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潘英芳  魏小鲤  赖红玉  焦丰 《江西医药》2023,(9):1059-1061+106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吗啡配伍罗派卡因行竖脊肌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寻乌县中医院收治的行腰椎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定位每侧行竖脊肌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15~20 mL,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每侧竖脊肌阻滞注射吗啡2 mg复合0.375%罗哌卡因混合药液15~2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疼痛评分、按压次数与补救性镇痛次数、时间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按压次数与补救性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静息时术毕、术后1 h、6 h、12 h、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翻身时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指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瑞芬太尼用量、顺式阿曲库铵维持剂量、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两组舒芬太尼用量与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剂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吗啡配伍罗哌卡因行竖脊肌阻滞应用于腰椎手术能够有效进行术后镇痛,减少镇痛泵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镇痛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腰硬联合阻滞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治疗组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5μg+1.5mg罗哌卡因2.5m L,对照组蛛网膜下腔给罗哌卡因3mg,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及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强度大,对患者全麻诱导应激反应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等优点,应该作为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 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 D组)。所有患者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R组每侧注射0.35%罗哌卡因20mL,D组每侧注射0.35%罗哌卡因+地佐辛0.1mg· kg -1混合液20mL;两组均行PCIA,分别记录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和BCS舒适度评分,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PCA按压有效次数、按压总次数,舒芬太尼的总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8h的V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4h的 VAS评分:D组明显低于 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地佐辛可增强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延长镇痛时效且显著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阻滞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接受THA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100 mg复合地塞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全部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单用罗哌卡因,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效果更好(P<0.05);对比药物起效时间,观察组更快(P<0.05);对比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卢宜民  林光燕  张勇 《中国医药》2009,4(9):703-70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腰椎与硬膜下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对照组各20例,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舒芬太尼4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至50ml行患者自控镇痛(PCA);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芬太尼20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加生理盐水至50ml行PCA;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5Tnl行PC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舒芬太尼组[(2.1±1.1)min]和芬太尼组[(2.5±0.7)]优于对照组[(5.5±1.6)min];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均分别为(16.5±5.3)mg、(17.8±5.7)mg少于对照组(38.5±8.O)mg(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镇痛效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年龄1~4岁、无心肺疾患、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骶管单次注入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对照组骶管单次注入0.2%罗哌卡因,术中用异丙酚和氯胺酮维持镇静。测定骶管阻滞起效的时间和术后镇痛情况,监测并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呼吸、循环功能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围术期循环功能稳定,阻滞效果可靠,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经骶管单次注入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该院90例全麻下行单侧髌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0.40μg/ml舒芬太尼混合0.25%罗哌卡因20ml行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0.50μg/ml舒芬太尼混合0.25%罗哌卡因20ml行股神经阻滞;C组单纯用0.25%罗哌卡因20ml行股神经阻滞。结果 A组股神经阻滞内踝部及大腿前内侧部感觉恢复时间均长于B、C组,术后24小时内使用帕瑞昔布钠(特纳)、哌替啶仅有6.7%,除A、B组间大腿前内侧部感觉恢复时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各时点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除术后12小时B、C组Ramsay评分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髌骨骨折手术镇痛,可延长罗哌卡因作用时间,舒芬太尼的适宜剂量为0.4μg/ml。  相似文献   

9.
尚明俊  闵佳  熊颖芬  雷雨  宋晨炜  朱云生 《江西医药》2021,56(8):1237-1239,1241
目的 比较膝关节周围穴位注射0.25%罗哌卡因和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6月至12月间收治的符合标准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分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和膝关节周围穴位注射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术侧犊鼻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每穴位注入5ml 0.25%罗哌卡因,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找到股神经,回抽针栓确定无回血后,一次性注入20ml 0.25%罗哌卡因,根据研究设计,以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结果作为两组患者效果比较的依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6h、12h、24h、48h的Ramay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h的VAS评分差异也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 膝关节周围穴位注射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在术后6h内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无明显优势,但在术后一两天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并且具有镇痛效果完全、无并发症、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和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 PCEA )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 n =30),3组患者术前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3 cm。术后硬膜外镇痛药物成分:S组:舒芬太尼50μg+罗哌卡因150 mg+0 Q.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F组: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150 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 ;C组:罗哌卡因150 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格拉司琼3 mg静脉注射,硬膜外导管连接一次性电子止痛泵开始镇痛,背景输注速率均为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为50 h。记录术后4 h、8 h、16 h、24 h、36 h(T1~T5)时静息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总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与S组比较, T1、T2、T3时 F组和C组VAS评分高( P <0.01), T3时F组VAS评分低于C组( P <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点各组间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S组比较,PCA总的按压次数S组低于F组和C组( P <0.01)。与S组比较,F组和C组下肢麻木不良反应均增高( P <0.01),其余不良反应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0.15%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镇痛效果优于5μg/ml的芬太尼混合0.15%罗哌卡因及单纯0.15%罗哌卡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6例,术后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按照神经阻滞药物配方分为对照组(C)、地塞米松组(E1)、右美托咪定组(E2)、地塞米松联合右美托咪定组(E3),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比较4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和术后6 h的Ramsay镇静评分,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吗啡消耗量及镇痛持续时间,观察术后6 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E2、E3组的术后6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E3组的术后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而4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2、E3组的术后吗啡消耗量显著少于C组,且E1、E2、E3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C组;4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强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且不...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儿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 μg/kg(泵注时间大于10 min),Ramsay评分3~4分时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1 μg/(kg·h)维持Ramsay评分3~4分。C组患儿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2组患儿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肛周固定时(T2)、手术结束时(T3)、出手术室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手术室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中、苏醒期及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呼吸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骶管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D组T1、T2、T3、T4时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T2、T3时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D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与C组相比,D组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老年高血压全麻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全麻诱导前给予DEX 0.5 μg·kg-1.观察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心肌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5时刻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T0时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有效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升高(P<0.05);术毕,两组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术毕、术后24 h IMA、cT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X有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全麻病人围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陈高  张莉  李楚娟 《天津医药》2018,46(9):989-991
目的 对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降低肠道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不良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80例肠道肿瘤术后接受HIPEC患者,根据不同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法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镇静镇痛的基础上,HIPEC前10 min给予患者地佐辛5 mg肌内注射、生理盐水48 mL+右美托咪定200 μg以0.3 μg/(kg·h)持续泵入直至HIPEC结束,比较2组患者在HIPEC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2组进行对比发现,干预组患者在HIPEC过程中的心率[(83.34±8.25)次/min vs.(90.11±10.69)次/min]、体温[(37.33±0.42)℃ vs(. 37.95±0.51)℃]均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干预组的恶心呕吐、疼痛、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肠道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胸腔镜下食遁癌根治术术后目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4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生理盐水术后自控镇痛,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术后自控镇痛.对比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h、4h、12 h、1d,研究组VAS评分分别为(2.29±0.46)分、(2.01±0.39)分、(1.32±0.26)分、(1.17±0.2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h、4h,研究组Ramsay评分分别为(3.11 ±0.40)分、(2.71±0.4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6%)明显低于对照组(3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术后自控镇痛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及舒芬太尼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镇痛及镇静效果,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术中应用地佐辛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龙  赵丽琴 《中国医药》2011,6(12):1524-1526
目的 探讨术毕应用不同浓度地佐辛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4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关腹前15 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A组,n=20)、0.1mg/kg(B组,n=20)、0.15 mg/kg(C组,n=20),对照组(n=20)不给予地佐辛.评定患者拔管后疼痛和镇静程度,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麻醉恢复室内患者芬太尼处理例数和用量及其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 C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A、B组及对照组[(1.4±0.7)比(2.4±0.9),(2.1±0.8),(5.1±1.3),P<0.05];C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及对照组[(2.2±0.7)比(1.8±0.6),(1.7±0.6),(1.5±0.6),P<0.01].C组的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于A、B和对照组[ (15.7±2.5)min比(9.6±1.4) min,(10.7±1.8)min,(9.2±1.5) min;(18.1±0.7) min比(12.4±2.0) min,(13.1±1.8) min,(13.9±3.1)min; (21.4±2.3) min比( 15.0±1.8) min,(15.6±1.6)min,(14.8±1.8) min,各项参数P<0.01].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结束前15 min应用0.05 mg/kg或0.1 mg/kg地佐辛可减轻瑞芬太尼停药后的疼痛反应,但不明显延长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与静吸复合麻醉并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Dex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持续泵入Dex 0.5μg/kg。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Dex组持续静脉输注Dex[0.3~0.5μg/(kg·h)]及瑞芬太尼[起始剂量:4μg/(kg·h)]复合吸入七氟烷,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静脉泵入Dex;C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起始剂量:4μg/(kg·h]复合吸入七氟烷至手术结束。两组术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节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手术结束后送至麻醉恢复室观察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患者躁动情况,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记录拔管后两组患者有无呼吸抑制。结果两组比较,Dex组在T1~T4的MAP和HR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9.55±2.1)min和(9.35±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1.95±0.2、1.6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ex组麻醉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减少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可以安全地用于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术前喷鼻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镇静镇痛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共90例,年龄2~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30例.A、B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以咪达唑仑0.2 mg/kg、Dex 1.0μg/kg或2.0μg/kg喷鼻.记录3组基础值(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5 min(T2)、给药后25min(T3)、麻醉诱导后10 min(T4)、手术开始后30min(T5)、术毕(T6)及术后30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于T0~3时对3组患儿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记录3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镇静情绪评分和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记录3组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C组T2~3时OAA/S评分[(5.6±0.7)vs.(4.5±0.9),F=24.43,P<0.0001;(4.8±0.7)vs.(3.5±1.0),F=36.67,P<0.0001]均降低,且T2~3、T6~7时HR、MAP及BIS均降低(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镇静情绪评分[(2.3±0.5)、(2.4±0.6)vs.(3.3±0.7),F=29.67,P< 0.000 1]及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1.9±0.6)、(2.1±0.7)vs.(3.2±0.8),F=35.19,P< 0.000 1]均升高,而麻醉诱导时间[(69.8±5.7)s、(72.3±6.8)s vs.(53.6±4.9)s,F=113.9,P<0.000 1]、苏醒时间[(15.3±2.9)min、(13.5±2.6) min vs.(8.3±1.9) min,F=77.91,P<0.000 1]和术后躁动评分[(2.9±0.7)、(3.1±0.6) vs.(1.6±0.7),F=56.92,P<0.000 1;(2.3±0.6)、(2.5±0.7) vs.(1.5±0.6),F=26.53,P<0.000 1;(2.1±0.4)、(2.3±0.5)vs.(1.3±0.3),F=64.13,P< 0.000 1]均减少.B组和C组患儿喷鼻刺激发生率均低于A组(0.0%、10.0% vs.40.0%,x2=18.720,P< 0.000 1).结论 Dex (2.0μg/kg)术前喷鼻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提供更为满意的术前镇静效果,发挥较好的术后镇静和镇痛效应,并更有效地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疾病患者镇痛镇静中的疗效。方法90例重症疾病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与布托啡诺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命体征指标。结果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4.96±0.21)分、BPS评分(7.84±1.15)分高于常规组的(3.26±0.48)、(5.45±1.62)分,PSQI评分(2.21±0.43)分低于常规组的(6.39±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对重症疾病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用药后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生命体征波动,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疾病影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滴鼻给药对听力障碍儿童术前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个月~6岁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4组。D1、D2、D3组分别给予Dex 0.5、1.0、1.5μg·kg-1滴鼻给药,对照组(C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0.2 mL。给药40 min后进入手术室,各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相同。记录术前、手术室等待区和术后24 h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以及术前亲子分离时镇静和行为状态评分,小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监测患儿心率、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D3组和D2组术前亲子分离时镇静和行为状态评分、PAED评分均低于D1组和C组(P<0.05),D3、D2、D1组术后24 h m-YPAS评分均较C组降低(P<0.05)。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后患儿心率、SpO2无明显变化,麻醉诱导后35 min内,D3、D2、D1组患儿心率较C组减慢(P<0.05)。围术期无缺氧、低血压、高血压、鼻腔刺激症状、过敏反应、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右美托咪定1.0μg·kg-1滴鼻给药可为听力障碍儿童提供满意的术前镇静效果,且可有效缓解苏醒期的躁动和术后24 h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