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患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例Castleman病局限性3例,均位于胸部;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增强CT值为128~157Hu,平均140Hu,1例肿块内见条状囊变及分隔。弥漫性3例,均位于腹部多发,其中1例伴双侧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分型均为浆细胞型,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缘光整的低回声区,肿块周边及内部见异常血流信号。CT表现为强化较明显的多发软组织肿块,增强CT值为95~103Hu,平均98Hu;1例MRI检查表现为: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T2WI肿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强化较明显,呈边缘环状强化。[结论]局限性Castleman病以透明血管型多见,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肿块中心簇状分布的分支状钙化为特征;弥漫性Castleman病以浆细胞型多见,主要表现为多发强化软组织肿块,强化程度低于透明血管型,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幕下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SF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1例行CT平扫,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仅行MRI增强检查。结果:本组5例(4例女性,1例男性)均为单发病灶,均宽基底与脑膜相连,2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凸面,1例跨右侧小脑幕上下生长,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最大径范围约4.1~5.2 cm,5例边界均清楚,4例呈浅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肿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3例T2WI病灶内见片状低信号区,2例病灶内见囊变,2例病灶内见迂曲血管,4例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3例病灶周围见脑脊液环绕征象。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幕下SF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幕下肿块呈浅分叶状并具有脑外肿瘤的征象,CT上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明显强化,T2WI病灶内见低信号区及迂曲血管影时,可考虑诊断该病,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不同部位SB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胸椎3例、腰椎2例、颅骨2例、肋骨1例,其中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胸椎转移瘤、胸椎结核、腰椎淋巴瘤、颅骨脑膜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呈溶骨型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膨胀性改变及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病灶均表现为椎体压缩变扁,CT呈等/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稍高信号,其中2例呈典型"微脑征"。2例颅骨病灶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混杂高信号。肋骨病灶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不同部位SBP均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病灶及软组织肿块均一强化。"微脑征"为脊柱SBP特异性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CT、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MRI征象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主胰管型5例,混合型1例。CT表现:主要表现为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呈分叶状囊性表现,其中4例显示壁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MRI扫描:胰腺导管不规则扩张,T1WI扩张胰管呈均匀低信号,2例扩张囊壁上见结节样隆起呈等信号。T2WI扩张胰管呈高信号,壁结节显示不清。压脂T1WI扫描肿瘤结节显示清楚。增强扫描肿瘤结节中度强化。结论:CT、MRI对胰腺导管内黏蛋白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影像特点,提升对该病的认识以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边缘、强化方式、供血血管及卫星灶等影像表现,总结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分型。[结果] 23例患者临床分型为单中心型,病理分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其中胸部病灶8例,腹部14例,颈部1例,表现为单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类圆形或者类椭圆形,边界清楚、边缘大多光整,10例病灶内分枝状、斑点状或结节状钙化,13例病灶周围结节状“卫星灶”;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不消退,19例病灶见一条或多条供血血管,9例病灶内见条状或星芒状“裂隙征”。[结论]单中心型Castleman病在CT图像上具备一定影像特征,多呈单发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通常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其内可有分支状、斑点状钙化,周围可见结节状卫星灶,常有粗大的供血血管,病灶大多呈现较明显、持续强化;其CT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几乎均为透明血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初诊未治的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原发性,6例继发性),表现为单发肿块型4例,多发结节型4例,浸润型2例。3例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6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4例MRI平扫者,T1WI呈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中高信号,2例DWI扫描呈明显扩散受限,2例行MR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4例有血管穿行肿瘤但无明显受侵征象。7例伴有肝脏区域淋巴结侵犯。原发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与继发性相仿。结论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多样,多数呈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血管于肿瘤内穿行而无受侵是肝脏淋巴瘤的较为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分析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TS)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L-GCTTS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17例X线显示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其中7例跨关节生长,4例并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3例伴骨质小囊状破坏。10例X线未见异常表现。5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改变较X线更清晰。14例MRI中,T1WI上10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T2WI上信号高低混杂,12例T1WI及T2WI上均见低信号病灶。增强扫描后,8例呈明显强化,4例呈中度强化。[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其对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像学上表现为乏脂肪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 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乏脂肪型HAML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HAML均为女性,4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6例HAML 均单发,边界清楚。CT平扫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平扫均未见条状及裂隙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正反相位未见明显信号改变,DWI及ADC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6例增强模式均为“快进快出”型。6例病灶均可见粗大强化的血管穿行于病灶或者在病灶周围。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及假包膜。[结论] H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影像特征能够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卵巢纤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19个)卵巢纤维瘤的动态增强MRI和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共19个肿瘤,17例单发,1例为两侧卵巢发病;均表现为盆腔内境界较清楚肿块;肿瘤最大径2.5~18.0 cm,平均(8.78 ±2.17)cm.表现为实性肿块12个,囊实性肿块6个,囊性肿块1个;平扫肿瘤的实质成分T1WI为较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囊性成分为T1 WI低T2WI高信号.动态增强多数肿瘤实质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200秒内强化峰值时间、强化率与髂肌无差别(P>0.05),与子宫肌层有差别(P<0.01).8例较大肿瘤合并少量盆腔积液,5例合并子宫肌瘤,4例有对侧卵巢囊肿.结论 卵巢纤维瘤以单发的实性肿块常见,体积较大,境界清楚,MRI平扫实质成分T1WI、T2WI多为低信号,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动态增强MRI有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纵隔髓性脂肪瘤(mediastinal myelolipoma)的CT及MRI表现特点、诊断价值,以提高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例纵隔髓性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块均位于后纵隔;其中5例患者单侧单发,1例单侧两个结节,1例双侧多发。CT表现:病灶形态较规则,部分呈类圆形,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见CT值为负值的更低密度脂肪区,增强扫描呈轻度-中度不均匀性强化;MRI表现:病变T1WI及T2WI序列上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病灶内见斑点状、小片状脂肪信号,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结论:CT及MRI检查可以发现纵隔髓性脂肪瘤的相关影像学特征,是术前诊断髓性脂肪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为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神经上皮性囊肿,临床上不常见。本文通过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5例。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右侧13例,左侧7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脑脊液样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检查表现为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灶,FLAIR为低信号,在各扫描序列中完全与脑脊液信号同步,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囊肿,但单纯CT检出定位困难,MRI多方位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并能够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HEHE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HEHE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结果:5例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CT平扫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低密度,多发病灶常分布于肝右叶被膜下等特点。MR平扫病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CT、MR增强后均呈环形强化和渐进性向心强化特点。免疫组化表现为CD31阳性16例,CD34阳性15例,ERG阳性12例。结论:影像学对HEHE有一定的检查价值,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助于术前诊断,但术前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需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检查特点及应用。方法对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9例单发,4例多发,共有病灶21个。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而MRI平扫时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软组织血管瘤的X线平片、CT 和MRI 征象,探讨CT 和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软组织血管瘤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动态增强扫描8例,MRI检查15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9例,蔓状血管瘤8例,毛细血管瘤3例,混合型血管瘤2 例,血管瘤病3例。CT平扫肿瘤呈结节状、分叶状、管状或团块状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分显著强化,可呈扭曲血管状,而非血管成分不强化或轻度强化。MRIT1WI上肿瘤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其中夹杂不均匀信号,病理上代表了脂肪、纤维组织、平滑肌、血栓、静脉石和钙化。结论:CT和MRI对血管瘤均可作出定性诊断,但MRI在显示血管瘤内特征性的血管及血管成分间的脂肪纤维组织方面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15.
MRI征象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Yuan JP  Liang BL  Xie BK  Song ZC  Zhong JL 《癌症》2003,22(5):514-519
背景与目的:腮腺肿瘤的病理类型非常复杂,MRI在其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诸多方面诊断标准仍不统一,需要大样本的病例分析以探讨MRI征象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本文总结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以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2例腮腺肿瘤及其它病变患者(共140个病灶)的MRI资料,其中良性者89例,恶性者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经活检证实,3例经临床观察证实。对其中58例手术切除病灶完整者的标本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将结果与MRI影像进行对照分析。MRI平扫采用Tl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1)常见腮腺良性肿瘤的MRI特征表现:所有行增强扫描的40个腺淋巴瘤均呈轻度增强,其中25例T2WI表现为低、等信号;22例混合瘤T2WI表现为高而不均匀信号;5例血管瘤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结构;3例囊性淋巴管瘤的形状特别不规则并包绕邻近结构;4例脂肪瘤的信号类似于其它部位的脂肪瘤。(2)常见腮腺恶性肿瘤的MRI特征表现:8例混合瘤恶变的T2WI信号高而不均匀,且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7例腺样囊性癌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8例粘液表皮样癌中,3例低度恶性者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难区别,5例中、高度恶性者边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及淋巴结转移;9例淋巴瘤均为继发,范围较广,可分辨出由多个结节组成;3例腺泡细胞癌内有Tl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囊变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结论: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在MRI表现上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用MN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常规MR或CT检查诊断困难的患者行菲立磁增强MR检查.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增强前后T1WI及T2WI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变化的显著性.结果:增强后肝脏实质T2WI信号明显降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变化不同.病变的检出量增加,显示更清楚.结论:菲立磁增强MR检查可明显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及少见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3例,包括平扫密度均匀者8例,其中5例平扫病变密度高于正常肾实质,不均匀者5例,增强后密度均匀、不均匀者实质成分强化均明显,皮质期强化程度介于皮髓质间.MRI检查8例,其中2例信号均匀,呈长T1长T2信号,5例平扫出现T1WI高信号,强化模式与CT类似.5例患者同时行CT和MRI检查,密度、信号及强化模式类似.结论 嫌色细胞肾癌属于较少见的恶性肾细胞癌,CT和MRI可以反映其成分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平扫密度高或T1WI出现高信号、病变大而坏死少、病变内出现条带状强化等征象时有助于嫌色细胞肾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