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与干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监测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调查患者的易感因素、切口愈合情况并对每名医师手术操作细节进行监测和干预。结果 6个月行剖宫产手术492例,甲级愈合率94.51%;乙级愈合率2.03%;丙级愈合率及感染率3.05%;监测月2009年12月的感染率8.00%,干预月2010年1月的感染率0.97%,2010年2月的感染率为0,监测月与干预月成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感染切口分泌物中2例培养出细菌,肥胖、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和瘢痕子宫是切口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医师准确、标准的切开、分离技术和缝合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至关重要;按照ASA标准,8名医师调整感染发病率均为0,其余6名分别为0.59%、0.76%、1.54%、1.69%、7.35%和20.00%,对手术医师的操作行为干预后感染率明显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全部术中断脐后给药,以头孢唑林为主。结论重视患者的易感因素,准确、标准的手术操做技能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监测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调查剖宫产切口感染罹患率增高的关键因素,快速控制切口感染.方法 产科发生2例剖宫产切口感染后,立即做当日产科、外科罹患率与2周前15 d的回顾性调查及3个月的目标性监测,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特别是整个手术操作过程现场调查,分组进行干预对比.结果 2009年2月5日调查当日产科切口感染罹患率45.46%,11例手术中5例切口感染,1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术后98例,1例术后切口感染,罹患率1.03%;5例产科切口感染的手术医师均是妇科医师在急诊情况下行剖宫产术,在发现感染患者手术日期1月21日的前3 d妇科有1例切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1月21日-4月5日产科与外科同期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关注过程的目标性监测,采集手术相关的材料和手术环境生物检测113份,合格率100.00%,易感因素和用药与平时无差异;监测18例次手术医师术前外科手消毒时揉搓时间、力度和范围不够,均不合格,监测干预对比,干预组切口无感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结论 剖官产术后切几感染,与手术医师术前外科手消毒密切相关,注重过程的目标监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3.
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保障剖宫产妇母婴安全。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确定问题,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资料,调查检测循证,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获得的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愿望相结合制定并实施循证护理方案。结果通过循证调查手术前、后以及手术室、病室的环境、空气、无菌物品等手术相关的材料共做生物检测113份,合格率100.0%;手术医师操作熟练,易感因素和用药与平时没有差异;调查组人员监测18人次手术医师术前外科手消毒的揉搓时间、力度和范围均不合格;分组循证干预对比结果:干预组无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结论循证干预验证,规范外科手消毒是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关键,循证护理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5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感染、产程异常、手术操作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由多因素引起,通过努力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12月1日-2010年5月31日492例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方法、用药天数、切口愈合和临床治疗效果等,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抗菌药共6种,以头孢唑林为主,采用术中断脐后给抗菌药物1次,术后用药3~5 d,其中467例甲级愈合,切口甲级愈合率94.92%,10例乙级愈合,乙级愈合率2.03%;15例丙级愈合(切口感染),感染率3.05%;使用头孢唑林的199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5.98%,使用头孢美唑的15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4.19%,使用头孢一代、二代和三代抗菌药物与切口愈合率,经统计学确切概率分析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使用头孢唑林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采用术中断脐后给药,术后3~4 d停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易感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剖宫产术后愈合不良的病例资料.结果 920例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8例,愈合不良率1.96%;切口愈合时间最短5 d,最长30 d,平均18 d;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与易感因素为患者年龄、糖尿病、肥胖、术中失血量.结论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去除切口愈合不良的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剖宫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PDCA不断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监测计划与方案,制定出标准的操作规程,不断解决遗留问题.结果 2009年12月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剖宫产产妇感染率为8.00%,明显高于实施后(2010年1月)的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4,P<0.05);2009年12月-2011年11月两年的感染率明显下降,切口感染率2010年为0.92%、2011年为0.33%,监测验证,重视易感因素,医师准确、标准的切开、分离技术及缝合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结论 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实施全面质量持续不断改进的方法,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收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1310例剖宫产中有6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4.73%,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贫血、基础疾病、滞产或胎膜早破、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62例切口感染者共培养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7株,占56.67%,革兰阴性杆菌11株,占36.67%,真菌2株,占6.67%.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对高危人群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增高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产科发生2例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引起医疗纠纷后,立即调查产科、外科当月手术罹患率,寻找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同时进行目标性监测,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2011年12月产科81例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为8.64%,392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为1.5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种因素导致该次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增高,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是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2012年1-5月产科共行剖宫产手术320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与同期外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11年12月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感染率分别为1.72%、1.41%和0,特别是近3个月无感染病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及时有效.结论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涉及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必须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多环节预防控制,才能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冲洗消毒对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择期首次行剖宫产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200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分别用经0.1%和0.5%聚维酮碘消毒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术后第5天观察3组产妇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术后第6周观察3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和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切口Ⅰ级愈合率分别为94.0%和9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但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切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维酮碘可用于预防剖宫产的切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其预防作用与浓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统计85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愈合不良组与愈合良好组,对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850例剖宫产产妇的切口愈合不良率为4.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羊膜腔感染是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羊膜腔感染是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产妇术前评估,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林瑞贞  谭景 《现代保健》2010,(5):103-104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所存医院所有剖官产产妇为观察对象,将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体重指数、术前白细胞总数、阴道检查或人工破膜等阴道操作史、高频电刀应用、手术时间等方面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4年间进行剖宫产1820例,发生切口感染80例,发生率4.40%。与切口感染有关的因素为:体重指数高、白细胞总数高、存在阴道操作史、应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洪星  郭文玲  李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46-847,84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措施,以提高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的质量。[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某院110例行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时期剖宫产术后愈合良好组在有关不良危险因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110例剖宫产患者伤口轻度愈合不良者72例(65.45%),中度25例(22.73%),重度13例(11.82%);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影响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为:BMI高、基础疾病、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时间长。[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切口的愈合。提高认识,正确指导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围术期给予药物进行预防、控制病房内细菌的数量,积极采取应对护理措施,以提高切口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6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探讨其发生因素、治疗、预防及护理等问题.方法:回顾6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病历资料及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例剖宫产患者,切口感染42例(61.76%),切口血肿11例(16.18%),切口脂肪液化15例(22.06%).其中,轻度5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分别在术后8~21 d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要重视每一个细节,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卫生宣教,多与患者沟通,热情细心地护理,有助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用预制的调查表收集2002年度剖宫产病例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26例剖宫产病例中有37(3.6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单因素分析发现产妇皮下组织的厚度、手术持续的时间、急诊剖宫产、手术医师的职称、术前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羊膜腔感染等因素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切口皮下组织的厚度、手术时间、基础疾病、羊膜腔感染为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应对高危人群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措施,进一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住院择期重复剖宫产(ERCD)孕妇323例,于术前1~3 d应用经腹高频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术中肉眼所见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比,通过ROC曲线确定预测子宫瘢痕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17.
谢爱群 《现代医院》2012,12(1):67-6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其高危因素主要与肥胖、基础疾病和感染等因素有关,护理重点在于加强手术切口的观察及护理、支持性心理治疗、饮食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产后2.5周内痊愈、23例患者切口经II期缝合,其它患者无出现感染扩大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电话随访及病情跟踪,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重视剖腹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制定合理护理方案,护理措施正确及时,是促进切口尽快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9月住院剖宫产共9 564例,切口愈合不良45例,占0.47%,其中出院后7~10 d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返院治疗5例,占11.11%。分别为切口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29例,裂开4例。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将切口愈合不良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100例愈合良好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5例,发生率为0.47%;分别为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29例、裂开4例。经抗感染、清创、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等治疗后均愈合。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切口的愈合,应积极处理孕前期、孕期及围术期的各个环节,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高危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1999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发生切口感染产妇63例的术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期未发生感染产妇86例的术前相关因素作为对照,确定高危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中,肥胖、胎膜早破、阴道检查、导尿≥2次或肛查≥3次为术前高危因素,感染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根据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高危因素制定护理对策,实施护理干预,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李燕 《现代保健》2010,(3):164-165
目的探讨产科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1560例剖宫产手术中18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结果其原因有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欠佳、腹部脂肪过厚,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手术治疗以及术者缝合的过密过紧、过松过稀、对合错位、缝合留腔等。结论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与患者和术者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