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小学和初中共12所,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抽取1~2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照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 结果 共调查5 006名学生,其中男生2 636名,女生2 370名;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8.5%,生长迟缓检出率4.6%,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乡镇学校学生高于县城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消瘦检出率为9.8%,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消瘦检出率14.1%,黎族学生较高且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乡镇学校学生高于县城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省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尤其是男生、小学生以及乡镇学校学生,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甘肃省庆阳市学生常见病发病状况,为控制学生常见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依据《2020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对甘肃省庆阳市17所学校5 456名学生开展学生肥胖、营养不良、龋患及脊柱弯曲等常见病监测分析。 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庆阳市学生总体肥胖率为6.30%,营养不良率1.03%,龋患率为31.47%,脊柱弯曲异常率为0.21%。不同年级龋患率比较,小学最高(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57,P<0.001);女生龋患率(33.85%)高于男生(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01)。肥胖率男生(7.38%)高于女生(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P<0.001);肥胖率总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01);营养不良率女生(1.50%)高于男生(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5)。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率随年龄呈升高趋势,各学段的脊柱弯曲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 结论 甘肃省庆阳市学生常见病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柳州市学龄期儿童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调查,分析柳州市学龄期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柳州市27所小学11 205名学生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性别和年级差异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1%~36.9%,其中困难总分阳性检出率为11.8%,女生情绪问题(9.1%)检出率高于男生(7.6%)(χ2=7.358,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情绪症状和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得分高于女生(P<0.05)。各年级儿童在SDQ各因子及困难总分得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儿童多动注意不能问题得分高于高年级儿童,而儿童品行、同伴交往及困难总分得分低于高年级儿童(P<0.05)。结论 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不同年级、性别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区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组分层抽样,选取上海市4个区11所小学共2 446名儿童,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 上海市7~12岁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7%~25.9%,其中困难总分检出率为9.6%,男生注意多动不能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同伴交往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不同年级儿童在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和总的困难问题上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PSQ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上得分均高于女生(P<0.001)。除焦虑和身心障碍,各年级儿童在SDQ和PSQ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与其他家人关系密切、与父亲关系密切、过分溺爱和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的儿童存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时应加以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西昌市城区儿童身高的特点,为当地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西昌市城区19所学校3~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与生长曲线》的要求,统一测量儿童身高,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西昌市城区的儿童中汉族男生3~6岁及9~11岁、彝族男生3~7岁及10~11岁、汉族女生3~7岁及9~10岁、彝族女生3~10岁的身高均高于全国标准(P<0.05);学龄前期男生汉族儿童身高高于彝族(P<0.05);在学龄期与青春期彝汉两个民族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身高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生身高(P<0.05)。结论 西昌市儿童身高普遍高于全国标准身高,家长应重视身高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柳州市柳南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订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柳州市柳南区南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点学校4 807名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常见病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5岁中小学生平均身高、体重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9~11岁女生平均身高均高于同龄男生,13~15岁男生平均身高均高于同年龄女生(P均<0.05)。6~7岁与14~15岁男生平均体重均高于同龄段女生(P均<0.05)。男生低体重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视力低下、沙眼和龋齿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均<0.01)。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视力低下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龋齿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P趋势均<0.01)。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视力低下和龋齿检出率更高(P均<0.01)。结论 柳州市柳南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视力低下和龋齿检出率较高。应关注中小学生的营养与健康,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干预,加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学校性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参照《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053名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 成都市低年级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为(35.67±4.60)分。女生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t=-5.198,P<0.001);城市生源地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高于农村生源地(t=-5.073,P<0.001);父亲学历较高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高(F=3.640,P<0.05);母亲职业(F=6.930,P<0.001)或父亲职业(F=7.354,P<0.001)为农民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低;家庭月收入(F=3.737,P<0.05)和月生活费(F=10.431,P<0.001)较高的大学生性价值观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生源地为城市、月生活费高的大学生具有更科学的性价值观(P<0.05)。 结论 部分低年级大学生存在不科学的性价值观,社会、学校、家长应重视孩子性价值观的培养,按照《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要求开展全面性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性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抽取湖南省8 129名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64.9%,有随教育阶段(小学44.4%,初中73.2%,高中78.8%)升高的趋势(χ2趋势=702.732, P<0.001);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率分别为6.6%,19.9%和38.5%,其中轻度视力不良率(小学8.1%,初中6.8%,高中4.6%)随教育阶段升高而减少(χ2趋势=25.452,P<0.001),重度视力不良率(小学17.0%、初中44.2%、高中56.3%)随教育阶段升高而升高(χ2趋势=870.331, P<0.001);各教育阶段学生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5.232,P<0.001),随教育阶段升高,轻度、中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下降,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上升。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县城(χ2=10.013, P=0.002),女生高于男生(χ2=86.021, P<0.001),城区和县城女生分别高于城区和县城男生(χ2=29.891及63.352, P<0.001),城市男生高于乡镇男生(χ2=17.228, P<0.00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环境影响因素中,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超过2 h(OR=0.725,95%CI:0.661~0.796)及监护人和老师经常提醒读写姿势(OR=0.793,95%CI:0.720~0.873)为保护因素,平均每天写作业超过2 h(OR=1.520,95%CI:1.383~1.67)及平均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上网超过2 h(OR=1.358,95%CI:1.224~1.507)为危险因素。 结论 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及重度视力不良率均较高,且随教育阶段升高。城市为重点地区,女生为重点人群。应采取措施减少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间及使用电子设备时间,监护人及老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增加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9.
汤丽娟  张云  尹一桥 《中国校医》2019,33(10):735-737
目的 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体质量过轻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澳门教育暨青年局1998—1999学年至2015—2016学年小学一年级体质量监测数据。结果 澳门一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从1998—1999学年的9.9%上升至2015—2016学年的12.5%,平均增长速度为26.3%。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增加1年,整体、男生、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增加0.309、0.376、0.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学生整体、男生、女生体质量过轻检出率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5%、12.5%、-37.5%,不同性别体质量过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整体、男生、女生体质量过轻检出率与学年的斜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澳门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体质量过轻检出率变化不大。澳门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预防重点人群是男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沈阳市皇姑区1989-2017年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儿童营养状况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手册》中规定进行监测,收集1989、2000年和2017年皇姑区学龄儿童身高、体重数据,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分别对学龄儿童的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等营养状况进行统计。结果 10 377名皇姑区7~12岁学龄儿童总体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7.46%,11.94%和20.78%。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由1989年的4.54%、4.05%上升到2017年的12.69%、29.2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0, 774.68,P均<0.01),肥胖检出率男生(14.19%)显著高于女生(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检出率由1989年(16.54%)下降到2017年(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97,P<0.01),且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22.84%)明显高于男生(1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儿童营养不良均以轻度为主。 结论 皇姑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且以2017年为重,应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增强体育锻炼,加强儿童保健,使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武汉市洪山区流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促进流动儿童体格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洪山区两所小学9~12岁学生,收集752名流动儿童的体质监测资料,对生长发育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全国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流动儿童身高均低于全国同龄儿童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9岁组、10岁组和女童9岁组的体重均低于相应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检出率男童高于全国城乡水平,而女童低于全国城乡水平;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男童与全国城市水平接近,女童高于全国城市水平。男童的消瘦、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与女童相比均较高,11岁年龄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流动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城乡儿童均值,流动男童营养不良的状况与女童相比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3-4月在乌鲁木齐市20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8 242名中学生进行睡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质量得分为(4.97±2.48)分;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28.44%,男生(26.36%)低于女生(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18±1.16)h/d,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48.24%。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47%,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初中高于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11.21、44.36,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性别、年龄、睡眠时间与体重指数(BM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与BMI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与BMI呈现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男生睡眠时间不足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23, 95%CI:1.04~1.47,P=0.02),未发现睡眠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亦未发现女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关联。结论 中学生睡眠时间与BMI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男生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自我概念的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贵阳市流动儿童,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流动儿童问卷453份。 结果 流动儿童的心理症状检出率高于一般儿童(χ2=78.74,P<0.01),在自责、恐惧、冲动及总分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或<0.01),心理健康的部分因素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不如一般儿童,在部分因素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或<0.01),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心理健康的身体症状和自责外,其它因素及总分与自我概念各因素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概念都有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二者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7年上海静安区幼儿园体检的3 608名3~7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进行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调查,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静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3%和9.2%,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6~7岁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其余年龄组(P<0.05),而超重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的总检出率为1.5%,男童高于女童,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超重及非超重肥胖儿童(P<0.001),而高血压检出率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应早在学龄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并调查了徐汇、长宁、黄浦、闵行和奉贤5个区的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学生3 108名,采用自编问卷和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021份,上海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问卷因子分均大于3分,除睡眠状况评分以外,其余各因子优于全国水平(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个人特征中,男生在睡眠状况、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优于女生(P<0.01),而女生则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方面优于男生(P<0.01);独生子女的饮食、卫生习惯评分优于非独生子女(P<0.01)。家庭因素方面,核心家庭学生的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非核心家庭者(P<0.01);父母无不良嗜好的初中生在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均要优于有不良嗜好者(P<0.05)。学校因素中,不同学习压力、不同学习氛围的学生生活方式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学习氛围、年级、学习压力、学校所在区县、家庭经济、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父母不良嗜好等因素对初中生生活方式有较强的影响作用(P<0.05),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122.413,P<0.01,R2=0.374)。 结论 初中生生活方式受个体、家长和学校等多维度影响,应建立综合性的干预机制,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体成分的差异,为儿童健康评价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科体检的儿童1 185例,年龄3~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各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与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童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及基础代谢率均高于女童,体脂率低于女童(t=2.94、5.05、5.21、4.67、2.88、5.27,P<0.05);而身高和体脂含量在不同性别组间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体脂含量、去脂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BMI随年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至6~岁)增加的趋势(P<0.05),按BMI变化趋势,儿童脂肪重聚年龄约5岁。男、女童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均随BMI增加而逐渐递增(男:F=33.28、29.81、33.02,女:F=28.57、13.38、24.55,P<0.05)。PBF与BMI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43.28、99.02,P<0.05),但PBF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的人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体成分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是对儿童健康评价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