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失代偿期肝硬化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2年4月共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351例,每个病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现就治疗过程中护理方面谈谈体会。 1 临床资料 35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男263例,女88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48岁。其中,肝炎性肝硬化329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血吸虫性肝硬化4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乏力、纳差、腹胀、呕血、黑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资料表明,约有6%~20%慢性乙肝患者在5年内会进展至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早期为代偿性肝硬化,晚期则为失代偿性肝硬化,二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但是多数肝病专家认为,乙肝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应持续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以延缓病程进展,减低合并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表现为主,并有多系统受累。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长期低黄疸及顽固性腹水是目前治疗的难题之一。使黄疸退至正常、腹水消失是改善本病,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探索其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2年3月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医院感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医院感染。方法:对1126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血、尿、大便、痰、胸腹水进行细菌学等检查;并观察部分病例使用氧氟沙星预防医院感染的结果。结果:307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占27.26%,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最常见;预防使用氧氟沙星可明显减少SBP发生。结论: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转归,其中一部分将发展为肝硬化。无胸腔疾病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腔积液,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肝性胸腔积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往往预后较差,难治性病例的治疗较为棘手。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治疗320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符忠策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46-184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1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在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能不能治?目前肝硬化诊断和治疗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误导了肝硬化的治疗。 代偿期VS失代偿期 2006年出台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把肝硬化分成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同样是代偿期肝硬化,虽然肝功能都在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但有的患者从影像学角度观察.肝脏可能仅发生了轻度萎缩.有的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萎缩.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2007年10月,我科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均为我科2005年6月~2007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母儿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孕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10例,孕产期上消化道出血2例,产后出血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2例,早产2例,肝性脑病3例;代偿期肝硬化5例,其中肝性脑病1例,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妊娠妇女的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合并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代偿期64例(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21例(失代偿期组),对两组妇女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肝硬化妇女失代偿期的乏力、腹胀、尿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代偿期组妊娠妇女(P<0.05)。失代偿期组妊娠妇女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门静脉直径、凝血功能指标PT、PLT均显著大于代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显著低于代偿期妊娠妇女(P<0.05)。失代偿期组的早产率(33.33%)、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28.75%)、胎死宫内发生率(19.05%)、产后出血发生率(19.05%)、上消化道出血率(14.29%)均显著高于代偿期组(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妊娠妇女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较代偿期妊娠妇女有统计学差异,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2009年6月引入循证护理理念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细致、有效地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依从性、社会支持现状。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统计该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并予以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饮食、活动与休息方面的依从率较好,在服药、门诊随诊方面的依从性较差。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观支持得分较高,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得分较低。配偶与其他家人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主要社会支持来源。服药依从性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之间呈正相关;饮食、活动与休息依从性与客观支持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活依从性较好,治疗依从性较差,社会支持度越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高,提示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CV(平均红细胞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贫血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COULTER JT-IR型血细分析仪,测定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Hb、NCV、RCT(血细胞比容),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作比较。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MCV、RDW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4.768、4.828,(P<0.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贫血为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的一种特殊类型;MCV、RDW的测定为研究细胞形态,临床分型,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肝脏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性慢性肝脏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医护控制,将会发展成失代偿期肝硬化,危及人体生命.本文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护理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研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2月-2011年7月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细心观察和细心护理.结果 97例治愈好转,自动出院17例,死亡22例.结论 细心的观察与高质量的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康复好转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早期肝硬化治疗效果满意,而失代偿期肝硬化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阻断其病变进程,生存期短,病死率高。为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有效方法,延长其生存期,笔者以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理论为宗旨,采用自拟“健脾复肝方”结合西药治疗,对2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β2-MG与肝硬化的关系,我们分别提取健康人群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和尿样等监测,结果显示失代偿期患者血和尿中β2-MG浓度分别高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选取80例乙肝患者作为CHB组及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其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的IgG、 IgA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死亡组的Ig G、 IgM、 IgA水平高于生存组(P <0.05)。IgA、 IgM、 IgG、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17、 0.625、 0.650、 0.909,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 <0.05)。结论 血清IgA、 IgM、 IgG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存在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院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所提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实际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干预组(n=122)和对照组(n=12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保肝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采取常规的保肝对症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相关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1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死率为12.30%,肝性脑病发病率为20.49%;对照组的1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死率为22.13%,肝性脑病发病率为36.89%.病死率与肝性脑病发病率组间比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干预组患者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院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所提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是预防肝性脑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