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ICU住院且实施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ICU住院期间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ICU-AW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结果观察组的ICU-AW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 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的ICU-AW发生, 缩短机械...  相似文献   

2.
李峰  王岩  周琪  陈法言  徐建  吴倩倩 《中国康复》2023,38(8):465-469
目的:探究辅助下体位转换对脑梗死患者脱机后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脱机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分别行早期床边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辅助下体位转换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膈肌的移动度、收缩速度、吸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和增厚分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膈肌呼气末厚度较治疗前组内比较显著减少,增厚分数较治疗前组内比较显著增加(均P<0.05),对照组膈肌吸气末厚度和增厚分数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显著减少(均P<0.05),观察组吸气末厚度和增厚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观察组呼气末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辅助下体位转换训练能显著增加脑梗死患者膈肌吸气末厚度,减少呼气末厚度,提高膈肌的增厚分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膈肌功能与撤机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使PEEP值与呼吸机压力值逐渐降低,根据经验撤机;研究组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呼吸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膈肌功能变化、撤机成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呼吸肌锻炼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呼、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进行超声监测下呼吸肌训练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AECOPD患者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呼吸肌训练,可增加膈肌厚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不影响撤机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订体外膈肌起搏康复方案,探讨其对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entilator-induced 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VIDD)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小组会议制订体外膈肌起搏康复方案。便利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入住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病区的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2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外膈肌起搏康复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共干预5 d。比较两组干预后VIDD发生率、膈肌厚度分数、膈肌位移以及血气分析指标。 结果 共纳入74例患者,脱落10例,最终纳入64例,其中试验组、对照组各32例。干预后,试验组VIDD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膈肌厚度分数、膈肌位移大于对照组,PaO2、K+高于对照组(两组K+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体外膈肌起搏康复方案能降低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VIDD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其膈肌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PowerBreatheK5压力阈值吸气肌训练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膈肌功能超声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owerBreatheK5压力阈值吸气肌训练仪进行干预治疗。采用膈肌超声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移动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膈肌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吸气试验“嗅”时膈肌移动度、最大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使用PowerBreatheK5压力阈值吸气肌训练仪干预后能明显改善膈肌功能,膈肌超声可用于其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肺部超声的气道廓清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入住合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肺部超声的气道廓清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气道廓清方案。比较干预第1、3、5天,两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膈肌功能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23例,其中17例因自动退出或在ICU入住未满5 d给予剔除,最终纳入106例,试验组56例,对照组50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膈肌运动幅度及膈肌厚度变异率的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结论 基于肺部超声的气道廓清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氧合状况,增强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共60例,每组30例,收集所有受试者膈肌功能及肺功能数据,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使用膈肌超声评估患者平静呼吸及深呼吸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并计算膈肌增厚率;行吸气肌压力检测:评估患者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结果:脑卒中组及健康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受累侧深吸气末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率显著下降(P<0.01),非受累侧深吸气末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率明显下降(P<0.05);受累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床旁超声评估缺血性脑卒中膈肌功能障碍患者吸气肌训练前后膈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膈肌功能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气肌训练,应用床旁超声测量两组膈肌移动度、吸气时间及膈肌移动速度,肺功能检测获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吸气压(MI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参数,以及住院天数、肺炎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分析膈肌移动度、吸气时间、膈肌移动速度与肺功能检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膈肌移动度、膈肌移动速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吸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膈肌移动度、膈肌移动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吸气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FVC、FEV1、MVV、MIP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FVC、FEV1、MVV、MI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7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共39例)及对照组(共38例)。2组患者均给予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床上被动关节训练、吸气肌训练及床边主动训练等。对比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病率,并于拔管前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膈肌厚度分数(DTF)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6.58±5.78)d]、机械通气时间[(201.57±26.67)h]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2.54±6.21)d和(261.12±37.43)h]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ICU-AW发病率(28.2%)较对照组发病率(44.7%)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87.2%)较对照组成功率(68.4%)明显提高(P<0.05);拔管前观察组患者DTF[(39.38±5.29)% ]较对照组[(26.95±8.69)%)]明显提高(P<0.05)。 结论 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能显著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膈肌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DTF)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间台州市立医院和浙江医院ICU计划拔管的机械通气患者52例,根据拔管结局,将52例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38例)和拔管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主呼吸试验(SBT)结束时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RSBI)、氧合指数以及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和DTF等膈肌超声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拔管成功的最佳阈值。 结果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SBT前机械通气时间[12(7,14)d vs. 16(11,17)d]、住ICU时间[14(8,17)d vs. 22(16,28)d]及住院时间[20(11,26)d vs. 34(26,4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2.109、2.881、3.459,P = 0.035、0.004、0.001)。SBT结束时,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呼吸频率[(19 ± 4)次/min vs.(22 ± 4)次/min]、潮气量[(360 ± 97)mL vs.(285 ± 87)mL]、RSBI [(61 ± 22)次·min-1·L-1 vs.(86 ± 33)次·min-1·L-1]、膈肌位移[(15 ± 4)mm vs.(11 ± 3)mm]、吸气末膈肌厚度[(2.4 ± 0.6)mm vs.(1.8 ± 0.7)mm]及DTF [(40 ± 9)% vs.(26 ± 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72、2.558、3.154、3.610、2.406、5.180,P = 0.027、0.014、0.003、0.001、0.020、< 0.001)。将SBT前机械通气时间,SBT结束时呼吸频率、潮气量、RSBI、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及DTF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DTF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比值比(OR)= 1.473,95%置信区间(CI)(1.054,2.058),P = 0.023]。以> 30.8%为阈值,DTF预测拔管成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5.7%,曲线下面积为0.903 [95%CI(0.760,1.000),P < 0.001]。 结论对于接受SBT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超声评估DTF是预测拔管结局的良好指标。膈肌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拔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骨骼肌功能的影响,以及膈肌功能变化与外周骨骼肌功能、活动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7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肺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肺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EDP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肱二头肌厚度(BRT)、股四头肌厚度(QMT)、医学研究理事会量表(MRC-score)、莫顿活动指数(DEMMI),机械通气(MV)和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DE、DTF、BRT、QMT、MRC、DEMMI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E、DTF、BRT、QMT、MRC、DEMMI均升高(P<0.05),MV和ICU入住天数均降低(P<0.05)。DE、DTF的提高与BRT、QMT、DEMMI的提高成正相关(P<0.01)。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肺康复能够通过改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外周骨骼肌功能,间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活动能力,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且膈肌运动和收缩力的提高可明显改善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厚度和DEM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序贯排痰方案在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45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44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序贯排痰方案,对照组使用常规排痰方案。干预24 h后,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气道峰压值、日排痰量。比较两组干预7 d后排痰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值、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及干预前有所升高(P<0.05),气道峰压和动脉血CO2分压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日排痰量(29.48±4.54) ml,对照组(12.56±2.287)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7 d后,试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序贯排痰方案能促进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存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并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床旁超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超声指标对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危重医学科诊治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1h。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采用床旁 B 型超声评估患者膈肌指标,包括吸气末膈肌厚度( 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inspiration, 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 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expiration, DTee)、膈肌增厚分数( 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 DTF),同时记录浅快呼吸指数及其他生理参数。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统计分析膈肌超声指标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分别评价DTF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4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25例,撤机失败18例。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的撤机前参数如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机械通气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分钟通气量、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膈肌静态指标DTei、 DTee在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的DTF (39.66±13.22)%vs.(23.84±8.85)%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以DTF≥30%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4%,特异度83.33%, ROC曲线下面积0.872(95% CI:0.759~0.98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的浅快呼吸指数(62.74±26.05) vs.(98.89±35.44)显著低于撤机失败组( P<0.05)。以浅快呼吸指数≤105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特异度38.89%, ROC 曲线下面积0.804(95% CI:0.669~0.940)。结论膈肌超声指标DT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撤机结果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丽丽  韩斌如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65-1770
目的 分析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活动方案在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依从性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15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活动方案;选取2018年10月—12月收治的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械通气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试验组的安全性及依从性,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运动前(5 min、10 min),运动中(5 min、10 min)以及运动后(5 min、10 min)颅内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依从性为98.1%,对照组的依从性为7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活动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恢复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膈肌萎缩的发生情况及对撤机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重症医学科的53例ARDS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床旁超声连续监测机械通气后即刻、72 h的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定义机械通气后72 h的DTee ≤ 2 mm为早期膈肌萎缩,并将患者分为早期膈肌萎缩组(A组,27例)和非萎缩组(B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后即刻及72 h的DTei和DTee、撤机结局、机械通气时长以及DTei、DTee与ARDS患者撤机结局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拔管成功的最佳截断值。 结果A组患者机械通气72 h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210 ± 118)mmHg vs.(155 ± 63)mmHg,t = 4.344,P = 0.042]和机械通气时间[188.0(112.0,281.0)h vs. 92.5(71.8,167.8)h,t = 2.642,P = 0.008]均大于B组,而撤机成功情况(8/27 vs. 24/26,χ2 = 21.751,P < 0.001)、机械通气后72 h DTei[(0.224 ± 0.067)cm vs.(0.312 ± 0.094)cm,t = 3.933,P < 0.001]及72 h DTee[(0.159 ± 0.027)cm vs.(0.268 ± 0.082)cm,t = 6.570,P < 0.001]均明显低于B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后72 h DTei(r = 0.337,P = 0.014)及72 h DTee(r = 0.503,P < 0.001)均与机械通气撤机成功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RDS患者机械通气后72 h DTei[曲线下面积(AUC)= 0.699,95%置信区间(CI)(0.557,0.817),P = 0.009]和72 h DTee[AUC = 0.797,95%CI(0.664,0.895),P < 0.001]均对机械通气撤机成功具有预测价值,二者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40 cm和0.200 cm,且后者预测撤机成功的特异度高于前者(90.5% vs. 71.4%)。 结论ARD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膈肌萎缩的出现与不良撤机结局密切相关,机械通气后72 h DTei和72 h DTee均可用来预测撤机结局,相较于72 h DTei,72 h DTee是指导预测撤机结局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ICU患者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早期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早期活动,比较两组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握力和每次运动时长、ICU住院时间、风险事件的差异。结果 68例患者完成了该研究,试验组37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13.50%)低于对照组(35.50%),试验组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为(57.08±3.24)分,高于对照组(55.74±4.28)分;试验组每次运动时长为(19.78±4.90) min,高于对照组(14.94±6.78) min,试验组ICU住院时长为(4.65±2.82) d,低于对照组(6.90±2.4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握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ICU患者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缩短ICU住院时长,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护士主导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在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心脏术后经口气管插管入胸心外科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6例患者的拔管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早期拔管组), 2组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撤机方式、撤机后治疗护理等方法均相同,干预组是在传统组基础上以ICU护士主导实施综合早期拔管策略。观察撤机30 min 2组心率、呼吸、血压、PaO2/FiO2、PaCO2及拔管后无创正压通气(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等指标。结果撤机后30 min 2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53*2PaCO2及拔管后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组PaO2/FiO2则较传统组显著改善)(P<0.05), 且干预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ICU护士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对心脏外科术后撤机患者是安全的,能提高早期拔管成功率,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长参与的绘画疗法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40例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家长参与的绘画疗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3、6周后,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儿童生存质量癌症模块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共脱落6例,最终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完成研究。两组不同时间点焦虑水平、家庭功能比较,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水平、生活质量比较,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干预3、6周后试验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6周后试验组家庭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家长参与的绘画疗法可有效减轻白血病患儿的焦虑情绪,改善其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