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糖耐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门诊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且拟足月在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50例(GIGT组)、无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孕妇50例(对照组),均在孕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GCT),异常者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确诊为GIGT或GDM,分析各组妊娠结局。结果GIGT组与GDM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与G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与GDM组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增加了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孕期应监测糖耐量情况异常者积极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ECG)的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60例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伊宁市农四师医院就诊的妊娠晚期(28~41孕周)孕妇,按年龄将35岁以上的患者分为高龄孕妇组,35岁及以下者为适龄孕妇组,对所有患者进行ECG常规检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高龄孕妇组妊娠晚期的异常ECG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龄孕妇组异常ECG发生率为31.1%,显著高于适龄组的2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高龄组ECG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的改变、心率失常、短P-R间期、电轴左偏、低电压,其各项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适龄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8、7.21、6.52、5.63、6.23,均P〈0.05)。在ECG正常孕妇中适龄孕妇组和高龄孕妇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高龄孕妇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χ2=4.98,P〈0.05)。在异常ECG孕妇中,适龄孕妇组的流产死胎率、早产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均显著低于高龄孕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12.79、7.93,均P〈0.05)。结论高龄孕妇在妊娠晚期异常ECG发生率较高,其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也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妊娠期上呼吸道感染对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6例因流感接受治疗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接受一般处理,观察组(n=46)孕妇予以奥司他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流感的疗效、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照组孕妇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妊娠期上呼吸道感染孕妇发生早产、胎膜早破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除抗病毒药物治疗禁忌证,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妊娠期上呼吸道感染可达到满意效果,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体重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建档的440名孕6~8周孕妇,根据糖耐量检测结果把患妊娠期糖尿病的116名孕妇纳入营养干预组,其余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体重增长以及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年龄(P=0.08)、学历(P=0.83)、月收入(P=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干预后,干预组孕期体重增加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1)。干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与对照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7),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P=0.29)和5分钟Apgar评分(P=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增加,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概率,使新生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梅毒126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妇产科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126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行驱梅治疗,将90例接受治疗的孕妇作为治疗组,36例未治疗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孕妇中仅53.97%(68/126)接受了常规产前检查,38例孕早期开始驱梅治疗.治疗组足月产率达93.33%(84/90),对照组足月产率仅55.56%(2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0,P<0.01).孕早期治疗组未出现流产、死胎及新生儿异常.孕中晚期治疗组上述情况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4%:44.44%,x2=12.30,P<0.05);孕中晚期治疗组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3.41%)也低于对照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5).隐性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也优于其他各期梅毒.结论 妊娠早期开展梅毒筛查,并进行规范驱梅治疗可显著减少母婴传播,降低胎儿及新生儿异常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林旎 《智慧健康》2023,(5):107-110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孕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孕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另外2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验,对比两组孕妇检查结果以及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对比两组新生儿指标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HbAlc、FPG以及G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9例,发生率为36.0%,对照组不良妊娠发生2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远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分娩孕周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0%,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1.1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6.5%,不良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高龄孕妇异常心电图变化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13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照年龄分组,其中65例(年龄≥35岁)高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65例(年龄<35岁)适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类型;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32.3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χ2=5.125,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时观察组心律失常(26.15%)、ST-T改变(12.3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9.23%,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2和3.900,均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比较,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0,P=0.048);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09,P=0.028),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剖宫产率(χ2=4.775,P=0.029)、早产率(χ2=4.188,P=0.041)及新生儿低体重率(χ2=4.306,P=0.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的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需要关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现状及围产结局。方法对2012年10月一2012年12月期间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及围产结局。结果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2.92%。GDM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和体重指数均高于血糖正常的对照组;②在孕早期和孕中期,GDM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整个孕期体重总增长比较,GDM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基础血糖、糖耐量筛查(OGTT)结果是GDM组高于对照组,但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标准诊断管理孕产妇,围产结局较为满意;孕早、中期体重增加过快可能与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在孕早期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降低G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的双胎妊娠与自然妊娠双胎产科合并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探讨在双胎妊娠中辅助生殖技术是否会增加围产期疾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经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双胎妊娠病例(研究组)和144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病例(对照组)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与产科结局.结果 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为31.04±3.63岁,与对照组28.81±4.75岁比较年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5).<35岁研究组的孕妇胎膜早破发病率为22.09%,同年龄对照组发病率为10.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P<0.05);≥35岁研究组与同年龄对照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40.91%和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05).其它孕期合并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贫血发病率等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新生儿结局中,<35岁研究组第2胎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且这种差异受分娩孕周及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胎妊娠围产期疾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其发生率与孕妇年龄有关.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的双胎妊娠在<35岁孕妇中发生胎膜早破和第2胎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较自然双胎妊娠高,但不增加其它围产期疾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对体重指数正常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结束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孕妇1 490名,比较营养干预组(n=711)与对照组(n=779)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的剖宫产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及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38.0%vs.53.7%;11.7%vs.15.9%;7.5%vs.13.5%;1.5%vs.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结局: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9.71±0.64 vs.9.53±0.94);干预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vs.5.0%;4.4%vs.8.3%;8.7%vs.13.4%;4.8%vs.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给予妊娠期个体化膳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了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2734例于四川I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且病历资料完整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分组。体重指数〈16.75kg/m2,纳入低BMI组(n=51),体重指数为(16.75~23.71)kg/m2纳入正常BMI组(n=2330),体重指数〉23.71kg/m2,纳入高BMI组(n=353)。根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推荐的孕期适宜体重增长模式,将孕期体重增长分为三类:体重增长〈13.13kg,体重增长为(13.13~20.25)kg和体重增长≥20.25kg。将正常BMI组与高BMI组孕妇分别按体重增长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分析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28(P〉0.05),0.138(P〈0.01)和0.126(P〈0.05)。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P〈0.001),0.236(P〈0.001)和0.195(P〈0.001)。正常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13.13kg亚组1与正常BMI组体重增加为(13.13~20.25)kg亚组1比较,巨大儿发生的OR=0.617,95%CI:0.424~0.864(P〈0.01)。正常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20.25kg亚组1与体重增加为(13.13~20.25)kg亚组1比较,巨大儿发生的OR=1.622,95%CI:1.116~2.356(P〈0.01)。正常BMI组中,各体重增长亚组比较,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高BMI组中,各体重增长亚组比较,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正常体重指数组孕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20.25kg。  相似文献   

12.
林艳  王燕  华春珍 《健康研究》2013,(3):194-197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44例新生儿血清T3、T4、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按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早产儿组、足月儿组、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并对胎龄、出生体重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T3水平1.41±0.41 nmol/L,显著低于足月儿组1.69±0.49 nmol/L(t=3.32,P=0.001),胎龄与T3水平明显相关(r=0.31,P〈0.01),而T4、FT3、FT4和TSH水平在早产儿和足月儿无显著性差异;低出生体重儿T3(t=2.74,P=0.007)和T4(t=2.12,P=0.04)水平显著低于2 500 g以上者,出生体重与T3(r=0.34,P〈0.01)和T4(t=0.24,P〈0.01)明显相关。结论新生儿T3、T4水平与胎龄及出生体重有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甲状腺功能明显低于足月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 SGA)1岁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追赶状况,为早产儿发育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将早产儿分为早产SGA组(35例)和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组(71例),随访至校正年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身长和体重追赶差异,生长迟缓发生率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校正年龄12个月时,SGA组早产儿体重低于AGA组[(9.70±1.41)kg vs (11.03±3.52)k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5);体重增长迟缓的发生率高于AGA组(31.4%vs 1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5,P<0.05);两组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GA组智能发育指数低于AGA组[(79.4±10.9)分vs (85.3±16.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运动发育指数较AG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时早产SGA体重增长和智能发育指数仍较早产AGA落后,应加强出院后营养监测和早期精神运动功能训练,促进早产儿综合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在社区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及其子代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枣庄市立医院新城社区84例单胎GDM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均建立孕期健康管理档案,组建社区GDM健康管理团队,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和随访至妊娠结束.管理组接受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随访.比较两组孕妇入组时(孕24~28周)与分娩前末次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的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的效果.结果 管理组和对照组GDM孕妇各42例.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孕妇分娩前末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BMI、孕期体重增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管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管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1、2.28、3.14、2.41、5.17、4.97、7.81、2.39、3.39、2.02,P<0.05);两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顺产、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61、4.48、4.48、4.94、4.27、4.48、4.76,P<0.05);管理后管理组健康行为(均衡膳食、规律运动、正确用药、规范监测、按时复诊、高低血糖处理、情绪管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61、4.76、5.27、5.73、4.48、5.19、4.20,P<0.05).结论 对社区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代谢状况,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期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3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营养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GDM营养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增长速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实施营养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BG、FB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营养指导有利于维持GDM患者围产期的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以期通过相关代谢指标异常识别高危病人及预测新生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顺义中医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中晚期孕妇做为研究对象,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GDM组)和健康孕妇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孕妇的血浆抵抗素,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0.817,P<0.05),妊娠糖尿病组血浆抵抗素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健康组(t值分别为3.92、2.63,均P<0.01),且妊娠糖尿病组巨大儿、新生儿并发症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χ^2分别为11.07、13.41、7.66,均P<0.0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孕妇血浆抵抗素水平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4、0.219,均P<0.05)。妊娠糖尿病组新生儿转诊率、早产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χ^2分别为8.01、11.68、7.55、7.19,均P<0.05),而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6.78、5.71,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新生儿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利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预测新生儿并发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GDM孕妇215例,根据孕妇孕前BMI不同,分为过低组、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组,分析GDM孕妇孕前不同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超重和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2.76%、巨大儿为17.24%,高于正常组和过低组(P0.05);超重和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与正常组和过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孕妇BMI对GDM孕妇围产结局有一定的影响,GDM孕妇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增多,应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BMI在正常范围,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0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A组)与同期304例低危孕妇(B组)的围生期结局.将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围生儿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后,产科分娩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占15%,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占妊娠期糖尿病的10.5%,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和羊瞙腔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异常和产后出血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及剖宫产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低血糖、窒息、黄疸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大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新的诊断标准,积极行孕期体重管理、膳食指导,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能使母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小于胎龄儿( SGA)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4年温州市中心医院出生的SGA患儿90例,按照胎龄及出生体重分组:①胎龄分组:≥37周组12例及<37周组78例;②出生体重分组:≥2.5 kg组36例及<2.5 kg组54例,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监测生化指标、体重、头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统计宫外发育迟缓( EUGR)的发生率;评价患儿喂养的耐受情况。结果①不同出生体重组:总胆红素( TBIL)、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及尿素氮(BUN)、头围及体重增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09、9.435、9.221、9.758、10.297、9.502,均P>0.05);出生体重≥2.5kg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t=6.663,P<0.05)及EUGR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②不同胎龄组:生化指标(TBIL、CH、TG、BUN)及EUG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39、11.445、10.280、10.775,(χ2=11.457,均P>0.05);与胎龄<37周组相比较,胎龄≥37周组头围及体重增长速度增加,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647、4.090、3.677,均P<0.05);③所有病例无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SGA的宫外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建卡、定期产检且住院分娩的300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建卡时是否接受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将其分为研究组(n=150,孕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和对照组(n=150,孕期未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量、身高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孕前BMI正常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分娩方式、孕前BMI正常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7.19,16.16,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会阴侧切率比较(26.79% vs.2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结论 孕期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