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放化疗治疗局限期SCLC时超分割与常规分割不同放疗模式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查找超分割对比常规分割放化疗治疗局限期SCLC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近期疗效、生存资料及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篇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共计1 3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有着相似的客观缓解率(OR=1.31,95%CI为 0.64~2.69,P=0.46);两组间2、5年OS率相近(RR=1.10,95%CI为 0.98~1.24,P=0.12;RR=1.13,95%CI为 0.75~1.69,P=0.56);超分割组的≥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常规分割组高(RR=1.74,95%CI为 1.39~2.17,P<0.05),但两组间≥2级的放射性肺炎(RR=0.73,95%CI:0.24~2.24,P=0.58)、>3级血液学毒性(RR=1.18,95%CI为 0.99~1.39,P=0.06)发生率相近。结论 在局限期SCLC放化疗中两种放疗分割模式的近期疗效与生存获益相当,但超分割放疗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超分割放疗并未带来较常规分割放疗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中高危局限期前列腺癌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搜集有关中高危局限期前列腺癌大分割放疗及常规分割放疗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采用HR和RR及95%CI描述。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和标准,最终纳入5项包括1621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OS率(HR=1.00,95%CI为0.85-1.17,P=0.980)和生化失败结果(RR=0.87,95%CI为0.68-1.12,P=0.274)均相似。与常规分割放疗比较,大分割放疗组≥2级急性胃肠反应发生率偏高(RR=1.94,95%CI为1.23-3.06,P=0.004)。两组≥2级急性泌尿系统不良反应(RR=1.03,95%CI为0.92-1.14,P=0.626),晚期≥2级胃肠(RR=1.17,95%CI为0.90-1.51,P=0.238)和泌尿系统(RR=1.11,95%CI为0.94-1.30,P=0.228)不良反应均相似(P值均>0.05)。结论 中高危局限期前列腺癌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疗效相当,虽然大分割放疗组急性胃肠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常规分割组,但两组晚期胃肠和泌尿系统反应并无差异,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剂最分割模式放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1-2007年收治的17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入组条件为病理学证实、局限期且接受了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根据剂量分割模式将患者分为常规分割组(1.8~2.0 Gy/次,1次/d,63例)、超分割组(1.4 Gy/次,2次/d,79例)和大分割组(2.5 Gy/次,1次/d,35例).对3个组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治疗失败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6%,随访满2、5年者分别为153、92例.全组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3.4%、23.5%,中位生存期为22.4个月.常规分割组、超分割组、大分割组的2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46%、59%(x2=7.94,P=0.019)和20%、31%、40%(x2=4.86,P=0.088),两两比较发现2年总生存率大分割组优于常规分割组(x2=7.81,P=0.005),超分割组介于两组之间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2.31,P=0.128;x2=2.95,P=0.086).毒副反应以大分割组最轻,局部进展与远处转移分布3个组相似.结论 大分割放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显示了一定生存优势,有必要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放化疗联合治疗.放疗倾向于早期进行,而从治疗开始到放疗结束时间少于30 d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同期放化疗较序贯及交替疗法更能延长生存时间.放疗的总剂量尚无明确的定论.加速超分割照射较常规照射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加速超分割与常规分割胸部放疗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失败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1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前临床特征、放疗分割方案、复发转移部位和放疗毒副反应。结果:局部/区域或远地转移作为首先失败模式和总体失败模式在常规分割组和超分割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分割组中 II -III 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较常规分割组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6和 P =0.001)。结论:小细胞肺癌加速超分割胸部放疗未改变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地转移模式,但明显增加治疗毒性。加速超分割胸部放疗是否优于常规分割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序贯化放疗是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何时开始实施放疗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疗实施时间埘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早期放疗(化疗开始后30天内开始放疗)对比后期放疗(化疗开始30天以后开始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1.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人群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干预措施为胸部放疗+化疗;结局指标为2/3年死亡率和放疗相关副反应.以优势比(odds ratio,O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Q统计量的I2检验米检测各研究间的统计学异质性.双侧P<0.05认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用Begg法对发表偏倚进行量化检测.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章6篇,共1189例患者,其中早期放疗组587例,后期放疗组602例.接受早期放疗与接受后期放疗相比,两者2/3年生存优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55-1.05,P=0.093);单独分析放疗性肺炎(OR=1.93,95%CI:0.97-3.86,P=0.797)疗性食管炎(OR=1.43,95%CI:0.95-2.13,P=0.572)相关血小板减少(OR=1.23,95%CI:0.88-1.77,P=0.746)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早期放疗与接受后期放疗相比,2/3年生存优势、放疗相关副反应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HOF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MBAS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纳入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射治疗(CRT)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0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8010例),Meta分析显示:与CRT相比,HOFRT后3年总生存率有差异[RR=1.03(95%CI:1.01-1.06)],而5、10年总生存率方面无差异[RR=1.02(95%CI:0.99-1.06)、RR=1.02(95%CI:0.95-1.09)];5年绝对美容满意率、无复发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方面无差异[RR=1.05(95%CI:0.95-1.16)、RR=0.97(95% CI:0.41-1.10)、RR=1.00(95%CI:0.95-1.05)];5年局部复发率、腋窝及锁骨上窝复发率、对侧乳腺癌、第二肿瘤发生率及远处转移率无差异[RR=0.91(95%CI:0.69-1.19)、RR=0.87(95%CI:0.53-1.44)、RR=0.71(95%CI:0.43-1.15)、RR=0.87(95%CI:0.59-1.29)、RR=0.88(95%CI:0.58-1.34)];5年1级、2级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无差异[RR=0.74(95%CI:0.52-1.06)、RR=0.94(95%CI:0.46-1.96)];5、10年乳房萎缩、乳房硬化及乳房水肿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分别为RR=0.91(95%CI:0.58-1.43)、RR=0.87(95%CI:0.79-0.96),RR=0.87(95%CI:0.74-1.02)、RR=0.88 (95%CI:0.78-1.00),RR=0.64(95%CI:0.51-0.79)、RR=0.65(95%CI:0.52-0.81),即HOFRT与CRT后5年乳房萎缩及5、10年乳房硬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69、P=0.08、P=0.05),10年乳房萎缩及5、10年乳房水肿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P=0.005、P=0.0001);5年肋骨骨折、肺纤维化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无差异[RR=1.04(95%CI:0.62-1.75)、RR=1.14(95%CI:0.64-2.03)、RR=0.71(95%CI:0.43-1.18)];5、10年手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及肩膀僵硬的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分别为RR=0.67(95%CI:0.36-1.23)、RR=0.67(95%CI:0.26-1.68)、RR=0.61(95%CI:0.41-0.91),RR=0.72(95%CI:0.56-0.95)、RR=0.94(95%CI:0.46-1.91)、RR=0.70(95%CI:0.42-1.15),即HOFRT与CRT后5、10年手臂水肿、肩膀僵硬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9、P=0.39,P=0.86、P=0.16),HOFRT与CRT后5、10年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2)。结论:与CRT相比,HOFRT组3年生存率较好,10年乳房萎缩及5、10年乳房水肿的发生率及5、10年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生率低,而在3、5、10年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对侧乳腺癌发生率、第二肿瘤的发生率及远处转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FRT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明显缩短了疗程,可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且选择入组条件严格,今后尚需要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作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局控率和生存率均有了提高,然而脑转移成为影响有长期生存可能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脑预防照射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及可能引起的放疗后期毒性,及脑预防照射的开始时间、分割方式、放疗剂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E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及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4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化疗采用EP方案,即VP-16+DDP;放疗采用加速超分割即每周5天,每日两次,每次1.5Gy,总剂量54Gy/36F。同时采用三维适形技术。放疗在化疔的第1个疗程中第1、2周内开始。结果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肺炎发生率48%,其中Ⅲ级为4%;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Ⅲ~Ⅳ级为13%;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9%,Ⅲ~Ⅳ级为21%;1、2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1、2年局控率分别为89%、81%。结论E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及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可获得较高的局控率和生存率,而不良反应不大,可耐受,2年以上生存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剂量分割模式(常规分割、超分割、大分割)放射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采用根治性放化疗。依据剂量分割模式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22例,超分割组30例,大分割组8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常规分割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7273%,与超分割组的8000%和大分割组的87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分割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分割组(8750% vs. 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大分割组的2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常规分割组(7500% vs. 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超分割组1年生存率为6333%,2年生存率为5000%,与常规分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大分割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分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超分割组为2000%,大分割组为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结论不同剂量分割模式放射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其中大分割模式放疗的生存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搜集有关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汇总数据采用RevMan5.3及Stata14.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描述。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9个包括2652例患者的临床对照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两组间无瘤生存率(OR=1.10,95%CI=0.78~1.56,P=0.59),总生存率(OR=1.18,95%CI=0.92~1.53,P=0.19)、局部区域复发率(OR=1.01,95%CI=0.68~1.51,P=0.96)、远处转移率(OR=1.14,95%CI=0.82~1.59,P=0.43)、皮肤不良反应(OR=1.01,95%CI=0.80~1.26,P=0.96)、心脏不良反应(OR=1.17,95%CI=0.71~1.93,P=0.53)及肺不良反应(OR=0.78,95%CI=0.44~1.37,P=0.38)均相近。结论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相近,均是安全有效的放疗分割模式,但还需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并长期随访患者的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的患者分别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2年内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接受同步放化疗33例,接受序贯放化疗27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会更多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术后辅助化疗联合胸内照射对于早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08月20日发表的比较SCLC术后辅助胸内放疗的文献。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是否术后胸内照射同OS、DFS的相关性通过风险比(hazard ratio,HR)表达。文献质量评估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分;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I2统计量,并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Meta回归分析用来探讨异质性来源。发表偏倚评价采用剪补漏斗图。软件采用R语言 4.0.0版本meta包。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3 9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SCL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胸内照射同单纯辅助化疗相比,在O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9,95%CI:0.88~1.11);但亚组分析中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OS可能获益,N1患者为(HR=0.73,95%CI:0.59~0.91),N2患者为(HR=0.60,95%CI:0.49~0.74)。此外,DFS存在获益(HR=0.277,95%CI:0.160~0.480)。结论:术后胸内照射治疗不能改善早期SCLC患者的OS,但亚组分析中可以延长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OS;而且无论术后淋巴结状态,胸内照射都可以延长D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T1b-4N0-1M0期前列腺癌高剂量(74~80 Gy)对比常规剂量(64.0~70.2 Gy)常规分割放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自建库至2018年7月1日发表的临床研究。纳入文献经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共4132例患者。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10年总生存率相似(RR=1.01,95%CI为0.96~1.07,P=0.64);两组10年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也相似(RR=1.01,95%CI为0.98~1.03,P=0.47);高剂量组相对常规剂量组有着更低的生化失败率(RR=0.78,95%CI为0.70~0.86,P<0.01);然而高剂量组的≥2级晚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RR=1.48,95%CI为1.31~1.67,P<0.01;RR=1.35,95%CI为1.06~1.73,P=0.02)。结论 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对于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生化失败率具有优势,但是能否提高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高剂量放疗也带来了相对较高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晚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ve unresectable stage IIIA or stage IIIB disease, and appropriate patients are candidates for chemoradiotherapy with curative intent. The optimal treatment paradigm is currently undefined.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ompared with sequential chemotherapy and 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 (TRT), results in superior overall survival outcomes as a result of better locoregional control. Recent trials have revealed efficacy for newer chemotherapy combinations similar to that of older chemotherapy combinations with concurrent TRT and a lower rate of some toxicities. Ongoing phase III trials will determine the roles of cisplatin and pemetrexed concurrent with TRT in patients with nonsquamous histology, cetuximab, and the L-BLP25 vaccine. It is unlikely that bevacizumab will have a role in stage III disease because of its toxicity. Erlotinib, gefitinib, and crizotinib have not been evaluated in stage III patients selected based on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hase III trial that compared conventionally fractionated standard-dose TRT (60 Gy) with high-dose TRT (74 Gy) revealed an inferior survival outcome among patients assigned to the high-dose arm. Hyperfractionation was investigated previously with promising results, but adoption has been limited because of logistical considerations. More recent trials have investigated hypofractionated TRT in chemoradiotherapy. Advances in tumor targeting and radi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have made this approach more feasible and reduced the risk for normal tissue toxicity. Adaptive radiotherapy uses changes in tumor volume to adjust the TRT treatment plan during therapy, and trials using this strategy are ongoing. Ongoing trials with proton therapy will provide initial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及晚期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1例,分为两组:44例放化疗组和47例热放化疗组。对两组的5年总生存及晚期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热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略高于放化疗组(72.9%vs 6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热放化疗组可降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P=0.042)。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可降低晚期放射性肠炎,与放化疗相比有望提高远期生存率,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自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入我院的病理诊断为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疗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化疗、放疗量、KPS评分、术前癫痫发作、总生存期(随访2年)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23例患者中,年龄16~86岁,平均发病年龄46.9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42.0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9.5岁。小于40岁患者68例,大于等于40岁患者55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平均时间9.8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1年生存率69%,2年生存率3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化疗与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疗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性别、放疗、术前癫痫发作、KPS评分与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疗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RR=1.844,95%CI:1.047~3.249)、肿瘤全切(RR=2.348,95%CI:1.389~3.968)、病理分级3级(RR=2.632,95%CI:1.479~4.684)、同步替莫唑胺化疗(RR=0.557,95%CI:0.329~0.944)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结论:年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化疗等是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疗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肿瘤全切、病理分级低、同步化疗患者生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评价术后放疗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31日。全面收集术后放疗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提取资料,采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篇 RCT(11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相比,术后放疗并不能提高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RR =0.94,95%CI 为0.80~1.10,Z =0.77,P =0.440)、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RR =0.98,95%CI 为0.90~1.07,Z =0.52,P =0.610)和降低复发率(RR =1.06,95%CI 为0.91~1.24,Z =0.75,P =0.450),但可降低3~4级血小板减少症(RR =0.13,95%CI 为0.07~0.27, Z =5.62,P <0.00001)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RR =0.01,95%CI 为0.00~0.03,Z =8.27,P <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RR =0.79,95%CI 为0.68~0.91,Z =3.15,P =0.002)和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RR =0.82,95%CI 为0.69~0.97,Z =2.31,P =0.0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后化疗可能会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其远期疗效尚待大样本高质量的 RCT 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