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T,MS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其中6例作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腹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结果:53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病变33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9例,肺动脉栓塞2例,食道自发性破裂2例,气胸2例.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在11-13s内完成胸部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28例患者为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患者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检查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2-4分,5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61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2±1.1)s,扫描范(27.61±1.62)cm。结论在急性胸痛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8s完成检查,得到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图像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丽媛  池斌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31-73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急性胸痛病人的胸主动脉、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能力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疑诊胸部血管性病变的急性胸痛病人行64排MSCT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联合增强扫描,应用多种CT重建技术显示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30例患者未见异常,16例诊断为夹层动脉瘤,14例诊断为肺栓塞,32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急性胸痛怀疑血管性病变的病人,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进行纵隔窗及肺窗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并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7例,气胸4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迅速诊断急性胸痛病因的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胸痛患者给予双源CT检查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3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观察,对所有患者给予双源CT检查(检查部位:胸部血管、心脏)。以血管造影结果为参照标准,观察双源CT对急性胸痛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双源CT能迅速显示胸部血管及结构,其中68例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冠状动脉夹层3例)、27例为肺动脉栓塞、19例为胸主动脉夹层、5例为动脉瘤、4例为壁间血肿;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双源CT检查对肺动脉、冠状动脉、心脏结构成像清晰,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对机体无创伤,对急性胸痛的病因、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不明的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胸痛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多种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腹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结果:92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病变16例,主动脉夹层27例,肺动脉栓塞20例。结论: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胸部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胸部联合增强扫描。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血管造影检查。对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对成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有2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17例,主动脉夹层6例。增强肺动脉之后CT均值≥200HU的患者61例,增强主动脉之后CT均值≥200HU的患者68例;平均扫描时间为(8.1±1.2)s,扫描范围为(26.28±2.73)cm。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扫描时间能在8秒内完成,对患者的肺动脉与主动脉进行图像诊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病种,常有一个共同的症状-“胸痛”,以往对此类患者须进行各病种的逐一排查,随着检查仪器先进性的飞速提高,尤其是走超高速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三联征)的一次性检查已经成为可能.本文将就Philips128层螺旋CT在胸痛三联检查的应用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以临床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64层或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 15例(其中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1例).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2.1%(495/603例),图像质量良占10.4%(62/603例),图像质量差占7.5%(46/603例);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1.0)s,总对比剂用量为80~100ml.结论 多层螺旋CT三联检查能在8秒左右一次完成检查,能同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森  林顺发 《医学综述》2008,14(11):1726-1728
介绍多层螺旋CT的发展及其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鉴别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疾病上的突出优势,具有无创、准确、快捷、廉价等优越性,并通过与传统的X线、超声及插管法心血管造影等其他检查手段对比,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应用中的价值、临床应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急性剧烈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以急性剧烈胸痛原因待查为主要诊断住院的134例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34例患者中,发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表现为动脉增宽,可见真假两腔、破口及撕裂的内膜片。发现肺动脉栓塞114例,67例表现为附壁性充盈缺损,32例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15例表现为血管纤细、稀疏。结论 16层螺旋通过一次扫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和肺动脉情况,在临床急性剧烈性胸痛病因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急诊常见的就诊原因。胸痛三联症是指急性冠状动脉缺血性疼痛(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引起的胸痛,这些疾病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需及早诊断,急诊处理。多层螺旋CT的血管成像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能鉴别3种不同的疾病,对症处理,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5.
赵秀勤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68+168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ightspeedTM16层及BrightspeedTM8层CT机进行扫描,再将得到的数据传输进工作站,在工作站采用曲面重建、多层面重建、表面阴影重建等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采用三维重建。结果:在12例观察者中,有5例为DeBakeyⅠ型,3例为DeBakeyⅡ型,剩下的4例为DeBakeyⅢ型。有2例合并马方综合征的三维重建图像中有特征表现,1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所有病例均能清楚显示出主动脉的全程和分支,真假腔内膜病变以及夹层动脉瘤位置和范围、管壁钙化情况,附壁血栓与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亦可以满意显示。仿真内镜能表现出内膜片和血管的关系及夹层动脉瘤内膜破口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迅速地诊断出夹层动脉瘤和其分型,协助临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为手术提供精准的解剖信息,对于评价血管的畅通性及明确有无血管内膜增生及有无支架变形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夹层动脉瘤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Debakey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5例。夹层动脉瘤的特异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内膜、真假腔的存在,主动脉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是非特异性征象。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模拟内镜可以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夹层动脉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SCTA)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例腹主动脉瘤或夹层及脑动脉瘤患者行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层厚5mm/2mm,重建间隔2.5mm/1mm,应用MIP、SSD及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DeBekegⅢ型),1例巨大腹主动脉瘤。螺旋CT三维成像(MIP、SSD及VR)可明确清晰显示动脉瘤/夹层的部位、大小、分型等。结论: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能清晰明确地显示脑血管及主动脉等血管的动脉瘤、夹层等病变及其三维空间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对诊断、治疗及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颈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28层螺旋血管成像资料,并由两名放射医生分别应用Siemens公司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一致时诊断成立。结果 56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经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动脉瘤5例,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l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l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l例;136例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部分病人有颈部及颅内多支血管病变;颈动脉闭塞5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3例;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头臂干动脉瘤样扩张1例;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样扩张1例;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颈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在高危胸痛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高危胸痛患者,共有92例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双源螺旋CT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69例胸痛、62例胸闷、70例呼吸急促、66例憋气、50例压榨性疼痛。分析患者双源螺旋CT图像结果。结果 (1)图像质量分析:双源螺旋CT图像质量为1级(血管显示良好,边界清晰),冠脉血管526支,其中,1级:296支,2级:200支,3级:30支。肺动脉观察到4-6级分支。(2)病变情况:冠状动脉狭窄68例(单支病变50例,2支及以上病变18例),主动脉夹层16例,13例肺动脉栓塞。结论双源螺旋CT可以较好诊断和鉴别诊断高危胸痛疾病,血管显示良好,边界清晰,可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乔婷  温学慧  缪颜嵘  董智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21-123+16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7日~2017年10月27日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1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患者在不同检查期间的心率水平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9例,占比11.11%;肺动脉栓塞8例,占比9.88%。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10例,占比12.35%;肺动脉栓塞7例,占比8.64%。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心率水平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患者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满意度为96.30%,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急诊胸痛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病因的检出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似,且对患者的心率影响小,属于临床诊断急诊胸痛的理想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