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过渡期护理联合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护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重症监护期间实行多学科协作模式联合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91-2393
选取10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A组55例和B组48例。B组由ICU病房直接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A组采用过渡期护理组。比对两组患者干预后GOS、HAMA及HAMD评估结果差异,记录其重返ICU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A组焦虑及抑郁症状缓解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A组干预后重返ICU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5%和9.1%,明显低于B组的22.9%和25.0%(P<0.05);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A组GOS优良率为78.2%,明显高于B组的45.8%(P<0.05)。对由ICU转入普通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予以过渡期护理措施,干预效果理想,于其预后提升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综述了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循证护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可行性。举例说明实施循证护理的具体步骤,并对目前构建循证护理模式的基础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中心理状态的改变,和促使其早日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16例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先予以心理分析,尔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16例患者在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改善,精神面貌均有好转,对其早日康复均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使其早日康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联合多学科合作为主导的过渡护理模式在预防患者ICU后综合征(PI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支持联合多学科合作为主导的过渡护理模式干预,并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ICS发生率、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睡眠情况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随访期结束,观察组患者PI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个月时,两组患者简要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转出ICU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个月时,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维度评分、HAD抑郁维度评分均低于转出ICU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支持联合多学科合作为主导的过渡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PICS的发生,同时可促进ICU患者认知状况、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ICU过渡期是指患者从ICU转出前准备、转运中及转入普通病房后的过渡阶段[1]。医护患三方在此过渡期间面临诸多风险,如患者病情危重、多重共病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从丰富的监测资源环境过渡至相对更少、甚至缺乏多学科、跨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环境[2-4],增加了ICU过渡期间并发症、非计划性ICU重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8], 相似文献
9.
人本原理在ICU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对ICU病房收治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落实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在住院环境,治疗护理,临终护理等每个细节上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给病人提供全员、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结果 病人能够安心接受治疗护理,并获得最大可能的恢复,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在环境、治疗、护理等每个细节上注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可预防或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使病人获得最大可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病人、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1)
目的:观察循证支持下的针对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科ICU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急诊重症监护科收治的90例ICU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支持下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急诊重症监护科ICU综合征患者,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正>重症患者在转出ICU后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一些非常复杂的护理,普通病房由于护理人员不足、重症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等原因不能为这部分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重症护理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因此ICU转出患者被称为易损伤群体[1]。这些安全风险很大程度地导致了ICU转出患者重返ICU及不良事件、ICU后综合征等的发生,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结局。目前国内对ICU转出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服务开展较少,大部分还是停留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低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住院与出院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在出院后即结束护理。通过出院后第2天随访及30d、60d、90d的生长发育指标、再次就诊率及服务满意度作为效果评价。结果经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第2天在喂养、体温、排便、皮肤等日常护理方面出现困难或异常的频率远低于对照组(P〈O.05)。出院后第30天,接受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身长、头围、胸围、体重等发育指标及再就诊率、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第90天两组患儿虽无显著性差异(P〉O.05),但接受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前述指标仍普遍好于对照组。结论用过渡期护理模式为低体重早产儿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日常护理出现的问题、降低再次就诊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减轻患儿家属的护理压力、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设立ICU联络护士并结合ICU患者日记在过渡期护理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73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2例(ICU联络护士主导管理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局(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身体约束时间、拔管发生率和再入住ICU发生率),焦虑水平,满意度,ICU责任护士接诊准备度。结果在身体约束时间、拔管发生率、焦虑水平、患者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记录单书写时间及转科交接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再入住ICU发生率及护士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联络护士能够有效地协调和协助患者的转入和转出,结合ICU患者日记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对提高责任护士工作效率也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在改善ICU转出患者家属准备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7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ICU住院的转出前Barthel评分≤40分患者的家属7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试验组接受过渡期护理方案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应用家属准备度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人力支持援助体系在ICU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收集分析护理工作中易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环节及护理人员对排班满意度和建议,针对现有人力资源制定系统中缺陷环节的整改措施及标准化、集束化护理策略,将此体系应用于ICU创建初期并评价其成效。结果: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对排班方式表示认可,专科规范化考核均合格,未发生护理缺陷事件。结论:以风险管理和合理人力分配为基础建立的护理支持援助体系能改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工作满意度,实现缺陷零宽容,在ICU创建初期的特殊时期内科学的应用能有效规避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儿科IC U (重症监护室)患儿转入普通病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从儿科IC U转入普通病房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n=45),研究组在转入普通病房前后实施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不实施过渡期护理,比较患儿转入普通病房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次转入IC U率等。结果研究组患儿再次转入IC U率及不良事件、心理紊乱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心理紊乱综合征持续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IC U患儿在转入普通病房后实施过渡期护理,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