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常成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速度向量成像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心肌应变(ε)及应变率(SR)。方法选取健康成人33例,分别测量2个、3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12个室壁节段ε及SR的收缩期峰值。结果正常人射血分数均值为(62.2±4.1)%,左室壁各节段SR收缩期峰值波动于(-1.2~-1.3)s-1之间,各节段ε、SR的收缩期峰值无显著性差异,各节段ε、SR无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的分布模式。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克服了多普勒技术的缺陷,测量的心肌SR可更准确、客观地评价心肌的局部形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轴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CAD患者3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75%,分别于PTCA支架植入术前1~3天(术前组)、术后(3.0±0.2)个月(术后组)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对照组40名.分别测量术前组、术后组、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基底段和中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平均应变率(mSRs、mSRe、mSRa).对CAD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前组与术后组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组左心室心肌12个节段中有10个节段SRe、7个节段SRs及6个节段SR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组有8个节段SRs、3个节段SRe较术前组明显增加.以SRs的绝对值0.78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6%、63.57%、67.25%;以SRe 0.90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局部心肌松弛性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8%、65.63%、65.44%.结论 SRs与SRe可用于评价PTCA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心肌局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局部室壁运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RI技术对3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心尖四腔、两腔观各节段局部心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前缺血心肌应变率曲线中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SR峰值均小于正常节段并可出现收缩后收缩(PSS)波。术后经治疗的缺血心肌各峰值逐渐增加,PSS波消失,各指标较未经治疗的缺血心肌明显增加。结论SRI技术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缺血心肌血供,提高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心肌功能改善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量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下观察96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PTCA术前术后(≥6周)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等容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IVC)及等容收缩期(IVCT)。结果 按室壁运动情况分为正常组(240节段),存活组(66节段)和坏死组(30节段)。PTCA术前术后,三组心肌的SSR、SRIVC及IVCT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SSR与SRIVC依次降低(P〈0.01),而IVTC则依次延长(P〈0.05)。PTCA术后,存活组心肌IVCT显著缩短(P〈0.05),SSR与SRIVC显著增大(P〈0.01),而正常组和坏死组心肌SSR、SRIVC和IVCT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变率成像技术下测量的定量指标SSR及SRIVC,均能很好地鉴别出冠心病患者正常心肌、存活心肌及坏死心肌,从而评价PTCA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超声技术,能形象、直观地显示心肌纤维在纵向、径向和环向上的运动特征,能够无创、定量、准确和快速评价心肌运动的协调性.VVI可以灵敏反映心肌功能受损早期的舒张功能改变,观测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尿毒症性心脏病的应变率与应变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与观察疗效.因此,本文就速度向量成像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正常儿童左心室短轴的运动特点.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42例,结合体表心电图,采集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图像动态存储,运用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动态观察各节段室壁运动的速度方向,并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大小及各指标达峰时间.结果 前间隔速度最小,后壁速度最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以前间隔最大,且与其它节段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应变率以前间隔最大,与前壁、侧壁、后壁、下壁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应变达峰时间、应变率达峰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儿童左室短轴运动有其相应的特点,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儿童心脏整体运动及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研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的左心室径向和环向运动特点。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常规超声心动图大致正常者37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切面观中6个基底节段和6个中间节段共12个节段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εr)、应变率(SRr)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εc)、应变率(SRc),以及径向应变达峰时间(PTεr)、环向应变达峰时间(PTεc)、径向应变率达峰时间(PTSRr)和环向应变率达峰时间(PTSRc)。结果:研究对象的左心室12节段的径向应变、应变率基本大于环向应变、应变率(P<0.05),径向和环向的达峰时间在多数节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VI能定量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的左心室壁径向和环向运动,为分析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研究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患者术前、术后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Sequoia C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1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搭桥术后1周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径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明显低于术前相应数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应变亦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段水平径向和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及应变率恢复到术前相应水平,其中心尖段收缩期径向和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均显著高于术前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应变指标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采集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长轴观和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二维灰阶图像.按18节段法划分左室壁,分析各节段纵向(L)、周向(C)和径向(R)收缩期峰值应变(S).将LS、CS心内、外膜测值之差分别定为纵向应变跨壁阶差(LSG)、周向应变跨壁阶差(CSG);将左室壁所有节段各向应变平均值定为左室壁各向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并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心肌,共176个节段,其LS及LS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S、RS及CS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心肌,共132个节段,其LS、CS及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SG及CS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LS、RS、CS显著低于A组,LSG显著高于A组(P<0.05),CSG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向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指标均与LVEF指标显著相关(P<0.0001),其中GLS与LVEF指标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VVI技术应变指标可以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LS、RS、CS、LSG及CSG的变化可以反映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左室壁GLS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室壁运动的改变,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在介入治疗术前3 d、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测量心肌形变及时相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梗死相关节段的应变、应变率、节段射血分数、收缩后应变指数等指标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内已有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评价血管再通治疗后局部心肌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恢复程度的一种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检测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存活心肌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采用SRI结合LDDSE测量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前1 d静息下和负荷下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及峰值速度(Vs),并计算不同负荷下SSR增长百分数(ΔSSR%)和VS增长百分数(ΔVS%)。结果PTCA术后,48节段室壁运动改善(存活组),24节段室壁运动未改善(坏死组)。分别以5μg.kg-1.min-1负荷下ΔSSR%≥2.02%、ΔVS%≥8.5%和10μg.kg-1.min-1负荷下ΔSSR%≥24.7%、ΔVS%≥28.5%为截断值,预测PTCA术后室壁运动功能改善的敏感性依次为93.8%,89.6%和95.8%,91.7%。静息状态下存活组和坏死组平均S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平均V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DDSE相结合,SRI比组织速度成像能更敏感地预测PTCA术后存活心肌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及介入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18例正常成人和2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VVI成像模式下采集标准经胸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和胸骨旁二尖瓣尖、心尖水平的左室短轴二维动态图像。所有冠心病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1d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采集图像,应用VVI软件测量左室旋转运动的心底、心尖旋转角度、旋转速率,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和扭距等整体运动信息。结果 心肌梗死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扭矩(Ptor)均低于正常人和非心肌梗死组。PCI术后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的LVEF均逐渐改善,心尖旋转角度、心尖旋转速率、左室扭转角度和Ptor变化趋势却相反:前者为术后1周或1个月内增高,术后3个月降低的趋势;后者为术后1周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扭转运动。与LVEF相比,左室扭转和扭矩更能体现两组冠心病患者在冠脉再通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方法在28例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于PCI前、PCI后1周和1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RI技术对左室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各节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局部心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心肌节段分为:正常组,冠脉狭窄1级组、2级组、3级组和4级组(冠脉狭窄分别为〈50%、50%~75%、76%~99%和100%)。结果①PCI术前:2、3、4级组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S)、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A)最大应变率(SRS、SRE、SRA)与正常组测值相比均降低(P〈0.05);4级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SRS、SRE和SRA均小于2级组(P〈0.05)。在正常组和1级组心内膜下心肌的SRS、SRE和SRA均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4级组心内膜下心肌SRS、SRE和SRA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I术后:3组和4组于PCI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SRS、SRE和SRA均较PCI术前增加(P〈0.05),3级组心内膜下心肌的SRE和SRA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内膜下SRS和SRE变化率均明显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5);在4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外膜下心肌SRS、SRE和SRA的变化率均明显大于心内膜下心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RI技术测量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应变率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局部功能,动态观察PCI前、后局部心肌功能变化,评价PC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结合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QTVI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Sa、Ea和Aa,SRI测量各狭窄冠脉供血节段(缺血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心肌长轴峰值应变率SRs、SRe和SRa;计算Ea/Aa和SRe/SRa;比较分析支架置入前后各检测指标。结果①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Ea/Aa显著增高(P〈0.01);与术前及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sa、Ea和Ea/Aa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②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SRe、SRe/SRa显著增高(P〈0.01),与术前及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SRs、SRe、SRe/SRa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⑧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Ea/Aa与SRe/SR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RI结合QTVI可对支架置入术前后心脏局部和整体功能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为术前手术指征的确定及术后疗效的判定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CABG)前、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形变及同步性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预测再狭窄.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分别于CABG术前1 d、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ys)和应变(Ssys),计算收缩后应变指数(PSI).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前与对照组及CABG术前、术后各时间点间SRsys、Ssys和PSI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SRsys和Ssys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52例患者CABG术后1个月开始搭桥节段SRsys和Ssys逐渐增大,多数节段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术前PS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术后6个月,所有节段PSI值均明显回缩.超声检出8例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其阳性预测值为75%.SRI参数法诊断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高于传统的二维超声目测法,Ssys的敏感性高于SRsys.结论 SRI可定量评价左室壁局部收缩形变及同步性,动态观察CABG手术前、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判定术后疗效,发现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定性、定量评价血管壁运动及弹性功能的超声技术,能直观、准确地评价管壁运动力学特征,灵敏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壁弹性及运动特征的改变;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运动时受力及旋转情况,为研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VVI在研究机体其他部位血管的运动力学特征亦有报道.本文对VVI技术在血管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定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20±5)d及20例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收缩期后及舒张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率SRS、SRPSS、SRE,计算收缩期后收缩波(PSS)发生率及SRPSS/SRS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缺血节段的SRS和SRE显著降低(P<0.01),PSS发生率,SRPSS和SRPSS/SRS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缺血节段支架置入术前、术后PSS发生率,SRPSS、SRS和SRE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PSS/SRS术后较术前显著减低(JP<0.01).结论 SRPSS/SRS比SRS、SRE、SRPSS更能敏感地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TCA+支架术对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的影响及药物再干预的效果。方法对98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4组与术前左心重构、左室功能的临床与超声指标对比研究,对不同PCI策略和不同药物干预效应与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CI术后1年内4组比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左房容量指数(LAVI)、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室壁运动缺失分数(WMLF)、射血分数(EF)有极显著的改善(均P〈0.001);PCI6个月组和12个月组比PCI 1周组上述6项指标有显著的改善(均P〈0.01);不同PCI策略之间LAVI、LVEDVI、WMLF、EF有显著差别;PCI术后辛伐他丁组、厄贝沙坦组比常规药物组LAVI、LVEDVI、WMLF、EF有显著的改善,而替罗非班组与常规药物组比较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冠心病PCI术后1年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恰当的PCI策略和药物再干预对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的改善产生更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