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终关怀安宁护理是近3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持患者、控制症状,姑息治疗及全面照护为主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我院安宁护理病房参考了国外老年护理与临终关怀做法,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了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了将这一服务技术推广到社区家庭,使更多的临终患者得到适宜的照顾,为社区提供一种符合居家临终患者需求的照顾方法,我们对居家临终患者照顾者进行了安宁护理死亡教育培训,使其能用较为专业的方法照顾患者,从而提高居家临终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社区失能者家庭的照护者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调查,为完善社区家庭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内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的42位失能者家庭的照护者进行调查,了解照护者照护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及影响因素。用SPSS 11.5进行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42人均不会导管护理,不同性别照护者在口腔护理和沐浴护理以及饮食护理上有差异,不同年龄照护者在口腔护理和沐浴护理上有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照护者在饮食护理上有差异,不同学历照护者在用药护理上有差异,不同工资水平照护者在生命体征监测、头发护理、更衣护理、移动护理、用药护理上有差异,不同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的照护者在口腔护理、头发护理、沐浴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OR=2.201,P0.01)照护者更需要照护知识,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相比,高中/职高/中专(OR=1.932,P0.01)和大专/本科及以上(OR=2.748,P0.01)照护者更需要照护知识;月收入越高,愿意学习的可能性越高,与人均月收入3 500元组相比,3 500~5 000元(OR=2.014,P0.01)和≥5 000元(OR=2.482,P0.01)照护者更愿意接受知识。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差(OR=2.722,P0.01)照护者更愿意学习照料知识。结论随着社区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居家照护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拓宽以社区照护为主的居家照顾功能,给予照护者基本护理以及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等方面的指导,尤其是女性,中专或者高中以上文化,月收入3 500元及自我健康评价差的照护者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介护服务在社区护理中的推广及运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200名居家卧床老人的照护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名,观察组在给予被照顾者日常生活照护的基础上,由社区介护团队对介护员进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培训,对照组给予被照顾者日常生活照护,干预时间为12个月,比较两组被照顾者及其家属对介护技能使用的满意度、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etal state assessment scale,MSSNS)评分及观察组培训效果;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被照顾者及其家属对介护技能使用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且MSSN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被照顾者介护技能使用及完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护理中开展老年介护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项推进老年优质护理服务行之有效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跟踪分析上海市某城区居家老人照护需求评估现状及发展情况,为规划涉老服务资源、制定老年照护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某城区某街道,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该街道居家老人进行跟踪入户评估。结果居家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整体来看,调查的大部分居家老人身体状况较好,在9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仍旧有超过50%的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佳。3年内大部分老年人维持原有身体状况。讨论建议大力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照护,积极探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州市鼓山镇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家庭支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开展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自制日常社会活动情况调查表以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福州市鼓山镇5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日常生活依赖者135例(23.8%),有抑郁症状发生者130例(22.9%),家庭支持功能正常者323例(56.9%),轻度障碍者207例(36.4%),严重功能障碍者38例(6.7%);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依赖、抑郁症状、日常社会活动等健康状况与家庭支持有相关性(P〈0.05)。结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与家庭支持相关。社区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健康水平与家庭支持的现状,在加强个人健康护理的同时做好家庭健康护理,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建立城市新型老年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社区500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老年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入组时、干预6个月、12个月时两组在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6]及生存质量量表(SS-QOL)[7]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老年护理模式,能提高居家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社区老年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社区居家失能老人照护现状,借助微信平台针对失能老人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讨其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选取大同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在辖区内的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调查,了解失能老人现状;并在2020年3—9月进行为期6个月的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纽芬兰幸福度量表(MUNSH)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社区失能老人以家庭照护为主(63.6%)。干预后,轻、中、重度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评分均得到提升(t=3.04、4.58、8.018,P<0.05);轻、中、重度失能老人的抑郁评分得以降低(t=5.99、7.88、4.76,P<0.05);失能老人照护者配偶、子女、保姆的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升高(t=3.87、3.16、3.63,P<0.05。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支持是对失能老人照护者进行培训的有效途径,在提升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主观幸福感的同时,能够缓解失能老人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宝安区西乡街道桃源居社区居家老人护理需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桃源居社区居家老人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为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和制定内容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编制居家老人护理需求评估表,通过专业人员对240名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和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入户评估。结果67.08%的居家老人有居家护理服务,年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是影响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开展居家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对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宁护理社区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展社区安宁护理服务的意义1.老龄化自身特点所需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性和普遍性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是最早进人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的一个大城市。据有关资料,1979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15.4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0.2%,1996年增加到240万,占17.2%,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10.3%,出现高龄化态势。据预测2010年上海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25%,将会形成突出的超老龄化社会。日趋增多的老年人口,成为我市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伴随而来的是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人人数增加,老年疾病者…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城市社区老年护理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而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95.99万人,占总人口的14.52%。预计到2010年,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7.17%,并将出现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社区为老服务体系,为居家养老提供保障,是杭州市老龄工作的重点,而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正是社区为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老年护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满足率仅为8.30%。因此,我们对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现状及为老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和满足需求的现有条件,探讨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探索加快杭州市建立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相关对策,为决策部门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依据,以促进杭州市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快速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为失能老人居家养老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杭州医学院为中心等距选择5个社区,并随机抽取169位居家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失能程度、年龄、医疗保险类型、所患疾病个数对居家失能老人健康管理需求有明显影响,不同性别和学历的失能老人需求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我国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尚未满足,应根据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医养结合下的居家养护长期照护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正>据2021年人口统计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突破2亿。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因此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尤其重要。据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的居家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居家环境安全、照护安全及用药安全等。通过对老年人居家安全管理进行指导,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自我照护和受到家庭照护者安全地照护,保障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进一步营造老年友善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照护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居家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3月本院收治的84例COPD稳定期患者以随机数值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照护模式护理和常规随访护理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健康促进行为、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与入住养老院和养老护理院等机构养老相比,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有许多优势。我国政府倡导将居家养老作为主要养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美国的老年人全面照护服务(PACE)模式是一个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救助项目,它的对象是那些需要护理院级别的照顾但能够在社区生活的老年人。PACE通过多学科小组为参加人在社区提供包括医疗性服务、康复性服务和社会支持性服务在内的医疗照护服务。它成功地将老年人的短期医疗与长期照护结合起来,使高龄患病老人能够更长时间地在社区中生活。经过多年实践,PACE已经成为一种成功和有效的老年照护服务模式,其成功经验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较快,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9%,目前约占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34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卫生部的一项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53.9%,病人总数在7000万人以上;60岁以上老人平均1/4左右的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和照料。事实表明,我国老年医疗保健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实现老有所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方法对8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采取问卷调查及询问的形式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有95.0%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护理.97.5%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指导.76.2%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家庭护理及定期到家随访等.75.0%的老年人愿意在社区建立家庭病床、托老所、日间护理中心、保姆及钟点工.30.0%的老年人享受过社区护理服务。结论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老年健康保健、家庭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卫一 《社区卫生保健》2010,9(4):304-304
社会多元化办院是沪上第一家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型社会,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构成比将从目前的10.5%上升到19.6%,205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29.0%以上。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更快,2000年为1300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调查锦州市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社区居家护理需求,为开展慢性病老年人居家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F-36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锦州市611位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居家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患病前4位的疾病依次是高血压(33.89%)、高血脂(25.53%)、风湿性关节炎(22.09%)、冠心病(19.31%);SF-36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女性SF-36量表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居家护理需求需求率前4位为:老人遇紧急情况时提供上门救护服务(67.10%)、为居家老人提供合理运动的指导(65.30%)、为居家老人提供营养饮食指(65.14%)、为居家老人提供康复指导(64.32%)。结论 社区应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按需求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改善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9.
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汾社区开展老年护理服务的现实意义 临汾街道为中型的老年型社区,据调查资料显示该社区度量人口老龄化的4种主要指标,即本社区老年人口系数为19.94%(其中高龄老年人口占老人数10.21%),0~14岁少儿系数为11.26%;老少比为31%年龄中位数为42.04岁。老龄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社区内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占老人数的1.2%,独居老人占12.3%,丧偶的孤寡老人占老年人口的23.1%,残疾老人占0.83%,这些老人是社区特殊群体,为脆弱人群。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加大,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上海市老年人对各种服务机构的知晓程度及选择医院,为上海市老年人养老及医养结合建设提供建议。方法通过配比抽样方式抽取上海市青浦区380名60岁以上居家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老年服务机构认知情况,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知晓程度调查及不同情景模式下的选择意愿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医院的知晓程度较高,且在生病或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医院护理。同时受到"家本位"的思想影响,选择居家照护的老人数量也相对较高。结论政府部门应注重老年护理服务专业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