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10例正常胃粘膜、13例浅表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不典型增生及1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DNA指数、增殖指数(PI)、荧光指数(FI)为分析指标.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FI值分别为1.866±0.096、1.143±0.060、1.050±0.074,与正常胃粘膜(0.602±0.07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浅表性胃炎(0.898±0.052)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的FI值高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p53蛋白阳性率为25.0%(2/8),胃癌为68.4%(13/19),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其异倍体的FI值、PI值和p53蛋白阳性率与二倍体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随病变向恶性转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I值及异倍体率均增高.因此,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激酶B1(LKB1)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胃癌组织、20例胃正常组织中LKB1和p53的表达.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0.9%(24/115),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95.0%(19/20)(P< 0.01);p5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5.2 %(52/115),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5.00%(1/20)(P<0.05).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及预后有关(均P<0.05);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 LKB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53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意义。用p53蛋白的单抗,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分析118例胃良恶性及癌前病变中p5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胃粘膜、胃炎性息肉、轻度异型增生,p53蛋白均无表达,中重度异型增生、胃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47%。在74例胃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在相对应组中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p53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认为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病人预后和指导癌前病变处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红  许磊 《肿瘤学杂志》2001,7(4):211-2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胃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50例胃癌、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EGFR的表达。[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EGFR表达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05和P<0.01)。胃癌中EGFR表达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EGFR表达阳性的胃癌前病变可能有较高的癌变易感性;胃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 p5 3、p2 1WAF1、p16在胃癌前病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 6 5例、肠化 93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94例、胃癌 6 0例中三者的表达。结果 随着病变的发展三者均有较明显失活 (P <0 .0 5 )。结论 p5 3、p2 1WAF1及 p16的失活对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p5 3和 p2 1WAF1的失活有协同性属于癌症发生的相对晚期事件 ,p16的失活发生于病变早期。  相似文献   

6.
p53蛋白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状况、分析该基因与p53基因、ER、PR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乳腺常规切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和癌前病变(100例,共232个病灶)中BRCA1表达状况,同时对63例乳腺癌中BRCA1与p53基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1)乳腺  相似文献   

8.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 1种抑癌基因 ,其突变或缺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1~ 4 ]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观察胃癌及癌旁组织中 p16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以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取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 88例。男性患者 5 3例 ,女性 35例 ,年龄 32~ 6 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和放疗。按WHO标准分类 ,中、高分化2 7例 ,低分化 6 1例。 5 2例癌旁组织为远离癌灶 2cm以上的正常胃组织。p16单克隆抗体及即用型S 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1.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RID1A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5例肠上皮化生和133例胃癌组织中ARID1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缺失率(42.1%)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22.0%)和肠上皮化生组织(24.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蛋白的缺失表达与胃癌原发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且ARID1 A蛋白的缺失表达率与胃癌的TNM分期期别成正相关(-=0.201,P<0.05),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组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阳性组,预后差(x2=10.16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ID1A蛋白表达缺失、肿瘤原发灶大小和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和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其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对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lymphomainvasionandmetas tasisinducingfactor1,Tia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标本中Tia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Tiam1蛋白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呈阴性染色(0/60,0.00%),但在胃癌组织中则呈阳性染色(47/60,78.33%),两者间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随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增加、TNM分期的升高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Tiam1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但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变原发部位及癌肿大小无关,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结论Tiam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并有可能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MGM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在62例胃癌和42例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GMT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94.4%、91.7%、66.7%、68.2%。MGMT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P〈0.05);在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P〈0.05)。胃癌中MGMT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GMT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监测胃黏膜早期癌变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Rsf-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Rs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有84%(21/25)肺癌组织病例中Rsf-1的mRNA含量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肺组织(P<0.001),肿瘤组织中Rsf-1的mRNA平均值是其癌旁正常肺组织均值的2.37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8.4% (67/98)病例存在Rsf-1蛋白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原发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肺癌的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P=0.020).结论:肺癌中存在Rsf-1基因的扩增和蛋白的高表达,并与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MGM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在62例胃癌和42例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GMT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94.4%、91.7%、66.7%、68.2%。MGMT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P<0.05);在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P<0.05)。胃癌中MGMT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GMT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监测胃黏膜早期癌变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媛媛  郑亮  姜正艳 《癌症进展》2019,17(8):910-913
目的探讨獐宝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1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胃复春治疗组、獐宝治疗组,每组3只,剩余2只造模16周时取样观察造模情况,造模16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胃复春、獐宝灌胃给药。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剖腹取胃黏膜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90(HSP90)、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存活蛋白(survivin)的表达量。结果 HE染色评分比较,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组,獐宝治疗组与胃复春治疗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胃复春治疗组高于獐宝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胃黏膜组织中HSP60、HSP90、Bcl-2、survivin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BAX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组;獐宝治疗组胃黏膜组织中HSP60、HSP90、Bcl-2、survivin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的病理机制可能与凋亡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有关,而给予獐宝治疗可能减少凋亡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gastric cancer and their precancerous lesions, to explore the tumorigenesis of the stomach muco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宁夏海原县胃癌癌前病变可能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提供相应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宁夏海原县人民医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南医院行胃镜检查的5 280例患者为筛选对象,将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为肠化、异型增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将同期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无肠化、无异型增生的患者,按照1∶1配对作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在体质量指数(BMI)、居住坏境、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饮绿茶、饮水来源、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肉蛋奶、豆类食品、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大蒜、吃早餐、进食不规律、消化疾病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史、睡眠时间因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提示吸烟、饮酒、饮用地窖水、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及Hp感染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教育程度、饮绿茶、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吃早餐、7~8 h睡眠时间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宁夏海原县胃癌癌前病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Hp感染、腌制、油炸和烫热食品及饮用地窖水是当地发生胃癌癌前病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改变生活习惯,根除Hp是预防宁夏海原县发生胃癌癌前病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HLDB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一张包括90对胃癌和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HLDB3的表达,并分析了PHLDB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远处转移和AJCC分期。结果:PHLDB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69)。在胃癌组织中,PHLDB3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PHLDB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探讨对于症状性患者胃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选择门诊因有消化道症状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标准的胃镜检查和染色,记录其基础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53.96%、7.64%、4.96%。男性和高龄均为三者的危险因素。结论:门诊症状性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应加强胃镜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性手术的7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胃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胃癌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中GLI1表达情况,分析GLI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胃组织(75.6% vs 26.9%,P<0.001),且GLI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无关(P>0.05)。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法,结果提示胃癌患者中GLI1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GLI1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未来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