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在中耳粘连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5):357-359,T004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下简称纤溶作用)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新的火棉胶切片抗原恢复技术及超敏感的生物素-链霉卵白素法(supersensitivebiotin-streptavidin,SSBSA)检测了我院尸解患者颞骨标本切片粘连中耳(6耳,28片)与正常耳(6耳,22片)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含量;并比较其中纤维粘连带显著的3耳(11片)及正常耳(3耳,12片)所含纤维蛋白量,对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下定性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相结合.结果定性分析在粘连耳中tPA以阴性(11/28)和弱阳性(10/28)为主,而正常组以阳性(8/22)和强阳性(10/22)为主;纤维蛋白含量粘连耳中以阳性(6/11)和强阳性(3/11)为主,而正常耳内以阴性(8/12)和弱阳性(3/12)为主.对tPA定量分析纤维粘连组与正常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6.70±5.11、39.84±6.26(P<0.05).结论在粘连耳中tP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纤维蛋白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从而证实了纤溶作用确实参与了中耳粘连的形成过程,且可能是粘连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炎症过程与蛋白酶类或抗蛋白酶类有关。例如在慢性扁桃体炎时,α_2球蛋白在血清中浓度增加约43%,而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则未见缩短。这表明慢性扁桃体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低下,发炎部位如排除抗蛋白酶就会发生急性炎症。为澄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扁桃体炎时的意义,作者们对14例急性陷窝型扁桃体炎的病人,(女性9例,平均年龄32岁;男性5例,平均年龄31岁)进行了研究。对照组为24例健康成年人(女性19  相似文献   

4.
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迁延的关系及巴曲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凝固法对15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动态检测。鼓室抽液2次(间隔1周),积液复发者随机分成巴曲酶组及地塞米松组,穿刺后分别用0.5ml巴曲酶(2BU/ml)或0.5ml地塞米松(2mg/ml)行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积液复发组第1、2次复发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痊愈组,且第2次复发者的中耳积液纤维蛋白原含量更高(P〈0.01)。巴曲酶组治疗有效率为91.6%,较地塞米松组(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6个月巴曲酶组平均气导听阈值(0.5、1.0、2.0kHz)变化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治疗1周后2组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鼓室内注射巴曲酶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解纤维蛋白原以解除其对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抑制作用或(和)阻止其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用1000Hz探测音测试不同体积中耳内积液情况下的鼓室导抗,评价用高频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检测在鼓室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33中耳分析仪对实验性中耳积液的白色豚鼠进行226Hz和1000Hz探测音的鼓室导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Graph Pad 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的鼓室峰压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中耳积液量增加,鼓室导抗峰压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1000Hz探测音的声导抗检查可以反映中耳腔内的积液,鼓室导抗图曲线参数因中耳积液量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具有积液的中耳炎为一多发病和常见病,多见于儿童,对听力危害比较严重。由于过去对此病的研究不够,所以对其发病机理、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知道得较少,处理的效果也不够理想。近几年来,许多国家对中耳积液都在进行研究,曾组织过国际讨论会,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本文根据该讨论会的文献五十余篇(Ann.Otol.Vol 85:1976 Supp 25),将中耳超微组织结构、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方面和诊断、处理等临床方面研究的新概念加以综述,以期对其进行评价和促进对具有积液的中耳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常因浆液性中耳炎导致听力损失,近年来,对浆液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有所重视,它不仅牵涉到医学上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教育方面,所以应探求一个早期发现浆液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以预防该病的进展。对浆液性中耳炎除常规的纯音测听、耳镜检查和病史外,尚需使用阻抗测听器来测量浆液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胶粘剂用于18只兔子的36耳。术后第4、8和12周作光学显微镜检查,表明动物对胶粘剂有很好的耐受性,它对中耳和膜迷路没有任何毒性作用。理想的胶粘剂是使用方便、柔软、可吸收和无毒性,而且在潮湿的地方能保持其特性。作者将18只兔子分为6组,每组6耳。第一组镫骨摘除后,应用胶粘剂封闭卵圆窗龛。第二组把胶粘剂直接放在完整的镫骨足板上。第三组用胶粘剂固定转位的砧骨。第四、五组把胶粘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瑞士罗氏公司产COBAS-FARA-Ⅱ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法测量44例中耳积液中胆固醇含量,发现老年病人明显高于青少年患者,二者差异显著(P〈0.05);粘液者显著高于浆液者,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病程4个月以上者显著高于2个月以内者,二者差异极为显著(P〈0.01)。各细胞成分组间胆固醇含量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尤其是积液呈粘液性者,越是年纪大  相似文献   

10.
探讨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粘连蛋和层粘连蛋白在中耳积液时中耳粘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内窥镜引导下30只豚鼠行双侧咽鼓管管内烧灼,造成实验性中耳积液动物模型以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行中耳粘膜中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免疫复合物和抗核抗体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40例(45耳)中耳积液分别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免疫复合物和荧光显微镜法检测抗核抗体。结果显示IC的A值均大于正常人的血清阈值0.12,波动范围在0.124-0.512,ANA阳性者32耳,占71.1%,可以认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损伤中耳粘膜是造成中耳积液的重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40例(45耳)中耳积液分别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免疫复合物(IC)和荧光显微镜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结果显示IC的A值均大于正常人的血清阈值0.12,波动范围在0.124~0.512。ANA阳性者32耳,占71.1%。可以认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损伤中耳粘膜是造成中耳积液的重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持久性鼓室积液导致儿童重听和智力下降,在美国每年有一百万患儿因此接受鼓膜切开和鼓室插管治疗。以往应用收敛剂和抗组胺药物、切除扁桃体和增殖体,甚至鼓膜切开都几乎无济于事。作者采用双盲对照研究方法试图证实口服地塞米松对本病是否有效。在1年中观察49例(年龄自6个月至14岁,平均3.7岁),治疗指征为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持续积液3周或确诊急性中耳炎而鼓室积液达6周的患儿,凡经鼓室插管、已在用抗生素、激素、伴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体温高于37.7℃者均不入选。将病孩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安慰剂口服,疗程二周,地塞米松组每日剂量和维持天数如下:0.15 mg/kg二天;0.075mg/kg二天;0.0375 mg/kg三天;病儿体重大于40 kg者,以后隔天1.5mg连续三次;如体重小于40kg,则改为0.75mg隔天一次,同样连续三次。治疗前后均作鼓气耳镜、电测听和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声学耳镜检查200名儿童中耳腔积液(MEE),并评价此法的敏感性(有MEE的阳性率)和特异性(无MEE的阴性率)。200名3~12岁小儿分两组:正常组100名(200耳),经耳镜、鼓室测压、纯音测听均正常(≤10dB,2.5~8KHz);实验组100名(175耳)选择标准:纯音测听≥20dB(2.5~4KHz),气骨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耳手术领域内的特殊免疫反应,曾作过很多同种移植,但中耳对抗原刺激特异性的低反应性仍未能充分阐明。作者们通过下述动物试验,探讨了中耳在全身细胞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实验用体重400~500克的纯系2和纯系13成年豚鼠,前者为供体,后者为受体。动物麻醉后,作皮片移植。移植片为全厚皮片,有两种大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在中耳积液时中耳粘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内窥镜引导下30只豚鼠行双侧咽鼓管管内烧灼,造成实验性中耳积液动物模型,以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行中耳粘膜中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的检测。结果实验性中耳积液动物模型成功28耳。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中耳积液豚鼠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在中耳粘膜的表达比正常豚鼠增强,随着病变时间的延长,纤维粘连蛋白在增生中耳粘膜中的成纤维细胞上表达增多,层粘连蛋白在基底膜及新生血管内皮上表达明显。结论实验证实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在中耳积液时参与中耳粘膜的增生反应,这可能对解释中耳粘膜增生、中耳粘连的发生机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中耳积液中IFNγ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56耳)SOM患者(中耳炎组)的中耳积液、血清及24例正常成人(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浓度。结果:中耳炎组积液中IFNγ的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清中的浓度(P<0.01);中耳炎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M慢性期IFNγ浓度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首次穿刺及第2次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次或3次以上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耳积液中的IFNγ可由中耳腔局部产生,而非单纯由血液中渗透而来;中耳积液中IFNγ的高浓度可作为SOM转为慢性病程或迁延不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们曾报道人类急性扁桃体炎早期血中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升高[见本刊(2):138,1981,文摘号111],但对其升高的机转未进行解释。为阐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改变是否影响急性扁桃体炎的病程,作者们利用家兔进行试验,使之产生Arthus扁桃体炎,方法是应用BSA(牛血清白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混合液注射使家兔致敏,测定血清中BSA抗体滴度达2~4~2~5时,于一组致敏家兔一侧扁桃体内注射0.2~0.3mlBSA,另侧扁桃体注射生理盐水以资对比,肉眼检查见扁桃体明显肿胀和充血,组织学检查:扁  相似文献   

20.
要找出一种能在组织间形成牢固粘合的药物的企图,导致了各种组织粘合剂的发展。其中氰基丙烯酸酯应用最广泛。研究者们在试验动物和人的中耳少量应用中,并未观察到有害影响,但这种粘合剂不能分解,而在组织中形成异物。因此人们又热衷于研究用纤维蛋白原作为组织粘合荆。1944年 Cronkite 等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粘合皮肤移植片,1972年 Matras 等用高度浓缩的纤维蛋白原在动物和人的神经吻合中获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