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Venodyne血栓泵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Venodyne血栓泵在预防妇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接受手术5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观察组3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使用Venodyne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预防和护理,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9%。结论:妇科术后患者使用Venodyne静脉压迫系统(血栓泵)进行早期干预和护理,有效预防了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9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142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和对症处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7%)低于对照组(5.3%),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防止肾移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及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剖宫产进行分娩的足月产妇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方式,试验组则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预防下肢DVT的效果。结果下肢DVT发生率试验组患者为6.00%,对照组患者为24.33%(P0.05);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患者为93.67%,对照组患者为73.00%(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前列腺电切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52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2例)患者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除下肢静脉血栓外其他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7.6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92%,低于对照组13.46%,护理满意率高达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预防下肢DVT效果良好,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王绪芬 《吉林医学》2012,(27):5976-59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2 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积极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2例(0.81%)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达96.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观察两组患者继发肺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和对照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剖宫产孕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各40例,对比两组剖宫产孕妇的负性心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孕妇的负性心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剖宫产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剖宫产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负性心理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钟夏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76-1777
目的:通过围产期护理干预观察剖宫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常规护理方式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以早期针对性实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患者下肢疼肿痛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8.02,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程护理,有利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临床护理路径及常规护理对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择于我院接受股骨骨折术的股骨骨折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DVT发生率,并观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下肢肿胀发生率(2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2%)均高于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观察组凝血功能较对照组低凝,护理满意度增高(97.78%vs 73.33%)(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对剖宫产产妇提供围生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3月—12月间收治98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产妇行一般护理,观察组产妇加强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评估产妇对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20%(5例),观察组发生率为2.0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指导、护患沟通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临床给予剖宫产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且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出院前采用问卷法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发生率6.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对照组下肢胀痛发生率14.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对照组8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性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的2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妇负性心理状态(SAS、SDS)。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35.9±2.1)分、SDS评分(33.6±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92.2±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在剖宫产术后患者中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95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高危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预防措施,观察2组剖宫产产妇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栓塞发生率0.00%、下肢深静脉发生率2.13%、下肢肿胀和疼痛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16.67%、2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产妇,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肺栓塞、下肢深静脉、下肢肿胀和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对预防护理措施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方法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DVT)护理后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5例剖宫产术后DVT产妇设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同期将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15例剖宫产术后DVT产妇设为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研究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0.983%)和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病率(0.9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06%)和(3.714%)(P0.05),观察组无肺栓塞情况发生,对照组出现了1例患者,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方法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可有效的地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汝州市中医院住院的足月剖宫产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比术后10 d内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护理10 d内,观察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1例肺栓塞,观察组产妇未发现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全程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术后的症状积分平均值为(4.03±2.01)分,对照组为(5.36±2.18)分,实验组产妇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确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