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成人(>14岁)和儿童(0~14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差异。 方法 采集宝安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成人和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结果 检测成人标本4 512份,总检出率17.00%,主要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7.49%,腹泻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65.81%、53.57%。检测儿童标本2 608份,总检出率28.80%,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35%、8.44%,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32.28%和46.78%,成人和儿童腹泻均多发于夏秋两季。 结论 2012-2014年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宝安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加强不同人群的监测,根据各种病原在不同季节检出率的差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绵阳市<5岁儿童腹泻病例特征及病原体检出情况,为预防儿童腹泻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绵阳市某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门诊接诊的<5岁腹泻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病例基本情况,采集儿童病例粪便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5岁腹泻儿童病例565例,其中2018、2019、2020年分别为187、176和202例,分别占33.1%、31.2%、35.8%。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05,病例年龄以12~<60月龄为主,占54.7%,发生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占63.5%。共检出病原体157例,均为单一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27.8%。年份、年龄、季节不同的腹泻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检出病毒152株,细菌5株。病毒株以轮状病毒为主,占38.8%,腺病毒和诺如病毒分别占22.4%。结论 2018—2020年绵阳市某医院<5岁腹泻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逐年下降。病原菌以病毒为主,尤其以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发病居多,细菌性感染比例相对较低,应针对该地区病例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预防儿童腹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对儿童腹泻病原谱的流行病学特征认识,为儿童腹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上海市某医院2016-2018年监测的腹泻病原体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采集768例粪便标本,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感染者共计356例(46.35%)。其中细菌感染检出率18.75%,主要是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42%、空肠弯曲菌4.56%和沙门氏菌4.17%。病毒感染检出率22.39%,主要是诺如病毒7.42%、轮状病毒5.47%和札如病毒3.13%。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检出率5.21%。<5岁组以病毒为主;≥5岁组以细菌为主;春季和秋冬季以病毒为主,夏季以细菌为主。 结论 儿童腹泻病原谱广,不同感染类型的腹泻病流行特征存在差异,应针对病原流行情况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61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采用SPSS 20.0软件对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614份标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5.23%(730/1 614),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2.96%(412/959)、48.55%(318/655),男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27)。轮状病毒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秋冬季(11月-次年3月)检出率最高。轮状病毒感染在0~59月龄均有发生,集中在3~35月龄,占全部的96.44%,且随月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年龄组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4.369,P=0.000)。730例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在2012-2016年均以G9血清型为主,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分型以P[8]为主。G/P组合以G9P[8]为主,占70.14%,其次为G2P[4],占7.53%。结论 2012-2016年,轮状病毒是河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秋冬季高发,G9P[8]为该地区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检测致病菌,分析病原体构成、季节变化、人群分布。结果 从150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体87例,检出率为58.0%。致病菌检出率为21.3%,集中在夏季,主要为沙门菌(12例)、致泻性大肠杆菌(12例)。病毒检出率为36.7%,集中在秋冬季,主要为轮状病毒A型(28例)、诺如病毒(17例)。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不同年龄组中的副溶血性弧菌(P=0.001)、诺如病毒(P=0.006)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体检出主要集中在0~5岁人群(71.3%,62/87)。结论 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夏季以细菌为主,秋、冬季以病毒为主。0~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源市感染腹泻流行状况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在河源市哨点监测医院开展腹泻症状和腹泻病毒监测,对符合病毒性感染腹泻病例定义的患者进行粪便标本的采集,应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年5月—2017年4月河源市腹泻监测共采集673份标本,腹泻病毒总阳性率23.48%,分别检出诺如病毒(6.69%)、轮状病毒(16.79%),未检出星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均为GII型。71.11%的诺如病毒及80.53%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自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例;60岁以上老年人腹泻病例总检出率为10.71%。轮状病毒在每年2月出现流行峰,诺如病毒在每年9—11月及2—3月出现检出率高峰。腹泻病例门诊就诊比例在0.36%与1.04%之间,与病原学检出率的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0.493,P=0.014)。结论 诺如和轮状病毒是2015—2017年冬春季河源市感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婴幼儿是重点防控对象,结合腹泻症状监测可为疾病风险评估、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腹泻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为该地区细菌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某哨点医院肠道门诊38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气单胞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罗诺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检测,并对病原菌的月份分布、致病人群及病例混合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380份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89株,检出率为49.74%;其中检出最多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9.05%和17.99%;进一步的血清分群发现,检出的沙门菌中主要为肠炎沙门菌,DEC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占42.31%(11/26),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占38.46%(10/26),副溶血性弧菌以血清型为O3∶K6(占69.57%,16/23)多见;不同年龄段的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6-9月病原菌的检出率(>50%)较高。 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DEC、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细菌性腹泻在夏季有明显的高峰,且不同菌种的检出月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6年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统计报表和病例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6年湖南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62 396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15.84/10万~45.57/10万,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16 974.39,P<0.001)。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55.0%)、60岁及以上人群(10.8%)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52.1%)、农民(22.2%)为主。每年呈现夏季(7-9月)、冬季(11-次年1月)两个高峰期。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市是永州市(71.6/10万)、株洲市(63.8/10万)、娄底市(56.5/10万)、长沙市(50.8/10万)和张家界市(38.9/10万)。病毒感染占90.3%(3 318/3 676),细菌感染占9.06%(333/3 676);病毒感染病例中93.1%为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病例中67.3%为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感染高峰在5-10月,病毒感染高峰在1月、11-12月。 结论 湖南省2005-201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呈现夏季和冬季两个发病高峰,5岁以下散居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农民是高发人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夏秋季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华区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医院食源性所致病毒性腹泻患者的病原构成特征,为辖区病毒性腹泻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至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食源性疾病病原学哨点监测医院报告的监测病例信息。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4种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测。 结果 共采集411份食源性所致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样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0.63%,其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2.38%,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5.33%;病原谱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合占92.81%),2016年构成比诺如病毒超过轮状病毒。人群特征方面,男性样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8.40%,女性样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3.68%,不同性别样品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同年龄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儿童(<15岁)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7.40%,显著高于成人(≥15岁)的34.70%(χ2=6.833,P=0.009),儿童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8.13%,显著高于成人的17.35%(χ2=6.835,P=0.009),诺如病毒、其他病毒则年龄差异不明显;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病毒谱构成比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时间特征方面,总体病毒阳性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冬春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χ2=38.560,P<0.001),轮状病毒常年有检出而其他病毒(星状病毒或肠道腺病毒)夏季无检出,但阳性高峰均在冬春季节,诺如病毒则季节变化不明显,但2016年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χ2=8.062,P=0.045);不同季度病原谱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χ2=18.413,P=0.003),冬春季节轮状病毒为主,夏秋季节诺如病毒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谱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冬春季是深圳市龙华区食源性所致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儿童(<15岁)为相对高危人群,病原谱主要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龙华区应针对以上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提高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快诺如病毒疫苗研制,倡导居民养成健康的饮食、饮水、个人卫生习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三林地区儿科腹泻病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治儿童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东方医院南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收集粪便标本617例,454例标本病原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3.58%(454/617)。共检出细菌8种、病毒5种。其中细菌阳性检出率32.58%(201/617),大肠埃希菌占48.76%、沙门菌占29.35%、空肠弯曲菌占10.95%、气单胞菌占5.97%、小肠结肠耶尔菌占3.48%、邻单孢菌占0.5%、副溶血弧菌占0.5%、志贺菌占0.5%。病毒检出率41.0%(253/617),其中诺如病毒占48.62%、轮状病毒占17.79%、腺病毒占16.21%、星状病毒占12.25%、札如病毒占5.14%。病毒检出率高于细菌检出率(χ2=9.432,P=0.018)。病原阳性总检出率在各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春季及秋冬季,当季检出率分别为52.52%、49.02%、56.82%,夏季病毒性腹泻检出率仅1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3,P<0.001)。细菌性腹泻在夏季呈高发,检出率59.59%,其他季节22.30%、28.7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58,P<0.001)。大肠杆菌检出高峰为夏季(29.53%),而在冬(5.30%)春(5.76%)季节检出率明显下降;肠沙门菌检出高峰为夏季(16.06%),而冬季检出率明显下降(2.27%);空肠弯曲菌检出高峰为春季(9.35%);气单胞菌检出高峰为夏季(5.7%);诺如病毒检出高峰为秋季(35.95%),而在夏季检出率明显下降(6.22%);轮状病毒检出高峰为冬季(23.48%),而在春(2.16%)夏(3.11%)秋(3.27%)季检出率下降;星状病毒检出高峰为春季(11.51%),在夏(1.04%)秋(1.96%)季检出率明显下降。各年龄组病毒、细菌检出率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月~1岁、>1~2岁年龄组腹泻病原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3.0%、76.5%,0~6月腹泻病原检出率最低,仅为34.0%,其中0~1岁以病毒感染为主,病毒、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年龄组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细菌和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2016年上海市浦东三林地区腹泻病病原谱广泛,病原季节分布较为明显,应该根据在不同季节病原流行情况开展针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晓  杜雪飞  叶艳华  金萍  王炜  丁洁  姜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508-1510
目的监测分析2015-2016年南京地区儿童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该地区儿童腹泻病原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就诊的典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或肛拭子) 300例,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最常见的8种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5种肠道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状病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17%,其中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志贺菌属检出率为0. 03%,沙门菌属检出率为6. 7%;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9%,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4. 7%,札如病毒2. 3%,轮状病毒0. 33%,星状病毒0. 33%,腺状病毒1. 33%。2015和2016年间病原体总检出率、病原菌检出率、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015-2016年南京地区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肠道病原菌以致腹泻型大肠杆菌属为主;其次为沙门菌属,肠道病毒以诺如病毒为主,其次为札如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 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 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 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 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集2010年7月—2019年7月天水市2所哨点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依据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 《腹泻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 年7月—2019年7月,共监测腹泻症候群病例750例,其中男性477例(占63.60%),女性273例(占36.40%);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9.33%(445/750);共采样750份,粪便形状以水样便为主,占66.13%(496/750)。标本中共检出病毒105份,检出率14.00%(105/750),其中检出率最高者是诺如病毒39份(5.20%);检出细菌33份,检出率4.40%(33/750),其中检出最高者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0份(2.67%);有2份标本细菌和病毒同时监测阳性;细菌检出集中在7月和8月,病毒相对集中在1、10、11和12月。 结论 2010—2019年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婴幼儿高发,建议要密切关注儿童,根据优势病原和高发月份,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四种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16年从通州区某哨点医院采集符合要求的粪便标本,并记录患儿信息。对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的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结果 818份粪便样本,病毒总阳性率为37.4%,男女患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2% vs. 36.2%,χ2=0.360,P=0.584)。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6.9%、13.8%、6.7%、4.5%。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4.3%,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率最高占48.6%,三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0.1%。不同月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49,P<0.001),11~<16月龄阳性率(50.0%)最高。不同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633,P<0.001),11月至次年4月是病毒性腹泻检出高峰月份,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在不同月龄儿童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13.180,P=0.022;χ2=14.031,P=0.01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0.445,P=0.505;χ2=0.013,P=0.909)。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在不同性别、不同月龄儿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0.790,P=0.374;χ2=4.919,P=0.426;χ2=0.091,P=0.762;χ2=6.761,P=0.239)。对诺如病毒进行分型分析,GⅡ型79份,占96.3%,GⅠ型3份,占3.7%。结论 2014-2016年通州区5岁以下患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存在不同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阳性率高峰月份在11月至次年4月,不同月龄的阳性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北省正定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为轮状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以河北省正定县7个乡镇所有常居0~24月龄婴幼儿为监测对象,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进行主动监测,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毒株分型。 结果 共监测0~24月龄婴幼儿2 017名,腹泻发病率为16.26%(328/2 017),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4.41%(47/326);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为2.33%(47/2 017),其中18~20月龄组发病率最高,为5.20%,发病率随月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948,P=0.002);监测月份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分别为1.26%、0.54%、0.2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84,P<0.001)。47份阳性标本中,G血清型以G2为主,所占比例为74.46%;P基因型以P[4]为主,占比为72.34%;G/P组合以G2P[4]为主,占72.34%。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中、重度率为23.40%,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中、重度率为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19)。 结论 监测区域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在24月龄之前随月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引起的腹泻要比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更加严重,G2P[4]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1~12月<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同时用巢式PCR检测人博卡病毒。结果共采集354份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13.84%,诺如病毒检出率10.45%,肠道腺病毒检出率4.52%,星状病毒检出率3.95%,人博卡病毒检出率7.34%。混合感染18例,占5.08%。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季,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为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2岁以内患儿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1.63%、78.38%、81.25%、71.43%、84.62%。结论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5种腹泻相关病毒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人博卡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2岁以内患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温州市儿童医院接诊的感染性腹泻病患儿1 2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性别、季节等分布情况,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培养、分离病原体,调查其病原体特征。结果 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 244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年龄范围在1~3岁的患儿构成比最多,共334例,占比26.85%;年龄范围在11~13岁儿童感染性腹泻构成比最少,共180例,占比14.47%。男723例,女521例,男女比例为1.39∶1;冬季患病所占比例(32.72%)最高,春季患病比例(17.36%)最低。温州市确诊的1 244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共分离出1 064株病原体,包括682株(64.10%)病毒、359株(33.74%)细菌、23株(2.16%)真菌;其中以轮状病毒(36.18%)、诺如病毒(19.17%)及大肠杆菌(16.73%)为主。结论 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流行特征,其病原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大肠杆菌为主,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连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通过连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连州市2014—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连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4 596例,年均发病率为239.80/10万。发病数位于前3位的乡镇分别为连州镇(1 976例)、西岸镇(391例)和星子镇(359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3.00%、8.51%、7.8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1—3月发病较多,共报告2 119例,占病例总数的46.11%。男性2 600例,女性1 996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0~4岁,共报告2 947例,占病例总数的64.12%;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2 914例,占病例总数的63.40%。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54.74%(1 137/2 077)。结论 连州市2014—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冬春季是高发季节,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徐州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徐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病例信息,并对部分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48例,其中25~4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6.81%);6—9月为发病高峰;肉与肉制品(20.72%)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0.49%);农民(26.75%)和散居儿童(24.95%)病例构成比较高。共采集1 835份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69%)。结论 徐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6—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家庭,肉与肉制品为主要暴露食品,感染患者集中在>25~45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6-2017年广州市荔湾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荔湾区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 结果 共报告7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报告病例207例,总罹患率为2.51%(207/8 247),男女性别比0.90:1。7起疫情中,6起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1起在公司。病例分布具有明显季节性,10月-次年3月是发病高峰,占85.71%。幼托儿童罹患率高于学生及老师。食源性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结论 学校及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单位易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应重点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