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熊建萍  余锋 《肿瘤学杂志》2011,17(8):580-582
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有效治疗靶点。贝伐单抗可选择性结合VEGF,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目的。全文就贝伐单抗在恶性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贝伐单抗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目前,FDA批准贝伐单抗用于大肠癌、肺癌、肾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随着贝伐单抗的广泛临床应用,该药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可与肿瘤细胞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贝伐单抗已于2004年2月获FDA批准,与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推荐剂量为5 mg/kg,每14天给药1次,静脉滴注.贝伐单抗的耐受性良好,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出血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制剂。为了扩大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适应证,大量研究继续探索贝伐单抗在一线治疗的联合形式外,还致力于探索其在后线及跨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贝伐单抗用于晚期NSCLC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海兰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6):1001-1004
脑胶质瘤中3/4以上的患者为高级别脑胶质瘤,其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预后极差。虽然术后同步放化疗能使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生存获益,但其仅能延长有限的生存时间。近年来,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胶质瘤及其周围组织中高表达,调控着肿瘤的生长过程,是脑胶质瘤治疗的有效靶点。贝伐单抗能够特异性地阻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同时还能使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加肿瘤组织有效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其抗肿瘤的作用。本文就贝伐单抗的作用机制及近些年贝伐单抗单药与联合化疗或其他药物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局部浸润性强,复发率高。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增殖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贝伐单抗(bevacizumab)可以特异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贝伐单抗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转移性结直肠癌应用最多的靶向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均是单克隆抗体,作用靶点分别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治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均可增加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增加肝转移灶的切除率。k-ras基因突变是西妥昔单抗的疗效预测因子。对于贝伐珠单抗目前尚无明确的疗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新药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灵 《中国肿瘤》2010,19(8):534-53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贝伐单抗为重组人源化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其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FDA已批准贝伐单抗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乳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除此之外,贝伐单抗在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应用也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现就贝伐单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新生血管形成是目前胃癌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目前治疗晚期胃癌的VEGF及VEGFR通路抑制剂包括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瑞戈非尼、索拉非尼等,这些药物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在体内对肺腺癌抑制作用的差别及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首先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系的荷瘤Balb/c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生理盐水每日瘤周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组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mg/kg)每日瘤周注射连续16天贝伐珠单抗治疗组使用贝伐珠单抗(5mg/kg)每周两次瘤周注射给药。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用药组使用贝伐珠单抗(5mg/kg)每周两次瘤周注射给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mg/kg)每日瘤周注射给药。治疗16天后处死所有实验鼠切取肿瘤标本比较实体瘤大小,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A,C)在各组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在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贝伐珠单抗作用更加明显(52.36%vs38.68%)。联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64.15%)。贝伐珠单抗只对VEGF-A有抑制作用(60.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VEGF-A/C都有抑制作用(14.6%,30.3%)。联合用药组对VEGF-A/C的抑制作用最强(79.4%,44.2%)。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都在裸鼠动物模型试验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抑瘤效果,联合使用抑制肿瘤效果更加明显。恩度对肿瘤组织内VEGF-A/C都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贝伐珠单抗对VEGF-A表现出了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组对VEGF-A/C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icroRNA-29a在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探索microRNA-29a在预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用Trizol试剂提取胸水、血及痰中RNA,利用RT-PCR 技术检测 microRNA-29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的差异,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及2HRZE/10HRE方案抗结核治疗,动态检测microRNA-29a在血中表达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microRNA-29a 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痰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穿刺抽液及抗结核治疗后,外周血中microRNA-29a的表达下调。结论:血及胸水中microRNA-29a的表达量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血中microRNA-29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预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  相似文献   

12.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aquaporin-1 (AQP1) in tumor cell migration and angiogenesis.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AQP1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has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We established a mouse model to examine the role of AQP1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We showed that elevated expressions of AQP1 mRNA and VEGF protein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volume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QP1 and VEGF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in mice, which may help us find new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相似文献   

13.
γ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红健  吴红革  李贵玲  杨坤禹 《肿瘤》2001,21(2):122-123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腹水患者56例,尽量抽(放)净患者胸腹水后,胸膜腔内注入γ干扰素200-300万U+0.9%盐水20ml,视胸腹水多少,5-10天后再重复治疗。结果 恶性胸水患者46例,CR:17(37.0%),PR:17(37.0%),NC:12(26.0%),总有效率:CR+PR:34(74.0%)。恶性腹水患者10例,CR:2例,PR:例,NC:4例。结论 γ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发挥了生物反应调节剂局部治疗的优势,是治疗恶性胸腹水的又一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肉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VEGF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恶性胸腔积液、33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VEGFR-1和MMP-9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VEGFR-1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MMP-9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VEGFR-1和MMP-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VEGF,VEGFR-1和MMP-9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胸腔积液中VEGF,VEGFR-1和MMP-9表达可以作为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乳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榄香烯乳、顺铂、恶性胸腔积液”等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如下数据库:Pubmed、CNKI、万方医学网、FMRS等,纳入榄香烯乳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6个研究,包括46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所有研究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榄香烯乳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优于单纯用顺铂胸腔灌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且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榄香烯乳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NC,天恩福)单药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25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全国82家医院开展了前瞻性、开放性、单臂、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中等量以上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穿刺引流尽可能抽尽胸、腹腔积液后,给予rmhTNF-NC 300万IU/次,用生理盐水30~50 ml稀释后腔内灌注,3天1次,连续给药3~4次为1个疗程,于d1、d4、d7或d10给药。按照WHO标准和NCI CTC AE 3.0版标准分别评价客观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共入组985例患者,其中916例(93.00%)可以评价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为62.44%,疾病控制率(DCR)为97.27%。其中,61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ORR为70.52%,302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ORR为46.03%(P<0.05)。经两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积液部位和治疗情况(初治 vs. 复治)为影响rmhTNF-NC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ORR的独立因素(P<0.05),治疗情况为影响rmhTNF-NC治疗恶性胸腔积液ORR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治疗前PS评分和治疗情况为影响rmhTNF-NC治疗恶性腹腔积液ORR的独立因素(P<0.05)。全部985例患者(100.0%)均可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不良事件为发热和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4.01%和10.05%,以1~2级为主;其他为乏力(1.02%)、疼痛(0.81%)、便秘(0.61%)、谷丙转氨酶升高(0.51%)、肾功能损害(0.30%)、胸闷气短(0.20%)、皮疹(0.20%)、白细胞减少(0.20%)等,均为1~2级;上述不良事件经密切观察和对症处理均可恢复。未见4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性死亡。结论采用注射用rmhTNF NC单药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确有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尤其对于初治患者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银染—TRAP法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于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用Kim法处理48例胸腹水细胞后,利用改进的银染—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24例临床及细胞涂片检查证实恶性胸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全部阳性;12例临床证实恶性而细胞检查未找到癌细胞的胸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7例,阴性5例;12例良性胸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全部阴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恶性胸腹水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一种鉴别良恶性胸腹水快速、灵敏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搜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3月。纳入榄香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 Cochrane 手册5.1.0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章,包含1 0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榄香烯可显著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期治疗疗效(RR=1.36,95%CI:1.15~1.60,P=0.000 3)。亚组结果表明,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顺铂组(RR=1.46,95%CI:1.14~1.87,P=0.003)。榄香烯并不显著增加胸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可提高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良好。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欠佳,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腔引流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老年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VEGF和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04月至2019年04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患者采用胸腔引流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免疫疗法治疗,C组患者采用胸腔引流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治疗后参照WHO对患者的癌性渗液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胸腔积液检测其中CEA、CYFRA21-1、NSE、VEGF和AQP1水平。结果:经治疗后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均明显好于A组及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EA、NSE及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A组及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及AQP1水平明显低于A组及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但A组与B组患者胸腔积液中AQP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胸腔引流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并可有效降低胸腔积液中VEGF和AQP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膜区CT病变征象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胸部 CT平扫图像,观察胸膜区病变征象,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胸内筋膜及最内肋间肌增厚、肋间血管增粗、单侧胸腔积液,胸膜外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单因素分析应用χ2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肋间淋巴结肿大、单侧胸腔积液这些因素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分析的变量包括胸膜结节、纵隔胸膜增厚、病变突入胸膜外脂肪间隙、胸膜与胸膜外脂肪交界面不光整、单侧胸腔积液,其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97.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结论:胸膜区的病变征象对于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有较高价值,综合应用这些征象可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