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注和解释疗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和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0周的关注和解释疗法,对照组接受渐近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10周后,采用自制的患者训练依从性评价表测评;干预前、干预10周后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10周后,试验组训练依从性、心理弹性量表得分、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总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注和解释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许秀贤  黄海英  梁志敏 《全科护理》2020,18(25):3318-3320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白血病患儿父母焦虑抑郁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结果]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在某院治疗的89名白血病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人和试验组45人,最终完成调查的患儿父母为对照组43人和试验组4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父母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问卷(PTGI)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1 d两组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和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患儿父母的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TGI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并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智能的疗效及对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面性发育迟缓的1~3岁儿童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GAME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GAME疗法干预,干预时间为16周。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儿的智能及其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6周后,2组GDS评分各能区的发育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GAME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各能区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GAME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在社区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脑瘫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瘫患儿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进行护理。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PALCI评价法,对P、A、L、C、I五个项目进行评分,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儿童家长负性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脑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家长焦虑、抑郁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对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白血病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诊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入院干预1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SCARED)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DSR-SC)自评量表,以及对患儿家长Zung式焦虑(SAS)自评量表、Zung式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2组患儿在分别接受不同护理模式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PTSD、焦虑症状检出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TSD量表主观评定、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SCARED和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焦虑及抑郁检出例数及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尊严干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实施家庭尊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新疆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与主要照顾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干预组(68对)和对照组(70对)。干预组实施准备、访谈、家庭分享和家庭随访4个阶段的家庭尊严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前、干预后2周、4周和12周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erth希望指数量表及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希望水平各维度,以及生活质量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焦虑、抑郁、希望水平各维度,以及生活质量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家庭尊严干预可有效缓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该文总结了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对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和家长进行安宁疗护的实践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实施呼吸困难、发热的症状护理;通过开展家庭参与的绘画疗法干预、儿童死亡教育对患儿和家长实施死亡教育;召开家庭会议协助家长进行医疗决策;运用音乐和芳香疗法、耳穴疗法缓解患儿家长重度失眠症状;运用心理社会疗法、家庭哀悼、家庭尊严干预、书写穿越时空的信件等干预措施缓解患儿家长的复杂性哀伤。患儿于最后一次入院5 d后舒适、平静病逝,患儿家长的预感性悲伤评估量表评分由逝后7 d的116分降至逝后6个月的76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家长支持系统对白血病患儿家长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白血病患儿家长58名设为对照组,在患儿住院和出院期间对患儿家长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将2014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白血病患儿家长59名设为观察组,建立家长支持系统对白血病患儿家长实施干预,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公益服务,提供经济资助,干预时间6个月。干预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36 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儿家长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SDS、SAS和SF-36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儿家长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建立和实施白血病患儿家长支持系统,可有效降低患儿家长抑郁和焦虑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科60名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及常规照护知识宣教,对照组接受常规照护知识宣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入组时、入组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即时效果自我评价有效率为76.6%;两组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及心理健康得分的组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得分的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得分的干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生活希望计划干预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袁晶  黄芸  刘细友 《中国康复》2011,26(5):369-37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期间白血病患儿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66例住院白血病患儿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均行化疗治疗。干预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2组治疗前后采用儿童抑郁焦虑量表(DSRSC、SCARED)评价2组抑郁焦虑的程度,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价生存质量。结果:心理干预15d后,DSRSC和SCARED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QLQ-C30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仅QL2、EF、FA、NV及PA评分较入院第1天有提升(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家庭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方案,并探讨其在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行为影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框架构建家庭PBS方案,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于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就诊的100例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家庭PBS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得分、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得分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结果 两组干预后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低于干预前(均P<0.00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均P<0.001);试验组干预后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前(P<0.001);干预后试验组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得分和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家庭PBS方案可减少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改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提高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决策辅助方案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专家函询、课题小组讨论以及预试验,基于共同决策三阶段会谈模型构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营养干预决策辅助方案,包括团队会谈、选择会谈、决策会谈3个步骤。2021年3月—12月便利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眼科11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决策辅助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分别使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营养相关知识测评问卷、决策准备量表、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决策困境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营养相关知识测评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决策准备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决策困境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该研究制订的患者决策辅助方案,可提高患者营养干预相关知识水平,提高患者的决策准备度和决策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锻炼方案。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取遵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膈肌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及早期活动。采用超声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24、48、72、120 h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移动度;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吸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气末膈肌厚度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膈肌增厚分数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膈肌移动度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0 h,试验组吸气末膈肌厚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72、120 h,试验组膈肌增厚分数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0 h试验组膈肌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在恶性肿瘤患儿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数据库中关于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对恶性肿瘤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5月。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总计452例恶性肿瘤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后试验组癌因性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SMD=-1.07,95%CI(-1.60,-0.53),P<0.01]、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SMD=0.83,95%CI(0.47,1.1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峰值摄氧量[SMD=-0.08,95%CI(-0.42,0.26),P=0.63]、健康相关生活质量[SMD=-0.09,95%CI(-0.44,0.26),P=0.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能缓解恶性肿瘤患儿癌因性疲乏,增强其心肺功能,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薰衣草芳香疗法联合情绪释放技术(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EFT)对心脾两虚型失眠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住院的心脾两虚型失眠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两水平的析因设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四子散蜡疗手三阴经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痉挛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康复医院恢复期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1例患者随机分为四子散蜡疗组、蜡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7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四子散蜡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手三阴经筋循行部位进行四子散蜡疗;蜡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手三阴经筋循行部位进行蜡疗;四子散蜡疗组和蜡疗组干预时间均为1次/d,20 min/次,5次/周,连续干预4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共130例完成试验,四子散蜡疗组剔除1例、脱落3例、中止1例;蜡疗组剔除1例、脱落2例、中止1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1例。干预4周后,四子散蜡疗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痉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四子散蜡疗组及蜡疗组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3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与交互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痉挛改善程度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链式管理对农村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村为单位实施整群随机抽样法,2021年1月—12月,选取96例在县域联盟单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接受链式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比较两组胰岛素注射管理能力、血糖代谢指标、生存质量及胰岛素注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1例患者完成了研究。干预后3、6个月,试验组胰岛素注射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01,P时间=0.002,P交互=0.002;P组间<0.001,P时间=0.015,P交互=0.016);2组糖化血红蛋白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01);干预后6个月,两组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各条目及总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国内专科护士同质化培训管理方案,探讨应用效果,以提升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中华护理学会2021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作为试验组,2020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学员涉及31个省(区、市)的3 300所医院。试验组采取同质化培训管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及学员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培训人数为6 012名,对照组为4 619名。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4.14±5.12)分,对照组为(79.66±8.3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33,P<0.001);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94.24±3.58)分,对照组为(90.70±5.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37,P<0.001)。试验组理论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和临床实践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75.00±1.38)和(72.53±0.9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实施同质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提升学员满意度。严格落实同质化管理策略,对推动全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恐动症现状及变化轨迹,为探寻该类患者恐动症最佳干预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05例PCI术后的AM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恐动症量表、心因性焦虑问卷,分别在住院1周内(T1)、出院2周后(T2)、出院3个月后(T3)3个时间点,测评患者恐动症和心因性焦虑程度。 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3个时间点恐动症得分分别为(40.82±5.40)、(41.90±4.60)、(37.40±3.35)分,高于常模(32.20±7.4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年龄及心因性焦虑程度是PCI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P=0.022,P=0.048,P<0.001)。进行协变量控制后,时间与年龄交互作用显著(P=0.013),T1和T2时间点与心因性焦虑交互作用显著(P=0.001,P<0.001)。 结论 受到时间、年龄和心因性焦虑的交互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及出院3个月内恐动症水平均较高,且T2时间点内中青年组恐动症程度与心因性焦虑程度显著高于老年组;恐动症整体变化轨迹显示,在急性康复期小幅增高,之后随时间延长逐步降低。AMI患者PCI术后恐动症持续时间长,有必要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