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摘要 患儿男性,14岁,因“肝母细胞瘤治疗后12年,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周”于2011—08—10入院。 12年前患儿因腹胀、面色苍白1个月于1999—08—30来我院就诊,腹部MRI提示肝脏左叶内侧段及右叶前段占位性病变,肿块大小11.2×6.8×1.8cm,行超左半肝切除术。术中所见:左肝Ⅳ段及第Ⅷ段巨大肿物,直径15cm,第Ⅱ、Ⅲ段见数个直径2cm肿物,切除左半肝、右肝静脉及部分第Ⅷ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6岁. B超发现肝右叶偏高回声占位3d入院. 体格检查: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 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 AFP)125 ng/L. CT平扫示肝右叶见一6 . 8 cm × 6 . 5 cm类圆形不均质稍低密度肿块,边界尚清,包膜下可见团簇状脂肪密度(见图1),CT值-45~37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图2)实质部分不均质明显强化,包膜无明显强化,脂肪成分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见图3、4)实质部分呈相对低密度. 动脉期容积再现成像(见图5)示肿瘤染色,由肝固有动脉新生分支血管供血为主.  相似文献   

3.
例 1,女, 12岁,右上腹不舒隐痛 1天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脏右肋缘下触及,质硬、光滑。 B超:肝左叶有 10cm× 10cm的实质性结节光团,边界清楚。 CT:肝左叶 12cm× 12cm的低密度肿块,有包膜,其中有液化坏死灶,肿块紧贴第二肝门。 AFP阴性,入院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肝动脉造影:肝左动脉分支增粗,呈明显肿瘤血管状改变,肝瘤边界清楚。肝动脉造影诊断,肝脏突性占位性病变。入院后 2周在全麻下行肝左叶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占据整个肝左叶,腹腔内无积液,肝右叶完好。肿瘤约 12cm× 12cm× 9cm大小,…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体检超声发现肝左叶占位一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AFP正常。上腹部CT增强扫描:肝左外叶浅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为7.4cm X6cm,动脉期(图1)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图2)强化程度略减低,延迟期(图3)病灶密度略低于同层面正常肝脏密度,三期CT值分别约:116HU、107HU、73HU;三期病灶中央及外周见瘢痕样无强化低密度区。诊断:肝左外叶异常强化肿块,考虑1)局灶性结节增生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无诱因渐感肝区胀痛不适发现肝区肿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右上腹明显膨隆,肝右肋下4cm可触及,腹软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肝区无叩痛.化验甲胎蛋白AFP、CEA未见明显异常,HBsAg(-).CT扫描肝右叶显示一类圆形低密度灶,12.1cm×14.9cm×19cm大小,肝门及腹膜后间隙清楚,无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示病灶比较均匀性强化,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界限清楚,门脉及肝左叶受压左移,未见门脉瘤栓.CT诊断: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考虑良性肝肿瘤.超声检查:肝右叶体积明显增大,显示一大小170mm×155mm×136mm的巨大实质性肿块图像,该肿块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边界规则、包膜完整平滑呈强回声带(图1)无低回声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0岁。因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4个月由他院转入。1989年5月在某医院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有3×2cm大小低回声区。AFP阴性,定性340ng/ml(正常值50ng/ml)。CT扫描亦示有低密度影,考虑为“肝血管瘤”。同位素池扫描印象:非血管病性占位。为确诊转我院。查体:营养良好,无蜘蛛痣,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阴性。  相似文献   

7.
黄昕  向前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2):172-173
患者女性,39岁,贵州籍.因右侧腰痛10天入院.体检:既往体健,否认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正常,醛固酮:0.16ng/ml,皮质醇放射免疫测定43.2mg/dl(24小时尿).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右肾上腺髓质肿瘤,错构瘤.病理检查:巨检见灰褐色椭圆形包块一个,11cm×8cm× 5cm大小,包膜完整光滑,表面有黄色斑块状区域散在,切面呈实性,褐色与黄色相间,质软,细腻易脆.  相似文献   

8.
陈怡  朱卫国  崔芳  寇雪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9):757-758,F000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未婚.主因"右上腹胀痛伴后背放射痛1个月"入院.平素生活不规律,内分泌失调,但未使用激素治疗.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42 U/L.AFP、CEA,CA19-9正常,HbsAg阴性.B超:肝右叶见一低回声实性团块大小为68 mm×62mm,周边及内部血运丰富,余实质回声均匀弥漫中低水平细光点,管腔结构清晰,肝内血流充盈好.增强CT:肝右后叶见60 mm×60 mm×80 mm不规则结节影,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与肝实质密度基本一致,延迟期病灶呈略低密度,病灶中心见星形低密度影,各期均无强化.临床诊断:肝右叶后段多血供占位性病变,以局灶性结节增生可能性大.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患者入院前1周曾做乳腺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见图1(见封四).  相似文献   

9.
张建英  蒋瑾  何丽  陈海霞 《安徽医学》2018,39(1):124-125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月余"入院. 无血尿、蛋白尿,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查体: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无明显压痛. 影像学检查:B超可见右肾中上份实质内见大小约3.6 cm ×3.2 cm的等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余肾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晰,集合系统不分离,未见确切强回声团. 超声造影提示肿瘤占位性病变,癌可能性大. CT(平扫+增强扫描)可见右肾体积增大,见一直径约4.3 cm的囊实性团块影,其内可见斑片状钙化灶及小片状液性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实质性成分呈轻度强化,液性区域无强化,病灶突破肾脏轮廓,紧贴肝右后叶,诊断意见:考虑肿瘤占位性病变可能大(见图1). 手术及病理: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肾形态失常,中上极可见一大小约5 cm ×4 cm ×4 cm的实质性包块,向肾外突出,质韧,边界欠清,中心部分呈鱼肉样改变.镜下:肿瘤以上皮性成分为主,多为早期上皮性分化,未分化的胚芽成分较少见,未见明显间质性改变,瘤细胞体积小、核深染、呈梭形,输尿管断端、肾门血管及肾周脂肪无肿瘤浸润(见图2). 病理学诊断:成人型肾母细胞瘤(上皮型).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74岁。因乏力纳差、腹胀 30余年 ,发现上腹包块 1月就诊入院。 30年前在外院曾确诊为“血吸虫病”。入院后行 B超探查为“肝右叶实性占位性病变”,血清甲胎球蛋白测定 >40 0 ng/ m l,(正常值 <2 0 ng/ m l) ,癌胚抗原 13.6 ng/ml(正常值 <15 ng/ ml) ,X线胸片示双肺心膈正常 ,心电图示左室前壁心肌缺血改变。拟诊为“原发性肝癌”并于入院第 7天行肝动插管栓塞 化疗。血管造影过程顺利 ,门静脉未发现癌栓 ,肝动脉选择性造影示肝右叶动脉分支明显增粗迁曲 ,动脉后期见肝右叶肿瘤染色区 ,局灶注入丝裂霉素6 0 mg,5…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2岁,上腹部持续性胀痛14d,平卧时症状更明显。既往有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结石病史。体检: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未及,腹软,中上腹轻压痛,腹部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2×109/L,红细胞3.77×109/L,血红蛋白126g/L。大便常规及肝功能正常。尿淀粉酶660U/L(略升高,正常50~600U/L)。肿瘤标记物:CA199:6.9U/ml(正常0~37U/ml);癌胚抗原:1.6ng/ml(正常0~5ng/ml)。CT表现:平扫见胰颈部胆总管前方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1.0cm×1.1cm,CT值约为12HU。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见病灶轻度略不均匀强化伴轻…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偶发隐痛半个月就诊。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和寒战,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肝左叶大小正常,回声均匀。肝右叶显示不清,在相当于肝右叶位置处可见一大小约20.2cm×11.8cm的略强回声包块,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包块后方伴声衰减(见图1)。右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肝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肝腺瘤。CT提示:肝右叶囊腺瘤。手术所见:肝右叶向左移位,肿瘤在右肝,肿瘤顶端与右肝组织紧密相连,肿瘤占据整个右膈下至脊柱后方并与后腹膜相连。肿瘤被网膜及结肠覆盖,肿瘤巨大约25cm×30…  相似文献   

13.
朱楠  刘亚  成德雷 《安徽医学》2019,40(9):1075-107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8岁,2018年1月因"右上腹不适2个月余"就诊于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外院腹部超声示检查提示:肝硬化,肝右叶低回声占位。右上腹轻压痛,胸部蜘蛛痣(+),肝掌(+),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谷草转氨酶43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1 U/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14. 7 ng/m L,癌胚抗原、癌抗原153、癌抗原199及癌抗原125均阴性。CT平扫示肝右叶大小约10. 7 cm×5. 8 cm×8. 3 cm低密度病灶,边缘可见肝包膜回缩,动脉期示病变呈团块状强化,内见不规则低密度;门脉期病灶逐渐向中心强化,延迟相示弥漫均匀增强,与周围肝组织密度相当,见图1。MRI平扫肝右叶团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9岁。腹部包块7年,增大伴腹痛1年,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左下腹触及12×8cm质硬肿块,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无腹水。Hb4.7g/L,WBD正常。胃肠X线检查未见异常。B超提示左腹部结肠前肿块,肝内占位性病变(转迁灶可能)。剖腹探查见腹块位于空肠系膜内,大小为20×10×8cm,呈结节状,有包膜,表面尚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6岁,无任何不适症状,体检B超时发现肝脏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5×4cm,界限清楚,于我院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物位于肝右后叶,质地中等,最大径约为5cm.术后患者一切正常.病理检查:送检肿物5×3×3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中,可见部分出血,肿物周围界限清楚,未见明显包膜.  相似文献   

16.
正1一般资料患者,女,62岁,主因发现肝脏占位一周入院。一周前体检时胸部CT发现肝右叶巨大囊实性占位,自诉无发热、纳差、腹痛、黄疸等症状,否认乙肝病史,无疫区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上腹部CT平扫+增强:肝右叶前上段不规则低密度影,内示分隔,病灶大小约7.0×6.1×5.7c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病灶内分隔示轻度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肝脏占位8个月,上腹部不适伴低热1周”,于2008年6月10日入院。入院前8个月在外院体检时彩超意外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CT强化检查考虑“肝血管瘤”,患者无不适感觉,未作任何治疗。入院前1周出现持续低热,并伴有右上腹间断性胀痛,复查彩超、CT提示“原发性肝癌”(图1A)。入院后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肝脏右肋下2指,质韧,无明显压痛,肝区叩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AFP 13.58 ng/ml,CEA 1.78 ng/ml,CA-199 4.29 U/ml,肝功能正常,Child A级;MRI显示肝脏内信号欠均匀,呈网格状改变,肝脏右叶可见一较大异常信号影,约9 cm×7 cm×5 cm,T1呈略低信号,T2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周边部不均匀强化,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于2008年6月13日全麻下剖腹探查,术中探查肿块约7 cm×6 cm,灰白色,呈膨胀性生长,位于肝脏Ⅴ、Ⅷ段,周边一1 cm×0.5 cm的小卫星灶,边界尚清楚,质硬(图1B),肝脏其他区域呈小结节性肝硬化,符合“原发性肝癌”。阻断第一肝门,距肿瘤外2 cm切除,合掌法缝合切面。术后病理:镜检显示肿瘤组织内呈现出2种不同的细胞成分,分区存在,相互之间无移行,一种为多边形瘤细胞,胞质丰富或疏松透亮,核圆形,呈粗梁索排列,梁索间血窦衬覆扁平内皮细胞,另一种为多形性瘤细胞,胞质嗜伊红,核圆形或椭圆形,核大深染,核分裂多见,排列较为密集(图1C);免疫组化:CEA(-)、AFP(±)、CD117(-)、Bcl-2(-)、CK7(-)、CK19(-)、SMA(-)、S-100(-)、CD34(-)、CD99(-)、Desmin(-)、Vimentin()、AE1/AE3()、HMB45(-)。病理诊断:肝细胞肝癌肉瘤样变伴坏死。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7岁,以“肝癌”收住入院.巩膜及皮肤无黄染,未及腹部包块,无腹水.彩色超声检查示肝右前叶有 5.3cm ×4.1cm肿块,肝功能正常,钡餐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陈旧性溃疡.全麻下手术,术中见全肝明显硬化,肝脏缩小,第Ⅷ段肿块约 9cm ×6cm,紧贴第二肝门,估计患者难以承受切除术.遂经胃网膜右动脉,在手指指引下,插管至肝右动脉.先注入美蓝,右半肝染色,再采用“水门汀疗法”,分别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9岁。无诱因渐感肝区胀痛不适发现肝区肿块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营养中等 ,心肺无异常。右上腹明显膨隆 ,肝右肋下 4cm可触及 ,腹软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 ,肝区无叩痛。化验甲胎蛋白AFP、CEA未见明显异常 ,HBsAg(- )。CT扫描肝右叶显示一类圆形低密度灶 ,12 .1cm× 14 .9cm× 19cm大小 ,肝门及腹膜后间隙清楚 ,无肿大淋巴结 ,增强扫描示病灶比较均匀性强化 ,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界限清楚 ,门脉及肝左叶受压左移 ,未见门脉瘤栓。CT诊断 :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 ,考虑良性肝肿瘤。超声检查 :肝右叶体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59岁,因右腰部酸胀1年,于2007年1月入院,因发热及肉眼血尿,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彩超示:右肾上极一约5cm×4cm大小实性肿块,包膜完整。CT示:右肾上极见一约4cm×4cm大小肿块,突向肾轮廓之外,局部可见钙化灶,平均CT值28Hu,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诊断右肾癌,行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4cm×4cm×3.5cm,位于右肾上极,类圆形,分界清,包膜完整,质中偏软,周围无黏连。例2:患者,女,50岁,因查体发现左肾占位4天,于2007年12月收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彩超示右肾上极偏内侧可见一实性略低回声,大小约4.0cm×2.4cm,边界清,局部向外突出,内有少许血流。CT示:左肾体积增大,上极表面不规则隆起,可见一类圆形占位病变,边界欠清,病灶尚规则,平扫密度均匀,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高于肾实质强化,左肾上极病灶大小3.6cm×4.7cm,与正常肾脏分界清,呈相对密度;诊断为左肾癌,行左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发现左肾上极一肿物,边界清,包膜完整剖面质地均匀,呈红褐色。肾切除标本肿瘤切面表现为棕色或褐色,似肾实质颜色,境界清楚,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