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晓烽  周建波 《河北医学》2000,6(8):677-679
目的县市级医院推广应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用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继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及胆总管取石。结果:行EST取石24例,成功23例,成功率95.8%,转外科手术1例,占4.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成功率低、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具备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总共收集1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总结治疗中的操作难点和注意事项,记录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再发结石率、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和最终疗效,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有122例发现结石显影,有效率为95.31%,较原有统计腹部超声的检出率明显提升;插管成功率达97.66%,一次性取石干净97例,平均住院5.79±1.21d,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复查结石均取净,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5例(11.72%),随访中发现结石复发2例,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有效率高、可靠性好,且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用ERCP+EST取石对7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必要时行内镜鼻胆管引流。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4.6%(70/74)。术后并发胰腺炎5.4%(4/74),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0.8%(8/74),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镜治疗198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检查后,189例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198例患者中,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181例,诊断准确率为91.41%(181/198)。行EST并取石者189例,取石成功185例,成功率为97.88%(185/189)。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2%(8/189)。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70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71例70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中内镜下结石取尽62例,9例取石失败;成功率87.32%(62/71),其中一次性结石取尽56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分次取石成功6例。术后发生6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胆管炎,1例出血,均保守治疗好转。失败病例除1例自动出院外,余均手术治疗。结论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内镜治疗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开腹应用胆道镜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胆道镜组);选择同期行ERCP/EST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EST组),对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操作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和EST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4±4.5)和(11.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6.5%(3/46)和21.2%(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与行ERCP/EST均是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戴巍伟 《大家健康》2016,(11):118-118
目的:对经内镜与开腹手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1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4例)和实验组(57例),对分别应用开腹手术和经内镜手术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2.98% vs.75.93%),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8.77% vs 27.78%,P <0.05)。结论:经内镜手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明显由于开腹手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是否同期行ERCP联合LC治疗,将1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同期组38例和常规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胆道造影结石阳性率、胆总管取石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胆道造影结石阳性率、胆总管取石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同期ERCP联合LC可有效、安全地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腹腔镜组与内镜组两组,每组各45例。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手术,内镜组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内镜组患者手术耗时、手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少于腹腔镜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1.
郑红文 《吉林医学》2011,(5):999-1000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7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加强护理,做好术后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处理。结果:4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46例,成功率97.9%,1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4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9 d。结论: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应用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11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术前均经B超、CT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术中经逆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诊断的患者,男63例,女49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91例,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结石(CBDS)是临床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较高,易导致胆管梗阻、继发胆管炎、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甚至危及生命,一旦确诊需及时治疗。既往CBDS以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下治疗CBDS成为新的趋势。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代表的内镜技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CBDS的重要手段。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经过内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日益成熟和普及。目前,内镜下治疗CBDS主要技术有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机械性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电液碎石术和激光碎石术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组(6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60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组给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率、消化道穿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体重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t=1.08、0.33,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7.72、3.81,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穿孔发生率均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9.98、10.53,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1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9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剖腹取石术,实验组使用ERCP联合EST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对照组成功率97.96%,手术时间(175.34±58.46)min,并发症率8.16%,肛门排气时间(3.7±0.9)d.住院时间(18.36±6.2)d.实验组成功率93.88%,手术时间(41.53±19.65)min,并发症率2.04%,肛门排气时间(2.5±0.6)d.住院时间(8.7±3.4)d.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患痛苦,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1~3 min球囊扩张持续时间与低于1 min持续时间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分析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操作的7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球囊扩张持续时间不同(1~3 min VS<1 min)分为短时扩张组与延时扩张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插管时间、手术时间、完整取石率、机械碎石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穿孔发生率).结果 短时扩张组与延时扩张组患者一般资料、插管时间、手术时间、完整取石率、机械碎石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时扩张组较短时扩张组出血发生率(P=0.032)和术后胰腺炎(P=0.028)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延时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胰腺炎及出血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比较内镜下EST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短期治疗效果,并通过随访总结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内镜下EST短期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其远期并发症也并不多见,其中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发生率较开腹手术低.并且内镜下EST治疗方法可反复多次使用.结论 内镜下ES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性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与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关系,为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提供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500余例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病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伴有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的病人共107例,统计各种病变所占比例。结果:107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其中伴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为49例(占45.79%),乳头及周围炎31例(占28.97%),乳头及周围癌17例(占15.89%),胆道畸形6例(占5.61%),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4例(占3.74%)。结论: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镜检查是确诊憩室最有效的方法。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的及时处理是预防胆总管结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