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 要:甲状腺癌目前已成为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跻身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如何对甲状腺癌进行预防、筛查、诊断、规范化治疗、康复与随访,将是提高我国甲状腺癌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甲状腺领域专家肩负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甲状腺癌的临床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最新文献和中国经验,撰写此指南。本指南涵盖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的疾病管理,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旨在为我国甲状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39例甲状腺癌进行分析,乳头状腺癌119例、滤泡癌7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9例,毛玻璃状核是诊断乳头状腺癌的主要标准,滤泡癌的诊断必须慎重。甲状腺癌临床误诊率高达77%,建议术前针刺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4):181-185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滤泡细胞来源,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和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FTC)。为实现甲状腺癌的精准预防、诊断和治疗,需要以精确病理诊断作为基础。本文分别从评估并降低甲状腺癌发生风险、术前精确诊断、预后和复发风险分层,以及指导晚期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来阐述精确病理诊断在甲状腺癌精准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9):487-490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微小癌定义为结节直径≤ 1 cm的甲状腺癌。近年来,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广泛应用,术前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比率越来越高。临床中对甲状腺微小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外科处理,国内外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一些新的手术方法如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术等逐渐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本研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头颈、甲乳外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连年显著递增。随着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开展,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相比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彰显微创美容的优势,内镜及超声定位下经皮消融术等新的手术方式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结合新指南,本文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是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但无论在临床还是病理组织学诊断上往往遇到困难,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瘤很难鉴别。本文根据5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包括临床、细胞学、冰冻切片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差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甲状腺癌的术前准确诊断依然存在挑战。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探讨、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开辟新的思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目前PT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仍然有限,本文详细介绍PT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甲状腺癌的术前准确诊断依然存在挑战。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探讨、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开辟新的思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目前PT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仍然有限,本文详细介绍PT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排女性第七位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男性占0.5%,女性占1.5%,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加拿大、美国、欧洲、中国和韩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属分化型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8年公布的甲状腺肿瘤的分类[1],可将甲状腺上皮性恶性肿瘤分为:乳头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和其他癌等五类。其中滤泡状癌长期以来一直被与乳头状癌并称为分化性甲状腺癌来研究。而就近年来大量关于单纯的滤泡状癌的研究分析来看,滤泡状癌其实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癌,其在诊断、治疗和预后因素分析上都与乳头状癌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关于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一些文献报道,着重在诊断、治疗和预后因素方面作了一些总结,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一 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诊断甲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BRAFV600E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7年06月至2019年03月期间收治的77例儿童及青少年(≤20岁)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随机抽取86例成人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癌人群发病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异同。采用ADx-BRAF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及临床相关性。结果: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性别分布与成人基本一致,病理诊断均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居多(92.2% vs 100%)。然而,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比例明显低于成人甲状腺癌患者(11.7% vs 60.5%)。两组患者在血型、病灶位置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较成人易复发,儿童及青少年组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率13%,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BRAFV600E突变率为83.1%,与成人组患者基本类似。BRAFV600E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生灶、病理诊断、以及是否复发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型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组AB型患者则显著多于突变组,突变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组患者(73.4% vs 38.5%,P=0.014)。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比例更高,多表现为多灶及双侧分布,更常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率高,但是其长期预后情况需进一步证实。BRAFV600E突变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中的突变比例及临床相关性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谈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危害,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治疗模式及对其的认识。方法:对我科1例特殊隐匿性甲状腺癌伴全身多发骨转移患者进行病例讨论,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总结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隐匿性甲状腺癌虽然按肿瘤大小分类属于微小癌,但诊断相对困难,且预后仍然受众多因素影响。结论:无论肿瘤大小,危害都不容小视,即便是隐匿性甲状腺癌,充分详细评估病灶及全身情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甲状腺液基细胞学诊断为Ⅲ类-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诊断为Ⅲ类-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病例,所选病例均通过手术获得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细胞涂片完成后利用剩余液基保存液制作细胞块,将术后组织病理与细胞块同时进行CK19、Galectin-3、HBME-1、TPO四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依据组织病理结果将选取病例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和良性组,分析两组中四种抗体在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在免疫组化中细胞块与组织病理表达的一致性。结果:选取的96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Ⅲ类病例,其中18例因剩余细胞量少蜡块制作不成功,78例细胞块制作成功的病例依据组织学诊断分为甲状腺癌组及良性组。甲状腺癌组中CK19、Galectin-3、HBME-1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均=0.000),而TPO在良性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癌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免疫组化标记物诊断甲状腺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甲状腺癌组中免疫组化结果对比分析CK19、Galectin-3、HBME-1、TPO在细胞块与组织病理中的表达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胞块免疫组化在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诊断为Ⅲ类-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中应用价值较大,其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符合率高,能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占80%以上,且男女发病率差异较大,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很多研究都表明出现这样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已深入到各个研究层次,包括蛋白质及基因水平。探究雌激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就各研究层次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并通过甲状腺体现其生理功能。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中位尿碘浓度来评估碘营养状态。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癌关系暂无明确定论。随着甲状腺癌发生率的逐年增长,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研究热度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细胞水平、动物水平、流行病学方面、临床及发病机制上对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发病人数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伴随诊治技术及方案的改进,乳腺癌的诊治方式、疗效监督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从而也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检出率及分期的准确率有了较高的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尤其是 MRI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应用,乳腺MRI检查技术的角色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MRI基础及功能序列扫描等多种辅助检查,多角度、全方位提供病灶相关解剖、血流动力学、功能及代谢等信息。因而需要全方面熟悉MRI检查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才能使之合理高效的运用于临床诊断、术前分期、治疗方案选取及疗效评估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ibronectin 1(FN1)在甲状腺癌的表达情况,探讨FN1与临床参数的关系,预测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甲状腺癌中FN1的RNA SEqV2资料和临床信息,分别采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比较甲状腺癌组织和非肿瘤甲状腺组织中FN1的表达,利用linkedomics在线分析系统总结fibronectin 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进行无复发生存期比较,通过linkedomics在线系统中的基因富集分析(GSEA)分析预测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FN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显著增多(16.663 0±0.378 6 vs 12.182 4±0.139 6,P<0.000 1;16.724 4±0.124 1 vs 12.182 4±0.139 6,P<0.000 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偏高(P=0.197×10-33),随T分期增加表达逐渐升高(P=3.321×10-8),在淋巴结转移N1中表达显著增高(P=9.963×10-16),随病理分级增加表达升高(P=2.780×10-9)和随残余增多时表达量升高(P=7.481×10-3)。高表达FN1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HR高表达=2;PHR=0.026<0.05)。FN1高表达样本富集了NF-κB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中激活的PI3K/AKT途径,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中激活的Claudin-1-Notch pathway-EMT途径和甲状腺激素合成(thyroid hormone synthesis)中抑制的PAX8/PPARγ途径等基因集。验证实验结果发现甲状腺癌的肿瘤基质中FN1表达、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甲状腺癌中FN1上调表达,符合肿瘤研究的相关通路,可以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含Pleckstrin同源结构域的S1(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containing S1,PLEKH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LEKHS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经病理证实的正常组织中PLEKHS1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PLEKH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EKH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0%(64/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2.5%(18/80)(P<0.01)。PLEKHS1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肿瘤位于单或双侧腺叶和腺外侵犯无关。结论:PLEKHS1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进展,有望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2例,甲状腺癌细胞株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株中L1CAM的表达,观察其与肿瘤部位、直径、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1CAM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无表达(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1CAM蛋白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肿瘤直径大于1 cm、肿瘤多发、淋巴结转移及AJCC分期Ⅲ-Ⅳ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1CAM表达量高;L1CAM蛋白及mRNA在BHT101、B-CPAP甲状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 3-1无表达,在BHT101中高于其他细胞株(P<0.05)。结论:L1C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及转移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20.
手术是治疗胃肠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胃肠癌术后并发症较多,包括心脑血管意外、出血、感染等。肺栓塞也是胃肠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概率虽然不及吻合口瘘、感染、腹泻等其他并发症,但起病较急、及时诊断困难、死亡率较高,为广大临床医师所重视。近年来有关胃肠癌术后肺栓塞的流行病学、发病诱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对胃肠癌术后肺栓塞的诊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