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梦莉  苏敬  李静  韩毅 《天津医药》2021,49(4):390-395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血清内源性孤啡肽(N/OFQ)、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SMI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D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SMI的患者60例(DS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N/OFQ、Lp-PLA2水平,比较2组血清N/OFQ、Lp-PLA2水平的差异,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SMI的危险因素,分析N/OFQ、Lp-PLA2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OFQ、Lp-PLA2及两者联合预测因子对2型糖尿病合并SMI的预测价值。结果 DS组糖尿病病程、FBG、TG、LDL-C、血清N/OFQ、Lp-PLA2水平高于D组,HDL-C水平低于D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BG、TG、LDL-C、N/OFQ、Lp-PLA2水平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合并SMI的危险因素(P<0.05)。DS组FBG、LDL-C、Gensini积分与血清N/OFQ、Lp-PLA2水平呈正相关;糖尿病病程、HbA1c与血清N/OFQ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Lp-PLA2水平无显著相关;血清N/OFQ与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FQ、Lp-PLA2、联合预测因子预测糖尿病合并SM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899、0.956(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SMI患者血清N/OFQ、Lp-PLA2水平较高,N/OFQ、Lp-PLA2与糖尿病合并SM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不同类型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B型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78例,分为单纯冠心病无房颤组63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55例,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D、BNP及AngⅡ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及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三组之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和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血BNP水平与AngⅡ明显相关,血BNP水平与LAD明显相关(P<0.05).结论 测定血浆中的BNP、AngⅡ及LAD可有效预测房颤的发生、发展,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林营  钟振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24-192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 选择AF患者53例,窦性心律(SR)者32例.各AF亚组的D-dimer、CRP及LAD相互比较,并分别与SR组比较.结果 AF组的D-dimer、CRP、LAD水平高于SR组;持续性和永久性AF组的D-dimer、CRP水平高于SR组、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的LAD大于SR组;永久性AF组LAD亦高于阵发性AF组、SR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F组的D-dimer、CRP与LAD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性(r=0.376、0.33,P<0.05).结论 CRP的升高与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有关;LAD与高凝状态、炎性反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根据TSH水平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每组各5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4组患者TSH、TC、TG、HDL-C、LDL-C及CRP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血脂、CRP与TSH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亚临床甲减各亚组TC、TG、LDL-C、HDL-C、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TC、TG、LDL-C、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组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C、TG、LDL-C、CRP和TSH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HDL-C和TSH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和CRP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与TSH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杜文会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846-284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5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睡前顿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睡前顿服,共治疗3个月.评价患者的血脂、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踝臂指数(ABI),C反应蛋白(CRP),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6 min步行试验.结果 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TC、TG、LDL-C、HDL-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LVEF、LVEDD、LVESD、LAD、ABI、CRP、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并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更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LDL-C/HDL-C)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的136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110例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定并比较两组LDL-C、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计算LDL-C/HDL-C。结果试验组的LDL-C、TC及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与LDL-C、TC及LDL-C/HDL-C呈正相关(r=0.148、0.106、0.16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096,P<0.05),而与TG水平无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 LDL-C/HDL-C明显增高与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判断,相对于单一的LDL-C或HDL-C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独立性,该比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LAD、LVEDD、LVEF、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没有差别(χ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两组之间没有差异(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LAD、LVEDD均降低、LVEF增加(t=2.421~3.814,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LAD、LVEDD、LVEF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29~3.64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均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LAD、LVEDD,升高LVEF,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 C 反应蛋白(CRP)、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诊断为心衰患者8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血清 CRP 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NT-proBNPN 水平。研究组患者按照40%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40%组及≤40%组,比较组间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按照 NYHA 对心功能等级分组,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组间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VEF ﹥40%组与 LVEF≤40%组血清 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VEF ﹥40%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高于 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 CRP 水平与 NT-proBNPN 水平均逐渐递增,且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 CRP、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心室重塑具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夏曙光  张桂新  徐禀起 《河北医药》2011,33(10):1493-149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0例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变化;其中包括阵发性房颤55例,持续性房颤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5例比较,并对阵发性房颤组中房颤复发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水平增加,房颤复发的机率也增加(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有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及其-717A/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江苏南通地区人群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其-717M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92例心房颤动患者和60例非房颤对照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房颤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应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PCR-RFLP法检测CRP-717MG基因型.结果:房颤患者CRP浓度与左房内径(LAD)呈正相关(r=0.58,P<0.01),房颤组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阵发性房颤患者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2组间A/A与G/A+G/G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等位基因在房颤组中表现为低频率(P<0.05).结论:hs-CRP浓度与房颤及房颤亚型相关,hs-CRP浓度与LAD呈正相关,炎症有可能通过结构重构来影响房颤的发生,CRP-717A/G多态性与房颤的关系尚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110例,最终入选有9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31例)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组(RFCA,64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行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较治疗前LAD显著缩小,LVEDd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且RFCA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 0.05).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维持窦性心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QTc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1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功能正常患者242例,将纳入患者按疾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98例)和未复发组(144例),收集术前心电图和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随访(17±9)个月,98例患者(40.0%)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QTc明显延长[(429±26) ms比(419 ±23) ms](P=0.004).复发组的左心房前后径较未复发组明显增大[(41±6)mm比(38±5)mm](P=0.003).QTc与心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162,P=0.011).长QTc组(n=53)的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较正常QTc组(n=165)和短QTC组(n=24)高(P =0.001、P=0.069);左心房直径<38.3 mm组与左心房直径≥38.3 mm组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比较,左心房增大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QTc和左心房前后径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QTc:风险比=2.361,95%置信区间:1.353 ~4.121,P=0.003;左心房前后径:风险比=1.795,95%置信区间:1.041 ~3.094,P=0.035).长QT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比为2.361(95%置信区间:1.353 ~4.121,P=0.003).与左心房前后径单独预测术后复发相比,左心房前后径和QTc联合能更好地预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结论 QT延长是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冯慧琼  董峰  孟祥君  牛文亮  席富强  王伟 《天津医药》2021,49(12):1324-1327
目的 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联合CHA2DS2-VASc 评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OSAHS合并房颤患者198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 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6例)和无脑梗死组(162例)。比较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的各项指标,分析OSAHS合并房 颤患者血清PTX3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 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TX3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梗死 组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房内径(LAD)、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CHA2DS2-VASc评分 以及PTX3水平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OSAHS合并房颤患者血清PTX3水平与LDL-C、LAD、AHI、CHA2DS2- VAS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AHI、CHA2DS2-VASc评分以及PTX3均 为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PTX3与CHA2DS2-VASc评分预测OSAHS合并房颤患者 发生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695~0.875)和0.794(0.698~0.890),两者联用分析后敏感度和约登指数均有 了明显的提升。结论 血清PTX3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OSAHS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分为A组85例(1级高血压)、B组65例(2级高血压)、C组36例(3级高血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为D组,比较各组CI:I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组CRP、TC、TG、HDL—C、LDL-C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三组问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三组CRP水平与TG、TC、HDL—C、LDL—C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血压水平与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甘华文  唐其柱  周恒  袁园  纵静 《中国医药》2012,7(5):529-53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房颤组(48例)与非房颤组(129例)年龄、心功能分级、血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按尿酸水平分为升高组(88例)与正常组(89例)后比较房颤发生率,并分析尿酸水平对于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64±13)岁比(59±15)岁,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491±135)μmol/L比(424±121) μmol/L,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 (48 ±8)mm比(43 ±5)mm,P<0.01];血尿酸升高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较正常组高[34.1% (30/88)比20.2% (18/89),P<0.05];血尿酸水平(OR:1.003,95% CI:1.000 ~1.006,P<0.05)和左心房内径(OR:1.147,95% CI:1.076~1.224,P<0.01)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DCM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易患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12家社区2009年5月至201 1年2月4600例房颤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房颤类型和病因按性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1863例,占40.5%,女性2737例,占59.5%.年龄≥60岁者4416例,占96.0%.女性则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的因素包括年龄≥60岁[97.0%(2654例)比94.6%(1762例)]、阵发性房颤[19.8%(541例)比16.4%(305例)]、永久性房颤[57.0%(1561例)比53.9%(1004例)]、高血压病[24.1%(660例)比20.0%(372例)]、糖尿病[18.2%(497例)比14.7%(273例)]、冠心病[28.4%(776例)比25.0%(465例)]、心肌病[7.7%(212例)比5.9%(110例)]、风湿性心脏病[7.2%(197例)比5.5%(103例)]、瓣膜退行性变[13.6%(371例)比9.9%(184例)]、特发性房颤[5.4%(148例)比3.6% (67例)]、原因不明[8.4%(229例)比6.1%(113例)](P<0.05或P<0.01);明显低于男性的因素有年龄<60岁和吸烟史≥5年(P<0.01);持续性房颤、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房颤患者以老年为主,≥60岁患者中女性多见,<60岁患者中男性多见.吸烟是男性房颤患者的高危因素.阵发性和永久性房颤女性多见.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最多见,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