(B组),其中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6~73岁,平均59.6岁,鳞癌13例,腺癌7例;B组男18例,女2例,年龄44—76岁,平均60.7岁,鳞癌15例,腺癌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微柱离心分离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Sephadex G-50微型柱可完全吸附盐酸伊立替康游离药物,空白脂质体回收率为98.2%~100.7%,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得到良好的分离;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辅料不干扰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质量浓度在1.1~10.6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2%,加样回收率为97.6%~100.7%。结论:微柱离心-HPLC法可用于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对伊立替康样品中有关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初步确证样品中的主要杂质为SN38 和伊立替康羟酸。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8岁。2009年5月10日收住本院,入院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T4N3MIIV期,盆腔广泛转移癌,肝转移癌,肺转移癌。患者2008年11月9日因直肠癌、卵巢转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行“经腹直肠前切除及双附件及全子宫切除术”,病理诊断:直肠腺癌(中分化,浸润浆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