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范慧之  黄雷  周婷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39-4842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和妊娠结局情况,探索对重点孕妇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不断完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工作。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上海市卢湾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收的1 726本上海市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妊娠风险预警筛查情况、重点孕妇确诊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重点孕妇发生率21.21%,外地户籍的重点孕妇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海市户籍;筛查阳性的前3位是"基本情况","家族史","异常妊娠分娩史、妇产科疾病及手术史",固定因素中常见的包括瘢痕子宫、年龄≥35岁、双胎、体重指数(BMI)24、异常妊娠分娩史、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6 cm,占筛查阳性数的51.09%,确诊率为62.41%;重点孕妇的早产和低体重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立足社区重视筛查,提升社区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功能;依托网络规范转诊,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所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枢纽作用;有的放矢,努力降低重点孕妇的发生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降低重点孕妇不良结局的发生;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提高重点孕妇管理的整体性、连续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彭浦社区建册孕妇中高危孕妇所占比率、高危因素情况及转归、分娩结局;为做好社区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孕前保健各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预产期在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来本社区建孕妇手册的孕妇4003名进行高危因素和妊娠结局的分析。结果筛查出高危孕妇918名(22.93%)。沪籍高危孕妇发病率占75.38%(692名),高于非沪籍高危孕妇发病率的24.62%(226名,χ2=4.73,P<0.05)。高危因素排名前6位为身体质量指数≥24kg/m2、流产≥2次、年龄≥35岁、疤痕子宫、双胎、子宫肌瘤。高危孕妇剖宫产率(64.60%)明显高于非高危孕妇剖宫产率(58.57%,χ2=10.76,P<0.05)。结论加强对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孕前保健知识宣传,可有效地降低高危孕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筛查出的l195例高危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48.6%,其中以本次妊娠异常和有过异常孕产史最多,分别为25.4%和19.7%;高危难产发生率(含剖宫产)44.2%,剖宫产率41.8%;高危妊娠围产儿死亡率10.1‰,其中以本次妊娠异常的临产高危为主,其围产儿死亡率达26.9‰。[结论]严格高危孕妇的筛查和管理,早发现和早矫治,可减少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音视频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的孕产妇85例,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音视频健康教育,记录两组孕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母乳喂养率、新生儿Apgar评分;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妊娠健康知识知晓率;观察两组孕产妇是否出现高危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97、2.181、3.012、2.415,均P<0.05),研究组出现8例高危妊娠孕妇,占18.60%,对照组出现16例高危妊娠孕妇,占38.10%,研究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83,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妊娠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720、4.647,均P<0.05),研究组产妇顺产率为74.42%,对照组产妇顺产率为59.5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有显著性差异(χ2=3.037,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音视频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生产时间,提高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虞市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结局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上虞市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与同期在上虞市分娩的户籍孕产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户籍孕产妇,而剖宫产率较户籍孕产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11.72,P值〈0.01);流动人口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早产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较户籍孕产妇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0.59,P值〉0.05)。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结局状况劣于户籍孕产妇,要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结局状况,需采取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对孕期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分类评定高危妊娠管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评价广州市分类评定高危妊娠管理方法的效果,对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2508例孕产妇围产保健卡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是997例高危妊娠者。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9.75%,严重高危发生率为19.90%;高危妊娠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通过高危妊娠管理,与一般孕妇相比,高危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没有增加,但与一般孕妇组及一般高危妊娠组相比,严重高危妊娠组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明显偏高(P<0.05)。不同孕周的严重高危因素发生率排位不同,羊水过少居临产前高危因素首位。由此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城区高危妊娠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危妊娠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孕产期保健的重点和难点,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范,结合本市孕产期保健工作要求,将原有的高危孕妇更名定义为“重点孕妇”,并自2009年12月1日起,对孕妇进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按妊娠风险等级的不同,分为红色、紫色、橙色、黄色预警,其中红色、紫色、橙色为高风险,黄色为低风险。按上海市妇女保健工作规范,所有本市孕妇初诊必须到户口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而非本市孕妇初诊必须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对孕妇进行早期评估和重点孕妇孕期随访的职责。本文对上海市宝山区2009年12月—2013年11月重点孕妇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减少伤残儿的出生,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方法 监测2001年1月-2002年12月在英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2537例。按广东省高危孕产妇监护评分法,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监护管理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 查出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873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4.4%。常见的高危因素有胎位异常、孕期出血、剖宫产史、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史、高龄初产、双胎妊娠、中重度妊高征、贫血、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羊水量异常等。结论 通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监护管理,追踪随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实行住院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和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建立个人追踪档案,记录年龄、孕产史、民族、诊断时孕周(孕28~42周)、文化程度、产检情况、孕前体重,收集每次产检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至分娩,收集每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82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35~44岁,以35~39岁(占90.33%)、再孕经产(占68.13 %)、汉族(占92.97 %)、累计产检次数<10次(占69.86 %)、一般高危妊娠(占60.18%)、诊断时孕32~36周(占38.90 %)、有流产史(占79.94%)、有剖宫产史(占56.01%)、妊娠期高血压(占50.20%)、孕前超重(占50.10 %)等特征为主。982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93例,发生率为2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87)、极其严重高危妊娠(OR=8.637)、流产史(OR=1.711)、产前出血(OR=4.884)、前置胎盘(OR=3.780)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更高。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呈现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等特征,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建议妇女在合适年龄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干预妊娠并发症,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桐庐县流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桐庐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女性约占40%,且80%为育龄妇女,她们可能在桐庐县妊娠、分娩,是围产期保健服务的重要对象。流动孕产妇占全县住院分娩总数的25%左右。流动孕产妇的早期检查率、定期产检率、高危筛查率、孕妇学校参加率明显低于本地孕产妇;而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却明显高于本地孕产妇。为了切实提高流动孕产妇的围产保健质量,我们必须掌握流动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的现状及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东莞市厚街医院产妇中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进一步针对性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43例,对其年龄、孕次、产次、胎数、分娩方式、出血量、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产后的高危因素。结果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T%。15岁-19岁年龄组高于20岁及以上年龄组(P〈0.05),流动人口高于本地常住人口(P〈0.05),胎盘因素,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合并子宫肌瘤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而孕次、产次、胎数、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南开区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接受妊娠风险评估及系统管理的4 118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各妊娠风险评估等级孕产妇例数、构成比和导致孕产妇高风险评估等级的前十位高风险因素,并选取其中妊娠风险评估为绿色(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及橙色(较高风险)共计4 09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及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风险评估低风险、一般风险及较高风险的孕产妇其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对母婴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实施妊娠风险评估及分级管理对规范孕产妇围生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孕妇对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6~7月对上海市19个区县的450名外来孕妇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被调查孕妇中,86.00%已经建册,91.11%进行了产检,75.56%将来准备在二、三级医院分娩,72.89%准备在上海分娩。从影响因素看,影响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有丈夫户籍、收入和医保,丈夫为上海户籍、家庭月收入高和享有医保的孕妇更愿意选择在上海和二、三级医院分娩;外来孕妇选择医院时首先考虑医疗质量(占68.56%),但"规范产检"受到经济收入的影响。研究显示,孕期保健服务的利用与孕妇年龄、妊娠史、孕妇本人及丈夫的文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目前上海市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平价优惠政策推广,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生育经历的孕妇之间对孕产期服务利用差距逐渐缩小,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并加大保健服务的宣传力度,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加安全、高质量、公平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4.
1994~2003年不同人口高危妊娠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过去10年在该院分娩的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高危妊娠发病情况, 提出降低发病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根据1994~2003年该院产科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对高危妊娠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高危妊娠发病总数是10 298例, 平均发病率为31. 98%, 不同人口发病率不同(P<0 .001), 其中常住人口30 .72%, 流动人口38. 08%; 高危妊娠的病因构成依人口不同而有别, 主要是疤痕子宫、胎位异常、头盆不称、早产、妊高征等等。结论: 提高产前检查率, 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经济及工作条件, 提高孕产妇保健的系统管理和服务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孕早期对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观察干预措施对GDM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社区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的438例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215例孕早期予以饮食运动干预,对照组223例予以常规孕期管理。追踪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分娩结局。比较两组GDM、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干预组GDM、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孕早期对GDM高危人群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GDM发病率,并减少与其相关部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城镇流动人口孕妇建卡状况,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对2004年1月一2005年12月属流动人口在本院生产的891例产妇建卡状况及孕期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流动人口总的建卡率为50.50%(450/891)。首孕及初产妇建卡率高于非首孕及经产妇建立率。两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建卡组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两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重视孕期保健。提高建卡率,降低高危妊娠及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流动人口妇女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学校孕早期健康教育后,为出校的妊娠期妇女建立微信群,并进行孕期陪伴,观察效果和反馈,探索社区妇保工作深化服务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2018年1—5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社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妊娠期妇女,按照自愿的原则,纳入由社区医生建立的孕期陪伴微信群,依托微信群平台,进行孕期陪伴及常规孕期随访,孕中晚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妊娠期妇女在妊娠期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在社区医生建群管理后的群内获益与感受。结果城市社区妊娠期妇女在高知识、高地位和高收入的同时,存在着高龄、高压力和高危险因素等健康风险。在妊娠期内,孕吐、睡眠质量低及情绪起伏是普遍的健康困扰和问题,陪伴和分享有助于缓解这些健康问题,社区孕妇学校及本研究建立的孕期陪伴微信群是社区妊娠期妇女主要的陪伴和分享资源和渠道,而切实可改善妊娠期妇女健康问题的健康服务,亟需建立供应体系,以满足妊娠期妇女的健康需求。结论社区妇保工作亟需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在线下社区孕妇学校和线上微信陪伴基础上,基于对妊娠期妇女健康需求的精细了解,提供可切实解决妊娠期健康问题的健康服务,以提升社区妊娠期妇女的健康水平,提高整个社区人口健康素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江亚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52-5053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且自愿接受产前健康教育的116例初产妇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未接受产前健康教育的1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高危妊娠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高危妊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的掌握,降低剖宫产率、高危妊娠发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9.
陆勇  黄勤瑾  梁敏红  薛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43-4347
目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试点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12周内建卡率为39.09%,对照组为33.72%,试点社区建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7);产前检查超过5次者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早孕建卡和孕检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