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肺叶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2 cmⅠ期原发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2 cmⅠ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为原发性肺癌,术前均考虑周围型肺占位,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13例,ⅠB期17例。无手术期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1年生存率100 %(29/29),3年生存率90 %(18/20)。局部复发1例,对侧复发1例,均为ⅠB期患者。结论 亚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肿瘤直径≤2 cmⅠ期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区分肿瘤直径>7.0 cm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收集2010—2015年肿瘤直径>7.0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寿命表法计算1、2、3年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5 519例患者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1.8%、33.0%、25.0%。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N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NSCLC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N0~N1期肿瘤直径>7.0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生存预后。N2期肿瘤直径7.0~9.0 cm组,手术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存在优势。N2期肿瘤直径≥9.0 cm组以及N3期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姑息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91例NSCLC行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I期患者,取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混合性细胞角蛋白(MCK,AE1/AE3)免疫组化标记(SP法),检测微转移的表达并随访5年,分析微转移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I期NSCLC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49 %,总5年生存率为70.3 %,中位生存时间 48.5个月,复发转移率32 %,平均复发转移时间36.6个月。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四个因素与复发转移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分化、分期和微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497、11.196和5.233。结论 I期NSCLC淋巴结存在微转移,肿瘤分化、分期和微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N_1~N_2期NSCLC患者,其中26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121例接受了术后放疗.根据N分期、原发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个数占清扫淋巴结总数的百分率)分别分组,分析术后放疗在各组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终点为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对于N_2期患者,术后放疗能改善总生存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大小均对术后放疗价值有明显影响.根据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直径将N_2期病例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第二组符合下列条件中一项:肿瘤直径>3 cm或淋巴结转移度>33%,第三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三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和未接受术后放疗的5年LRFS分别为55%和60%(χ~2=0.03,P=0.869),42%和50%(χ~2=0.31,P=0.547),62%和52%(χ~2=4.25,P=0.036);5年0s分别为22%和50%(χ~2=1.65,P=0.199),26%和22%(χ~2=0.13,P=0.786),42%和16%(χ~2=15.33,P=0.000).结论 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影响NSCLC术后放疗疗效,对肿瘤直径>3 cm且淋巴结转移度>33%的N_2期NSCLC,加用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第六版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中肿瘤大小(直径)仅以3 cm为界限,难以精确阐明Ⅰ期肺癌不同肿瘤负荷对生存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影响完全切除术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其中对Ⅰ期肺癌的肿瘤大小在现TNM分期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亚分级并分析预后,以验证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将要公布的新T-分期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典线和Log-rank时序检验生存率差异.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肿瘤低分化、中-高分化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9%和73.98%(P=0.0257);术前贫血者和无贫血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4%和73.00%(P=0.0182);肿瘤直径≤2 cm、2.1 cm-3 cm、3.1 cm-5 cm和5.1 cm-7 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0%、72.73%、62.50%和58.33%(P<0.0001).结论 患者的肿瘤分化级别、术前是否贫血及肿瘤大小(直径)是Ⅰ期行完全切除术后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肿瘤中-高分化、术前无贫血、肿瘤直径越小则Ⅰ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更高,肿瘤大小在3 cm基础上以2cm、5 cm为界进一步分级,更能精确地体现其生存的变化,符合UICC将要公布的新T-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病灶大小等因素在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173例Ⅰa~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其中59例接受了系统淋巴结清扫术,114例行淋巴结采样术。测量原发病灶的大小,检测淋巴管癌栓等的情况,根据转移淋巴结数目及病灶的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组。所有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中共切取淋巴结1033枚,x-±s为(5.97±0.2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共244枚(24%),x-±s为(1.41±0.16)枚。173例患者中有45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71.9%。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枚数与可手术NSCLC预后密切相关,在pN2患者中若淋巴结转移枚数越多则预后越差(P=0.016);pN2患者中不同纵隔淋巴结转移站数间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N2患者的淋巴结跳站转移与非跳站转移间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原发病灶<3cm,≥3cm且<4cm,≥4cm且<5cm,≥5cm4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管癌栓是可手术NSCLC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41)。结论:增加对淋巴结转移枚数定义,进一步细化对原发病灶大小的定义以及考虑肿瘤对淋巴管侵犯对分期的影响等,可能会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际肺癌分期。  相似文献   

7.
1380例手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旨在结合临床资料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1380例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5%、49.78%和38.96%,中位生存时间38.77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类型(中心型和周围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是否化疗和化疗的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化疗情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选取所有患者癌组织以及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制作标本待用,对待测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CA199、CA153、CYFRA21-1表达。结果:癌组织中CA199、CA153、CYFRA21-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体积≥5 cm3患者CA199、CA153、CYFRA21-1表达显著高于肿瘤体积<5 cm3患者(P<0.05)。侵及浆膜的患者CA199、CA153、CYFRA21-1表达显著高于未及浆膜患者(P<0.05)。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CA199、CA153、CYFRA21-1表达显著高于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CA199、CA153、CYFRA21-1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CA199、CA153、CYFRA21-1表达高于中分化患者,中分化患者CA199、CA153、CYFRA21-1表达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A199、CA153、CYFRA21-1呈现异常高表达,且与肿瘤体积、浸润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参数具有一定相关性,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演进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在肺癌的不同分期组间已明确,但其在同一分期中,尤其是直径小于3 cm的肿瘤中对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142例,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不同肿瘤大小患者的生存率,并对发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以及是否接受放化疗等因素进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肿瘤直径≤2.0 cm者60例,2.1~3.0 cm者82例.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1%、70.89%,其中肿瘤直径≤2.0 cm组分别为94.91%和81.40%,2.1~3.0 cm组分别为82.18%和64.91%(P=0.035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是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使患者获得更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小病灶(≤3.0cm)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及生存率特点,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小病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及生存率与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 223例手术病理标本,病灶最大直径≤3.0cm,占同期手术的18.6%,其中病灶≤2.0cm者仅67例。男女之比为2:1,中位年龄60岁。周围型74.6%,中央型25.4%。病理类型中腺型为主,占57.0%;鳞型占25.1%;鳞腺混合型占14.3%。中位生存期(MST)以鳞型最长为68个月,低分化伴小细胞型最短,仅16个月。Ⅰ期43.5%;Ⅱ、Ⅲ、Ⅳ期分别为22.4%、28.7%及5.4%。病灶直径≤2.0cm者,5年生存率为53.3%;病灶直径2.1~3.0cm者,5年生存率为39.7%。随期别的增加,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期别与生存期之间呈明显相关性。无淋巴结侵犯5年生存率为56.4%,N1、N2降至26.2%和7.0%,N3为0%。手术残端阳性者MST仅26个月,较残端阴性者(66个月)明显缩短,5年生存率为18.4%。结论 占手术患者〈20%的小病灶肺癌以男性、周围型、腺型为主;对病灶虽小有邻近部位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较多的小病灶肺癌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分型在手术预后中的地位,以及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范围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比较鳞癌和腺癌患者的生存差异,分析肿瘤大小与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最大直径≤3 cm的亚组中,腺癌和鳞癌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瘤最大直径>3cm的亚组中,腺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鳞癌(P<0.05).组织学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组织学分型对于特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预后预测价值,肿瘤最大直径>3cm的腺癌患者的预后不如鳞癌患者.肿瘤大小可能具有区分不同组织学分型预后差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自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肺癌标本数据库抽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结合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预后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68例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为51.9%,淋巴结转移率与pTNM有统计学相关性;共清扫淋巴结1 895枚,533枚为转移淋巴结,总转移度为28.1%,其中第6组淋巴结转移度高达44.3%(35/79),第4、5、7、9、10、11组淋巴结的转移度在某些特定分组中有显著差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1.2%,且N分期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生存时间越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且与预后密切相关。精确N分期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牛新燕  方香香  索仲 《实用癌症杂志》2023,(8):1270-1272+1316
目的 探究手术切除的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N2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5年,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5年,102例NSCLC患者中有25例生存,占比24.51%;77例死亡,占比75.49%。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比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均是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临床应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国际抗癌协会一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UnionforInternationalCancerControl-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UICC-AJCC)第7版阴茎癌病理N2(pN2)期分为pN2a期(单侧多发腹股沟淋巴结结内转移)和pN2b期(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结内转移),探讨阴茎癌改良pN2分期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12-01-2012-06-30收治的15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将pN2期患者,按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侧数分为pNza和pN2b两组,分析pN2a和pN2b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seasespecificsurrival,DSS)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第7版pN分期和改良pN分期系统比较。采用x2值、AIc标准和c-index一致性系数比较预测预后准确度。结果:71例患者病理确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并纳入研究。清除淋巴结中位数为22(5~53)个,其中阳性淋巴结中位数3(1~16)个。pNl患者21例(29.6%),3年DSS为94.4%;pN2患者33例(46.5%),3年DSS为69.6%;pN3患者17例(23.9%),3年DSS为27.2%。按照改良的病理N2分期标准,pN2。期的3年DSS为84.7%(19例);pN2b期的3年DSS为50.1%(14例),两组之间的D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计入淋巴结转移侧数的阴茎癌改良病理N2分期系统在预测预后方面的准确性显著增加。结论:阴茎癌改良pN2分期较第7版阴茎癌pN2分期能更好地预测疾病特异生存率,但尚需外部资料验证以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行手术切除的淋巴结阴性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术后生存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7cm,且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性137例(66.2%),女性70例(33.8%);平均年龄60.1岁(38 ~ 80岁);有吸烟史患者113例(54.6%);病理类型以腺癌121例(58.5%)为主;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肺上叶(右肺上叶65例,左肺上叶39例);有脏层胸膜浸润的肺癌患者101例(48.8%).肿瘤直径≤3cm、>3~5cm和>5~ 7cm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3.6%、41.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HR:1.071,95% CI:1.026 ~1.118,P=0.001)、肿瘤直径≤3cm(HR:0.767,95% CI:0.630 ~ 0.930,P=0.007)及有脏层胸膜浸润(HR:2.058,95%CI:1.134~3.735,P=0.018)是影响淋巴结阴性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阴性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男性居多,腺癌为主;肿瘤直径、患者年龄和脏层胸膜浸润是影响早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Ⅲa(T1N2M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并检测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等与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相关的指标在本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此探讨此类型NSCLC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入院行手术治疗的49例Ⅲa(T1N2M0)期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随访。收集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ERCC1、CK19等指标在上述类型NSCLC中的表达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共49例NSCLC患者,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9%、30.61%、12.24%。ERCC1和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38.78%和42.86%。单因素分析:肿瘤直径、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和是否行免疫治疗对本组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直径(P=0.048)、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P=0.045)、ERCC1和CK19的表达情况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Ⅲa(T1N2M0)期NSCLC预后优于其他临床N2期肺癌。ERCC1、CK19的表达、肿瘤直径、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7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风险生存模型统计结果表明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类、肿瘤分级、化疗与否、手术方式等与其预后无关(P>0.05)。复发转移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类、脉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复发转移在TNM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艳  郑伟慧  姜琳 《肿瘤学杂志》2019,25(12):1103-1106
摘 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病理类型和淋巴结分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6例淋巴结阳性(p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8例,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56.3%。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在同侧腮腺区(88.9%),其次为同侧颈部Ⅱ区(11.1%)。pN+腮腺癌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0.0%。涎腺导管癌和非涎腺导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7.5%(χ2=3.355,P=0.067);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8.6%和87.5%(χ2=4.604,P=0.032)。8th AJCC pN1、pN2和pN3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6.7%和50.0%(χ2=1.052,P=0.59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0%、33.3%和50.0%(χ2=1.469,P=0.480)。[结论] p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的比例较大。腮腺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位于同侧腮腺区和Ⅱ区。涎腺导管癌是pN+腮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较8th AJCC pN分期能更好地评估pN+腮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在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距肿瘤3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TS-1与N-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2/110)、56%(62/110)、34%(37/110),明显高于正常癌旁肺组织的6%(3/50)、8%(4/50)、2%(1/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41%(45/110),明显低于正常癌旁肺组织中的84%(42/50)。ETS-1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N-cadherin和Vimentin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ETS-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ETS-1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TS-1与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其检测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PORT)的作用。方法 收集313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化疗后的ⅢA-N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ORT(+)组及PORT(-)组资料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差异,观察两组生存及局控,分析术后放疗的作用及获益人群。结果 匹配后两组患者中,PORT(+)组与PORT(-)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58.3%和52.1%、40.6%(P=0.16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9%、73.7%和56.5%、42.4%(P=0.036);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8%、65.5%和39.5%、29.6%(P=0.021)。分层分析发现术后放疗可降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3cm、多站转移、非跳跃转移及术前N2亚组的局部复发风险。结论 术后放疗可提高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后局部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亚组分析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3 cm、多站转移、非跳跃转移及术前N2者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