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静  刘颖  杨健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364-2368
目的:研究三维腔内后装与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的比较。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2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现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腔内后装放疗治疗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放疗治疗6~8次后进行客观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以及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2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疗效总缓解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以及急性放射性肠炎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总生存率为85.71%,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腔内后装较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能取得更好的客观疗效,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同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益生元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1 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肿瘤科初次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 82 例,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1 例。 对 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和益生元。 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宫颈癌分期等无差 异(均 P>0. 05)。 放疗前和放疗结束后 7 d,对比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肠 鸣音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比较放疗结束后 7 d 两组放射性 肠炎发生率、重度放射性肠炎发生率。 结果 放疗前 7 d,两组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肠鸣音次数无差异;放疗结束 后 7 d,观察组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鸣音次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IgG、IgA、IgM 水平高于 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放疗结束后 7 d,观察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重度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益生菌联合益生元可预防宫颈癌患者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组(n=34),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放疗总量为50Gy,2Gy/次,5次/周。卡培他滨1600mg/m2分两次口服,间隔12h,d1~d14,3周为1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在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后,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37℃ 09%氯化钠溶液100ml溶解思密达3g,复方谷氨酰胺颗粒670mg,地塞米松10mg)。观察两组放疗期间及放疗后1个月急性放射性肠炎损伤程度和放疗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放疗第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第3周、第5周和放疗后1个月治疗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前及放疗第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第3周、第5周及放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可降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损伤程度,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单独放疗组(行放疗)37例和联合治疗组(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肿瘤直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放疗组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明显短于单独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截至随访结束,单独放疗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P﹤0.05).单独放疗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分别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5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首程收治112例中晚期子宫颈癌(诊断为Ⅱb-Ⅳa期)患者,随机分为VMAT和IMRT 2组,同步给予铂类增敏化疗及后装治疗,观察2种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1年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不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及肠炎),VMAT明显优于IMRT。结论:两种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同,但从长远意义上讲VMAT能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凝技术(HIFU)结合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附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HIFU辅助治疗分为HIFU组(n=36)和放化疗组(n=48),两组患者均采用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HIFU组辅以HIFU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HIFU组患者的治疗一个月后的疗效分布显著的优于放化疗组(P<0.05),HIFU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放化疗组的75.00%(P<0.05)。HIFU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率达到66.67%高于放化疗组的41.67%,HIFU组的获益率达到100%高于放化疗组的89.58%(P<0.05)。HIFU组患者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4.44%、86.11%、77.78%均高于同期放化疗组患者的91.67%、79.17%、60.42%,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患者的3年生存中位时间32个月显著长于放化疗组的28个月(P<0.05)。HIFU组和放化疗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HIFU结合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治疗宫颈癌能够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疗前微创卵巢移位术对行放射治疗年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年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直接行放化疗治疗,观察组行微创卵巢移位术后开始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FSH、LH水平,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卵巢功能影响情况,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性激素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2、FSH及L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影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行微创卵巢移位术可有效保护卵巢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且未对生存时间和复发风险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Ⅲ-Ⅳ期宫颈癌单纯放疗的患者,放疗过程中口服益母草冲剂对放疗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单纯行宫颈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71)。对照组:放疗均采用逆向调强放疗即IMRT联合后装放疗。治疗组:放疗均采用逆向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放疗,放疗期间(从放疗第一天开始至后装放疗最后一次结束)口服益母草冲剂,温水冲服,一次5克,早晚各1次。患者完成放疗后4~6周内影像学复查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39例(86.67%),对照组有效41例(5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Ⅲ期治疗组有效14例,对照组有效15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Ⅳ期治疗组有效25例,对照组有效26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在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和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冲剂能有效增加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且未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活血化瘀机理有关,有望成为宫颈癌优良的放疗增敏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4例新辅助化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及100例单独腔内后装放疗(对照组)后再行手术的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4.0%,5年生存率60.0%;治疗组总有效率91.1%,5年生存率为68.0%,两组总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对近期疗效无影响(P〉0.05)。结论: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配合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方麦门冬汤能否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其对血浆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及Ⅲ期以上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放化疗,治疗组在进行放化疗的同时口服麦门冬汤,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在放疗前、放疗完成40 Gy及放疗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GF-β1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2级以上(≥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1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两组血浆TGF-β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完成40Gy时,治疗组血浆TGF-β1水平为(25.23±5.11) ng/ml,对照组为(27.85±5.57) 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90,P<0.05);放疗后1个月治疗组TGF-β1水平为(5.74±2.64) ng/ml,对照组为(7.36±3.11) ng/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18,P<0.05).结论 麦门冬汤可以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TGF-β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及晚期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1例,分为两组:44例放化疗组和47例热放化疗组。对两组的5年总生存及晚期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热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略高于放化疗组(72.9%vs 6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热放化疗组可降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P=0.042)。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可降低晚期放射性肠炎,与放化疗相比有望提高远期生存率,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联合西药止吐药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化疗前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Ⅰ-Ⅱ级发生率为60%和80%,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Ⅲ-Ⅳ级发生率为4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呕吐发生率为41.7%和63.3%,迟发性呕吐发生率为36.7%和6.7%,预期性呕吐发生率为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61.7%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毒副反应以头晕、头痛、口干、纳呆、腹部不适、便秘、焦虑、腹泻为主,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腹部不适、便秘、焦虑、纳呆症状上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联合西药止吐药能有效减轻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副反应,提高其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盆腔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生物活性,并为其抗放射性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78例确诊的妇科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35),均行单纯盆腔野根治性放疗,治疗组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所有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随诊期间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的含量变化。结果 (1)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1、ColⅢ含量分别为(9.08±7.31)ng/ml、(14.82±5.29)n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治疗组发生2级放射性损伤的比例为11.6%(5/4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3%(12/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放疗过程中,血清TGF-β1的水平差异不大,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在放疗结束后1、3、6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放疗中期到放疗后6个月,治疗组血清Col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能降低血清TGF-β1和ColⅢ的含量,减轻盆腔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0例。A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B组给予三维适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远期预后情况、肿瘤标志物、免疫因子及海马功能。结果:两组RR分别为24.29%、22.86%,DCR分别为62.86%、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42、0.728>0.05)。两组TTP、P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IL-2R、PTN、IgE、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SIL-2R、PTN、IgE、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NC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B组患者NC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对疾病控制效果相当,但前者治疗安全性较高、海马功能损伤较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TN化疗方案(紫杉醇+奈达铂)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TN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TN化疗方案+华蟾素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及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83.33%(30/36),高于对照组57.14%(20/35)(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SCC、TS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便秘、腹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31.43%(11/35)(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认知、角色、躯体、社会及情绪功能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1.67%(33/36)、2年生存率为86.11%(31/36)、3年生存率为77.78%(28/36),与对照组(91.43%、85.71%、7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化疗方案联合华蟾素胶囊可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血清TSGF、SCC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钱静  沈安琪  王侠 《现代肿瘤医学》2019,(11):1971-1974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监测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放疗科收治的47例无手术条件的初治宫颈癌患者为试验组,对所有宫颈癌患者进行放疗前、中、后TEG动态监测,另选取4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行TEG检测,主要观察R、K、Angle、MA及CI值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放疗对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宫颈癌组放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EG参数K值显著减小,Angle、MA、CI值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值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组放疗中、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放疗中K值增大,MA、CI值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Angle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R、K值增大,Angle、MA及CI值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放疗后与放疗中比较:放疗后R、K值增大,Angle、CI值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而放疗可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宫颈癌放疗期间TEG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凝血信息,对降低放疗期间相关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Versican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rsican、TGF-β1和Ki-67的表达。结果:Versican在胃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主要表达于胃癌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浆,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中TGF-β1的阳性率和Ki-67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且均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胃癌组织中Versican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6,P=0.022)。结论:胃癌组织中Versican和TGF-β1的表达异常增高,二者均可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并且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